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宜興市紅塔中學九年級語文上冊 1 鼎湖山聽泉導學案 蘇教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江蘇省宜興市紅塔中學九年級語文上冊 1 鼎湖山聽泉導學案 蘇教版(11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學習內(nèi)容
1.鼎湖山聽泉
學習目標
1.了解一般寫景散文的寫作思路和構思方法。
2.學習和應用從不同角度描寫景物和變換角度表現(xiàn)景物的方法。
3.學習作者在選材上的詳略安排。
學習重難點
學習和應用從不同角度描寫景物和變換角度表現(xiàn)景物的方法。
導 學 過 程
感悟
一、 預習
1.朗讀課文,排除字詞障礙,根據(jù)提示注音寫字。
肇慶( ) 泠泠( ) 淙淙( )悵wǎng( ) 汩汩( )
污gòu( ) 繁yǎn( ) 生意àng( )然 萬lài( )俱寂
2.課題中哪兩個字是本文的關鍵?為什么?(標題是文章的眼睛)
2、
3.通過朗讀課文,你認為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內(nèi)容?是按照什么順序來寫的?(抓住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要注意從關鍵詞入手。)
4.討論分段并說出大意:
5.小組交流討論,完成下列練習。
(1)從課文的有關語段中找出描寫鼎湖山泉水的語句,并用幾句話歸納描寫的要點。(從描寫的角度及作用入手)
(2)作者在鼎湖山聽泉,聽到了什么?請找一找文中體現(xiàn)作者感悟的語句。
(3)找出體現(xiàn)作者情感的語句,并讀一讀,深入體會,說說作者的感情經(jīng)歷了怎樣的變化?
6.誦讀自己喜歡的語句。
二、展示(預習內(nèi)容)
三、反饋
1.給加點的字注音。
肇慶(? )?泠泠( ?)?淙淙( ?
3、)?一脈( ?)?悵惘( ?)
汩汩( ?)?古剎(? )?拾級( ?)?污垢(? )?繁衍( ?)
2.下面詞語中有四個錯別字,請找出來并改正:
泠泠淙淙 身不由己 了無雜塵 小心翼翼 拾級而上 可見一班
繁花似景 蜂蝶翩飛 生意昂然 迥然相異 綠陰如蓋 與眾不同
萬簌俱寂 新陳代謝
3.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填空:到此已無塵半點, 。
4.對課文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
A.這是一篇寫景散文,按照旅游者的行蹤把所見所聞表現(xiàn)出來,但又不是簡單地停留在對景色的贊美上,而是歸結(jié)到
4、對人生哲理的領悟:歷史是生生不息的,美感是充滿生機的。
B.本文主要內(nèi)容是寫鼎湖山的泉水,開頭一段卻首先寫山中蒙蒙的細雨和霧氣,這是因為雨和霧遮擋了視線,“眼不見,耳則愈靈”,突出了本文“聽泉”的特點。
C.本文主要內(nèi)容是寫鼎湖山的泉水,但文中卻用大量的文字寫慶云寺的鐘聲和菩提樹,這是因為慶云寺的鐘聲和菩提樹都和佛教有關,這樣寫更能襯托出鼎湖山環(huán)境的清靜,突出“聽泉”的特點。
D.課文寫景之中注意顯示自己感情嬗變的歷程:有些悵然——萌生愛意——“頓生雀躍之心”——聽中悟理——美好祝愿。
教學反思:
知識鏈接
作者介紹 謝大光(1943— ),1962年由工科大學畢業(yè)參
5、軍,開始文學創(chuàng)作。轉(zhuǎn)業(yè)后,任百花文藝出版社編輯,著有散文集《落花》等。謝大光的散文創(chuàng)作,用刻意求工、慘淡經(jīng)營來形容一點也不過分。他的散文創(chuàng)作,在數(shù)量上并不怎樣引人注目,但是質(zhì)量上都經(jīng)得起反復推敲,耐人尋味。
北回歸線上的明珠
鼎湖山地處北緯20度10分,靠近北回歸線。在地球上北回歸線附近的地區(qū),因常年受副熱帶高壓控制,氣候炎熱干燥,雨量稀少,沙漠連片,惟獨我國南部和東南亞、南亞一些地區(qū),因受到夏季海洋風影響,雨量豐富,植物繁茂。鼎湖山處在東南亞季風區(qū),離海又近,能接受充沛的水汽,故山地林木蔥蘢,生長著眾多的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并保存了一個完整的亞熱帶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被譽為“北回歸線上的明珠”。
6、
1956年鼎湖山建立了國家自然保護區(qū),1979年被聯(lián)合國“人與生物圈”組織接納為自然保護網(wǎng)中的一員,在此設立定位研究站,在世界17個熱帶生態(tài)研究站中,是處在最北沿的一個,具有很大的科學研究意義。
學習內(nèi)容
1.鼎湖山聽泉 第2學時
學習目標
1.感受鼎湖山的優(yōu)美景色,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2.從課文中理解人與自然的關系,培養(yǎng)熱愛自然、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
3.體會本文有詳有略,手法多變,揮灑從容的寫作特點。
學習重難點
體會本文有詳有略,手法多變,揮灑從容的寫作特點。
導 學 過 程
感悟
預習
1.按課后習題四的要求熟讀第八段并背誦關于
7、聽泉的一段文字。
2.這篇文章全文是在頌泉,而在課文的第4—7段,作者用很多的筆墨寫補山亭仰望和慶云寺庭院漫步,直接寫泉的地方并不多,這樣寫是不是偏離了表現(xiàn)的中心?請就你的理解說說作者的用意。(注意選材與中心的關系。)
3.探討“預習”習題2,并說說你認為全文的重點在哪里?
