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專用)2019版高考歷史二輪復習 高考題型分類練 訓練8 歷史評價、影響類》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江蘇專用)2019版高考歷史二輪復習 高考題型分類練 訓練8 歷史評價、影響類(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
訓練8 歷史評價、影響類
1.有人在評價領事裁判權時說:“它直接觸發(fā)了近代中國訴訟法制的改革,也促使西方的各種部門法傳入中國,從而開闊中國人的法律視野,導致了中國訴訟法律觀念和思想的深刻變化?!毕铝袑Σ牧现蓄I事裁判權評價正確的是( )
A.客觀上促進了中國司法與國際接軌
B.開啟了中國由人治走向法治的進程
C.符合了時代需要的相關法律規(guī)定
D.直接引發(fā)了向西方學習的新思潮
答案 A
解析 “促使西方的各種部門法傳入中國,從而開闊中國人的法律視野”說明材料是從中國司法近代化的角度進行正面評價領事裁判權,故A正確。
2.(2018·高郵第四次月考)1862年,英國人在上海的《
2、華北捷報》載:“太平革命是一場血污的運動……它不是反清的革命,而只是反對一切安樂的、富有的以及和平的人民的血腥的‘十字軍’……誰能說盡太平軍給中國社會和物質繁榮所帶來的痛苦與破壞?”該報刊的觀點( )
A.認識到太平天國運動有利于近代化的主流因素
B.認識到太平天國運動摧毀文明阻礙發(fā)展的一面
C.肯定了太平天國運動要打碎舊世界的堅定決心
D.完全否定了太平天國運動是一場反帝愛國斗爭
答案 B
解析 材料強調太平軍“反對一切安樂的、富有的以及和平的人民的”,“太平軍給中國社會和物質繁榮帶來痛苦與破壞”,故B項正確。
3.1972年,中美兩國發(fā)表的《上海公報》指出:“任何一方都不應
3、在亞太地區(qū)謀求霸權,每一方都反對任何其他國家或國家集團建立這種霸權的努力?!敝蟹铰暶鳌敖^不做超級大國,并且反對任何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這一公報( )
A.遏止了蘇聯的擴張行徑
B.說明兩國結盟維護和平
C.針對的是崛起中的日本
D.顯示中國國際地位提升
答案 D
解析 材料中“任何一方……”和“中方聲明‘絕不做超級大國’”反映了中國的綜合國力在上升,有能力稱霸而反對稱霸,正體現了中國國際地位提升,故D項正確。
4.(2018·揚州名校聯盟)近代中國的租界制度以最早建立的上海租界為藍本,其并不由租借國派遣總督,而是成立市政管理機構——工部局,擔任市政、稅務、警務、工務、交通、衛(wèi)
4、生、公用事業(yè)、教育、宣傳等職能,兼有西方城市議會和市政廳的雙重職能。這表明,近代中國內的“租界”( )
A.已成為西方列強的殖民地
B.凸顯了濃厚的半封建色彩
C.把西方民主照搬到了中國
D.具有明顯的半殖民地特征
答案 D
解析 根據材料中工部局“兼有西方城市議會和市政廳的雙重職能”說明列強在“租界”內享有特權,已然成為“國中之國”,具有半殖民地的色彩,故D項正確。
5.1958年10月,全國文化行政會議上提出“人人能讀書,人人能寫詩,人人看電影,人人能唱歌,人人能畫畫,人人能舞蹈,人人能表演,人人能創(chuàng)作”的目標。這一目標( )
A.迅速地改變了教育落后狀況
B.促成文
5、化大革命運動的爆發(fā)
C.具有盲目冒進的大躍進傾向
D.表明蘇聯教育模式影響深遠
答案 C
解析 “人人能讀書,人人能寫詩,人人看電影,人人能唱歌,人人能畫畫,人人能舞蹈,人人能表演,人人能創(chuàng)作”這一目標與當時中國文化落后的情況是不相適應的,超過當時的水平,故C項正確。
6.清朝乾隆時“富商巨賈,挾其重資,多買田地,或數十頃,或數百頃”。其最終影響是( )
A.妨礙海外市場的開拓 B.影響手工業(yè)擴大再生產
C.使手工業(yè)品缺乏市場 D.阻礙資本主義萌芽的成長
