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學年高中語文 第二單元 第4課 知之武退秦師練習 新人教版必修1》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6-2017學年高中語文 第二單元 第4課 知之武退秦師練習 新人教版必修1(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
燭之武退秦師
在那關乎國家生死存亡的時刻,一個老邁而又佝僂的背脊緩緩站直,蒼老而滿是堅毅的臉龐以不容任何置疑的神態(tài)打動了鄭國人。他,燭之武,用他充滿智慧的頭腦化解了一場突降的齊天大禍。燭之武,就是這樣一個充滿了神奇色彩的人物。為了拯救危難的國家,他,一個年已七十的老人,半夜行動,直入敵營;分析國家利益,陳說利害得失;瓦解秦晉聯盟,解除鄭國的危亡。他有膽有識,他機智聰明,他有謀善斷,他能言善辯。燭之武為什么這樣做?一句話,祖國的利益高于一切?!^“國家興亡,匹夫有責!”
美字體
因
人
之
力
而
敝
之
,
不
仁
;
失
其
所
與
,
2、
不
知
;
以
亂
易
整
,
不
武
。
賞美文
永遠的燭之武
①秦、晉聯軍兵臨城下,鄭國危如累卵。國難面前,燭之武臨危受命,孤身出城;強秦帳內,燭之武不卑不亢、字字珠璣。終于,談笑間,干戈化為玉帛。燭之武深明大義不計個人得失的愛國情操,燭之武義無反顧獨闖秦營的英雄氣概,雖經兩千多年時光流水的沖刷,依然放射出熠熠奪目的光華!
②命運對燭之武并不公允,幾十載的飽受冷落,大半生的懷才不遇,滿腹經綸的燭之武,只是
3、鄭國一個小小的負責養(yǎng)馬的“圉正”。在他俯下蒼老的身軀拾起艱辛的時候,沒有人記起他;當他仰起斑白的頭顱呼出抑郁的時候,沒有人記起他。
③當黑云壓城城欲摧的時候,有人想起了他;當大軍壓境“國危矣”的時候,有人推出了他。就這樣,“今老矣”的燭之武,踉蹌著,被推到了兩軍對峙的刀鋒前,被推到了生死難測的境地前。
④沒有多少抱怨,說的只是謙遜的“無能為也已”;沒有怎么推辭,做的只是慨然“許之。夜縋而出”。于是,一個一直模糊的身影,在歷史的這一刻,變大、變高、變清晰。當一個須發(fā)盡白、手無縛雞之力的老人,在月隱風高的夜晚,被人用繩子拴著放到圍有層層虎狼之師的孤城外;當一個步履蹣跚、牙落齒搖的老人,在冰冷刺
4、骨的寒風里,揉著酸痛的腰肢走進劍拔弩張的秦軍大營,這該需要怎樣的堅定和無畏!無論他是成功還是失敗,千載之后的我們都該為他的忠誠和勇敢高聲喝彩!
⑤面對雄心勃勃的秦穆公,需要的不僅僅是勇氣,更要有智慧??犊愒~間,有燭之武對鄭國的一片赤誠,還有對局勢的準確掌控;寥寥數語里,有燭之武對人情的自如練達,還有對世事的深刻洞明。所以,一場思想的碰撞之后,“秦伯說,與鄭人盟”,一場滅國的災難,就這樣化為無形?!皾L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感謝《左傳》為我們記下了這位忠勇睿智的老人,縱然隔著千年看去,他依然傲然屹立在歷史長河中,他就是燭之武。
⑥永遠的燭之武。
【課內挖掘】
1.燭之武
5、
鄭國被秦、晉兩個大國包圍,危在旦夕,燭之武臨危受命,不避艱難,只身前往秦軍駐地。面對強悍的秦伯,他憑借自己高超的語言藝術、外交思想和細致入微的觀察能力,說服秦王退兵,解除國難,表現了他機智善辯的外交才能。
2.鄭伯
做人要聽得進良言,像鄭伯,既然自己的能力不行,但他起碼能聽取別人的建議,最終成功地保住了鄭國。
3.晉侯
學會包容,不因為被人背叛而發(fā)怒,從而做出不理智的舉動;學會包容,要像晉侯一樣,懂得把握形勢,理智退兵;學會包容,更要放眼未來,不要把眼光留在自己的腳下。
[適用話題]①相信自己與聽取別人的意見;②雙贏;③責任;④一鳴驚人源于默默積蓄、隱忍;⑤寬容;⑥知錯能改;⑦換個
6、角度看問題;⑧變通;⑨屈與伸。
【課外運用】
示例一:
燭之武雖有“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的牢騷與怨氣,但是他是一匹蓄勢待發(fā)的老驥。我想他也曾因人生虛擲而悲
哀過,感傷過,但他時刻關心著國家與人民的安危。我們可以想象出多少個日夜他翻看竹簡的手勢與眼神,想象出多少次他側耳細聽能從王宮中傳來征召自己的聲音的焦慮與渴盼。如果沒有對國家執(zhí)著樸實的愛與時刻準備著為國家效力的心,他又怎么能對秦伯的心理以及秦晉之間的恩怨如此了然?燭之武與秦伯的交鋒從一開始就注定燭之武必定取得勝利,因為成功只偏愛有準備的頭腦。
示例二:《燭之武退秦師》中,從燭之武對晉國歷史和國君的為人了解之清
7、楚,對秦伯心理和秦晉恩怨把握之全面,可以看出:他雖然長期懷才不遇,卻一直關注天下形勢,思考安天下濟蒼生的方法。長期的默默積蓄,使其在秦伯面前,不卑不亢,沉穩(wěn)自信,也使其具備了能言善辯、巧妙退兵的高超智慧。幾十年積蓄的能量,終于迎來了瞬間釋放的閃亮時刻。長期的默默積蓄,使老邁的燭之武最終一鳴驚人,名垂青史。蘇軾說:“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fā)。”著名歷史學家范文瀾先生說:“板凳要坐十年冷?!弊x書、治學,都要有這種精神,才能為將來報效國家積蓄力量。
示例三:燭之武懷才不遇,但他時刻關注天下形勢,思考安定天下、救濟蒼生的計策。他對晉國的歷史和晉君的為人十分清楚,對秦伯的心理和秦、晉之間的恩怨一目了然,
