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設計2014-2015學年高中語文 第2課 大連丸上學案 語文版選修《中國現(xiàn)當代散文鑒賞》》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課堂設計2014-2015學年高中語文 第2課 大連丸上學案 語文版選修《中國現(xiàn)當代散文鑒賞》(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第2課 大連丸上
【文本導讀】
1935年的東北,已經(jīng)被日寇蹂躪在鐵蹄之下,抗戰(zhàn)的槍林彈雨把一批愛國青年作家打出了象牙塔,他們不愿在日本人的眼皮下生活,于是被迫逃離“九·一八事件”后被日本侵略者占領的東北故土。本文真實地記錄了作者和愛人的那段經(jīng)歷。
“生存的意義不是活著,活著不是茍延殘喘,茍延殘喘不是受人欺蒙壓榨……”作家李健吾是了解蕭軍的,“蕭軍先生不茍且”。不茍且的蕭軍“掮起我們黑色的十字架”,“悲哀變成鐵的憤恨”,“眼淚變成黑的血漿”……
【作者卡片】
蕭軍,原名劉鴻霖,又名劉吟飛、劉蔚林,筆名除蕭軍外,還有三郎、田軍等。蕭軍于1907年出生于遼寧省義縣下碾盤溝村(今屬錦縣
2、)。1925年考入張學良在沈陽辦的東北陸軍講武堂第七期,學習法律和軍事。1922年在哈爾濱化名“三郎”在各報紙上以投稿為生。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由于家鄉(xiāng)被日寇占領,人民遭受著苦難,自己也隨時隨地都有可能遇到危險,于是和愛人不得不離開故土,輾轉到了青島和上海。蕭軍是20世紀30年代活躍于文壇的著名的“東北作家群”的代表作家之一。他的長篇小說《八月的鄉(xiāng)村》是反映東北人民武裝抗擊日本侵略的名作之一。
“東北作家群”是指“九·一八”事變以后,一群從東北流亡到關內(nèi)的文學青年在左翼文學運動推動下共同自發(fā)地開始文學創(chuàng)作的群體。他們的作品反映了處于日寇鐵蹄下的東北人民的悲慘遭遇,表達了對侵略者的仇
3、恨、對父老鄉(xiāng)親的懷念及早日收回國土的強烈愿望。他們的作品具有粗獷宏大的風格,寫出了東北的風俗民情,顯示了濃郁的地方色彩?!皷|北作家群”的主要作家有蕭軍、蕭紅、舒群、端木蕻良等,代表作有蕭紅《呼蘭河傳》《生死場》,蕭軍《八月的鄉(xiāng)村》等。
【基礎薈萃】
1.為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①攤開( ) ②頂撞( ) ③瞟我( )
④舷板( ) ⑤艙內(nèi)( ) ⑥辣椒( )
⑦頻頻( ) ⑧鋼鏈鉸( ) ⑨蠕動( )
2.為下列各組字組詞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3.近義詞辨析
①詢問·質(zhì)問
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監(jiān)視·檢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③端詳·注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點突破】
1.閱讀全文,理清文章的基本思路。
點撥 (1)盤問——漢奸走狗對“我”的“問訊”。這是敵人刁難手段的第一步。
(2)搜查——漢奸對“我”攜帶物品的逐件搜查。這是敵人刁難手段的第二步。
(3)寫緊張過后的期冀和脫離淪陷區(qū)以后的喜悅,抒發(fā)濃烈的愛國之情。
6、2.在文章的“盤問”這一部分當中,“盤問”的內(nèi)容是什么?有什么目的?“我”的回答則顯示了“我”的什么心態(tài)?
點撥 盤問的內(nèi)容可分為去向、來處、職業(yè)、關系人的姓名、年齡、籍貫、親屬、證明材料等等,可謂詳細。其目的就是想千方百計找出“我”的破綻,從而對“我”施以其他方式的刁難,充滿著奸詐而兇狠的意味。盡管如此,從“我”的簡短而有力的回答中,可以看出“我”的從容不迫,有備而來。
3.“我”的內(nèi)心深處其實是有一種滿腔的愛國之情,從哪里可體現(xiàn)出來?
