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中歷史 第一單元 中國古代的中央集權制度 第4課 專制集權的不斷加強練習 岳麓版必修1》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20版高中歷史 第一單元 中國古代的中央集權制度 第4課 專制集權的不斷加強練習 岳麓版必修1(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 第4課 專制集權的不斷加強
課后提能再鞏固
時間:45分鐘 滿分:100分
一、選擇題(本題共12小題,每小題4分,共48分)
1.(2019·黑龍江大慶實驗中學高一期末)歷史學家黃仁宇說:“(漢代)有些地區(qū)秦朝所設郡縣仍原封不動地任其存在,其他地區(qū)則派遣新任命的王侯,世守為業(yè)。”據(jù)材料判斷,漢代實行( )
A.郡縣制度 B.郡國并行制
C.內閣制度 D.轉運使制度
解析:材料中的“(漢代)有些地區(qū)秦朝所設郡縣仍原封不動地任其存在”表明郡縣制得以保留;“其他地區(qū)則派遣新任命的王侯,世守為業(yè)”反映的是封國制,由此可知漢代實行郡國并行制,B項正確。
答案:B
2.《
2、漢書·武帝紀》記載,元朔二年,“春正月,詔曰:‘梁王、城陽王親慈同生,愿以邑分弟,其許之。諸侯王請與子弟邑者,朕將親覽,使有列位焉?!谑欠獓挤?,而子弟畢侯矣”。材料論述的措施 ( )
A.使封國的數(shù)量超過了郡縣
B.削弱了諸侯王的實力
C.徹底解決了王國問題
D.加強了對諸侯王的監(jiān)察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材料信息分析問題的能力。由材料中漢武帝準許“諸侯王請與子弟邑”“藩國始分,而子弟畢侯矣”可知,這是指“推恩令”的實行;該制度將一個大的王國分成許多小的侯國,從而削弱了諸侯王的實力,加強了中央集權,故B項符合題意。A、D兩項與史實不符。C項中“徹底”有誤。
答案:B
3、
3.(2018·全國卷Ⅰ)據(jù)學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亂”后百余年間的藩鎮(zhèn)基本情況如下表所示。
“安史之亂”后百余年間唐朝藩鎮(zhèn)基本情況表
藩鎮(zhèn)類型
數(shù)量(個)
官員任免
賦稅供納
兵額與功能
河朔型
7
藩鎮(zhèn)自擅
不上供
擁重兵以自立
中原型
8
朝廷任命
少上供
駐重兵防驕藩
邊疆型
17
朝廷任命
少上供
駐重兵守邊疆
東南型
9
朝廷任命
上供
駐兵少防盜賊
由此可知,這一時期的藩鎮(zhèn)( )
A.控制了朝廷財政收入 B.彼此之間攻伐不已
C.注重維護中央的權威 D.延續(xù)了唐朝的統(tǒng)治
解析:由表格數(shù)據(jù)可知,唐
4、代的藩鎮(zhèn)除了河朔型擅自任免官員、擁兵自立外,其他類型的藩鎮(zhèn)均由中央任免,并且駐兵防止分裂和異族進犯,維護社會治安。由此可知,“安史之亂”后的藩鎮(zhèn)基本維護了唐朝的統(tǒng)治,故D項正確;材料中大部分藩鎮(zhèn)是上繳賦稅的,并且唐朝除了藩鎮(zhèn)的稅收外,還有其他財政收入,故A項錯誤;表格體現(xiàn)不出藩鎮(zhèn)彼此攻伐不已,故B項錯誤;河朔型藩鎮(zhèn)擁兵自重、與朝廷對抗,威脅到中央權威,故C項錯誤。
答案:D
4.“比之隋朝和唐朝的統(tǒng)治者,宋朝統(tǒng)治者接受更多的后備人員進入官僚體制,并為那些適合在政府的某個職位上工作的人提供豐厚的薪金。他們甚至安置文職官員來監(jiān)管軍隊。”這種做法( )
A.增強了軍隊的戰(zhàn)斗力 B.進一步提高
5、了行政效率
C.減少了政府財政支出 D.使中央集權進一步強化
解析:材料反映了宋代采用分化事權和文官制度,體現(xiàn)了中央對地方控制的加強,中央集權進一步強化,D項正確。
答案:D
5.宋史專家鄧光銘在《論宋學的博大精深》中說:“在宋太祖、太宗相繼統(tǒng)治時期內,……在中央政府的各個部門之間,宰相與副相之間,州郡政府的長貳之間,充分利用其相互的牽制作用。”下列能說明州郡政府的長貳之間相互牽制的史實是( )
A.知州“三歲一易”
B.另設參知政事、樞密使、三司使
C.將禁軍的統(tǒng)領權一分為三
D.公文由知州和通判聯(lián)合署名
解析:宋代中央集權加強,在地方上派遣文臣擔任知州,與通判相互牽制,
6、材料中“州郡政府的長貳之間”的相互牽制主要體現(xiàn)在公文由知州和通判聯(lián)合署名。
答案:D
6.(2019·吉林省吉林市十三中高一期末)帝嘗召縉等曰:“爾七人朝夕侍左右,朕嘉爾勤慎……因各賜五品服?!庇忠粤⒋喝召n縉等金綺衣,與尚書埒(等同),縉等入謝,帝曰:“代言之司、機密所系,且旦夕侍朕,裨益不在尚書下也。”據(jù)此判斷,下列關于明朝內閣制說法正確的是( )
A.材料中的兩個“帝”是指明太祖
