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屆高三語文難點突破100題 難點02 準確解答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類題目(含解析)》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20屆高三語文難點突破100題 難點02 準確解答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類題目(含解析)(8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此資料由網(wǎng)絡收集而來,如有侵權請告知上傳者立即刪除。資料共分享,我們負責傳遞知識。
難點02 準確解答“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類題目
解答“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類題目的方法有以下幾個:
1.審清題干,明確指向。根據(jù)題干要求及相關句子,考生應對句子所涉及的對象、句子所談論的問題的角度有清楚的了解,以明確題干要求的指向。
2.還句入文,揣摩句意。結合具體的語境讀懂原文,揣摩其句意,這是作答“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類題目的基礎。
3.抓住關鍵詞,找到突破口。根據(jù)語境讀懂句子大意后,再細讀該句,找出其中具有指代性、隱喻性、邏輯關聯(lián)性的關鍵詞語,以求深刻透徹地理解句子含意。
4.
2、細心比照,鑒別真?zhèn)巍T谏羁汤斫饩渥雍獾幕A上,將題中所給的四個選項與原文信息進行比照,加以判斷。一般說來,試題的每個選項都是從原文的某個層次、某個角度提煉概括或轉換而來的,這些選項有的是原文信息的準確反映,有的則是命題人故意將信息扭曲而設置的干擾項。考生要想準確選出答案,就必須對命題“陷阱”提高警惕。
一、【2020年高考江蘇卷】閱讀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的題目。
羅丹的雕刻
熊秉明
雕刻的發(fā)生源自一種人類的崇拜心理,無論是對神秘力的崇拜,對神的崇拜,或者對英雄的崇拜。把神像放在神龕里,把英雄像放在廣場的高偉基座上,都表示這一種瞻仰或膜拜的情操。雕刻家把神與英雄的形象具體化。他的創(chuàng)
3、作是社會交給他的任務。所以雕刻家在工作中,雖然有相當?shù)淖杂桑梢园l(fā)揮個人才華,但是無論在內容上,在形式上,還要首先服從一個社會群體意識長期約定俗成的要求。有時,我們在廟宇裝飾、紀念碑細部也看到日常生活的描寫,有趣而抒情,然而那是附帶的配曲。
羅丹的出現(xiàn),把雕刻作了根本性的變革,把雕刻受到的外在約束打破。他不從傳統(tǒng)的規(guī)格、觀眾的期待去考慮構思,他以雕刻家個人的認識和深切感受作為創(chuàng)造的出發(fā)點。雕刻首先是一座藝術品,有其豐富的內容,有它的自足性,然后取得它的社會意義。所以他的作品呈現(xiàn)的時候,一般觀眾,乃至保守的雕刻家,都不免驚駭,繼之以憤怒、嘲諷,而終于接受、欣賞。他一生的作品,從最早期的《塌鼻的
4、人》《青銅時代》,一直到他最晚年的《克列蒙梭》《教皇伯諾亞第十五》都受到這樣的遭遇,只不過引起的波瀾大小不同而已。
欣賞羅丹畢生的作品,我們也就鳥瞰了人的生命的全景。從嬰孩到青春,從成熟到衰老,人間的悲歡離合,生老病死,愛和欲,哭和笑,奮起和疲憊,信念的蘇醒,絕望的呼訴……都寫在肉體上。
