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專版)2020年中考生物總復習 第五單元 生物圈中的人 第五節(jié) 人是生物圈中的一員 探究環(huán)境污染對生物的影響教學設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江西專版)2020年中考生物總復習 第五單元 生物圈中的人 第五節(jié) 人是生物圈中的一員 探究環(huán)境污染對生物的影響教學設計(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 探究環(huán)境污染對生物的影響
[教材簡析及教學設想]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生物學》七年級下冊在“探究環(huán)境污染對生物的影響”中安排了“模擬探究”──“酸雨對生物的影響”和“探究”──“廢電池對生物的影響”,為學生有選擇地進行自主探究提供了空間。每個探究都有相關的背景資料和探究提示,既創(chuàng)設了問題的情境,又為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初步設計探究方案提供了指導和幫助。
考慮到兩個探究實驗的過程及結果具有類同性,所以在教材的處理上,采取了兩個實驗同步進行的方式。在第一課時的課堂上首先運用多媒體畫面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通過多角度的問題設置,激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然后各小組成員根據(jù)本組的探究興趣,確
2、定探究主題,并從教師提供的多種供選用的材料用具中,自主選擇本組所需的材料用具,同時對本小組感興趣的探究主題初步制定探究計劃,通過教師的探究提示,各組可以將探究計劃補充和完善;最后對探究計劃進行初步的實施。在利用課外活動時間進一步實施探究計劃時,各小組成員可以分工合作,對實驗材料進行定時管理、觀察、記錄,最終在開放性實驗室中合作完成探究并撰寫探究報告。根據(jù)兩個實驗的完成情況,及時安排第二課時,進行“分析結果、得出結論、表達交流”過程,使探究過程具有連續(xù)性、完整性。
[教學目標]
1.以酸雨或廢電池為例,說明人類的破壞性活動造成的環(huán)境污染對生物的危害。
2.設計并完成酸雨或廢電池對生物的影響
3、的探究實驗。
3.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探究、創(chuàng)新實踐、發(fā)散思維、合作交流等多種能力。
4.提高環(huán)保意識,增強關心愛護生物圈的情感。
[教學重點、難點]
1.設計并完成酸雨或廢電池對生物的影響的探究實驗。
2.培養(yǎng)學生的多種能力,增強環(huán)保意識,加深關心愛護生物圈的情感。
[課前準備]
1.學生準備
(1)搜集人類活動造成的環(huán)境污染對生物影響的圖片、資料,有關酸雨的成因、危害的圖片、資料,有關廢電池的危害的圖片資料。
(2)預習探究實驗,小組成員合作,初步擬定本組探究方案。
2.教師準備
(1)搜集由人類活動造成的環(huán)境污染對生物的影響的圖片、資料,有關酸雨的知識、成因、危害的圖片、
4、資料,有關廢電池的資料。
(2)設計并制作課件(圖片、資料、酸雨形成動畫、廢電池造成危害的動畫、探究提示、問題設置、詩句欣賞、數(shù)碼相機拍攝的實驗前后材料變化情況)。
(3)錄像片段(國外有關酸雨的情況報道及治理方法)。
(4)為探究實驗提供的材料用具(不同pH(pH=3.4.5)的模擬酸雨,廢電池浸出液,清水,培養(yǎng)皿,標簽,噴壺,小麥幼苗,浸泡過的小麥、黃瓜、大豆、菜豆等種子)。
[教學方法]探究解決式教學法。
[課時安排]
兩課時(培養(yǎng)、觀察、記錄等過程利用課外活動時間)。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兩分鐘課前“熱身”
利用兩分鐘課前準備時間,多媒體以新聞紀實方式展現(xiàn)
5、一段有關“人類在改變地球面貌”的文字記載,然后呈現(xiàn)“只有一個地球”的警示語,并伴有音響效果。通過視、聽的感官刺激,一方面使學生認識到人類改變地球面貌已經成為毋庸置疑的事實,激發(fā)起學生的探究愿望,盡快進入學習狀態(tài),另一方面為本節(jié)課的探究主題創(chuàng)造意境。
(二)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探究興趣
1.你說我說大家說。
通過學生交流展示課前搜集的有關人類活動造成的環(huán)境污染對生物的影響的圖片、資料,提高了學生主動搜集信息、表達交流的能力,培養(yǎng)了學生關心愛護生物圈、關注社會的情感。教師予以評價、鼓勵。
2.觀察、思考、質疑。
(1)多媒體顯示四幅畫面(濃煙滾滾、江水混濁、噴灑農藥、被腐蝕的佛像),學生觀察、
6、辨析,達成共識:環(huán)境污染有多種類型(大氣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它們已經對生物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傷害。
(2)利用被腐蝕的佛像放大與原型的比較及佛像擬人化的問題“傷害我的元兇是誰”,創(chuàng)設了質疑情境,激發(fā)了學生探究酸雨對生物影響的濃厚興趣。
(3)通過對我國于電池的產量、消費量、回收率的資料分析及專家測試結果──“一節(jié)紐扣電池能污染60萬升水,一節(jié)一號電池爛在地里能使一平方米的土地失去利用價值”的了解,激發(fā)了學生探究廢電池對生物影響的濃厚興趣。
(三)確定探究主題、制定探究方案
各小組成員根據(jù)本組的探究興趣,確定探究主題,并從教師提供的多種供選用的材料用具中,自主選擇本組所需的材料用具
7、,同時對本小組感興趣的探究主題初步制定探究計劃,通過教師的探究提示,各組將探究計劃補充和完善。探究提示內容如下:
1.你選用的材料用具有哪些?你為什么要這樣選?。?