4.集體吟誦第8段,小組合作結(jié)合具體語句欣賞第8節(jié):
(1)請問作者是怎樣描寫泉水的多種層次,進而得到人生感悟的?
(2)作者用樂聲來比擬泉聲,選擇了幾種樂器來作比喻。請問作者為何要選擇這幾種樂器來比喻,為什么先舉樂聲后再舉本體?
(3)你能說說作者從聽泉中感悟到了什么嗎?
5.課文末尾寫
8、道:“我愿清泉永在,我愿清泉常鳴?!蹦隳荏w會作者的深意嗎?
6.交流討論:
(1)《鼎湖山聽泉》一文,不僅讓我們感受到了鼎湖山泉聲的美妙,而且感受到了課文語言的優(yōu)美。課文為什么能讓我們有如此感受?它是怎么寫的呢?先來比較兩個句子,看一看哪一句好,好在哪里?
?、佥p柔的泉聲,是在草叢中流淌的小溪的聲音;清脆的泉聲,是在石縫間跌落的澗水的聲音;厚重回響的泉聲,是無數(shù)道細流匯聚于空谷的聲音;雄渾磅礴的泉聲,是飛瀑急流跌入深潭的聲音。
②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叢中淌過的小溪;那清脆如彈撥者,是石縫間漏下的滴泉;那厚重如倍司轟響者,應為萬道細流匯于空谷;那雄渾如銅管齊鳴者,定是激流直下陡壁,飛
9、瀑落下深潭。
(2)我要欣賞的句子是 ,理由是 。
7.拓展延伸
大自然是我們的最好的老師。你有過觀察或聆聽自然的經(jīng)歷和感悟嗎?請說說。
二、展示(預習內(nèi)容)
三、反饋
聽泉 (韓靜霆)(節(jié)選)
演奏《二泉映月》,有一種心靈沐浴沖涼的感覺。琴弓的馬尾吃住了弦,像是把山里的玉石鋸開了一個小縫兒,泉水呢,順著左手指頭尖兒款款流出來,跌撲回環(huán)在身邊。心里所有的浮躁、郁悶、煩瑣,都被淙淙流泉沖走了。身上清爽得很、干凈得很。舌根也甜潤潤濕漉漉。說來真得感謝盲人音樂家阿炳(華彥鈞),他用一把胡琴,教會了我們聽泉。讓我們知道,感覺山中清泉
10、,應該打通生命所有孔竅,只憑眼睛直觀是不夠的。是啊,古人說刑天舞干戚,以乳為目,以臍為口,就是說人的渾身上下都生著精明的感官,人本來就是精靈剔透的靈長目,我們和炳哥的差別就在于不懂得讓心靈長出眼睛看宇宙,讓耳朵生出觸須撫摸自然,從這個角度說,也許我們才是真正的“盲人”。還有,我們沒有化清流為音樂的神力,在盲人音樂家阿炳這里,泉水是靈感的嬰兒。他一下子就捕捉住了稍縱即逝的靈感,再加進了自己的天分、才情與生命感悟,人間就淌出了不朽的經(jīng)典,音樂的清泉——《二泉映月》。
“二泉”從前只是窮道士沿街賣藝的一支曲子,如果不是遇到楊蔭瀏先生,那音樂的“泉水”不知會在哪兒幽咽斷流了。我在音樂學院學琴
11、的時候,老先生楊蔭瀏的學養(yǎng)和人品極為師生尊崇。楊蔭瀏和阿炳之間的理解與默契,是人間知音的絕唱,俞伯牙與鐘子期也不能相比。換句話說,琴師俞伯牙倘若遇到楊蔭瀏,就大可不必恨世無知音摔碎瑤琴了。楊蔭瀏是在建國初期為搶救瀕臨滅絕的文化遺產(chǎn),尋訪阿炳的。背著笨重的錄音機,他和阿炳談心、談藝、談琴。用那時候流行的“履帶”般的錄音機,錄下了阿炳的曲子。這首曲子無題,阿炳讓楊先生取個題目,楊先生思忖了片刻說,就叫做《二泉映月》吧??梢韵胂筮@時候阿炳是多么感動和驚奇,他那深陷的眼窩紅了,幾乎要流出“泉水”了,面前這位先生不僅聽懂了他,把他的琴聲錄下來,讓他的音樂永遠活著,而且,一語點睛,戳動了他的心泉之門。是呵