答案 D
解析 本題考查“重農抑商”政策的影響。乾隆時期富商大多將錢財用來買田置地,這影響了手工業(yè)的擴大再生產,
6、最終阻礙了資本主義萌芽的成長。
7.(2018·鎮(zhèn)江???18世紀70年代,“在英國,幾個等級的人不知不覺地互相融合在一起,每個低等級都有無休無止的不安分野心,想上升到高一等級……在這樣一種狀態(tài)下,時尚必定具有不受控制的影響力,時髦的奢侈一定像傳染病一樣蔓延”。此社會現象( )
A.有利于打破原有等級秩序的限制
B.使英國成為日不落帝國的進程加快
C.加速了資產階級掌握政權的步伐
D.阻礙了英國向近代社會轉型的進程
答案 A
解析 材料中“在英國,幾個等級的人不知不覺地互相融合在一起,每個低等級都有無休無止的不安分野心,想上升到高一等”表明原有的等級秩序逐漸被打破,故A項正確。
7、
8.下表為20世紀50、60年代蘇聯在航空技術領域的成就,據此可推知這一時期( )
1957年3月3日
成功進行世界上第一枚洲際導彈發(fā)射試驗
比美國早9個月
1957年10月4日
成功向太空發(fā)射一枚人造衛(wèi)星
比美國早近4個月
1961年4月12日
成功發(fā)射載人宇宙飛船,并安全返回地面
比美國早10個月
A.美蘇爭鋒中蘇聯取得了戰(zhàn)略優(yōu)勢
B.蘇聯率先采用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
C.改革是蘇聯科技進步的根本動力
D.蘇聯的體制為技術領先提供了保障
答案 D
解析 材料中蘇聯在航空航天技術和原子能技術方面領先于美國,可知是蘇聯的高度集中的政治體制,有利于國家實施高
8、科技建設,故D項正確。
9.公元前2世紀的羅馬,行政長官必須根據當事人的陳述記錄原告的請求、請求的原因、法官的任命及判決的要旨等并形成一定程式的書狀,后邊有行政長官附加的事項。法官則要檢查書狀中所提出的事實,傾聽雙方的證詞,審查雙方的證據,并依據書狀內容判斷是否作出判決。據此可以推斷當時的羅馬( )
A.行政權力干涉司法事務 B.法官審理案件重視證據
C.司法審查程序較為嚴格 D.法律注重保護當事人利益
答案 C
解析 材料中沒有體現行政權力干涉司法事務的信息,故A項錯誤;材料中論述的是法律程序問題,不是重視證據,故B項錯誤;材料中“陳述記錄原告”“書狀”“傾聽雙方的證詞,
9、審查雙方的證據”“判決”說明羅馬法比較注重審查程序,故C項正確;注重保護當事人利益在材料中只反映出部分信息,故D項錯誤。
10.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增加了總統(tǒng)解散眾議院必須獲得參議院同意的規(guī)定,而議會對總統(tǒng)的不信任權卻沒有類似的明確限制。這些含糊不清的規(guī)定從側面反映了( )
A.法國民主政治的虛偽性
B.行政權不能制約立法權
C.總統(tǒng)與議會斗爭的失敗
D.共和制是政治妥協的產物
答案 D
解析 法國共和制是“一票共和”,說明?;逝傻膭萘^大,法國總統(tǒng)是由參眾兩院聯席會議選出,總統(tǒng)對于參議院的制衡效果相對較弱,體現出一種政治的妥協,故D正確;法國民主政治不具有虛偽性,故A錯誤;法
10、國總統(tǒng)對于兩院有一定制約,但效能比較低,故B錯誤;材料不能說明總統(tǒng)與議會之間的斗爭,故C錯誤。
11.(2018·南通模考)羅馬法規(guī)定:“奴隸可以為主人辦事、經商……可以被立為繼承人,公家的奴隸還可以立遺囑;奴隸有權提起自由身份之訴,乃至被解放為自由人?!贝艘?guī)定( )
A.體現了羅馬法的民主性特征
B.推動羅馬實現了社會轉型
C.表明公家奴隸具有獨立人格
D.蘊含了自然法的精神理念
答案 D
解析 “奴隸可以為主人辦事、經商……可以被立為繼承人,公家的奴隸還可以立遺囑;奴隸有權提起自由身份之訴,乃至被解放為自由人”表明羅馬法一定程度上維護奴隸的利益,體現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
