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肥城市王莊鎮(zhèn)初級中學八年級物理上冊 4.3 平面鏡成像導學案(無答案)(新版)新人教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山東省肥城市王莊鎮(zhèn)初級中學八年級物理上冊 4.3 平面鏡成像導學案(無答案)(新版)新人教版(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平面鏡成像
學習目標:
1.了解平面鏡成像的特點,了解平面鏡成虛像,虛像是怎樣形成的。
2.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鏡成像的現象,初步了解凸面鏡和凹面鏡及其應
3.經歷平面鏡成像特點的探究,對實驗過程中的信息做好筆記,細心體會。
學習重點: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學習難點:平面鏡成像的特點;虛像的形成;凹面鏡與凸面鏡的作用。
知識回顧:
1. 光的反射的內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反射分______反射和______反射,黑板上的反光部分發(fā)生了__________反射,光線強度比粉筆字發(fā)生____________反射的
2、光線強。
探究案:
一.任務: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根據課前預習的實驗方法,進行實驗。
1.在桌面上鋪一張白紙,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 。
2.紙上_____一塊______ (為什么不用平面鏡? __________ )。
3.在紙上記下__________ 的位置。
4.把一支_______的蠟燭放在鏡前,可以看到它在玻璃后的__________。再拿一支______ 的同樣的蠟燭 ____________________ ,直到__________ 為止。這個位置就是_________的蠟燭。在紙上記下兩者的位置。
觀察并比較像與物大小關系,可知_________
3、__________。移開玻璃板,將兩個位置連接一起來,連線與鏡面有什么關系?
用__________測量物距(即蠟到鏡面距離)和像距(即像與鏡面距離)它們有什么關系?
再做一次,能否得到相同的結論?
結論:平面鏡成像特點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平面鏡虛像的原理
如圖右圖所示,s是燭焰上的一點,從s點發(fā)出了兩條入射光線,
(1)、請你根據光的反射定律,利用尺規(guī)或是量角器分別準確的找到對應的兩條反射光線。
(2)、思考討論:反射光線沿傳播方向能否相交?反射光線所在的
4、這兩條直線能否相交呢?怎么相交的?
如果人的眼睛正處于反射光線傳播的路徑上,會覺得這兩條光線是從哪里發(fā)出來的呢?(作圖說明)
平面鏡成像原理:
達標案:
1.某人身高1.7m,站在一塊鏡子前2m 處,那么他的像距離鏡子________m,像與人相距________m,當他遠離鏡子0.5m,此時像距為________m,像與他相距________m,像高為________m
2.凸面鏡能使平行光束________,凹面鏡能使平行光束___________.
3.物體在平面鏡里所成的像是____("虛"或"實")像,像的大小跟物的大小__________,像和物的直線跟鏡面__
5、__________,像和物到鏡面的距離____________.
4.在檢查視力時,醫(yī)生讓被查者觀察對面鏡中的表來確定視力,實際上,人在鏡中看到的是視力表_________立_________大的________像,若要測某同學5m的視力,他離平面鏡的距離為2m,則他離實際的視力表為___________m
5.汽車、摩托車上有許多地方要利用到鏡子,例如觀后鏡,車頭燈內的反射鏡,其中觀后鏡應為__________,車頭燈內的反射鏡應為_________。(選填“平面鏡”、“凸面鏡”或“凹面鏡”)
6.2020年10月9日上午,第16屆亞運會火種采集儀式在北京居庸關長城舉行:10時23分
6、,采火使者康辰晨舉起手中的采火棒,緩緩屈膝,伸直凹面鏡制成的太陽能“聚火盆”上,順利采得火種,這是利用了凹面鏡對光具有_____ 作用。
7.人從遠處走近一直立的穿衣鏡的過程中,他在鏡中的像的大小( )
A 逐漸變大 B 逐漸變小 C 始終不變 D 無法確定
8.決定平面鏡像大小的因素是 ( )
A物體距平面鏡的遠近 B物體與平面鏡的夾角
C鏡面的大小 D物體的大小
9.下列現象屬于平面鏡成像的是( )
A、盛夏,大樹下的光斑 B、陽光下,地面上物體的影子
C、平靜水面映出景物的倒影 D、夜晚我們能看到霓虹燈發(fā)出五彩的燈光。
10.在“探究平面鏡的成家”特點時,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
A.燭焰在平面鏡中成的是虛像 B.把點燃的蠟燭移近玻璃板時,它在鏡中的像將變大 C.如果物體比平面鏡大,則物體在鏡中的像不是完整的像 D.用一塊不透明的擋光板擋在像的前面,可以發(fā)現物體在鏡中的像被擋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