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博山區(qū)第六中學九年級語文上冊 22 唐雎不辱使命導學案(無答案) 新人教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山東省博山區(qū)第六中學九年級語文上冊 22 唐雎不辱使命導學案(無答案) 新人教版(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
《唐雎不辱使命》
學習目標:
1、通過對課文的學習,了解人物形象。
2、培養(yǎng)翻譯朗讀的能力。
3、學習唐雎的精神。
第一課時
1、查閱資料,把你收集到的《戰(zhàn)國策》知識和本文背景知識寫在下面
《戰(zhàn)國策》:
(1)《戰(zhàn)國策》是____末年____根據(jù)戰(zhàn)國時事的記錄整理編輯的。共____篇。
(2)唐睢是____國的使臣,他是一位____的謀士,出色地完成了出使秦國的使命。“辱”的意思是: 。
相關背景:
戰(zhàn)國時期的最后十年,秦相繼吞并各諸侯國,公元前230年滅韓,公元前225年滅魏。安陵是魏的附庸小國,在宗主國魏國滅亡之后,還保持著
2、獨立的地位。秦企圖用“易地”的政治騙局進行吞并,由此引起了兩國之間的一場外交斗爭。這篇文章記敘唐雎出使秦國,同秦王進行針鋒相對的斗爭,終于折服秦王的經(jīng)過。
2、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唐雎( )怫然怒( )免冠徒跣( )以頭搶地耳( )
休祲降于天( )天下縞素( )色撓( )韓傀( )
3、認真誦讀課文兩三遍,將讀時遇到的疑難困惑寫在下面,課上交流。
4、再讀課文,用1-2句話概括故事的內容,思考:
(1)、故事中的人物有哪些?主要人物是哪個?
故事中人物有秦始皇、安陵君、唐雎。 主要人物是唐雎。
(2)、故事
3、的主要矛盾是什么?最后的結果是怎樣的?
故事的主要矛盾是對安陵的擁有。
故事的結局是秦始皇放棄了吞并安陵的打算,唐雎沒有辜負出使之命。
5、疏通文意
秦王使人謂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許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雖然,受地于先王,愿終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悅。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1、學生結合注釋自譯,注意加點的字詞。
2、翻譯第一段
3、思考以下問題:
①秦王易地的真正目的是什么?請恰當推測一下。
秦王不是出于什么好心,而是 采取的“以大易小”的欺詐手段,企圖不戰(zhàn)而直接吞并安陵小國。
②安陵君以什么理由拒絕了秦王的要求?
4、
安陵君識破秦王的騙局而婉言拒絕。不亢不卑中透著堅定,“愿終守先王之地,弗敢易”,預示著將會有一場大風雨。
第二課時
第二段
秦王謂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聽寡人,何也?且秦滅韓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為長者,故不錯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請廣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輕寡人與?”唐雎對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雖千里不敢易也,豈直五百里哉?”
1、學生結合注釋自譯,注意加點的字詞。
2、翻譯第二段
3、思考以下問題:
①細讀秦王對唐雎說的話,回答:秦王認為自己對安陵君是什么態(tài)度?安陵君對他又是什么態(tài)度?
有恩于安陵君
②你認
5、為秦王說的是真心話嗎?為什么?
不是真心話。實際上是對安陵君恩威并施。說尊其為長者而未吞并,是恩;粉飾欺詐是讓安陵君擴大土地,而婉拒則是逆寡人和輕寡人。
③唐雎是如何反駁的?
先用語氣極強的否定句堵住秦王帶有威脅意味的試問,然后正面回答秦王,最后在對比中用一反問語氣句子否定秦王的無恥要求。
④段中表現(xiàn)秦王驕橫無理、盛氣凌人的句子是:
而君逆寡人者,輕寡人與?”
⑤唐雎維護領土立場堅定其“不易地”的理由是: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雖千里不敢易也,豈直五百里哉?”
第三段
秦王怫然怒,謂唐雎曰:“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唐雎對曰:“臣未嘗聞也?!鼻赝踉唬骸疤熳又?,
6、伏尸百萬,流血千里?!碧砌略唬骸按笸鯂L聞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爾?!碧砌略唬骸按擞狗蛑?,非士之怒也。夫專諸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聶政之刺韓傀也,白虹貫日;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懷怒未發(fā),休祲降于天,與臣而將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今日是也?!蓖Χ稹?
1、學生結合注釋自譯,注意加點的字詞。
2、 翻譯第三段
3、思考以下問題:
①秦王為什么要說“天子之怒”呢?
以武力威脅,想施以恐嚇而讓唐雎臣服。
②唐雎一連舉了專諸、聶政、要離等三個人物,其目的是什么?
用他們干出的震驚天地的事件
7、來表明自己跟他們這些有膽有識的勇士一樣,為畏強暴,敢于獻身,并為以后的行動作了鋪墊。
4、唐雎說“與臣而將四矣”、“天下縞素,今日是也”暗示了他
,也照應下文 ,說明他言必信,行必果。
5、本文段唐雎同秦王進行了針鋒相對的斗爭,秦王以“天子之怒”威脅,唐雎以 來應對;秦王說“伏尸百萬,流血千里”,唐雎則言 ,矛盾沖突,富有戲劇效果。
第四段
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諭矣:夫韓、魏滅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
8、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 學生結合注釋自譯,注意加點的字詞。
2、翻譯第四段
3、思考以下問題
①本文最后一段描寫秦王的神態(tài)的變化對刻畫唐雎的形象有何作用?
②文末說秦王“色撓”,“長跪而謝”,并且請?zhí)砌隆白?,秦王真的屈服了嗎?為什么?
第三課時
一、 把握人物形象
1、找出秦、唐說的話,體會人物性格特點??捎谩皬? 句中,我讀出了唐雎或秦王的 性格”說話。
秦王:貪得無厭、奸詐狡猾,外強中干的封建統(tǒng)治者。
唐雎:從容鎮(zhèn)定,不畏強暴,具有凜然正氣的外交家的形象。
二、總結寫作手法。(討論,歸納)
本文是怎樣刻畫唐雎形
9、象的?
本文運用了對比、襯托的手法,塑造了兩個對立的形象。
三、 感受人物個性:分角色朗讀,體會外交辭令的言外之意。
說說其“潛臺詞”是什么。
(1)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
(2)與臣而將四矣。
四、拓展思考。
1、你認為唐雎能夠永遠保住安陵嗎?為什么?
2.列舉我國歷史上兩個“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分別用一句話概括他們的主要事跡。
晏子使楚,以狗國才有狗洞、不肖者使使不肖國、楚之水土使民善盜,捍衛(wèi)了齊國的國格和國威,也維護了個人尊嚴。
藺相如以大無畏的英雄氣概、超人的智慧和膽略、崇高的愛國熱情,智斗強秦,以和氏璧有一小毛病、齋戒五天,完璧歸趙。
五、歸納整理本課通假字、古今異義、一詞多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