他說“忠于自然”,而在他的手中,人體已經開始扭曲,破裂;他說“尊重傳統(tǒng)”,然而他已經把雕刻從紀念碑功能中游離出來。他所做的不是凱旋門,而是“地獄之門”。這是一大轉變。凱旋門歌頌歷史人物的豐功偉績,而“地獄之門”上沒有英雄。“地獄之門”其實也可以稱作“人間之門”,而羅丹所描述的人間固然有鮮美和酣醉,但也彌漫
5、陰影和苦難,煩憂和悲痛,奮起和隕落。羅丹用雕刻自由抒情,捕捉他想象世界中的諸影,諸相。雕刻是他恣意歌唱的語言。在羅丹手中,塑泥變成聽話的工具,從此,在他之后的雕刻家可以更大膽地改造人體,更自由地探索嘗試,更痛快地設計想象世界中詭奇的形象?,F(xiàn)代雕刻從此可能。
說他的雕刻是最雕刻的雕刻是可以的,因為雕刻本身取得意義;說他的雕刻破壞雕刻的定義,已經不是雕刻,也是可以的,因為雕刻不僅具有堅實的三度實體的造型美,而且侵入詩,侵入哲學。說在他的作品里,我們看見雕刻的源起是可以的;說在他的作品里,我們看到雕刻的消亡也是可以的。因為他的雕刻在生命的波瀾中浮現(xiàn)凝定,生命啄破雕刻的外殼又一次誕生。
他說:“在
6、做藝術家之前,先要做一個人?!泵刻煊心敲炊嗄贻p人、中年人、老年人從世界的各個角落來到巴黎羅丹美術館,在他的雕像之間徘徊,沉思,因為那些青銅和大理石不只是雕刻,那是,用他自己的話說,“開向生命的窗子”。
(有刪改)
請結合文章,闡釋文末“開向生命的窗子”的內涵。
【答案】雕刻開啟了以生命為表現(xiàn)內容的歷史;雕刻成為人們思考生命的載體;雕刻呈現(xiàn)了羅丹對生命的思考與想象;雕刻帶給藝術家們以創(chuàng)作的啟示。
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題目。
當你在花園里駐足觀察那些胖胖的蜜蜂在花叢中起起落落,或者在廚房手拿蠅拍對著狡猾的蒼蠅無可奈何時,你一定認同以下觀點:把“飛行家”這個名號冠于昆蟲身上
7、是恰如其分的。昆蟲不僅是地球上規(guī)模最為龐大的飛行者家族,也是最早掌握這項技術的先驅者。地球上的第一次飛行是個什么場景?這一歷史性的時刻早已消失在巖層之中。不過,當年第一批飛行者的后代仍然活躍在我們的星球上,它們就是蜉蝣。
蜉蝣這種生物絕大多數(shù)時間生活在水中,以藻類為食,當它們準備繁殖時,便爬出水面,在水邊的植物上蛻皮,成為有翅的成蟲。這些獲得新生的小蟲子并不急于飛行,多數(shù)時候會聚集在水面上,伸展雙翅,在微風的吹拂下于水面上滑行。當時機成熟,便在風中舞動,在空中完成婚配。不久,雌蟲產卵,剛剛脫離水面不過十幾小時的蜉蝣們再次落回水中,這也意味著它們個體生命的終結。目前,多數(shù)昆蟲學家認為,最早的昆
8、蟲也像蜉蝣一樣,是從水面滑行演化到飛行的,最早的翅應該是“風帆”,而非“機翼”。
昆蟲的翅是一個工程學奇跡:一片幾丁質的薄層,沒有任何骨骼和肌肉的支撐。幾丁質這種物質本身柔軟而堅韌,就連碳纖維復合材料都無法與之相比。幾丁質中貫穿著翅脈,它們是液壓管道,正是這些液壓管道讓昆蟲的翅膀有了足夠的剛性來應對飛行時巨大的應力考驗。與鳥、蝙蝠的翅膀一樣,昆蟲翅膀的剖面上端彎曲,下端平直,這使得空氣流過翼面時產生升力。
昆蟲與其他任何飛行動物的標志性區(qū)別,在于它們扇動翅膀時高得驚人的速度——蜻蜓一般為每秒200次,而蚊子和馬蜂則能高達每秒1000次。不僅如此,如果逐格回放高速攝像機拍攝的昆蟲飛行影像,你