B.內閣官員與六部尚書地位相等
C.內閣是協(xié)助皇帝處理國政的重要機構
D.內閣代替皇帝處理機密的重要事務
解析:明朝內閣是皇帝的咨詢顧問機構,是協(xié)助皇帝處理國政的機構,C項正確;材料中的縉,指的是
7、解縉,其入值內閣時是在明成祖之時,A項錯誤;內閣不是正式的中央機構,內閣官員的級別要低于六部尚書,B項錯誤;內閣不能代替皇帝處理國政,D項錯誤。
答案:C
7.明初中央“設五府、六部、都察院等衙門,分理天下庶務,彼此頡頏(不相上下),不敢相壓,事皆朝廷總之,所以穩(wěn)當”。這一做法的實質是 ( )
A.廢除丞相,緩和君臣矛盾
B.各機構平等,避免權力集中
C.各機構相互制約強化君主專制
D.各部權力分明,提高效率
解析:明朝的五府、六部、督察院分別負責軍事、行政、監(jiān)察事務,這樣各機構相互制約,強化了君權。
答案:C
8.明代大學士葉向高說:“我朝閣臣
8、,只備論思顧問之職……中有一二權勢稍重者,皆上竊君上之威靈,下侵六曹之職掌,終以取禍。”從材料中看出明代的閣臣( )
A.是位高權重的丞相 B.是皇帝處理政事的助手
C.完全剝奪六部的權力 D.是明代禍亂的根源
解析:從材料中的“我朝閣臣,只備論思顧問之職”“中有一二權勢稍重者,皆上竊君上之威靈,下侵六曹之職掌,終以取禍”可知,內閣閣臣只是皇帝的助手,其權力來自于皇權和對下屬權力的侵奪,最終導致禍及自己,B項正確。
答案:B
9.清朝嘉慶時“如無大典禮或大會議,(內閣)大學士可終年不至(內)閣,故必兼一管部,方有趨公之地耳”。這一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主要是由于( )
A.內閣是國
9、家多余機構
B.國家政治穩(wěn)定以致無事可理
C.軍機處職權范圍的不斷擴張
D.內閣大學士不關心國家政務
解析:內閣是國家重要機構,不是多余的,A項錯誤;內閣閣員不到內閣不是其不關心政務,也不是國家穩(wěn)定無事可理的體現(xiàn),而是軍機處取代內閣成為國家權力中樞,B、D兩項錯誤,C項正確。
答案:C
10.(2018·北京卷)乾隆繼位之初,曾裁撤軍機處,但第二年又下旨:“目前兩路軍務尚未全竣,且朕日理萬機,亦間有特召交出之事,仍須就近承辦”,將其恢復,此后軍機處“軍國大計,罔不總攬”“內閣宰輔名存而已”。這表明( )
A.清朝內閣權力得到加強 B.清朝中央集權遭到削弱
C.軍機大臣獲
10、得宰相職位 D.軍機處有助于加強皇權
解析:根據(jù)材料中的“內閣宰輔名存而已”可知,內閣已經名存實亡,不可能權力得到加強,排除A。清朝中央集權遭到削弱在材料中沒有體現(xiàn),排除B。結合所學可知,軍機大臣品級不高,每日接受皇帝召見,跪受筆錄,本身無決策權, 不能等同于宰相,而且早在明朝初期已經廢除宰相制度,排除C。結合所學,乾隆從裁撤軍機處到恢復軍機處,關鍵在于軍機處有利于皇權加強,故選D。
答案:D
11.(2019·廣東汕頭高一期末)康熙皇帝曾說:“臣下可仕則仕,可止則止,年老致政而歸,抱子弄孫,猶得優(yōu)游自適;為君者勤劬一生,了無休息之日?!庇纱丝芍滴鯐r期( )
A.君主權力高度集中
11、B.中央集權空前加強
C.官僚制度尚未成熟 D.君臣權限劃分不明
解析:從材料中的“為君者勤劬一生,了無休息之日”可知,皇帝權力高度集中,不會下放權力,A項正確;中央集權強調的是中央對地方的控制,材料中沒有體現(xiàn),B項錯誤;官僚政治早在唐朝就已成熟,C項錯誤;古代封建社會下,君臣界限分明,D項錯誤。
答案:A
12.梁啟超在論述中國古代專制政治發(fā)展時說:“專制權稍薄弱,則有分裂,有分裂則有力征,有力征則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則專制權高一度,愈積愈進?!睆闹袊糯鷼v史整體來看,這一論述中可以確認的是( )
A.君主專制是維系統(tǒng)一的主要條件
B.分裂動蕩是專制權力產生的前提
C.專制程
12、度隨歷史進程而不斷加強
D.武力奪取政權是專制制度的基礎
解析:A、D兩項不符合先秦的史實;分裂動蕩未必引發(fā)專制,排除B項;從“兼并多一次,則專制權高一度,愈積愈進”可知,專制程度隨歷史進程而不斷加強,C項正確。
答案:C
二、非選擇題(本題共2小題,第13題26分,第14題26分,共52分)
13.(26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漢興之初,海內新定……懲戒亡秦孤立之敗,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恢T侯原本以大,末流濫以致溢,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橫逆,以害身喪國。
——《漢書·諸侯王表》
材料二: (晁錯)說上曰:“昔高帝初定天下,昆弟少,諸子弱,大封同姓。
13、……今削之亦反,不削之亦反。削之,其反亟,禍小;不削,其反遲,禍大?!?
