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第七章教學.ppt
第一節(jié) 教學工作的意義和任務 一、教學的概念 (一)教學的定義 教學,是在教育目的規(guī)范下的、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共同組成的一種活動。 教學是學校進行全面發(fā)展教育的基本途徑。 (二)教學的內涵 1.教學以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為根本目的 2.教學由教與學兩方面活動組成 3.教學具有多種形態(tài),是共性與多樣性的統(tǒng)一,第七章 教學(上),二、教學的意義 教學是學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動,不僅是智育的主要途徑,也是德育、體育、美育等的基本途徑,在學校整個教育系統(tǒng)中居于中心地位。 教學的主要作用有以下幾個方面。 1.教學是社會經驗得以再生產的一種主要手段 2.教學為個人全面發(fā)展提供科學的基礎和實踐 3.教學是教育工作構成的主體部分,又是教育的基本途徑 三、教學的一般任務 教學以促進學生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fā)展為根本目的。教學的一般任務如下: 1.傳授系統(tǒng)的科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雙基) 2.發(fā)展學生智力、體力和創(chuàng)造才能 3.培養(yǎng)社會主義品德和審美情趣,奠定學生的科學世界觀基礎 4.關注學生個性發(fā)展,第二節(jié) 教學過程,一、教學過程的基本概念 教學過程是教師根據(jù)教學目的、任務和學生身心發(fā)展的特點,通過指導學生有目的、有計劃地掌握系統(tǒng)的文化科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發(fā)展學生智力和體力,形成科學世界觀及培養(yǎng)道德品質、發(fā)展個性的過程。 教學過程的理論是教學的基本理論,孔子把學習過程概括為學一思一行的統(tǒng)一過程。后來的儒家思孟學派進一步提出“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其重點在說明學習過程。 夸美紐斯主張把教學建立在感覺活動的基礎之上。 赫爾巴特試圖以心理學的“統(tǒng)覺理論”原理來說明教學過程,認為教學過程是新舊觀念的聯(lián)系和系統(tǒng)化的過程。,在我國,長期通行的看法是把教學過程看做是一種特殊的認識活動,是實現(xiàn)學生身心發(fā)展的過程。 1、教學過程主要是一種認識過程 2、教學過程是一種特殊的認識過程 學生認識的特殊性表現(xiàn)有:(1)認識的間接性;(2)認識的交往性;(3)認識的教育性;(4)有領導的認識,杜威則認為,教學過程是學生直接經驗的不斷改造和增大意義的過程,是“從做中學”的過程。 凱洛夫認為,教學過程是一種認識過程。,二、教學過程的基本特點 (一)間接經驗與直接經驗相結合 1、學生以學習間接經驗為主 2、學生學習間接經驗要以直接經驗為基礎 (二)掌握知識與發(fā)展智力相統(tǒng)一 1、掌握知識是發(fā)展智力的基礎 2、智力發(fā)展是掌握知識的重要條件 3、掌握知識與發(fā)展智力相互轉化的內在機制 (三)教學過程中知、情、意的統(tǒng)一 (四)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能動性結合 1、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處于組織者的地位,應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2、學生在教學過程中作為學習主體的地位,應充分發(fā)揮學生參與教學的主體能動性。 3、建立合作、友愛、民主平等的師生交往關系。,三、教學過程的結構 教學過程的結構指教學進程的基本階段。且呈現(xiàn)多樣綜合的特點。 