2.是否需要設計對照實驗?如果需要,你將怎樣設計?對照組和實驗組在材料和條件(如環(huán)境、管理、觀察記錄等)上有什么要求?
3.本實驗是否需要數(shù)量統(tǒng)計?如果需要,嘗試設計一種你認為簡單明了的統(tǒng)計格式,以便記錄觀察實驗的結果。
4.只做一組對照實驗,實驗結果可靠嗎?你認為怎樣做,實驗結果才可靠,為什么?
(四)初步實施探究方案
各小組成員分工合作,初步實施探究方案。教師以多媒體提示課后的管理、記錄等工作,以保證探究過程的連續(xù)性
8、和完整性。提示的內容如下:
1.課上完成實驗裝置,對所選用的材料進行初步處理后送到本組的“實驗基地”。
2.課后小組成員繼續(xù)分工合作,做好管理、觀察記錄工作。
3.還需做哪些工作才能完成此次探究的全過程?
(五)探究過程的課外延續(xù)
利用課外活動時間進一步實施探究計劃。各小組成員分工合作,對實驗材料進行定時管理、觀察、記錄,最終在開放性實驗室中合作完成探究過程,并對記錄的數(shù)據(jù)和觀察的結果進行分析,撰寫探究報告。
第二課時
(一)分析結果、表達交流、教師評價
各小組組長代表全組同學在全班匯報交流探究報告,包括提出問題、做出假設、制定計劃、實施計劃、分析結果、得出結論,同時展示用數(shù)
9、碼相機拍攝的實驗前、后材料的變化情況圖片以及各組的原始實驗記錄表。如果實驗結果不支持假設,分析導致該結果的原因。其他同學可對各組的探究報告提出質疑,提問或發(fā)表自己的觀點,使每個學生都擁有平等的發(fā)表自己見解的機會。在每組發(fā)言之后,教師及時對該組的探究情況予以客觀評價,既要賞識鼓勵,又要指出存在的問題。各組發(fā)言完畢,教師進行總結評價:肯定學生的科學探究、分析解決問題、自評互評、合作交流等能力的提高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總結實驗中出現(xiàn)的在以后的探究實驗中應引起足夠重視的問題,如設置對照實驗、設置重復組等,指出探究道路的坎坷,鼓勵學生在漫長的科學探究的道路上知難而進,培養(yǎng)自己堅韌不拔的科學探究精神。
10、
(二)進一步認識危害性,環(huán)保從我做起
酸雨形成的動畫效果加深了學生對酸雨成因的了解;三組(樹林、池塘與魚、竹林與熊貓)今昔對比圖,使學生對酸雨給生物造成的危害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通過對廢電池被丟棄銷蝕后,內部的重金屬離子污染環(huán)境的途徑的動畫及水俁病、骨痛病圖片的觀察與思考,使學生對廢電池給生物造成的危害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增強了學生環(huán)保的緊迫感和使命感;通過教師提示的問題“回想你和你周圍的人有哪些行為習慣曾經或正在對環(huán)境造成污染”“作為生物圈中的一員,你打算為環(huán)保做些什么”,使學生在思考的同時,明確自己的環(huán)保責任和義務,加深關心愛護生物圈的情感。
(三)環(huán)境保護,從現(xiàn)在做起
提示學生慎重處理實驗中用過的材料用具,環(huán)保從日常的身邊小事做起。
(四)解讀詩句,關注全球環(huán)境
此為本節(jié)課拓展環(huán)節(jié)。通過對著名的挪威劇作家易卜生詩句的欣賞與解讀,對國外有關酸雨情況報道的錄像片段的觀察與感悟,使學生領悟到酸雨等環(huán)境污染造成的危害由來已久,遍及全球。加強了學生保護人類共有的家園──生物圈的緊迫感、使命感、社會責任感,同時也將人文精神融入了科學探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