11、蘊含了自然法的精神理念,故D項正確。
12.下表反映的是辛亥革命后20年間機器進口的狀況(單位:1 000海關兩)
年代
各種機器和工具(A)
農機具(B)
B/A(%)
1912~1916
15 956
118
0.74
1917~1921
39 269
798
2.03
1922~1926
43 074
390
0.91
1927~1931
55 192
998
1.81
觀察上表,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
A.農業(yè)生產開始使用了機器
B.西方工業(yè)化沖擊傳統(tǒng)農業(yè)
C.保守觀念阻礙農機具推廣
D.近代中國經濟發(fā)展不平衡
答案 B
解
12、析 20世紀初,隨著第二次工業(yè)革命的完成,西方工業(yè)化進一步發(fā)展,中國進口農業(yè)機器,可以說明西方工業(yè)化沖擊傳統(tǒng)農業(yè),故B項正確。
13.據統(tǒng)計,全國職業(yè)教育學校在民國十年有719所,民國十一年822所,民國十二年1 194所,民國十三年1 548所,民國十四年1 666所,民國十五年1 695所。職業(yè)教育在當時( )
A.提高了全體國民文化素養(yǎng)
B.順應了民族工業(yè)發(fā)展的需求
C.體現了政府引領教育革新
D.形成了完整的國民教育體系
答案 B
解析 職業(yè)教育的發(fā)展不能提高“全體”國民文化素養(yǎng),故A項錯誤;結合時間1921~1926年,職業(yè)教育培養(yǎng)了許多勞動者,故B項正確;材料中職業(yè)
13、教育的發(fā)展并沒有提到政府引領,故C項錯誤;形成完整的國民教育體系是在新中國成立后的1965年,故D項錯誤。
14.1958年2月,為“加強田間管理”、保障“糧食放衛(wèi)星”,中共中央發(fā)出《關于除四害講衛(wèi)生的指示》。麻雀因“偷盜國家糧食”而在“滅四害”運動中被確定為“四害”之一加以捕殺。當時這一舉措( )
A.保障了全國各地糧食生產
B.是運動式經濟建設的寫照
C.改善了人民公社生活環(huán)境
D.是偽科學大行其道的表現
答案 B
解析 材料反映在經濟建設中“左”傾冒進的勢頭,故A項錯誤;材料體現了不遵循科學生態(tài)規(guī)律盲目追求產量,故B項正確;第一個人民公社在1958年7月建立,故C項錯誤;
14、除四害也不能說是偽科學,故D項錯誤。
15.(2018·泰興模考)國民政府于1937年9月設立了國際宣傳處,主要負責對外宣傳中國抗戰(zhàn)意志及日軍暴行,管控在華外國記者的報道內容。整個抗戰(zhàn)期間,先后在國外設立12個辦事處,分布于歐美各地,并與當地民間團體建立了相當廣泛的聯系。該機構的設立( )
A.有助于獲取國際力量的支持
B.推動了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形成
C.提高了國民政府的國際地位
D.促成了國際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答案 A
解析 在抗日戰(zhàn)爭期間,對外的宣傳有利于國際社會了解中國的抗戰(zhàn)以便爭取到支持,故A項正確;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形成不是跟外國合作建立的,故B項錯誤;國際宣傳體
15、現不了提高國民政府的國際地位,故C項錯誤;報道有關中國的抗戰(zhàn)內容不能促成國際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故D項錯誤。
16.1935年底,中國共產黨在對外政策方面放棄了“打倒一切帝國主義”的口號,制定了區(qū)別對待帝國主義國家的政策,準備“同一切和日本帝國主義及其走狗賣國賊相對的國家、黨派、甚至個人,進行必要的諒解、妥協,建立國交,訂立同盟條約的關系”。中國共產黨外交政策的調整( )