按照教師組織教學活動中所要求實現(xiàn)的不同認識任務,可以劃分出教學過程中學生認識的不同階段為: 1.引起學習動機 2.領會知識 3.鞏固知識 4.運用知識 5.檢查知識,第三節(jié) 教學原則和教學方法,教學原則根據(jù)教育目的和教學規(guī)律 提出的教學工作必須遵循 的基本要求。 要點: 1、教學原則是長期教學實踐經驗的總結 2、教學原則是對教學規(guī)律的反映 3、教學原則指導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一、教學原則 (一)教學原則概述,教學原則與教學規(guī)律的區(qū)別,(二)我國中學的教學原則及運用,1、直觀性原則 2、啟發(fā)性原則 3、鞏固性原則 4、循序漸進原則 5、因材施教原則 6、理論聯(lián)系實際原則,1、直觀性原則,含義:通過直觀教具、觀察和教師形象的語言描述,形成清晰的表象,豐富感性認識,使左右腦協(xié)同工作,有助于理解書本知識和發(fā)展認識能力。 直觀教具: 實物直觀 模象直觀(圖片圖表、模型、影視、幻燈、電腦) 語言直觀,直觀性原則,要求: 1、正確選擇和運用直觀教具 2、直觀與講解相結合 3、重視語言直觀 “一般說來,兒童是依靠形式、顏色、聲音和感覺來進行思維的?!?烏申斯基,直觀性原則的例子,右腦加工聲音、形象:“團身球”(前滾翻) 生動形象的語言:“一大二小三跳”“青蛙” 利用錯覺,跳高,2、啟發(fā)性原則,含義:承認學生的主體地位,注意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引導他們獨立思考,積極探索等。 要求: 1、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2、啟發(fā)學生獨立思考,發(fā)展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3、讓學生動手,培養(yǎng)其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4、發(fā)揚教學民主,3、鞏固性原則,含義:教學要引導學生牢固地掌握、長久地保持、迅速地再現(xiàn)所學知識和技能,達到運用的目的。 要求:1、在理解的基礎上鞏固 2、重視組織各種復習 3、指導學生掌握記憶的規(guī)律和方法(以意義記憶、長時記憶為主),諧音記憶法,ponderous 發(fā)音 “胖得要死”詞義笨重的 boff 發(fā)音“暴富”詞義狂喜 quaff 發(fā)音 “夸父”詞義痛飲 sting 發(fā)音“死?!?詞義蜇,咬 scowl 發(fā)音“思考” 詞義皺眉頭 exhaust 發(fā)音“一個早死的他” 詞義耗盡,弄空 robust 發(fā)音“樂百氏” 詞義強壯的(頭腦簡單的那種),趙麗詞匯,4、循序漸進原則,含義:教學按照學科的邏輯順序和學生認識發(fā)展的順序進行,“學不躐等”。 要求:1、按照教材的系統(tǒng)邏輯性教學 2、分主次難易,突出重點難點 3、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簡 到繁,處理好“兩個序”(知識的邏輯順序和學生認識發(fā)展的順序)的統(tǒng)一,5、因材施教原則,含義:從學生的實際和個別差異出發(fā),進行差異教學,有的放矢,揚長避短,長善救失,最大限度地促進學生的發(fā)展。 要求:1、面對全體,針對個別,了解學生的特點 2、班級授課,有效發(fā)揮學生的特長、專長, 培養(yǎng)特殊人才(會磨玻璃的“差生”) 3、開展課外活動,第二課堂,課內課外結合,充分利用課外活動這一因材施教的最佳途徑,孔子施教,各因其材,子路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 冉有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公西華曰:“由(子路)也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求(冉有)也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赤(公西華)也惑,敢問。” 