8、這表明他是一位志存高遠之士。哪怕社會不公,也決不放棄,到了緊要關頭,便有了用武之地。
一、基礎鞏固
1.下列各句中,沒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
A.秦伯說,與鄭人盟 B.失其所與,不知
C.朝濟而夕設版焉 D.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
解析:A項“說”通“悅”;B項“知”通“智”;D項“共”通“供”。
答案:C
2.下列對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與鄭人盟 盟:結盟
B.既東封鄭 封:封地
C.是寡人之過也 過:過錯
D.亡鄭以陪鄰 陪:增加
解析:B項“封”,把……當成邊地。
答案:B
3.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
9、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句是( )
例句: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
A.夜縋而出,見秦伯 B.晉軍函陵,秦軍氾南
C.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 D.若亡鄭而有益于君
解析:C項與例句中的加點詞語都是意動用法。A項,夜,名詞作狀語;B項,軍,名詞用作動詞;D項,亡,使動用法。
答案:C
4.下列各項中,加點虛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
B.
C.
D.
解析:D項,兩個“焉”都是句末語氣詞。A項,之:助詞,的/助詞,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B項,以:介詞,因為/介詞,拿。C項,其:代詞,代指鄭國/語氣詞,表示商量或希望的語氣,可譯為“還是”。
答
10、案:D
5.下列加點的詞語的意思與現代漢語相同的一項是( )
A.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
B.若舍鄭以為東道主
C.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
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解析:A項,“不能”的古今意思均指不能夠。B項,東道主:古義,東方道路上(招待過客)的主人;今義,請客的主人。C項,行李:古義,出使的人;今義,出門所帶的包裹、箱子等。D項,夫人:古義,那個人;今義,對一般人妻子的尊稱。
答案:A
6.對下列兩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思的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
A.兩個“亡”相同,兩個“之”不同
B.兩個“亡”相同,兩個“之”也相同
C.兩個“亡”不同,兩個
11、“之”也不同
D.兩個“亡”不同,兩個“之”相同
解析:第一組中,前一個“亡”為“滅亡”;后一個“亡”為“使……滅亡”。第二組中,前一個“之”為助詞,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后一個“之”是助詞,可譯為“的”。
答案:C
7.與“是寡人之過也”句式不相同的一項是( )
A.鄰之厚,君之薄也 B.失其所與,不知
C.以亂易整,不武 D.夫晉,何厭之有
解析:例句與A、B、C項都是判斷句,D項是賓語前置句。
答案:D
8.在橫線上補寫出空缺的句子。
(1)微夫人之力不及此。________________,不仁;失其所與,________________;以
12、亂易整,不武。
(2)若舍鄭以為東道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君亦無所害。
答案:(1)因人之力而敝之 不知 (2)行李之往來 共其乏困
二、遷移發(fā)散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題。
杞子自鄭使告于秦曰:“鄭人使我掌其北門之管①,若潛師以來,國可得也。”穆公訪諸蹇叔。蹇叔曰:“勞師以襲遠,非所聞也。師勞力竭,遠主備之,無乃不可乎?師之所為,鄭必知之;勤而無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誰不知?”公辭焉。召孟明、西乞、白乙②,使出師于東門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見師之出而不見其入也!”公使謂之曰:“爾何知!中壽③,爾墓之木拱矣!”蹇叔
13、之子與師,哭而送之曰:“晉人御師必于殽,殽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風雨也。必死是間,余收爾骨焉?!鼻貛熕鞏|。
三十三年春,秦師過周北門,左右免胄而下,超乘者三百乘。王孫滿尚幼,觀之,言于王曰:“秦師輕而無禮,必敗。輕則寡謀,無禮則脫。入險而脫,又不能謀,能無敗乎?”
