4、圖所示的光線第一次射到OP邊并反射到OQ邊后射向MN邊的情況),則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若θ>θ2,光線一定在OP邊發(fā)生全反射
B.若θ>θ2,光線會從OQ邊射出
C.若θ<θ1,光線會從OP邊射出
D.若θ<θ1,光線會在OP邊發(fā)生全反射
解析:選D.題圖中,要使光線可在OP邊發(fā)生全反射,圖中光線在OP邊上的入射角大于90°-θ2.從OP邊上反射到OQ邊的光線,入射角大于90°-(180°-3θ1)=3θ1-90°可使光線在OQ邊上發(fā)生全反射.若θ>θ2,光線不能在OP邊上發(fā)生全反射;若θ<θ1,光線不能在OQ邊上發(fā)生全反射,綜上所述,選項D正確.
[課后達標]
一、不
5、定項選擇題
1.(2020·紹興檢測)一束單色光由空氣射入玻璃,這束光的( )
A.速度變慢,波長變短
B.速度不變,波長變短
C.頻率增高,波長變長
D.頻率不變,波長變長
答案:A
2.公園里燈光噴泉的水池中有處于同一深度的若干彩燈,在晚上觀察不同顏色彩燈的深度和水面上被照亮的面積,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紅燈看起來較淺,紅燈照亮的水面面積較小
B.紅燈看起來較深,紅燈照亮的水面面積較小
C.紅燈看起來較淺,紅燈照亮的水面面積較大
D.紅燈看起來較深,紅燈照亮的水面面積較大
答案:D
3.(2020·嘉興質檢)一束紅、紫兩色的混合光,從某種液體
6、射向空氣,當研究在界面上發(fā)生折射和反射現(xiàn)象時,可能發(fā)生的情況是下圖中的( )
答案:C
4.雨后太陽光入射到水滴中發(fā)生色散而形成彩虹.設水滴是球形的,圖中的圓代表水滴過球心的截面,入射光線在過此截面的平面內,a、b、c、d代表四條不同顏色的出射光線,則它們可能依次是( )
A.紫光、黃光、藍光和紅光
B.紫光、藍光、黃光和紅光
C.紅光、藍光、黃光和紫光
D.紅光、黃光、藍光和紫光
解析:選B.由光路圖顯然可看出a光的偏折程度最大,故a光的折射率最大,選項中應該以“紅橙黃綠藍靛紫”反過來的順序進行排列,B對.
5.(2020·湖州質檢)為了從坦克內部觀察外部目標,在厚度
7、為20 cm的坦克壁上開了一個直徑為12 cm的孔,若在孔內分別安裝由同一種材料制成的如圖所示的三塊玻璃,其中兩塊玻璃的厚度相同.坦克內的人在同一位置通過玻璃能看到的外界的角度范圍是( )
A.圖1的大于圖2的 B.圖1的小于圖3的
C.圖2的小于圖3的 D.圖2的等于圖3的
解析:選AD.坦克內的人在同一位置通過玻璃能看到的外界的角度范圍大小,取決于玻璃的折射率和玻璃的厚度,玻璃越厚,則入射光偏折越大,觀察到范圍也就越大.
6.酷熱的夏天,在平坦的柏油公路上,你會看到在一定距離之外,地面顯得格外明亮,仿佛是一片水面,似乎還能看到遠處車、人的倒影.但當你靠近“水面”
8、時,它卻隨你靠近而后退.對此現(xiàn)象正確的解釋是( )
A.出現(xiàn)的是“海市蜃樓”,是由于光的全反射造成的
B.“水面”不存在,是由于酷熱難耐,人產生的幻覺
C.太陽輻射到地面,使地面溫度升高,折射率大,發(fā)生全反射
D.太陽輻射到地面,使地面溫度升高,折射率小,發(fā)生全反射
解析:選AD.酷熱的夏天地面溫度高,地面附近空氣的密度小,空氣的折射率下小上大,遠處車、人反射的太陽光由光密介質射入光疏介質發(fā)生全反射.
7.(2020·杭州調研)某學習小組在探究三棱鏡對光的色散的實驗中,用一束含有兩種A、B不同顏色的光束以一定的角度從三棱鏡的一邊射入,并從另一面射出,如圖所示.由此我們可以知道(
9、 )
A.在同種介質中,A光的波長比B光的波長長
B.從空氣中以相同的入射角射入同樣的介質,A光的折射角比B光的小
C.A、B兩種光在水中的速度一樣大
D.A、B兩種光從相同的介質入射到空氣中,逐漸增大入射角,B光先發(fā)生全反射
解析:選AD.由圖可知,B光折射率較大,B光的頻率大.在同種介質中,A光的波長比B光的波長長,選項A正確;從空氣中以相同的入射角射入同樣的介質,A光的折射角比B光的大,選項B錯誤;A、B兩種光在水中的速度,A光較大,選項C錯誤;由于B光的折射率較大,B光的全反射臨界角較小,A、B兩種光從相同的介質入射到空氣中,逐漸增大入射角,B光先發(fā)生全反射,選項D正確.
10、8.光纖通信采用的光導纖維是由內芯和外套組成,如圖所示,其中內芯的折射率為n1,外套的折射率為n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內芯和外套的折射率應滿足n1>n2
B.內芯和外套的折射率應滿足n1<n2
C.從左端面入射的光線,其入射角θ必須大于某值,全部光才能被傳導
D.從左端面入射的光線,其入射角θ必須小于某值,全部光才能被傳導
解析:選AD.光纖通信是利用光的全反射原理來工作的,光只有從光密介質進入光疏介質中時,才能發(fā)生全反射,因而內芯和外套的折射率應滿足n1>n2.從圖中看由左端面入射的光線,其入射角越小,進入介質后,在n1與n2的界面上入射角越大,越易發(fā)生全反射,故A、D
11、對.