子曰:“求(冉有)也退,故進之;由(子路)也兼人,故退之?!?6、理論聯(lián)系實際原則,含義:理論學習重在基礎知識和基本原理,分析并解決實際問題,學以致用。 要求:1、書本知識的教學要聯(lián)系實際(舉例) 2、培養(yǎng)學生運用知識的技能能力(練習) 3、重視教學實踐:參觀、練習、實驗、實習、演講、調查訪問等(實踐) 4、適當補充鄉(xiāng)土教材,二、教學方法 (一)教學方法概述 1、教學方法是為完成教學任務而采用的辦法,它包括教師教的方法和學生學的方法。 2、選擇與運用教學方法的基本依據(jù)教學目的和任務的要求;課程性質和教材特點;學生特點;教學時間、設備、條件;教師業(yè)務水平、實際經驗及個性特點。,(二)中學常用的教學方法 (概念+基本要求),第一類: 以語言傳遞方式為主的教學方法 講授法 談話法 討論法 讀書指導法,教學方法分類與運用,第二類: 以直觀形式獲得直接經驗的教學方法 演示法示范 參觀法,教學方法分類與運用,第三類: 以實際訓練形式為主的教學方法 練習法 實驗法 實習指導法,運用教學方法的依據(jù),如何選擇教學方法? 根據(jù)學科的特點 根據(jù)教學任務 根據(jù)學生實際(年齡、性別、個性、基礎) 根據(jù)教學設備和條件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第八章 教學(下),第一節(jié) 教學工作的基本程序 教學工作以上課為中心環(huán)節(jié)。教師進行教學工作的基本程序是備課、上課、作業(yè)的檢查與批改、課外輔導、學業(yè)成績的檢查與評定。 (一)備課 備課是教師教學工作的起始環(huán)節(jié),是上好課的先決條件。備課內容包括:鉆研教材、了解學生和制定教學進度計劃。,備課的基本要求,三項工作: 備教材 備學生 備方法 學年(學期)計劃 三個計劃: 課題(單元)計劃 課時計劃(教案),(二)上課 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是上好課,上課是教學工作諸環(huán)節(jié)中的中心環(huán)節(jié)。 1課的類型和結構 (1)課的類型,是指根據(jù)教學任務劃分課的種類。根據(jù)教學的任務可分為:傳授新知識課,鞏固新知識課,培養(yǎng)技能技巧課,檢查知識課。 根據(jù)使用的主要教學方法可分為:講授課、演示課、練習課、實驗課、復習課。 (2)課的結構,是指課的基本組成部分及各組成部分進行的順序、時限和相互關系。 一般來說,構成課的基本組成部分有:組織教學;檢查復習;講授新教材;鞏固新教材;布置課外作業(yè)等。,課的類型、課的結構,課的類型根據(jù)課的任務劃分 單一課(復習課、練習課、新授課) 課的結構一節(jié)課的構成 組織教學復習舊課講授新課(講解與示范)(練習)鞏固新課布置作業(yè),上課的基本要求(評課的標準),目標明確 重點突出 內容正確 方法得當 表達清晰 組織嚴密 課堂氣氛熱烈,三、作業(yè)檢查與批改 作業(yè)是結合教學內容,要求學生獨立完成的各種類型練習。教師布置作業(yè)時,應遵守下列要求。 (1)作業(yè)的內容要符合教學大綱和教科書的要求,并要有代表性。 (2)作業(yè)分量要適當,難易要適度。 (3)布置作業(yè)要向學生提出明確的要求,并規(guī)定完成的時間。 (4)教師應經常檢查和批改學生的作業(yè)。 四、課外輔導 課外輔導是課堂教學規(guī)定時間之外,教師對學生的輔導,課外輔導一是做好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二是做好對學習困難學生的幫助工作。,五、學業(yè)成績考察與評定 學業(yè)成績的考查與評定,俗稱測驗或考試,是以測驗的形式定量地評定學生個人的能力得到的結果。學校通過對學生學業(yè)成績的測量和評價,可以檢查教學的完成情況,從檢查中獲得的反饋信息,可以用來指導、調節(jié)教學過程和學習過程,從而改善教學,提高質量。 1試題類型 試題類型大體有供答型和選答型兩大類。 供答型試題又分簡答式試題和陳述式試題兩種。簡答式試題的最簡便形式是填充題。 選答型試題可以分為是非題、多項選擇題與組配式試題三種。,3、評價是指根據(jù)測驗分數(shù)、觀察和報告對被測驗者的行為、作業(yè)的優(yōu)缺點或價值作出判斷。