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學年高中語文 第3專題 漁父學案 蘇教版必修5》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20學年高中語文 第3專題 漁父學案 蘇教版必修5(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此資料由網絡收集而來,如有侵權請告知上傳者立即刪除。資料共分享,我們負責傳遞知識。
漁 父
問題導學
1.漁父是怎樣的一個形象?這一形象有何意義?
2.《漁父》一文是怎樣表現(xiàn)人物復雜心情的?
3.從全文看,本文主要運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效果?
自主探究
漁父飄然而去了,帶著他的微笑與灑脫,留下屈原在江邊孤獨思索。他在想些什么呢?他將何去何從呢?司馬遷在《史記》中記載:“乃作懷沙之賦……于是懷石遂自沉汨羅而死?!?
屈原的這一結局讓我們覺得非常遺憾,他難道沒有更好的選擇了嗎?比如說去國或者隱居,就像漁父一樣。
文法導析
綠葉扶花,烘云托月
文中塑造了兩個不同的人物形象:一個是
2、始終不渝地堅持理想,不惜舍生取義的生活的強者——屈原;一個是高蹈遁世、隨遇而安,能與世推移的隱者——漁父。用漁父的形象來襯托屈原的形象,讓屈原直接說出他心里的話語,運用這種襯托的手法,更能突出屈原形象的高大,突出他堅貞不屈的品質。
技法導練
導練目標
請嘗試用烘云托月的手法,寫一段用環(huán)境描寫襯托人物心情的文字。
素材積淀
話題集錦
漁父是一個懂得與世推移、隨遇而安、樂天知命的隱士形象。他看透了塵世的紛紛擾擾,但絕不回避,而是恬然自安,將自我的情操寄托到無盡的大自然中,在隨行自適中保持自我的節(jié)操。漁父是作為屈原的對立面而存在的。面對社會的黑暗、污濁,屈原則顯得執(zhí)著、決絕。他始終堅守著
3、人格之高標,追求清白高潔的人格精神,寧愿舍棄生命,也不與污濁的塵世同流合污,雖然理想破滅了,但矢志不移,至死不渝。
漁父用水樣的人生告訴我們?yōu)槿艘S性但不可迷失自我;屈原用山般的堅毅告訴我們要保持高潔,不與世俗同流合污。不管我們用哪種方式生活,也不管我們身處怎樣的環(huán)境,都要銘記——保持自我、保持高潔是我們生活的準則。
這則素材可應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話題中。
佳作片段
(一)
“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鼻瓘拈L長的歷史甬道中走出,帶著一身凜然正氣,帶著滿腹詩書才華,然而個性的棱角在世故的社會中又何以
4、能保全?于是,為了皓皓之白,為了獨醒于世,屈原選擇了“悲壯”之路。在滔滔的汨羅江水中,他將自己洗刷得如此透徹清澄。
(二)
“眾人皆醉我獨醒”“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愛國志士屈原,“雖九死其猶未悔”。面對支離破碎的祖國,面對饑寒受苦的百姓,作為士大夫的他卻束手無策,于是縱身躍入滔滔江水中,成為可歌可泣之人。他找準了自己的位置,他是一名為黎民百姓謀幸福生活的士大夫,面對朝廷的腐敗他束手無策,只好投身于江,為祖國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
(三)
披發(fā)行吟澤畔的是屈原。楚國的落日染紅眼前的汨羅江,子蘭讒言,鄭袖內惑,人民如涸轍之鮒,喘息掙扎。屈原的堅持有用嗎?恐怕他自己也不得不搖頭
5、嘆息。楚國滅亡之時,也是他命盡之刻。他把政治家的身份遠置于詩人之上?!鞍材芤陨碇觳欤芪镏脬胝吆??”生不為詩人,死的方式卻是詩人的。執(zhí)著如屈原,你怎聽不進“圣人不凝滯于物”的勸告呢?
文本圖解
答案:
【問題導學】
1.提示:(1)漁父具有明哲保身、隨遇而安、與世推移的處世態(tài)度,他是一位遁世的隱者形象。漁父規(guī)勸屈原“不凝滯于物”,要“與世推移”。當“世人皆濁”時,他開導屈原“淈其泥而揚其波”;當“眾人皆醉”時,他規(guī)勸屈原“饣甫其糟而歠其醨”,不要“深思高舉”。此外,漁父又具有不強人所難、心平氣和的超然姿態(tài)。當屈原表示不贊成他的處世態(tài)度時,漁父只是“莞爾而笑,鼓枻而去”,“不復與
6、言”。
(2)塑造這一形象,對屈原來講,具有對比、襯托的作用,從而突出了屈原堅持理想、堅持人格操守的高尚品格。
2.提示:本文虛構了漁父和屈原的對話,實際上是屈原的自問自答,揭示了屈原內心的矛盾。社會既然如此,自己何苦那么執(zhí)著呢,自己也有能力去適應它;適應它,自己的處境就會好起來,至少不會處在一個危險的境地里,這是一個聲音??墒橇硪粋€聲音也同時在說,自己的社會理想,自己的政治理想,還有自我人格的追求,絕不能為一時的名利,或者是外界的誘惑、壓力所動搖,自己要堅持下去。這兩種聲音,化為兩個形象,就有了漁父和屈原的這番對話。