點撥 通過“我”與漢奸走狗針鋒相對的對峙體現(xiàn)出來。在對峙過程中,表面上看,漢奸走狗氣勢洶洶,橫行無忌,似乎是“強者”;而“我”處處被壓制,受欺凌,被百
7、般刁難,似乎是弱者,但實際上,“我”在精神上、情感上則對漢奸走狗構成了一種“威壓”之勢,內(nèi)心充實,無所畏懼,蔑視奸惡,從容應對。
具體體現(xiàn)在:①對話當中,從容鎮(zhèn)靜,對答如流,表面上被迫應付,但決不示弱乞憐,鎮(zhèn)靜、有骨氣。②行動上,不卑不亢,敵人耍盡手段,自己則抱定宗旨,令漢奸無可奈何。③到達“祖國”后,則將壓抑的情感,盡情地噴發(fā)宣泄出來。
【課堂小結】
一、中心主旨
文章真實地記述了自己與愛人當初乘“大連丸”號輪船離開東北故鄉(xiāng)時,在船上遭受漢奸盤查刁難、險遭不測的經(jīng)歷,寫出了淪陷區(qū)人民的屈辱和憤怒,揭露了漢奸走狗的奸詐無恥,表達了對敵人的無比憎恨和對祖國的強烈熱愛。
二、結構圖解
8、從容不迫
三、寫作特色
1.語言簡潔,具有鮮明的動作性。
文中對話多,這些對話由于是對立雙方的意志、性格與心理的交鋒,因而具有鮮明的動作性。
2.語言情感色彩鮮明。
對漢奸走狗的極端憎恨、厭惡、輕蔑,以及心靈的痛苦壓抑和對祖國的強烈熱愛,都在語言的運用過程中得到了具體的反映。
【文苑天地】
有關“愛國”的名言
1.對祖國的愛,能使人在槍林彈雨下,在九死一生中,在不斷的勞動、熬夜和艱苦的環(huán)境下泰然自若。 ——列夫·托爾斯泰
2.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9、 ——曹植
3.愛國是文明人的首要美德。 ——拿破侖
4.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shù)英雄競折腰。 ——毛澤東
5.憂國孤臣淚,平胡壯士心。 ——陸游
6.愛國主義就是千百年來固定下來的對自己祖國的一種最深厚的感情。 ——列寧
7.中國的文人,歷來重氣節(jié)。一個畫家如果不愛民族,不愛祖國就是喪失民族氣節(jié)。畫的價值,重在人格。
10、人格——愛國第一。 ——李苦禪
8.當他愛他的國家的時候,他的國家也尊重他。 ——莎士比亞
9.我們愛我們的民族,這是我們自信心的源泉。 ——周恩來
10.沒有祖國,就沒有幸福。每個人必須植根于祖國的土壤里。 ——屠格涅夫
11.愛國主義的力量多么偉大呀!在它面前,人的愛生之念,畏苦之情,算得了什么呢?在它面前,人本身也算得了什么呢? ——車爾尼雪夫斯基
12.先
11、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司馬遷
13.不要問國家能為你做什么,而要問你能為國家做什么。 ——肯尼迪
14.我唯一的遺憾是,我只有一個生命奉獻給祖國。 ——斯圖爾特
【素材積累】
半壺水
17世紀時,丹麥和瑞典之間發(fā)生了戰(zhàn)爭。一次,一場激烈的戰(zhàn)役下來,丹麥打了勝仗。一個丹麥士兵坐下來,正準備取出壺中的水解渴,突然聽到哀號的聲音,他抬起頭,看到不遠處躺著一個受了傷的瑞典人,他正睜大眼睛看著他的水壺。
“你的需要比我大?!钡準勘哌^去,將水壺送到傷
12、者的口中。但是喝了兩口后,瑞典人竟然伸出長矛刺向他。幸好因為受傷后準頭不夠,長矛偏向了一邊,只傷到丹麥士兵的手臂。
“嗨!你竟然如此回報我?!钡準勘f,“我原來要整壺水給你喝,現(xiàn)在只能給你一半了?!?