9、會驚奇地發(fā)現(xiàn),昆蟲撲翼飛行可不簡單是上下運動,從側面觀察,昆蟲的翅膀其實是在畫八字形。直到最近,人們把昆蟲放進風洞好好研究了一番才發(fā)現(xiàn),其實這些小家伙的翅膀是在空氣中制造渦流,依靠這些可控的渦流,它們的翅膀在向下和向上拍動時都能產生升力,這是鳥與蝙蝠絕對無法做到的。一只小蜜蜂借助這些渦流,產生達到其體重3倍的升力,而向前的推力則是體重的8倍之多,與之相比,一架戰(zhàn)斗機的推力與重力大小之比能達到2就可以“笑傲江湖”了。這樣你就不難理解,為什么蒼蠅能在空中做出令人匪夷所思的急轉彎了。
當然,這一切代價也相當高昂,飛行是件十分費力的活兒。一只果蠅飛行1小時就要消耗掉體重的10%。果蠅使用碳水化合物作
10、為動力來源,這有點兒不太劃算,其他很多昆蟲直接利用脂肪作為“燃料”,便讓飛行的“經濟性”大為改觀。所以你絕對不能小看昆蟲的能力,一只小小的黑脈金斑蝶能以每天150公里的速度連續(xù)飛行3000公里,完成從北美到中美洲的長途遷徙。
(取材于王冬《御風而行》)
根據(jù)文意,下列說法不能支持“昆蟲的翅是一個工程學奇跡”的一項是( )
A.薄薄的翅由幾丁質構成
B.不需要骨骼肌肉的支撐
C.柔韌性堪比碳纖維復合材料
D.翅脈增強了昆蟲翅膀的剛性
【答案】C
熊秉明,著名法籍華人藝術家、哲學家。熊秉明集哲學、文學、繪畫、雕塑、書法之修養(yǎng)于一身,旅居法國50年,無論是對人生哲學的
11、體悟還是對藝術創(chuàng)作的實踐,都貫穿東西,融合了中國的人文精神。
“重要句子”大體上可以分為以下幾種情況:
1.從內容上說,是中心句。如議論文中表述中心論點、分論點的語句,記敘文中揭示主旨的語句。
2.從結構上說,是總領句、總結句、重要的過渡句。
3.從行文上說,是體現(xiàn)文章發(fā)展脈絡的語句。
4.從表述上說,是那些或反復出現(xiàn),或結構復雜,或含蓄蘊藉,或富有特色的語句。
分析句子含意,要注意“三看”:
1.看句子位置。
2.看句子內涵。
3.看上下句子。
畫線句子結尾的冒號,提示了大家,本段是對
12、該句子的具體闡述。所以,本段就是解題的關鍵,考生解題時要認真研讀本段,將選項內容與本段仔細比對。
從歷年高考情況看,“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包括分析句子的表層意思和深層意思,理解句子的表達作用,分析句子使用了何種句式、何種修辭手法及其表達效果,分析句子的表達意圖,對抽象的句子進行闡釋使之具體化等。
此類試題常見錯誤有:
1.刪:刪減。最常見的是刪減定語、狀語等修飾成分,導致概念擴大或縮小。
2.添:添加原文沒有的定語或狀語,造成對內容的曲解。
3.調:調換詞語或句子順序,從而改變先后、主次、因果、條件等關系。
4.漏:只強調了問題的某一方面,有意漏掉另一方面。
13、5.湊:將意義有關或無關的幾個句子糅合在一起造成錯誤。
(江蘇省泰州市泰州中學2020屆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題。
沉默不是金,而是社會的悲劇
劉 瑜
①沉默是金,人們常說。這話還被寫成大字,鑲在框里,貼在很多墻壁上。人們用它來告誡自己:言多必失,少說多做,禍從口出,實干興邦空談誤國。總之,能閉嘴的時候就閉嘴。
②但是馬丁·路德金說:歷史將記取的社會轉變的最大悲劇不是壞人的喧囂,而是好人的沉默。
③歷史上無數(shù)悲劇源于集體沉默。二戰(zhàn)期間,普通德國人大多已經隱隱知道那些被推上火車的猶太人的下場,但是他們對此不聞不問,照常買牛奶面包,上班下班,并對迎面走來的
14、鄰居溫和地問候“早上好”?!拔母铩逼陂g,當學生們用皮帶抽打老師或者造反派暴力批斗“走資派”時,也有很多圍觀群眾感到不忍,但他們只是默默地回過頭去。
④有些時候,沉默也許是起源于善意和禮貌,比如在臨終親友面前,我們不愿意談起他們的病情。但是另一些時候,沉默源于怯懦。人們害怕權力,害怕高壓,害怕失去升官發(fā)財?shù)臋C會,害怕失去房子車子,于是沉默成了自我保護的機制。高貴是高貴者的墓志銘,沉默是沉默者的通行證。