,2測驗的質量 測驗的效度,是指一個測驗能測出它所要測量的屬性或特點的程度。 測驗的信度,又稱測驗的可靠度,是指一個測驗經過多次測量所得結果的一致性程度,以及一次測量所得結果的準確性程度。 測驗的難度是指測驗包含的試題難易程度。 測驗的區(qū)分度是指測驗對考生的不同水平能夠區(qū)分的程度,即具有區(qū)分不同水平考生的能力。,第二節(jié) 教學組織形式 教學組織形式是指為完成特定的教學任務,教師和學生按一定要求組合起來進行活動的結構。在教學史上先后出現(xiàn)的影響較大的教學組織形式有個別教學制、班級上課制、分組教學法和道爾頓制等。 (一)個別教學制 (二)班級授課制 班級授課制是一種集體教學形式,它把一定數(shù)量的學生按年齡與知識程度編成固定的班級,根據(jù)周課表和作息時間表,安排教師有計劃地向全班學生集體上課。我國最早采用班級授課制的是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設立的京師同文館。直至現(xiàn)在,班級授課制仍是我國各級各類學校教學的基本組織形式。 班級授課制的主要優(yōu)缺點: (1)有利于經濟有效地、大面積地培養(yǎng)人才 (2)有利于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3)有利于發(fā)揮班集體的教學作用 (4)班級授課制也有它的缺點,容易產生理論與實際脫節(jié);難以完全適應學生的個別差異,不利于因材施教。,(二)分組教學制 所謂分組教學,就是按學生的能力或學習成績把他們分為水平不同的組進行教學。一般可分為兩類:外部分組和內部分組。 1外部分組 外部分組主要有兩種形式:學科能力分組和跨學科能力分組。 2.內部分組 內部分組是指在傳統(tǒng)的按年齡編班的班級內,按學生的能力或學習成績等編組。 優(yōu)缺點: 分組教學便于因材施教,有利于人才的培養(yǎng)。但是,它仍存在一些較嚴重的問題,一是很難科學地鑒別學生的能力和水平;二是在對待分組教學上,學生、家長和教師的意愿常常與學校的要求相矛盾;三是分組后造成的副作用很大,往往使快班學生容易產生驕傲,使普通班、慢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普遍降低。,(三)設計教學法和道爾頓制 1、設計教學法就是主張廢除班級授課制和教科書,打破傳統(tǒng)的學科界限,在教師指導下,由學生自己決定學習目的和內容,在自己設計、自己負責任的單元活動中獲得有關的知識和能力。 2、道爾頓制是指教師不再上課向學生系統(tǒng)講授教材,而只為學生分別指定自學參考書、布置作業(yè),由學生自學和獨立作業(yè),有疑難時才請教師輔導,學生完成一定階段的學習任務后,向教師匯報學習情況和接受考查。,第三節(jié) 教學策略 一、教學策略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1、對教學策略的基本理解 教學策略表示為達到某種預測效果所采取的多種教學行動的綜合方案,就是在教學目標確定以后,根據(jù)已定的教學任務和學生的特征,有針對性地選擇與組合有關的教學內容、教學組織形式、教學方法和技術,以便形成具有效率意義的特定的教學方案。 2、教學策略的基本特征 (1)綜合性。 (2)可操作性。 (3)靈活性。,二、教學策略的主要類型 可按教學策略的構成因素區(qū)分出內容型、形式型、方法型和綜合型等四種主要類型。 1.內容型策略 可以有兩條途徑:結構化策略和問題化策略。結構化策略強調知識結構,主張抓住知識的主干部分,削枝強干,構建簡明的知識體系。結構化策略在教材的排列方面還可分為直線式、分支平行式、螺旋式和綜合式等。問題化策略強調,學習著重于考慮、發(fā)掘問題,及時培養(yǎng)問題求解能力。 2.形式型策略 形式型策略就是以教學組織形式為中心的策略。 3.方法型策略 方法型策略是以教學方法和技術為中心的策略,這是一個包含著各種各樣方法、技術、程序和模式的領域。 4.綜合型策略 綜合型策略是直接從教學目標、任務出發(fā),綜合展開的教學策略。 綜合型策略的改進出現(xiàn)了兩個主要的取向。一是教師主導取向,或稱指導教學,二是學生自學取向。,總結,
收藏