12、是呵,這娓娓動聽的音樂,不是映月的天下第二泉又是什么?泉水一沖出深山罅隙,月光就撲了過來。一輪梨花月變成了液體。揉碎了的月光,叮叮咚咚唱著歌,奔跑跳躍在惠山的綠竹林青草地。忽然從高高的石崖向下“蹦極”,珠玉四濺;忽然在花叢間潛伏蛇行,若斷還連,幽幽咽咽的;忽然又在光滑的鵝卵石溪床上跳著輕松的舞步,帶著小魚,攜著蝌蚪,跑向山外的世界……音樂在胡琴的三個把位回還,如曲水流觴。裝飾音和滑音機智乖巧,似魚嬉水草。抖弓細碎流暢,清流里有訴不盡的柔情?!抖吃隆肥腔匦剑屓税炎砣缩啡匚镀愤苽€夠。更要緊的是,楊先生聽著盲人音樂家心泉的律動,深深感覺到了阿炳對生命和自然的熱愛,也聽到了涌動的泉水里,有
13、一點兒淡淡的哀傷。
阿炳和楊蔭瀏都已經(jīng)離我們遠去了,可映月的二泉還奔涌在我們的生命和生活中。記得,這首笑妙絕倫的樂曲使著名指揮家小澤征爾由衷傾倒,他說過,《二泉映月》應當跪下來聽。是的,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回聞? 也許,惟有雙膝跪倒,才可以聊表心中的虔敬和感激。我們感激創(chuàng)造美的阿炳和發(fā)現(xiàn)美的楊蔭瀏。阿炳開掘出了他心中獨一無二的音樂泉,楊蔭瀏牽著“泉水”的手,出了山。
1.作者為什么說:“也許我們才是真正的盲人?”
答:
2.楊先生把阿炳彈的這支曲子取名為《二泉映月》的原因是什么?分三點說明。
答:(1)
14、
(2)
(3)
3.說明下面兩句話的意思。
(1)楊蔭瀏牽著“泉水”的手,出了山。?答:
(2)泉水是靈感的
15、嬰兒。 答:
4.下列對這篇散文的賞析,不恰當?shù)膬身検牵? )( )
A從《聽泉》一文中,我們聽出了《二泉映月》清麗、柔婉、搖人心旌的美妙旋律,更聽到了一支完全用心去感受的樂章,那是創(chuàng)造與發(fā)現(xiàn)的合奏,是兩顆音樂的心靈相遇之后產(chǎn)生的恒久的共鳴。
B小澤征爾說,《二泉映月》應該跪下來聽,這是對凈化人們心靈的音樂創(chuàng)造者的虔敬和感激,也是對這首“只應天上有”的中國名曲的極大贊譽。
C文章用尋訪、談心、談藝、談琴、錄音、取題等來詳細地描述楊蔭瀏搶救并傳播瀕臨滅絕的文化遺產(chǎn)的過程。
D《二泉映月》表現(xiàn)了阿炳“對生命和自然的熱愛”,旋律中流露出的“淡淡的哀傷”,
16、是他對自己身世的訴說。
E文章除了運用比喻、借代、擬人等修辭方法外還運用了正反對比、側(cè)面描寫的手法來表現(xiàn)《二泉映月》的旋律之美,使讀者如臨其境,如聞其聲。
教學反思:
知識鏈接:
游記散文的寫作順序:“移步換景”是游記散文最常用的寫作方法。也就是以游蹤的變化和景物的轉(zhuǎn)換為序,從不同的立足點描寫景物的寫法。在游記散文中,運用移步換景的方法,可以使文章脈絡清晰,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在寫作的具體過程中,要注意中心明確、精心剪裁、細心勾勒這三個方面,簡作“三心”。
《鼎湖山聽泉》
第1課時
課前先學
1.略 2.本文作者著重抓住一個“泉”字來寫,用聽覺來感受,寫出了鼎湖山的
17、獨特的美。3.主要寫了作者游覽鼎湖山時的所見所聞所感,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贊美之情。 從“半個小時左右”、“過了寒翠橋”、“來到半山腰的慶云寺”、“入夜”、“朦朧中”這些詞句,可以看出課文是按照地點轉(zhuǎn)移和時間的先后順序?qū)懙摹?作者的行蹤順序:岸邊——寒翠橋——山中——補山亭——慶云寺(半山);黃昏——晚飯后——夜間