A.旨在通過改善國際關系對付國民黨
B.反映了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發(fā)生變化
C.表明國共兩黨由對峙開始走向合作
D.是對日本全面侵華作出的及時反應
答案 B
解析 由材料1935年中國共產黨“同一切和日本帝國主義
16、及其走狗賣國賊相對的國家、黨派、甚至個人……訂立同盟條約的關系”結合所學,可知華北事變后民族矛盾成為社會主要矛盾,故B項正確。
17.(2018·鎮(zhèn)江模考)1984年,中國國務院發(fā)布的一份通知中說:在集鎮(zhèn)有固定住所、有經營能力,或在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事業(yè)單位長期務工的農民和家庭,發(fā)放《自理口糧戶口簿》,統(tǒng)計為非農業(yè)人口。截止到1986年底,全國辦理自理口糧戶達到1 633 828戶,總計4 542 988人。該現象( )
A.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途徑
B.與勞動力流動的客觀需要相適應
C.助推了城市經濟布局的逐步調整
D.標志著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化
答案 B
解析 由材料“1984
17、年在集鎮(zhèn)有固定住所、有經營能力,或在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事業(yè)單位長期務工的農民和家庭,發(fā)放《自理口糧戶口簿》,統(tǒng)計為非農業(yè)人口”、“1986年底,全國辦理自理口糧戶達到1 633 828戶”結合所學,這一舉措適應了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對勞動力的需求,故B項正確。
18.關于“斯大林模式”的認識,理論界有許多說法。依據下面說法可以斷定“斯大林模式”( )
持否定態(tài)度的“斯大林模式”
“專橫官僚式”“備戰(zhàn)式”“極權主義”等等
持批判態(tài)度的“斯大林模式”
“行政命令式”“兵營式”,“早期社會主義式”“國家社會主義式”等等
認為是特殊的共產主義社會
“極權式共產主義”“軍事共產主義”等等
A.是
18、蘇聯向社會主義過渡的一種方式
B.是高度集中的計劃政治經濟模式
C.為戰(zhàn)勝德國法西斯奠定了物質基礎
D.是導致日后蘇聯解體的根本原因
答案 B
解析 由材料“專橫官僚式”“行政命令式”“國家社會主義式”“極權式共產主義”可知斯大林模式是高度集中的計劃政治經濟體制,故B項正確。
19.(2018·連云港月考)“一五”計劃編制工農業(yè)總產值年均增長的任務目標分別為14.7%和4.3%,而實際工農業(yè)年均增長分別為18%和4.5%。由此可見“一五”計劃的編制( )
A.謹慎并留有余地 B.背離當時的國情
C.忽視了農業(yè)建設 D.深受蘇聯的影響
答案 A
解析 根據材料“編制工農業(yè)總產值年均增長的任務目標分別為14.7%和4.3%,而實際工農業(yè)年均增長分別為18%和4.5%”可見制定計劃是比較謹慎的,故A項正確。
20.自2006年至2017年,金磚國家經濟總量占全球經濟比重從12%上升到23%,貿易總額比重從11%上升到16%,對外投資比重從7%上升到12%。據此可知金磚國家( )
A.為全球經濟增長注入新動能
B.推動了世界經濟的區(qū)域化進程
C.加劇了世界經濟的不平衡性
D.促使世界經濟新秩序得以建立
答案 A
解析 據材料“金磚國家經濟總量占全球經濟比重從12%上升到23%”,可知金磚國家促進了全球經濟增長,故A項正確。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