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高中歷史 第19課 辛亥革命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新教材高中歷史 第19課 辛亥革命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8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第19課 辛亥革命教學設計科目歷史課題第十九課 辛亥革命課時1課時教學目標與核心素養(yǎng)一知識與技能1. 了解辛亥革命興起的背景及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跡;2. 掌握武昌起義和中華民國成立的基本史實;3. 分析辛亥革命對中國歷史的影響。二過程與方法通過合作探究,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3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對辛亥革命的學習,認識到中國近代社會的進步是由無數(shù)革命先輩的犧牲換來的。有利于培養(yǎng)家國情懷,維護國家穩(wěn)定與團結。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1.三民主義2.武昌起義和中華民國成立3.辛亥革命對中國歷史的影響教學難點:1.三民主義2.武昌起義和中華民國成立3.辛亥革命對中國歷史的影響課前準備教具:多媒體、黑板、
2、粉筆教學過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一導入新課:【師】PPT展示中華民國成立圖?!編煛拷榻B:中華民國的成立的成立宣布了君主專制制度的滅亡和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的誕生。使人們得到了一定的權力和自由。下面我們來學習一下。2 新課講授(一)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興起1、背景(1)辛丑條約簽訂后,遭受重挫的清政府也試圖通過“新政”進行“自救”,在官制、軍事、商業(yè)、教育等方面進行一系列改革?!編煛俊靶抡眱热菖c戊戌維新運動的措施有何關系?(2) 由于政權掌握在極端腐敗無能的權貴手中,清政府不可能為中國找到真正的出路。這使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只有推翻這個政府,中國才有希望?!編煛空彝瑢W簡要介紹一下孫中山。2、革
3、命代表孫中山(1)背景:甲午中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他深知改良道路不能挽救國家。(2)活動:興中會:1894年11月在檀香山組織興中會,走上了革命道路。同盟會:A、 創(chuàng)立:1905年8月20日,孫中山與黃興等人在日本東京創(chuàng)建中國同盟會。孫中山被推舉為總理?!編煛客藭男再|和綱領分別是什么?B、理論:在中國同盟會機關報民報發(fā)刊詞中,孫中山首次提出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合稱“三民主義”。C、意義:中國同盟會的成立,有力促進了革命運動的發(fā)展。反清起義:除繼續(xù)宣傳革命的理論和主張外,孫中山還組織了多次反清武裝起義。革命黨人前仆后繼,給清政府以沉重打擊。1911年4月27日的廣州黃花崗起義引起了巨大震動。
4、3、 預備立憲(1) 背景:革命運動高漲,(2)過程1906年9月,清政府宣布預備立憲。立憲派成立了預備立憲公會,積極推進立憲運動。1908年8月,清政府頒布欽定憲法大綱,作為制定“憲法”的準備。立憲派先后掀起3次請愿速開國會運動,1911年5月,清政府組織“皇族內閣”(2) 結果:,不少立憲派人士認識到清政府實無誠意推行立憲,轉而支持革命。(二)武昌起義與中華民國的建立1、 武昌起義(1)背景:1911年5月,清政府將已歸民間所有的川漢、粵漢鐵路筑路權收歸“國有”,隨即與英、法、德、美4國銀行團訂立借款合同,四國銀行團享有這兩段鐵路的修筑權和繼續(xù)投資的優(yōu)先權,激起粵、鄂、湘、川等省人民的強烈
5、憤慨,引發(fā)保路運動。四川保路運動發(fā)展成武裝起義后,革命黨人決定在武昌發(fā)動起義。 (2)經(jīng)過1911年10月10日晚,革命力量雄厚的新軍工程第八營打響了武昌起義第一槍。隨后,其他各軍的士兵紛紛響應,起義軍很快控制了武漢三鎮(zhèn),并成立湖北軍政府,推黎元洪為都督?!編煛课洳鹆x取得了什么成果?2、袁世凱竊取革命果實(1)過程袁世凱在英國等列強支持下,奉清政府命率軍南下攻陷漢口、漢陽,以武力威脅革命勢力,又利用革命黨人急于完成統(tǒng)一的愿望,誘使其展開和議?!編煛繉O中山對袁世凱的這種舉動采取什么態(tài)度?袁世凱隨后又以南方革命黨的共和要求,對已束手無策的清政府施壓。1912年2月12日,清政府頒布清帝遜位詔書,
6、宣告統(tǒng)治中國260多年的清王朝結束。2月15日,南方的臨時參議院選舉袁世凱為臨時大總統(tǒng)。(2)結果:辛亥革命的成果,就這樣落到北洋軍閥首領袁世凱的手中。3、中華民國臨時約法(1)目的:為防止袁世凱專權(2)內容中華民國的主權屬于全體國民;國民不分種族、階級、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國民有人身、居住、言論、出版、集會、結社、宗教信仰及請愿、考試、選舉、參政等自由和權利?!編煛恐腥A民國臨時約法的性質是?(三)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1、 積極意義辛亥革命開始了比較完全意義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統(tǒng)治,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建立起中國歷史上從來不曾有過的共和政體;傳播了民主共和理
7、念,推動了中華民族思想解放,沖破了封建思想的牢籠;促使社會經(jīng)濟、思想文化和社會風俗等方面發(fā)生新的變化;打擊了帝國主義在華勢力,為民族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 【師】辛亥革命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學生回答:“新政”的內容與戊戌維新時期所頒布的改革舉措頗多相似,但更為廣泛深入。學生根據(jù)課本回答:孫中山是廣東省香山縣人,出身于農民家庭,先后在檀香山、廣州、香港等地比較系統(tǒng)地接受了西方式的近代教育。學生回答:(1)性質:中國近代第一個全國性的資產階級革命團體。(2)綱領:“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chuàng)立民國,平均地權”。學生回答:武昌起義勝利后的兩個月內,湖南、廣東等14個省和上海紛紛宣
8、布脫離清政府獨立。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南京成立,孫中山宣誓就職第一任臨時大總統(tǒng)。新的共和政體就此產生。學生回答: 在內外交困和重重壓力之下,孫中山被迫發(fā)表聲明:只要清帝退位,袁世凱贊成共和,即推舉他做大總統(tǒng)。學生回答: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具有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的重要文件。學生回答:局限性: 辛亥革命并沒有解決近代中國社會的根本矛盾,沒有實現(xiàn)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歷史任務;缺乏能夠提出科學的革命綱領、能夠發(fā)動大多數(shù)民眾,以及組織嚴密的革命政黨的領導。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引起學生的興趣通過探討交流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表達能力幫助學生理解從兩次鴉片戰(zhàn)爭時期的史實,同時培養(yǎng)學生獲取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師】這就是本節(jié)課的知識內容,我們來總結一下,首先我們學習了辛亥革命和中華民國的成立,這一部分三民主義、武昌起義和中華民國成立、辛亥革命對中國歷史的影響要求同學們重點記憶,這也是今天學習的難點,希望大家認真理解并掌握。有不懂的課下咨詢老師。作業(yè)布置把同步練習做完,并記憶書中勾畫的知識點板 書 設 計第16課 兩次鴉片戰(zhàn)爭 背景 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興起 革命代表孫中山 預備立憲 武昌起義辛亥革命 武昌起義與中華民國的建立 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積極意義 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 局限性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