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一二区,性欧美一级,国产免费一区成人漫画,草久久久久,欧美性猛交ⅹxxx乱大交免费,欧美精品另类,香蕉视频免费播放

第三章第五節(jié) 臟腑

上傳人:jin****ng 文檔編號:126672500 上傳時間:2022-07-28 格式:DOC 頁數(shù):13 大小:58.50KB
收藏 版權申訴 舉報 下載
第三章第五節(jié) 臟腑_第1頁
第1頁 / 共13頁
第三章第五節(jié) 臟腑_第2頁
第2頁 / 共13頁
第三章第五節(jié) 臟腑_第3頁
第3頁 / 共13頁

本資源只提供3頁預覽,全部文檔請下載后查看!喜歡就下載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積分

下載資源

資源描述:

《第三章第五節(jié) 臟腑》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第三章第五節(jié) 臟腑(1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第五節(jié) 臟腑之間的關系 人體是以五臟為中心,以六腑相配合,以氣血精津液為物質基礎,通過經絡使臟與臟、 臟與腑、腑與腑密切聯(lián)系,外連五官九竅、四肢百骸,構成一個統(tǒng)一的有機整體。此即五 臟一體觀。五臟是人體生命的中心,與人體各組織器官和生命現(xiàn)象相聯(lián)系。如膽、胃、小 腸、大腸、膀胱、三焦等六腑,為五臟之表;脈、皮、肉、筋、骨五體,為五臟所主;面 毛、唇、爪、發(fā)五華,為五臟所榮;舌、鼻、口、目、耳及二陰五官九竅,為五臟所司;?喜、 憂、思、怒、恐五志,為五臟所生;神、魄、意、魂、志五神,為五臟所藏;汗、涕、淚 涎、唾五液,為五臟所化等等,它們又與五臟一起分屬于五行,并按照五行生克制化,乘 侮勝復及五

2、行互藏的規(guī)律而運動變化。五行系統(tǒng)的生克制化,亢害承制不是單向的、垂直 的鏈,也不是首尾相銜的環(huán),而是一種球狀的網。五行之間是一種復雜的網絡狀態(tài)。因此, 五臟的生克制化,亢害承制是一個復雜的立體網絡結構。每一臟都具有五臟的部分功能, 也是五臟的縮影和統(tǒng)一體。此即“五臟互藏”之意。故曰:“凡五臟之氣必互相灌溉,故各五 臟之中,必各兼五氣'’(《景岳全書?真臟脈》)。我們在研究了各個臟腑生理功能的基礎 上,還必須研究在整體活動中臟腑機能活動的調節(jié)機制和規(guī)律。換言之,必須從臟腑之間 的相互關系來研究整體的生命活動。這對于認識人體生命活動規(guī)律和疾病的病理變化和辨 證論治,均有重要意義。臟腑之間相互關系的

3、主要內容包括:五臟系統(tǒng)的同位聯(lián)系(即五 臟與六腑、肢體、官竅等聯(lián)系)、五臟生克制化關系、五臟互藏規(guī)律,以及五臟四陰陽關 系等。本節(jié)根據(jù)陰陽五行學說,主要從生理功能方面來闡述臟腑之間的關系。 一、臟與臟之間的關系 臟與臟之間的關系,即五臟之間的關系。 “五臟之氣,皆相貫通”(《侶山堂類辨》)。 心、肺、脾、肝、腎五臟各具不同的生理功能和特有的病理變化,但臟與臟之間不是孤立 的而是彼此密切聯(lián)系著的:臟與臟之間的關系不單是表現(xiàn)在形態(tài)結構方面,更重要的是它 們彼此之間在生理活動和病理變化上有著必然的內在聯(lián)系,因而形成了臟與臟之間相互資 生、相互制約的關系。 五臟之間的這種互相聯(lián)系和具有內在規(guī)律

4、的認識是對五臟系統(tǒng)生理活動規(guī)律的科學總 結。前人在理論上多是以五行生克理論來闡述五臟之間的病理影響。但五臟之間的關系早 已超越了五行生克乘侮的范圍,所以,必須從各臟的生理功能來闡釋其相互之間的關系, 才能真正揭示出五臟的自動調節(jié)機制。 (一)心與肺的關系 心肺同居上焦。心肺在上,心主血,肺主氣;心主行血,肺主呼吸。這就決定了心與 肺之間的關系,實際上就是氣和血的關系。 心主血脈,上朝于肺,肺主宗氣,貫通心脈,兩者相互配合,保證氣血的正常運行, 維持機體各臟腑組織的新陳代謝。所以說,氣為血之帥,氣行則血行;血為氣之母,血至 氣亦至。氣屬陽,血屬陰,血的運行雖為心所主,但必須依賴肺氣的推動。