- 資源描述:
-
第一節(jié) 教學工作的意義和任務 一、教學的概念 (一)教學的定義 教學,是在教育目的規(guī)范下的、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共同組成的一種活動。 教學是學校進行全面發(fā)展教育的基本途徑。 (二)教學的內涵 1.教學以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為根本目的 2.教學由教與學兩方面活動組成 3.教學具有多種形態(tài),是共性與多樣性的統(tǒng)一,第七章 教學(上),二、教學的意義 教學是學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動,不僅是智育的主要途徑,也是德育、體育、美育等的基本途徑,在學校整個教育系統(tǒng)中居于中心地位。 教學的主要作用有以下幾個方面。 1.教學是社會經驗得以再生產的一種主要手段 2.教學為個人全面發(fā)展提供科學的基礎和實踐 3.教學是教育工作構成的主體部分,又是教育的基本途徑 三、教學的一般任務 教學以促進學生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fā)展為根本目的。教學的一般任務如下: 1.傳授系統(tǒng)的科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雙基) 2.發(fā)展學生智力、體力和創(chuàng)造才能 3.培養(yǎng)社會主義品德和審美情趣,奠定學生的科學世界觀基礎 4.關注學生個性發(fā)展,第二節(jié) 教學過程,一、教學過程的基本概念 教學過程是教師根據(jù)教學目的、任務和學生身心發(fā)展的特點,通過指導學生有目的、有計劃地掌握系統(tǒng)的文化科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發(fā)展學生智力和體力,形成科學世界觀及培養(yǎng)道德品質、發(fā)展個性的過程。 教學過程的理論是教學的基本理論,孔子把學習過程概括為學一思一行的統(tǒng)一過程。后來的儒家思孟學派進一步提出“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其重點在說明學習過程。 夸美紐斯主張把教學建立在感覺活動的基礎之上。 赫爾巴特試圖以心理學的“統(tǒng)覺理論”原理來說明教學過程,認為教學過程是新舊觀念的聯(lián)系和系統(tǒng)化的過程。,在我國,長期通行的看法是把教學過程看做是一種特殊的認識活動,是實現(xiàn)學生身心發(fā)展的過程。 1、教學過程主要是一種認識過程 2、教學過程是一種特殊的認識過程 學生認識的特殊性表現(xiàn)有:(1)認識的間接性;(2)認識的交往性;(3)認識的教育性;(4)有領導的認識,杜威則認為,教學過程是學生直接經驗的不斷改造和增大意義的過程,是“從做中學”的過程。 凱洛夫認為,教學過程是一種認識過程。,二、教學過程的基本特點 (一)間接經驗與直接經驗相結合 1、學生以學習間接經驗為主 2、學生學習間接經驗要以直接經驗為基礎 (二)掌握知識與發(fā)展智力相統(tǒng)一 1、掌握知識是發(fā)展智力的基礎 2、智力發(fā)展是掌握知識的重要條件 3、掌握知識與發(fā)展智力相互轉化的內在機制 (三)教學過程中知、情、意的統(tǒng)一 (四)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能動性結合 1、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處于組織者的地位,應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2、學生在教學過程中作為學習主體的地位,應充分發(fā)揮學生參與教學的主體能動性。 3、建立合作、友愛、民主平等的師生交往關系。,三、教學過程的結構 教學過程的結構指教學進程的基本階段。且呈現(xiàn)多樣綜合的特點。 按照教師組織教學活動中所要求實現(xiàn)的不同認識任務,可以劃分出教學過程中學生認識的不同階段為: 1.引起學習動機 2.