這件事后來被丹麥國王知道了,他特別召見了這個士兵,問他為什么不把那個忘恩負義的家伙殺掉。這名士兵輕松地回答說:“我不想殺受傷的人。”
感悟 這個故事讓我們看到了人性中高貴的一面。在別人忘恩負義之后,仍有饒恕的心,這第二次的饒恕,是一種偉大的情操。
適用范圍 1.寬恕是偉大的情操 2.人性的高貴
【美文珍藏】
我用殘損的手掌
戴望舒
我用殘損的手掌
摸索這廣大的土地:
13、 這一角已變成灰燼,
那一角只是血和泥;
這一片湖該是我的家鄉(xiāng),
(春天,堤上繁花如錦障,
嫩柳枝折斷有奇異的芬芳)
我觸到荇藻和水的微涼;
這長白山的雪峰冷到徹骨,
這黃河的水夾泥沙在指間滑出;
江南的水田,你當年新生的禾草
是那么細,那么軟……現(xiàn)在只有蓬蒿;
嶺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
盡那邊,我蘸著南海沒有漁船的苦水……
無形的手掌掠過無限的江山,
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陰暗,
只有那遼遠的一角依然完整,
溫暖,明朗,堅固而蓬勃生春。
在那上面,我用殘損的手掌輕撫,
像戀人的柔發(fā),嬰孩手
14、中乳。
我把全部的力量運在手掌
貼在上面,寄與愛和一切希望,
因為只有那里是太陽,是春,
將驅逐陰暗,帶來蘇生,
因為只有那里我們不像牲口一樣活,
螻蟻一樣死……那里,永恒的中國!
賞析 抗日戰(zhàn)爭的槍林彈雨把一批現(xiàn)代派詩人打出了象牙塔。他們再也沒有閑情“站在橋上看風景”,“裝飾了別人的夢”。當戴望舒寫下這首感人至深的《我用殘損的手掌》時,人們發(fā)現(xiàn)與其早期作品的纖細、精致、憂傷、神秘截然不同的寬廣、博大、深沉、明朗。
這首詩以超現(xiàn)實的手法,用“殘損的手掌”摸索廣大的土地。這時,手掌的內(nèi)涵和外延之間產(chǎn)生了一種張力,詩中同時出現(xiàn)了兩個自我:一個是廣大土地上生活
15、的一員,殘酷的戰(zhàn)爭與生活給他一雙殘損的手掌,他是生活的體驗者;另一個是我們民族受傷的靈魂,具有普遍性、永恒性,他超越時空,用深邃的目光注視著這歷史的一頁,既看到苦難,也指出希望和力量。
答案
基礎薈萃
1.①tān?、趜huànɡ?、踦iǎo?、躼ián?、輈ānɡ ⑥là jiāo?、遬ín pín?、鄇iǎo?、醨ú
2.①攤開、儺戲?、谠儐枴⒀城?、徇私、循序?、垲崉?、山巔?、茴┤恕⒖~緲、漂亮?、荽?、炫目?、揞l道、瀕臨?、咩q鏈、矯健、皎潔?、嗳鋭?、孺子、儒生
3.①詢問:詢問一般是打聽的意思。如:經(jīng)理詢問公司職員的健康情況。詢問還包括對對方意見的征求,如:他用詢問的目光看著大家。
質(zhì)問:質(zhì)問是責問之意,依據(jù)事實問明是非。
②監(jiān)視:從旁嚴密注視、觀察,強調(diào)從一邊看,有目的地觀察。如:他在監(jiān)視敵人的一舉一動。
檢視:檢驗查看,檢視的目的在于檢查,進而觀看。如:工作人員正在檢視現(xiàn)場。
③“端詳”和“注視”都有仔細地看之意,但“端詳”側重于近距離、帶有溫情地看,“注視”強調(diào)遠觀,無感情色彩。另外“端詳”還有兩個意思,一指端莊安詳,作形容詞;一指詳情,名詞,說端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