及滑,鄭商人弦高將市于周,遇之。以乘韋先,牛十二犒師,曰:“寡君聞吾子將步師出于敝邑,敢犒從者。不腆敝邑,為從者之淹,居則具一日之積,行則備一夕之衛(wèi)?!鼻沂瑰岣嬗卩?。
鄭穆公使視客館,則束載、厲兵、秣馬矣。使皇武子辭焉,曰:“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資餼牽竭矣,為吾子之將行也。鄭之有原圃,猶秦之有具囿
14、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閑敝邑,若何?”杞子奔齊,逢孫、楊孫奔宋。孟明曰:“鄭有備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圍之不繼,吾其還也?!睖缁€。
(選自《左傳》,有刪改)
【注】?、俟埽鸿€匙。②孟明、西乞、白乙:秦國三個將領的名字。③中壽:七十歲。
9.下列語句中加點的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蹇叔之子與師 與:參加,參與
B.輕則寡謀,無禮則脫 脫:輕慢
C.鄭商人弦高將市于周 市:做買賣
D.則束載、厲兵、秣馬矣 厲:鼓勵
解析:D項,“厲”通“礪”,“磨礪”的意思。
答案:D
10.下列語句中加點的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
15、.
B.
C.
D.
解析:A項,①代詞,他們的;②語氣詞,表反問語氣。B項,都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C項,①連詞,表順承;②連詞,表轉折。D項,①連詞,表目的;②介詞,用。
答案:B
11.下列六句話分別編成四組,全部預示秦軍此次出師必敗的一項是( )
①勞師以襲遠,非所聞也 ②師之所為,鄭必知之?、畚嵋妿熤龆灰娖淙胍病、茏笥颐怆卸?,超乘者三百乘?、萼嵣倘讼腋邔⑹杏谥?,遇之?、薰ブ豢?,圍之不繼,吾其還也
A.①②⑤⑥ B.②③④⑥
C.①③④⑤ D.①②④⑤
解析:③句是蹇叔對秦穆公不聽勸告的悲痛無奈。⑥句是秦軍統(tǒng)帥對當時形勢的分析
16、。排除這兩項即可。
答案:D
12.下列對原文內容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蹇叔是作者筆下的正面形象。勸諫見其深謀遠慮,哭師見其忠憤滿腔。送子“與師”時他指出秦師此行不敗于鄭而敗于晉,可見其老謀深算。
B.秦穆公得到杞子密報,為野心所驅使,失去了正確判斷形勢的能力,雖然蹇叔極力勸諫,他一點也聽不進去,剛愎自用,自作主張而出師。
C.當時,周大夫王孫滿還小,看到秦國的軍隊輕狂而不講禮貌的現象,就向當時的秦軍統(tǒng)帥說:輕狂就少謀略,不講謀略,軍隊就會招致失敗。
D.鄭國商人弦高在滑地與秦師不期而遇。于是,他就以犒師為名,上前致辭,句句是歡迎的話,處處有弦外之音,暗示鄭國已
17、做好了戰(zhàn)爭準備。
解析:C項,王孫滿不是對秦軍統(tǒng)帥說的這番話,而是對周天子說的。
答案:C
13.把文中畫線的語句翻譯成現代漢語。
(1)師勞力竭,遠主備之,無乃不可乎?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鄭穆公使視客館,則束載、厲兵、秣馬矣。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1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軍隊勞累不堪,力量耗盡了,遠方的君主防備著我們,恐怕不可以吧?(竭,盡;備,防備;無乃,恐怕……吧)