⑤另一些時候,人們所恐懼的,甚至不是利益上的損失或者肉體上的暴力傷害,而是精神上被自己的同類群體孤立。出于對歸屬感的依戀,他們通過沉默來實現(xiàn)溫暖的“合群”。解放前為理想浴血奮戰(zhàn)、出生入死的革命
15、家,解放后卻在屢次政治運動中保持沉默、隨波逐流,很難說僅僅是因為貪生怕死,更多的恐怕是因為他們害怕被革命隊伍拋棄,成為一個“精神上的孤兒”。
⑥所以,沉默的人數(shù)越多,打破沉默就越難——因為當越來越多的人卷入沉默的旋渦,從這個旋渦中掙脫出來需要的力氣就越大。歷史上的先知,往往命運悲慘。面對第一個站出來大聲吶喊的人,人們往往不會順著他的手指去看那觸目驚心卻被明目張膽地忽略的事實,而是怒斥他為什么吵醒了自己的好覺。甚至,他們會因為那個人的勇氣映照出自己的怯懦而惱羞成怒,你那么大喊大叫干什么?嘩眾取寵,愛出風頭,不識時務,神經病。“沉默如癌細胞般分裂生長”,生活中那些不合理的事實就這樣在“合群”的人
16、們的相互擁抱中越長越大。
⑦拒絕發(fā)聲并不奇怪,因為發(fā)聲不但需要勇氣,而且意味著承擔。但我們要直視沉默。直視沉默也就是抵抗制度性遺忘和集體性否認的壓力,直視生活中不被陽光照耀的角落、被壓迫者的痛苦和我們自己的軟弱。人們習慣于用政治或社會的壓制來為自己的沉默辯護,卻往往忘記了正是自己的沉默在為這種壓制添磚加瓦。我們盡可以堵上自己的耳朵或者捂上自己的嘴巴,但當社會中那些不合理的事實在沉默中越長越大,最終變成觸目驚心的悲劇后,我們還會沉淪于天下太平的幻覺,信奉“沉默是金”的準則嗎?
(有刪改)
1.請簡要概括本文的論述思路。
2.結合上下文,理解第④段中畫線句子的含意。
3.沉默為什么是社會
17、的悲?。空埥Y合文意,簡要概括。
1.首先,從信奉“沉默是金”的反面做法入手,借馬丁?路德金的話提出文章的中心論點:社會轉變的大悲劇是好人的沉默。其次,列舉源于集體沉默的歷史悲劇,并分析人們沉默的原因:善意和禮貌;怯懦。接著,闡述沉默人數(shù)越多所帶來的危害。最后,指出直視沉默的做法。
【解析】通讀文章,可知本文可以劃分為四個層次。第一層,一至二段,從信奉“沉默是金”的反面做法入手,借馬丁?路德金的話提出文章的中心論點:社會轉變的大悲劇是好人的沉默。第二層,三至四段,列舉源于集體沉默的歷史悲劇,并分析人們沉默的原因:善意和禮貌;怯懦。第三層,五至六段,闡述沉默人數(shù)越多所帶來的危害。第四層,
18、第七段,指出直視沉默的做法。
2.在權力與高壓面前,勇于發(fā)聲,這是一種高貴的行為,而這行為會使發(fā)聲者失去官位和財富,甚至失去自己的生命;在權力與高壓面前,保持沉默,能夠保住權力和財富,能夠在社會暢通無阻,如魚得水。這句話揭示人們沉默的原因是源于怯懦。表達了作者對“沉默是沉默者的通行證”這樣的不合理社會現(xiàn)實的批評與鞭撻。
3.①歷史上無數(shù)悲劇源于集體沉默;②沉默的大多數(shù)讓社會敢于發(fā)聲的“先知”命運悲慘;③沉默讓不合理的事實越長越大,最終演變成悲??;④沉默為政治或社會的壓制添磚加瓦。
【解析】題目要求結合文意,簡要概括沉默為什么是社會的悲劇。通讀文章,可知答題區(qū)域在文章第三、六、七幾個自然段,仔細閱讀這幾個自然段,可以在文中篩選出“歷史上無數(shù)悲劇源于集體沉默”“面對第一個站出來大聲吶喊的人……神經病”“生活中那些不合理的事實……越長越大”“人們習慣于用政治或社會的壓制……為這種壓制添磚加瓦”等信息,根據(jù)這些信息概括沉默是社會的悲劇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