領會知識 3.鞏固知識 4.運用知識 5.檢查知識,第三節(jié) 教學原則和教學方法,教學原則根據(jù)教育目的和教學規(guī)律 提出的教學工作必須遵循 的基本要求。 要點: 1、教學原則是長期教學實踐經驗的總結 2、教學原則是對教學規(guī)律的反映 3、教學原則指導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一、教學原則 (一)教學原則概述,教學原則與教學規(guī)律的區(qū)別,(二)我國中學的教學原則及運用,1、直觀性原則 2、啟發(fā)性原則 3、鞏固性原則 4、循序漸進原則 5、因材施教原則 6、理論聯(lián)系實際原則,1、直觀性原則,含義:通過直觀教具、觀察和教師形象的語言描述,形成清晰的表象,豐富感性認識,使左右腦協(xié)同工作,有助于理解書本知識和發(fā)展認識能力。 直觀教具: 實物直觀 模象直觀(圖片圖表、模型、影視、幻燈、電腦) 語言直觀,直觀性原則,要求: 1、正確選擇和運用直觀教具 2、直觀與講解相結合 3、重視語言直觀 “一般說來,兒童是依靠形式、顏色、聲音和感覺來進行思維的?!?烏申斯基,直觀性原則的例子,右腦加工聲音、形象:“團身球”(前滾翻) 生動形象的語言:“一大二小三跳”“青蛙” 利用錯覺,跳高,2、啟發(fā)性原則,含義:承認學生的主體地位,注意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引導他們獨立思考,積極探索等。 要求: 1、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2、啟發(fā)學生獨立思考,發(fā)展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3、讓學生動手,培養(yǎng)其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4、發(fā)揚教學民主,3、鞏固性原則,含義:教學要引導學生牢固地掌握、長久地保持、迅速地再現(xiàn)所學知識和技能,達到運用的目的。 要求:1、在理解的基礎上鞏固 2、重視組織各種復習 3、指導學生掌握記憶的規(guī)律和方法(以意義記憶、長時記憶為主),諧音記憶法,ponderous 發(fā)音 “胖得要死”詞義笨重的 boff 發(fā)音“暴富”詞義狂喜 quaff 發(fā)音 “夸父”詞義痛飲 sting 發(fā)音“死?!?詞義蜇,咬 scowl 發(fā)音“思考” 詞義皺眉頭 exhaust 發(fā)音“一個早死的他” 詞義耗盡,弄空 robust 發(fā)音“樂百氏” 詞義強壯的(頭腦簡單的那種),趙麗詞匯,4、循序漸進原則,含義:教學按照學科的邏輯順序和學生認識發(fā)展的順序進行,“學不躐等”。 要求:1、按照教材的系統(tǒng)邏輯性教學 2、分主次難易,突出重點難點 3、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簡 到繁,處理好“兩個序”(知識的邏輯順序和學生認識發(fā)展的順序)的統(tǒng)一,5、因材施教原則,含義:從學生的實際和個別差異出發(fā),進行差異教學,有的放矢,揚長避短,長善救失,最大限度地促進學生的發(fā)展。 要求:1、面對全體,針對個別,了解學生的特點 2、班級授課,有效發(fā)揮學生的特長、專長, 培養(yǎng)特殊人才(會磨玻璃的“差生”) 3、開展課外活動,第二課堂,課內課外結合,充分利用課外活動這一因材施教的最佳途徑,孔子施教,各因其材,子路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 冉有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公西華曰:“由(子路)也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求(冉有)也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赤(公西華)也惑,敢問?!?子曰:“求(冉有)也退,故進之;由(子路)也兼人,故退之。”