5、積于肺部的宗 氣,必須貫通心脈,得到血的運載,才能敷布全身。 肺朝百脈,助心行血,是血液正常運行的必要條件:只有正常的血液循行,才能維持 肺主氣功能的正常進行。由于宗氣具有貫心脈而司呼吸的生理功能,從而加強了血液循行 和呼吸之間的協(xié)調平衡。因此,宗氣是聯(lián)結心之搏動和肺之呼吸兩者之間的中心環(huán)節(jié)。心 與肺,血與氣,是相互依存的。氣行則血行,血至氣亦至。所以,若血無氣的推動,則血 失統(tǒng)帥而瘀滯不行;氣無血的運載,則氣無所依附而渙散不收。因此,在病理上,肺的宣 肅功能失調,可影響心主行血的功能,而致血液運行失常。反之,心的功能失調,導致血 行異常時,也會影響肺的宣發(fā)和肅降,從而出現(xiàn)心肺虧虛,氣

6、虛血瘀之候等。, (二)心與脾的關系 心主血而行血,脾主生血又統(tǒng)血,所以心與脾的關系,主要是主血與生血、 行血與統(tǒng) 血的關系。 心與脾的關系主要表現(xiàn)在血的生成和運行,以及心血養(yǎng)神與脾主運化方面的關系。 1.血液的生成方面:心主血脈而又生血,脾主運化為氣血生化之源。心血賴脾氣轉輸 的水谷精微以化生,而脾的運化功能又有賴于心血的不斷滋養(yǎng)和心陽的推動,并在心神的 統(tǒng)率下維持其正常的生理活動。故曰:“脾之所以能運行水谷者,氣也。氣虛則凝滯而不 行,得心火以溫之,乃健運而不息,是為心火生脾土”(《醫(yī)碥?五臟生克說》)。脾氣健 運,化源充足,則心血充盈;心血旺盛,脾得濡養(yǎng),

7、則脾氣健運。所以說:“脾氣人心而 變?yōu)檠?,心之所主亦借脾氣化生”(《濟陰綱目》引汪琪語)。 2.血液運行方面:血液在脈內循行,既賴心氣的推動,又靠脾氣的統(tǒng)攝,方能循經運 行而不溢于脈外。所謂“血所以麗氣,氣所以統(tǒng)血,非血之足以麗氣也,營血所到之處, 則氣無不利焉,非氣之足以統(tǒng)血也,衛(wèi)氣所到之處,則血無不統(tǒng)焉,氣為血帥故也”(《張 聿青醫(yī)案》)??梢娧苷_\行而不致脫陷妄行,主要靠脾氣的統(tǒng)攝。所以有“諸血皆 運于脾”之說。 3.神志活動:心藏神,在志為喜;脾藏意,在志為思。心為臟腑之主,而總統(tǒng)魂魄, 并賅意志……思動于心則脾應”(《類經?臟象類》)。五臟藏神,心為主導。人身以氣血 為本,精

8、神為用。血氣者,身之神。心生血而主血脈,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生血而又統(tǒng) 血。血為水谷之精氣,總統(tǒng)于心而生化于脾。血之與氣,一陰一陽,兩相維系,氣能生血, 血能化氣,氣非血不和,血非氣不運。氣血沖和,陰平陽秘,脾氣健旺,化源充足,氣充 血盈,充養(yǎng)心神,則心有所主。心血運于脾,心神統(tǒng)于脾,心火生脾土,脾強則能主運化, 而生血統(tǒng)血。因此,心與脾在病理上的相互影響,主要表現(xiàn)在血液的生成和運行功能失調, 以及運化無權和心神不安等,形成心脾兩虛之候等。 三)心與肝的關系 心主血,肝藏血;心主神志,肝主疏泄,調節(jié)精神情志。所以,心與肝的關系,主要 是主血和藏血,主神明與調節(jié)精神情志之間的相互關系。 心