3.提示:對比手法。文章的主旨、人物形象,主要是在對比中體現(xiàn)出來的。
7、
(1)兩條人生道路的對比。屈原堅持入世,漁父樂在出世,其目的、態(tài)度截然相反:一個是明辨是非、高潔自奉,而且至死不渝;一個是明哲保身、隨遇而安、與世推移。
(2)兩種結果的對比。屈原積極入世、深思高舉,結果卻慘遭流放,行吟澤畔,痛苦萬分;漁父消極避世、釣魚江濱,反而能身心自由,鼓枻高歌,欣然自樂。這兩種情景的對比、誘惑,若非意志特強者,恐怕難以自持,然而屈原非但能夠矢志不移,而且決意以身殉國,這樣,他那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毀其節(jié)的崇高精神,就在層層對比中顯得更加璀璨奪目。
(3)在具體闡說人生態(tài)度時,也常常用對比手法。例如:“濁”與“清”、“醉”與“醒”、“身之察察”與“物之
8、汶汶”、“皓皓之白”與“世俗之塵?!?、“濯吾纓”與“濯吾足”是明顯的直接并置對比,“深思高舉”與“眾人皆醉”“舉世皆濁”之間,“我獨清”“我獨醒”與“物之汶汶”“世俗之塵?!敝g等,則是隱含的間接交叉對比。這些對比,縱橫交織在文章的義理之中,相反相成,相生相長,把兩種人生態(tài)度、兩種人格比照襯托得十分鮮明清晰。
【自主探究】
提示:觀點一:屈原不會眼睜睜地看著楚國徹底滅亡,自己成為一個亡國奴。他選擇自殺,就是要表明他既然無法挽救楚國,就會跟楚國共亡,決不會與世俗同流合污的決心。
觀點二:屈原具有高潔的人生品格和遠大的政治理想,不愿隨波逐流,在他的政治理想破滅后,他“寧赴湘流,葬于江魚之腹中
9、”,毅然赴死,把人格、理想看得比生命更重要,以死來體現(xiàn)生命的意志和尊嚴。
【技法導練】
創(chuàng)意激活
烘云托月法就是從側面加以點染,以烘托所描繪的事物的手法,即襯托。寫作中巧妙地使用烘云托月法,或以動襯靜,以景襯情,虛實相襯,或從正面襯托,或從反面襯托,都會使文章面目為之一新。
運用烘云托月法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所選擇的陪襯物要恰當、典型。主要事物和陪襯物之間要既有共性又有個性,能引起人們的聯(lián)想和想像。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在寫自己與汪倫的深厚友誼時用桃花潭的水來襯托,二者之間既有相同點——深,又有各自的特點:一個是具體的深,一個是抽象的深。用具體的事物來襯托抽象
10、的情感,使讀者很容易理解詩人與汪倫之間深厚的友誼。
2.要處理好“云”和“月”的關系。繪云的目的在于托月,因此,描寫“云”時,心中要有“月”這一重心,不要喧賓奪主,要主次分明。
3.描繪“云”要適度,既不可“過分”,又不可“不及”。過分了,就會云遮月暗;倘不及,就不能為月增輝。只有“云”繪得適度,“月”才會顯得動人。
范例展示
琴之韻——王昭君
寂香幾度瘦。
獨倚青梅,手撫琵琶的你將以怎樣的悵然虛度晨昏,宛如帶雨梨花的你又將以怎樣的愁思幽啜幾案?
在繁花如織的亭園中,你獨坐空閣與殘燭相伴,任憑濕透的才情在秋風里繾綣,化成朵朵雨花,看不出一絲悲喜。撿拾的碎片湊成的竟是一曲不堪彈奏的
11、哀音。
“畫圖省識春風面,環(huán)佩空歸月夜魂?!甭槟镜哪汩_始藐視那為守候而云淡風清的空間。
鶯愁蝶倦,最是離人恨。漢時的明月因你的眼淚滄桑凄美。
身穿嫁衣懷抱琵琶的你,緩緩推開邊塞之門,消失于茫茫大漠。
“滿面胡沙滿鬢風,眉梢殘黛臉稍云?!?
由耿直演繹成千秋美談,可是你的初衷?
長雁孤鴻,天地間竟傳來你淚打琵琶的聲音,如泣,如訴,如歌。
“一回望月一回悲,望月月移人不移?!睈垡??怨耶?
月之波——貂蟬
凍得發(fā)紫的月亮再次升起,心中嫣紅的花朵被冰雪般的月亮染淡了許多,變成了冷冷的紫色。
那瀉于腰際的黑綢,一灣秋水的雙眸,欲張欲合的朱唇,顯示出你古典恬靜的神韻。
你一襲素衣,潔白
12、如雪,凍結了縱橫天下的孤傲,傾倒了三國的各路英豪。
假如脈絡沒有強調你的存在,履痕沒有昭示你的冷漠,僅僅是一個柔弱女子的你,怎會以纖纖玉指導演流傳千古的連環(huán)計使董卓、呂布父子反目?怎會勝過無數(shù)刀光劍影扭轉乾坤,改寫歷史?可你卻怎么也跳不出歷史的羈絆,竟與英雄淚別……
今夜,月兒依舊,蒲團依舊,香爐依舊,小鳥在季節(jié)的樹梢上不厭其煩地吟唱昨天的傳說,而慣于寧靜淡泊、慣于恪守沉默的你以一種超凡脫塵的氣度,合上素手,用檀香的寧靜撫慰著那顆被命運揉搓的心,讓這顆心卸下歷史的沉重,化作如水的夜波,跳出滾滾紅塵,皈依凈土!喜耶?悲耶?
【素材積淀】
話題集錦
“堅守自己的信念”“識時務者為俊杰”“堅守自我”“人格與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