9.(2020·寧波質檢)如圖,半圓形玻璃磚置于光屏PQ的左下方.一束白光沿半徑方向從A點射入玻璃磚,在O點發(fā)生反射和折射,折射光在光屏上呈現(xiàn)七色光帶.若入射點由A向B緩慢移動,并保持白光沿半徑方向入射到O點,觀察到各色光在光屏上陸續(xù)消失.在光帶未完全消失之前,反射光的強度變化以及光屏上最先消失的光分別是( )
A.減弱,紫光 B.減弱,紅光
C.增強,紫光 D.增強,紅光
解析:選C.同一介質對各色光的折射率不同,各色光對應的全反射的臨界角也不同.七色光中紫光折射率最大,由n=可知,紫光的臨界角最小,所以入射點由A向B緩慢移動的過程中,最先發(fā)生全反射的是紫光,折射
12、光減弱,反射光增強,故C正確.
10.以往,已知材料的折射率都為正值(n>0).現(xiàn)已有針對某些電磁波設計制作的人工材料,其折射率可以為負值(n<0),稱為負折射率材料.位于空氣中的這類材料,入射角i與折射角r依然滿足=n,但是折射線與入射線位于法線的同一側(此時折射角取負值).現(xiàn)空氣中有一上下表面平行的負折射率材料,一束電磁波從其上表面射入,下表面射出.若該材料對此電磁波的折射率n=-1,正確反映電磁波穿過該材料的傳播途徑的示意圖是( )
解析:選B.由題意知,折射線和入射線位于法線的同一側,n=-1,由折射定律可知,入射角等于折射角,所以選項B正確.
11.(2020·杭州質檢)
13、頻率不同的兩束單色光1和2以相同的入射角從同一點射入一厚玻璃板后,其光路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單色光1的波長小于單色光2的波長
B.在玻璃中單色光1的傳播速度大于單色光2的傳播速度
C.單色光1垂直通過玻璃板所需的時間小于單色光2垂直通過玻璃板所需的時間
D.單色光1從玻璃到空氣的全反射臨界角小于單色光2從玻璃到空氣的全反射臨界角
解析:選AD.本題考查光的色散、全反射現(xiàn)象、光速和折射率之間的關系等知識點.由題圖知單色光1在界面折射時的偏折程度大,則單色光1的折射率大,因此單色光1的頻率大于單色光2的頻率,那么單色光1的波長就小于單色光2的波長,A項對;由n=知,折
14、射率大的單色光1在玻璃中傳播速度小,當單色光1、2垂直射入玻璃時,二者通過玻璃板的路程相等,此時單色光1通過玻璃板所需的時間大于單色光2的,B、C項都錯;由sin C=及單色光1的折射率大知,D項對.
12.(2020·舟山高二期中)平面MN、PQ、ST為三個相互平行的界面,Ⅰ、Ⅱ、Ⅲ為三種不同的介質,平面ST的上表面涂有反射層(光線不能通過),某種單色光線射向界面MN后,發(fā)生了一系列的反射和折射現(xiàn)象,光路如圖所示.則( )
A.當入射角β適當減小時,光線c、d都可能會消失
B.當入射角β適當增大時,光線d可能會消失
C.對于三種介質,光在介質Ⅱ中的傳播速度最小
D.出射光線b、c
15、、d不一定平行
解析:選BC.a光在MN界面不會發(fā)生全反射,但隨著β角增大,a光就可能會在PQ界面發(fā)生全反射,則光線d消失,選項B正確.Ⅱ介質折射率最大,光在Ⅱ中速度最小,選項C正確.如光線b、c、d都有,由幾何關系可知必相互平行,故選項D錯誤.
二、非選擇題
13.如圖,△ABC是一直角三棱鏡的橫截面,∠A=90°,∠B=60°.一細光束從BC邊的D點折射后,射到AC邊的E點,發(fā)生全反射后經AB邊的F點射出.EG垂直于AC交BC于G,D恰好是CG的中點.不計多次反射.
(1)求出射光相對于D點的入射光的偏角;
(2)為實現(xiàn)上述光路,棱鏡折射率的取值應在什么范圍?
解析:(1)光線
16、在BC面上折射,由折射定律有
sin i1=nsin r1 ①
式中,n為棱鏡的折射率,i1和r1分別是該光線在BC面上的入射角和折射角.光線在AC面上發(fā)生全反射,由反射定律有
i2=r2 ②
式中i2和r2分別是該光線在AC面上的入射角和反射角
光線在AB面上發(fā)生折射,由折射定律有
nsin i3=sin r3 ③
式中i3和r3分別是該光線在AB面上的入射角和折射角
由幾何關系得i2=r2=60°,r1=i3=30° ④
F點的出射光相對于D點的入射光的偏角為
δ=(r1-i1)+(180°-i2-r2)+(r3-i3) ⑤
由①②③④⑤式得δ=60°. ⑥
(2)光線在AC面上發(fā)生全反射,光線在AB面上不發(fā)生全反射,有
nsin i2≥nsin C>nsin i3 ⑦
式中C是全反射臨界角,滿足
nsin C=1 ⑧
由④⑦⑧式知,棱鏡的折射率n的取值范圍應為≤n<2. ⑨
答案:見解析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