9、與肝之間的關系,主要表現(xiàn)在血液和神志兩個方面。 1.血液方面:心主血,心是一身血液運行的樞紐;肝藏血,肝是貯藏和調節(jié)血液的重 要臟腑。兩者相互配合,共同維持血液的運行。所以說“肝藏血,心行之”(王冰注《黃帝 內經素問》)。全身血液充盈,肝有所藏,才能發(fā)揮其貯藏血液和調節(jié)血量的作用,以適 應機體活動的需要,心亦有所主。心血充足,肝血亦旺,肝所藏之陰血,具有濡養(yǎng)肝體制 約肝陽的作用。所以肝血充足,肝體得養(yǎng),則肝之疏泄功能正常,使氣血疏通,血液不致 瘀滯,有助于心主血脈功能的正常進行。 2. 神志方面:心主神志,肝主疏泄。人的精神、意識和思維活動,雖然主要由心主宰, 但與肝的疏泄功能亦密切相關。

10、血液是神志活動的物質基礎。心血充足,肝有所藏,則肝 之疏泄正常,氣機調暢,氣血和平,精神愉快。肝血旺盛,制約肝陽,使之勿亢,則疏泄 正常,使氣血運行無阻,心血亦能充盛,心得血養(yǎng),神志活動正常。由、于心與肝均依賴 血液的濡養(yǎng)滋潤,陰血充足,兩者功能協(xié)調,才能精神飽滿,情志舒暢。 心與肝在病理上的相互影響,主要反映在陰血不足和神志不安兩個方面,表現(xiàn)為心肝 血虛和心肝火旺之候等。 (四)心與腎的關系 心居胸中,屬陽,在五行屬火;腎在腹中,屬陰,在五行屬水。心腎之間相互依存, 相互制約的關系,稱之為心腎相交,又稱水火相濟、坎離交濟。心腎這種關系遭到破壞, 形成了病理狀態(tài),稱之為心腎不交。 心與

11、腎之間,在生理狀態(tài)下,是以陰陽、水火、精血的動態(tài)平衡為其重要條件的。具 體體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 1. 水火既濟:從陰陽、水火的升降理論來說,在上者宜降,在下者宜升,升已而降, 降已而升。心位居于上而屬陽,主火,其性主動;腎位居于下而屬陰,主水,其性主靜。 心火必須下降于腎,與腎陽共同溫煦腎陰,使腎水不寒。腎水必須上濟于心,與心陰共同 涵養(yǎng)心陽,使心火不亢。腎無心之火則水寒,心無腎之水則火熾。心必得腎水以滋潤,腎 必得心火以溫暖。在正常生理狀態(tài)下,這種水火既濟的關系,是以心腎陰陽升降的動態(tài)平 衡為其重要條件的:所以說:“人之有生,心為之火,居上,腎為之水,居下;水能升而 火能降,一升一降,無有

12、窮已,故生意存焉”(《格致余論,相火論》)。水火宜平而不 宜偏,水火既濟而心腎相交。水就下而火炎上,水火上下,名之曰交,交為既濟,不交為 未濟。總之,心與腎,上下、水火、動靜、陰陽相濟,使心與腎的陰陽協(xié)調平衡,構成了 水火既濟,心腎相交的關系。故曰: “心腎相交,全憑升降。而心氣之降,由于腎氣之升, 腎氣之升,又因心氣之降”(《慎齋遺書》)。 2.精血互生:心主血,腎藏精,精和血都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必要物質。精血之間 相互資生,相互轉化,血可以化而為精,精亦可化而為血。精血之間的相互資生為心腎相 交奠定了物質基礎。 3.精神互用:心藏神,為人體生命活動的主宰,神全可以益精。腎藏精,精舍志

13、,精 能生髓,髓匯于腦。積精可以全神,使精神內守。精能化氣生神,為神氣之本;神能馭精 役氣,為精氣之主。人的神志活動,不僅為心所主,而且與腎也密切相關。所以說:“心 以神為主,陽為用;腎以志為主,陰為用。陽則氣也、火也。陰則精也、水也。凡乎水火 既濟,全在陰精上承,以安其神;陽氣下藏,以安其志”(《推求師意》)??傊?,精是 神的物質基礎,神是精的外在表現(xiàn),神生于精,志生于心,亦心腎交濟之義。 4.君相安位:心為君火,腎為相火(命門火)。君火以明,相火以位,君火在上,如 明照當空,為一身之主宰。相火在下,系陽氣之根,為神明之基礎。命火秘藏,則心陽充 足,心陽充盛,則相火亦旺。君火相火,各安其位