——《史記·吳王劉濞列傳》
材料三: (主父偃)說上曰:“今諸侯或連城數(shù)十,地方千里……以法割削之,則逆節(jié)萌起,前日晁錯是也?!副菹铝钪T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實分其國,必稍自削弱矣?!?
——《漢書·主父偃傳》
(1)材料一、二認為西漢初年分封諸侯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0分)
(2)依據(jù)材料二、三指出,晁錯和主父偃主張解決王國問題的手段有什么不同?這些手段實施的結果怎樣?(10分)
(3)結合上述材料和所學知識概括指出,西漢王國問題的解決從根本上說明了什么?(6分)
答案:(
14、1)主要原因:劉邦認為秦亡原因在于沒有實行分封制;漢高祖劉邦的同姓子弟寡少。
(2)手段:晁錯主張強制削奪王國封地;主父偃主張通過分割封地削弱王國勢力。結果:前者促使矛盾激化,直接引發(fā)“七國之亂”;后者削弱了王國力量,加強了中央集權。
(3)說明:中央集權的強大、措施或政策的得當是社會安定的重要保證。
14.(26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宰相之職,佐天子、總百官、治萬事,其任重矣。然自漢以來,位號不同,而唐世宰相,名尤不正。初,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長中書令、侍中、尚書令共議國政,此宰相職也。其后,以太宗嘗為尚書令,臣下避不敢居其職,由是仆射為尚書省長官,與侍中、中書令號為宰相,
15、其品位既崇,不欲輕以授人,故常以他官居宰相職,而假以他名。自太宗時,杜淹以吏部尚書參議朝政,魏征以秘書監(jiān)參預朝政,其后或曰“參議得失”“參知政事”之類,其名非一,皆宰相職也。
——歐陽修《新唐書·職官志》
材料二:國初定制,設議政王大臣數(shù)員,皆以滿臣充之。凡軍國重務不由閣臣票發(fā)者,皆交議政王大臣會議。每朝期,坐中左門外會議,如坐朝儀。雍正中設立軍機處,議政之權遂微,然猶存其名以為滿大臣兼銜。乾隆壬子,純皇帝特旨裁之。
——《嘯亭雜錄》
材料三:皇權至高無上而無所不統(tǒng)的屬性,使得全體臣民都是皇權統(tǒng)治和奴役的對象,沒有平等可言。在皇帝制度創(chuàng)立后的歷史中,皇權意識不斷地膨脹卻缺
16、乏對其應有的制約與限制。正因為如此,在歷史上才會出現(xiàn)不少皇帝濫用權力的現(xiàn)象,給社會造成了巨大的傷害。
——趙斌《淺析中國古代皇帝制度的利與弊》
(1)材料一反映了隋唐時期宰相制度具有怎樣的特點?根據(jù)材料二,說明議政王大臣會議機構權力發(fā)生了怎樣的轉移?(12分)
(2)漢、唐、明、清是中國歷史上四個統(tǒng)一的封建王朝,其中樞權力機構的演變過程為內朝—三省六部—內閣—軍機處。據(jù)此歸納出皇帝集權的兩種方式及其作用。(6分)
(3)結合材料三的觀點及所學知識談談你對皇帝制度的認識。(8分)
答案:(1)宰相一職增多;集體共議國政;假借其他官名行宰相職責,分散宰相權力。清初,議政王大臣會議權力很大,他們對軍國大政有直接處置權。雍正時期設立軍機處以后,議政王大臣會議的權力明顯被削弱;乾隆時期,議政王大臣會議被取消,權力全部轉移到皇帝手中。
(2)一種是起用身邊的親信近臣,組成決策核心機構;另一種是令多人共行“宰相”之職,使其相互牽制。
(3)皇帝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封建國家的統(tǒng)一、穩(wěn)定和社會經濟的發(fā)展;但在該制度下,皇權獨尊,極易形成皇帝集權專制,并且滋生腐敗,不利于社會的長遠發(fā)展。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