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汕頭市龍湖實驗中學七年級歷史上冊《第12課 大一統(tǒng)的漢朝》教案 新人教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廣東省汕頭市龍湖實驗中學七年級歷史上冊《第12課 大一統(tǒng)的漢朝》教案 新人教版(2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第12課 大一統(tǒng)的漢朝
一、 教學目標
1、了解: “文景之治”;西漢的滅亡;東漢的興衰
2、掌握:漢武帝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漢武帝的大一統(tǒng) 難點: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三、教學流程設計
(一)、復習導入:回憶上節(jié)課楚漢之爭、西漢建立的相關內容,從而導入新課
(二)、授新課:
1、學習目標
2、文景之治
(1)閱讀材料,分析西漢建立后面臨的形勢;引發(fā)學生思考:
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形勢?假如你是西漢初的統(tǒng)治者,你會怎么做?
(2)教師補充:①對比秦始皇陵與漢文帝對修自己陵墓的要求,引導學
2、生得出啟示“成由勤儉敗由奢”;
②通過材料,引入漢初“與民休息”政策的顯著效果。
3、漢武帝的大一統(tǒng)
(1)自學指導(3分鐘)
(2)自學檢測:
檢測一:由學生根據“漢高祖同姓王分封引起的藩國危機”及回憶西周分封制,回答“漢武帝在位時政治上面臨怎樣的一個局面”,同時教師通過材料進行補充說明,并設問“那么漢武帝采取什么措施?”導入學習,通過動態(tài)圖幫助學生理解“推恩令”的作用;
檢測二:由學生根據材料中“思想上面臨的局勢”,回答漢武帝在思想上的措施,教師通過《漢書?董仲舒?zhèn)鳌返牟牧?,提問“‘六藝之科孔子之術’指的是
3、哪家學說?”,“董仲舒的建議為何被漢武帝所接受?”從而引導學生思考
通過設問“為了使大一統(tǒng)思想真正深入人心,漢武帝還采取了什么措施呢?”導出“興辦太學”
(3)教師補充:經濟上、軍事上鞏固統(tǒng)一的措施,讓學生形成一個概念“武帝時期,西漢王朝在政治、經濟、軍事和思想上實現(xiàn)了大一統(tǒng)”
(4)小結:“武帝時期,西漢王朝在政治、經濟、軍事和思想上實現(xiàn)了大一統(tǒng),開始進入鼎盛時期”,并設問“那么,西漢發(fā)展到后期怎么樣呢?”從而過渡到下一目
4、東漢的統(tǒng)治
(1)自學指導
(2)自學檢測:填空
(3)教師略加補充
(三)、小結:板書小結
(四)、
4、當堂訓練:
1.“自天子不能具醇駟,而將相或乘牛車?!薄妒酚洝て綔蕰分械倪@段記載,
為我們描述的是哪位皇帝統(tǒng)治初期的社會景象:
A.秦始皇 B.漢高祖 C.漢文帝 D.漢景帝
2.“文景之治”開創(chuàng)了中國封建社會的第一個治世,它上承漢高祖?zhèn)I(yè),下啟
漢武帝雄風,為漢代國富民強奠定了物質基礎。那么“文景之治”出現(xiàn)的原
因有:①皇帝提倡節(jié)儉,以身作則?、谡疁p輕人民的各種負擔,注重農業(yè)的發(fā)展 ③舉辦太學 ④重視“以德化民”?、萃菩腥寮覍W說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5、
3.漢武帝在削弱諸侯國勢力時盡顯其才。漢武帝削弱諸侯國勢力的目的是:
A.分封劉家子弟,鞏固統(tǒng)治 B.平定叛亂,保持穩(wěn)定
C.加強中央集權 D.徹底鏟除諸侯,消除割據
4.河南大學王立群教授做客《百家講壇》,為我們精彩講述了《董生對策》,
引起了極大的社會反響。他所說的“董生”與“對策”是:
A.晁錯、“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B.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C.董仲舒、“推恩令” D.主父偃、削藩
5.西漢在政治、經濟、軍事、思想等方面實現(xiàn)了國家
6、的大一統(tǒng),漢武帝功不可沒。他在政治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開創(chuàng)中央集權制度 B.“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C.拆分侯王的封地 D.派張騫出使西域
6.假如你穿越時空隧道,來到漢武帝時期的最高學府太學,親臨右圖所示的學習場景,你所用的教材是:
A.《道德經》 B.《韓非子》 C.五經 D.《孫子兵法》
7.今天西安市南城墻和平門以西不遠處,有一歷史古跡叫 “下馬陵”。傳說是西漢大儒董仲舒的墓地,漢武帝有一次經過此地時特意下馬,后來人們便把董仲舒的墓叫“下馬陵”。董仲舒在西漢歷史上的貢獻是:
A.提出“罷黜百
7、家,獨尊儒術” B.提出“削藩”
C.提出“推恩令” D.大敗匈奴
8.秦始皇、漢武帝都是杰出的帝王,為中華民族的發(fā)展作出巨大的貢獻。但他們在處理以下某一方面問題時態(tài)度截然相反,這個問題是:
A.國家的統(tǒng)一問題 B.外族入侵問題
C.中央集權問題 D.儒家思想問題
9.“文景之治”“光武中興”局面出現(xiàn)的主要原因是當時的統(tǒng)治者都:
A.整頓吏治,嚴懲貪官污吏 B.提倡節(jié)儉,減輕刑罰
C.興修水利,獎勵耕織 D.輕徭薄賦,減輕農民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