,6、理論聯(lián)系實際原則,含義:理論學習重在基礎知識和基本原理,分析并解決實際問題,學以致用。 要求:1、書本知識的教學要聯(lián)系實際(舉例) 2、培養(yǎng)學生運用知識的技能能力(練習) 3、重視教學實踐:參觀、練習、實驗、實習、演講、調查訪問等(實踐) 4、適當補充鄉(xiāng)土教材,二、教學方法 (一)教學方法概述 1、教學方法是為完成教學任務而采用的辦法,它包括教師教的方法和學生學的方法。 2、選擇與運用教學方法的基本依據(jù)教學目的和任務的要求;課程性質和教材特點;學生特點;教學時間、設備、條件;教師業(yè)務水平、實際經驗及個性特點。,(二)中學常用的教學方法 (概念+基本要求),第一類: 以語言傳遞方式為主的教學方法 講授法 談話法 討論法 讀書指導法,教學方法分類與運用,第二類: 以直觀形式獲得直接經驗的教學方法 演示法示范 參觀法,教學方法分類與運用,第三類: 以實際訓練形式為主的教學方法 練習法 實驗法 實習指導法,運用教學方法的依據(jù),如何選擇教學方法? 根據(jù)學科的特點 根據(jù)教學任務 根據(jù)學生實際(年齡、性別、個性、基礎) 根據(jù)教學設備和條件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第八章 教學(下),第一節(jié) 教學工作的基本程序 教學工作以上課為中心環(huán)節(jié)。教師進行教學工作的基本程序是備課、上課、作業(yè)的檢查與批改、課外輔導、學業(yè)成績的檢查與評定。 (一)備課 備課是教師教學工作的起始環(huán)節(jié),是上好課的先決條件。備課內容包括:鉆研教材、了解學生和制定教學進度計劃。,備課的基本要求,三項工作: 備教材 備學生 備方法 學年(學期)計劃 三個計劃: 課題(單元)計劃 課時計劃(教案),(二)上課 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是上好課,上課是教學工作諸環(huán)節(jié)中的中心環(huán)節(jié)。 1課的類型和結構 (1)課的類型,是指根據(jù)教學任務劃分課的種類。根據(jù)教學的任務可分為:傳授新知識課,鞏固新知識課,培養(yǎng)技能技巧課,檢查知識課。 根據(jù)使用的主要教學方法可分為:講授課、演示課、練習課、實驗課、復習課。 (2)課的結構,是指課的基本組成部分及各組成部分進行的順序、時限和相互關系。 一般來說,構成課的基本組成部分有:組織教學;檢查復習;講授新教材;鞏固新教材;布置課外作業(yè)等。,課的類型、課的結構,課的類型根據(jù)課的任務劃分 單一課(復習課、練習課、新授課) 課的結構一節(jié)課的構成 組織教學復習舊課講授新課(講解與示范)(練習)鞏固新課布置作業(yè),上課的基本要求(評課的標準),目標明確 重點突出 內容正確 方法得當 表達清晰 組織嚴密 課堂氣氛熱烈,三、作業(yè)檢查與批改 作業(yè)是結合教學內容,要求學生獨立完成的各種類型練習。教師布置作業(yè)時,應遵守下列要求。 (1)作業(yè)的內容要符合教學大綱和教科書的要求,并要有代表性。 (2)作業(yè)分量要適當,難易要適度。 (3)布置作業(yè)要向學生提出明確的要求,并規(guī)定完成的時間。 (4)教師應經常檢查和批改學生的作業(yè)。 四、課外輔導 課外輔導是課堂教學規(guī)定時間之外,教師對學生的輔導,課外輔導一是做好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二是做好對學習困難學生的幫助工作。,五、學業(yè)成績考察與評定 學業(yè)成績的考查與評定,俗稱測驗或考試,是以測驗的形式定量地評定學生個人的能力得到的結果。學校通過對學生學業(yè)成績的測量和評價,可以檢查教學的完成情況,從檢查中獲得的反饋信息,可以用來指導、調節(jié)教學過程和學習過程,從而改善教學,提高質量。 1試題類型 試題類型大體有供答型和選答型兩大類。 供答型試題又分簡答式試題和陳述式試題兩種。簡答式試題的最簡便形式是填充題。 選答型試題可以分為是非題、多項選擇題與組配式試題三種。,3、評價是指根據(jù)測驗分數(shù)、觀察和報告對被測驗者的行為、作業(yè)的優(yōu)缺點或價值作出判斷。,2測驗的質量 測驗的效度,是指一個測驗能測出它所要測量的屬性或特點的程度。 