(2)鄭穆公派人到杞子等居住的館舍察看,原來杞子及其部下已經捆好了行裝,磨快了兵器,喂飽了馬匹(準備好做秦軍的內應了)。(使,后省賓語“之”;束,捆;厲,通“礪”,磨;秣,喂)
參考譯文:
杞子從鄭國派人向秦穆公報告說:“鄭國人委托我掌管他們都城北門的鑰匙,如果偷偷派兵來襲擊,就可以占領鄭國。”秦穆公就這事征求蹇叔的意見。蹇叔說:“興師動眾去襲擊遠方的國家,不是我所聽說過的。軍隊勞累不堪,力量耗盡了
19、,遠方的君主防備著我們,恐怕不可以吧?軍隊的行動,鄭國一定會知道,勞師動眾而無所得,士兵們必然產生怨恨之心。況且行軍千里,誰會不知道呢?”秦穆公拒絕了蹇叔的勸告。召集孟明、西乞、白乙,派他們帶兵從東門外出發(fā)。蹇叔為這事哭著說:“孟子!我今天看著軍隊出征,卻看不到他們回來??!”秦穆公聽了派人對他說:“你知道什么!假如你只活七十歲,你墳上的樹早就長得有合抱粗了!”蹇叔的兒子加入這次出征的軍隊,蹇叔哭著送他說:“晉國人必然在殽山設伏兵截擊我們的軍隊,殽有南北兩座山:南面一座是夏朝國君皋的墓地;北面一座是周文王避過風雨的地方。你一定會死在這兩座山之間的峽谷中,我準備到那里去收你的尸骨?!鼻貒能婈犛谑?/p>
20、向東進發(fā)了。
魯僖公三十三年春天,秦軍經過周都城的北門,兵車上左右兩邊的戰(zhàn)士都脫下戰(zhàn)盔,下車致敬,接著有三百輛兵車的戰(zhàn)士跳躍著登上戰(zhàn)車。王孫滿這時還小,看到這種情形,向周王說:“秦國的軍隊輕狂而不講禮貌,一定會失敗。輕狂就少謀略,沒禮貌就紀律不嚴。進入險境而紀律不嚴,又缺少謀略,能不失敗嗎?”
經過滑國的時候,鄭國商人弦高將要到周都城去做買賣,在這里遇到秦軍。弦高先送上四張熟牛皮,再送十二頭牛犒勞秦軍,說:“敝國國君聽說你們將要行軍經過敝國,冒昧地來慰勞您的部下。敝國不富裕,但您的部下要留住,住一天就供給一天的食糧;要走,就準備好那一夜的保衛(wèi)工作?!辈⑶遗扇肆⒓慈ム崌鴪笮?。
鄭穆公派人到
21、杞子等居住的館舍察看,原來杞子及其部下已經捆好了行裝,磨快了兵器,喂飽了馬匹(準備好做秦軍的內應了)。鄭穆公派皇武子去致辭說:“你們在敝國居住的時間很長了,只是敝國吃的東西快沒有了,你們也該要走了吧。鄭國有獸園,秦國也有獸園,你們回到本國的獸園中去獵取麋鹿,讓敝國得到安寧,怎么樣?”于是杞子逃到齊國,逢孫、楊孫逃到宋國。孟明說:“鄭國有準備了,不能指望什么了。進攻不能取勝,包圍又沒有后援的軍隊,我們還是回去吧?!庇谑菧绲艋瑖头祷亓恕?
三、創(chuàng)新語用
14.燭之武臨危受命,只身入秦營,能言善辯退秦師。請你結合讀過的文學名著中的人物故事,根據上聯,對出下聯。
上聯:巧舌三寸,退秦師十萬。
22、下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蛇矛八丈,卻魏將千名。
15.請把下面的句子連綴成順序合理的文段。(在橫線上填寫序號即可)
①主要有《論語》《孟子》《墨子》《老子》《莊子》《荀子》《韓非子》等?、谙惹貧v史散文內容豐富,形式多樣
③表現了各流派的思想觀點和政治主張?、芟惹厣⑽姆譃橄惹貧v史散文和先秦諸子散文兩大類?、萦芯幠牦w的《左傳》,有國別體的《國語》《戰(zhàn)國策》等?、尴惹刂T子散文產生于春秋戰(zhàn)國百家爭鳴的時代 ⑦它們保存了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大量史料,又是中國敘事散文的源頭,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題考查語言的連貫性。要求調整語句,做到銜接合理。回答時弄清楚材料話題是至關重要的,本題就是在分類解說先秦散文;解說一定有一個分類順序,弄清楚分類順序是第二個關鍵,本題是按照總分順序解說的。
答案:④②⑤⑦⑥①③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