課堂探究
1.略2.第一部分(1)寫我們來到風景名勝鼎湖山,交代了地點。第二部分(2—7)寫白天我上山途中觀景聽泉。第三部分(8—10)寫夜晚我在慶云寺借宿,細細聆聽、品味著泉聲,抒發(fā)了作者在鼎湖山聽泉的總體感受。
3.(1)①第一段最后幾句:運用襯托的手法,用景物朦朧
18、、視線模糊來襯托聽覺的敏銳,泉聲的清朗,“撲”字用得很有氣勢?!盎蠲撁摫盘迸c“雀躍之心”相吻合。
②第二段:山泉本無生命,而作者卻把他比作一個調(diào)皮的孩子,令人頓生愛憐之意。
③第三段前半:因為有了山泉,才靈動了鮮活了山林,讓人屏息靜氣,心馳神往。
④第四段前半:真是一路濃陰一路泉啊。滿眼的濃碧都是泉水蘊育的結(jié)果。泉水是一切生命之源。這段最能表現(xiàn)泉水與山林的關系。
(2)一聽:泉之清吟?,泉水泠泠淙淙;二聽:泉之渾鳴,泉影隱閃(擬人、聯(lián)想);三聽:泉之交響,音色多樣。作者由此感悟到歷史是生生不息的,美感是充滿生機的。
(3)作者剛開始時的心態(tài)有些悵然,登橋以后泉聲撲面而來,聞聲如見泉
19、影,“頓生雀躍之心”。轉(zhuǎn)下去,見泉思女,萌生愛意。聽之中,感情得以升華到頂點。
達標檢測
1.Zhào líng cóng mài wǎng gǔ chà shè gòu yǎn
2.略3.略。
4.D
第2課時
課前先學
1.略2.這樣安排似乎偏離了中心,其實,這樣寫有著自己的作用:一是蓄勢;二是給作品賦予時代意義。
課堂探究
1.第三部分是全文的重點。重點寫了鼎湖山奇妙的泉聲和作者聽泉聲時的美妙感受。這一段的描寫,最能讓我們感覺到鼎湖山泉水、泉聲的獨特之美。
2.(1)作者先寫泉聲的多種層次,文章由辨聲而想到具體的情景,接著又把這些泉聲匯聚
20、起來,比之為交響樂。由對樂曲的闡釋而道出了對人生的感悟。
(2)作者用這幾種樂器作為喻體,就把一個交響樂隊的框架勾畫出來了,為后面進一步比喻設置了基礎。先舉喻體后舉本體,是符合作者聽泉時的心理活動的:先聽再辨,最后才想象出泉聲發(fā)生的具體環(huán)境。
(3)作者把山泉看作鼎湖山的靈魂,是它滋養(yǎng)了一切,構成了“清澈透明的境界”;清幽的環(huán)境,因為有了山泉的緣故,不是使人消沉,而是讓人們奮起,更加熱愛人生。
(這是由于作者聽懂了鼎湖山小溪、清泉、激流、飛瀑那優(yōu)美的歌聲,山泉蘊育著生機,滋潤著萬物,凈化人們的心靈,山泉也為他注入了一股生命的活力,因此作者發(fā)出由衷的祝愿“我愿清泉永在,我愿清泉常鳴?!?
21、展示交流:
1.第二句比第一句寫得好,寫得美。美就美在,第二句能讓人仿佛聽到了泉水流動中發(fā)出的不同的聲音,感受到了泉聲的輕柔、清脆、厚重回響、雄渾磅礴。之所以能達到這樣的效果,那是因為課文把泉聲比作"小提琴"、"琵琶"、"大提琴"、"銅管"的樂聲。這就是打比方的好處。 2.略
拓展延伸 略
達標檢測:
答:1.因為我們多數(shù)人沒有用心靈去撫摸自然,感受自然。2.(1)這支曲用的是回旋曲式(曲子如泉水回環(huán)悠揚,讓人回味品咂) (2)能感受到盲人音樂家心泉的律動和他對生命自然的熱愛。(3)曲中淡淡的哀傷如泉水輕咽。3.(1)楊蔭瀏記錄了《二泉映月》的曲子并將其推薦(傳播、介紹)給社會。(2)從泉水中悟出了音樂的旋律。(這個曲子的誕生是泉水給了他啟發(fā)、靈感) ??? 4.C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