測驗的信度,又稱測驗的可靠度,是指一個測驗經過多次測量所得結果的一致性程度,以及一次測量所得結果的準確性程度。 測驗的難度是指測驗包含的試題難易程度。 測驗的區(qū)分度是指測驗對考生的不同水平能夠區(qū)分的程度,即具有區(qū)分不同水平考生的能力。,第二節(jié) 教學組織形式 教學組織形式是指為完成特定的教學任務,教師和學生按一定要求組合起來進行活動的結構。在教學史上先后出現(xiàn)的影響較大的教學組織形式有個別教學制、班級上課制、分組教學法和道爾頓制等。 (一)個別教學制 (二)班級授課制 班級授課制是一種集體教學形式,它把一定數(shù)量的學生按年齡與知識程度編成固定的班級,根據(jù)周課表和作息時間表,安排教師有計劃地向全班學生集體上課。我國最早采用班級授課制的是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設立的京師同文館。直至現(xiàn)在,班級授課制仍是我國各級各類學校教學的基本組織形式。 班級授課制的主要優(yōu)缺點: (1)有利于經濟有效地、大面積地培養(yǎng)人才 (2)有利于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3)有利于發(fā)揮班集體的教學作用 (4)班級授課制也有它的缺點,容易產生理論與實際脫節(jié);難以完全適應學生的個別差異,不利于因材施教。,(二)分組教學制 所謂分組教學,就是按學生的能力或學習成績把他們分為水平不同的組進行教學。一般可分為兩類:外部分組和內部分組。 1外部分組 外部分組主要有兩種形式:學科能力分組和跨學科能力分組。 2.內部分組 內部分組是指在傳統(tǒng)的按年齡編班的班級內,按學生的能力或學習成績等編組。 優(yōu)缺點: 分組教學便于因材施教,有利于人才的培養(yǎng)。但是,它仍存在一些較嚴重的問題,一是很難科學地鑒別學生的能力和水平;二是在對待分組教學上,學生、家長和教師的意愿常常與學校的要求相矛盾;三是分組后造成的副作用很大,往往使快班學生容易產生驕傲,使普通班、慢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普遍降低。,(三)設計教學法和道爾頓制 1、設計教學法就是主張廢除班級授課制和教科書,打破傳統(tǒng)的學科界限,在教師指導下,由學生自己決定學習目的和內容,在自己設計、自己負責任的單元活動中獲得有關的知識和能力。 2、道爾頓制是指教師不再上課向學生系統(tǒng)講授教材,而只為學生分別指定自學參考書、布置作業(yè),由學生自學和獨立作業(yè),有疑難時才請教師輔導,學生完成一定階段的學習任務后,向教師匯報學習情況和接受考查。,第三節(jié) 教學策略 一、教學策略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1、對教學策略的基本理解 教學策略表示為達到某種預測效果所采取的多種教學行動的綜合方案,就是在教學目標確定以后,根據(jù)已定的教學任務和學生的特征,有針對性地選擇與組合有關的教學內容、教學組織形式、教學方法和技術,以便形成具有效率意義的特定的教學方案。 2、教學策略的基本特征 (1)綜合性。 (2)可操作性。 (3)靈活性。,二、教學策略的主要類型 可按教學策略的構成因素區(qū)分出內容型、形式型、方法型和綜合型等四種主要類型。 1.內容型策略 可以有兩條途徑:結構化策略和問題化策略。結構化策略強調知識結構,主張抓住知識的主干部分,削枝強干,構建簡明的知識體系。結構化策略在教材的排列方面還可分為直線式、分支平行式、螺旋式和綜合式等。問題化策略強調,學習著重于考慮、發(fā)掘問題,及時培養(yǎng)問題求解能力。 2.形式型策略 形式型策略就是以教學組織形式為中心的策略。 3.方法型策略 方法型策略是以教學方法和技術為中心的策略,這是一個包含著各種各樣方法、技術、程序和模式的領域。 4.綜合型策略 綜合型策略是直接從教學目標、任務出發(fā),綜合展開的教學策略。 綜合型策略的改進出現(xiàn)了兩個主要的取向。一是教師主導取向,或稱指導教學,二是學生自學取向。,總結,
展開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