14、,則心腎上下交濟。所以心與腎的關系 也表現(xiàn)為心陽與腎陽之間的關系。故曰:“心腎不交,畢竟是腎水下涸,心火上炎,由于 陰虛者多,但亦偶有陽虛證……不獨陰虛之證也”(《蜉溪醫(yī)論選》)。在病理狀態(tài)下, 心與腎之間的水火、陰陽、精血的動態(tài)平衡失調,稱之為心腎不交,表現(xiàn)為水不濟火,腎 陰虛于下,而心火亢于上之心腎陰虛,或水氣凌心、心腎陽虛之候等。 (五)肺與脾的關系 脾主運化,為氣血生化之源;肺司呼吸,主一身之氣。脾主運化,為胃行其津液;肺 主行水,通調水道所以,脾和肺的關系,主要表現(xiàn)在氣和水之間的關系。 脾和肺的關系主要表現(xiàn)于氣的生成和津液的輸布兩個方面。 1. 氣的生成方面:肺主氣,脾益氣,

15、肺司呼吸而攝納清氣,脾主運化而化生水谷精氣, 土輸于肺,兩者結合化為宗氣(后天之氣)。宗氣是全身之氣的主要物質基礎。脾主運化, 為氣血生化之源,但脾所化生的水谷之氣,必賴肺氣的宣降才能敷布全身。肺在生理活動 中所需要的津氣,又要靠脾運化的水谷精微來充養(yǎng),故脾能助肺益氣。因此,肺氣的盛衰 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脾氣的強弱,故有“肺為主氣之樞,脾為生氣之源”之說??傊?,肺司 呼吸和脾主運化功能是否健旺與氣之盛衰有密切關系。 2. 水液代謝方面:肺主行水而通調水道,脾主運化水濕,為調節(jié)水液代謝的重要臟器。 人體的津液由脾上輸于肺,通過肺的宣發(fā)和肅降而布散至周身及下輸膀胱。脾之運化 水濕賴肺氣宣降的協(xié)

16、助,而肺之宣降靠脾之運化以資助。脾肺兩臟互相配合,共同參與水 液代謝過程。如果脾失健運,水濕不化,聚濕生痰而為飲、為腫,影響及肺則肺失宣降而 喘咳。其病在肺,而其本在脾。故有'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之說。反之,肺病日 久,又可影響于脾,導致脾運化水濕功能失調。 肺脾二臟在病理上的相互影響,主要在于氣的生成不足和水液代謝失常兩個方面,常 表現(xiàn)為脾肺兩虛、痰濕阻肺之候等。 六)肺與肝的關系 肝主升發(fā),肺主肅降,肝升肺降,氣機調暢,氣血流行,臟腑安和,所以二者關系到 人體的氣機升降運動。 肝和肺的關系主要體現(xiàn)于氣機升降和氣血運行方面。 1, 氣機升降:“肝生于左,肺藏于右”(《素問?

17、刺禁論》)。肺居膈上,其氣肅降; 肝居膈下,其氣升發(fā)。肝從左而升,肺從右而降,“左右者陰陽之道路也”(《素問?陰陽應 象大論》)。肝從左升為陽道,肺從右降為陰道,肝升才能肺降,肺降才能肝升,升降得 宜,出入交替,則氣機舒展人體精氣血津液運行以肝肺為樞轉,肝升肺降,以維持人體氣 機的正常升降運動。 2. 血氣運行:肝肺的氣機升降,實際上也是氣血的升降。肝藏血,調節(jié)全身之血;肺 主氣,治理調節(jié)一身之氣。肺調節(jié)全身之氣的功能又需要得到血的濡養(yǎng),肝向周身各處輸 送血液又必須依賴于氣的推動??傊?,全身氣血的運行,雖賴心所主,但又須肺主治節(jié)及 肝主疏泄和藏血作用的制約,故兩臟對氣血的運行也有一定的調節(jié)作

18、用。 在病理情況下,肝與肺之間的生理功能失調,主要表現(xiàn)在氣機升降失常和氣血運行不 暢方面,如肝火犯肺(又名木火刑金)之候等。 (七)肺與腎的關系 肺屬金,腎屬水,金生水,故肺腎關系稱之為金水相生,又名肺腎相生。肺為水上之 源,腎為主水之臟;肺主呼氣,腎主納氣。所以肺與腎的關系,主要表現(xiàn)在水液代謝和呼 吸運動兩個方面。 肺與腎的關系,主要體現(xiàn)于氣和水兩個方面,但是,金能生水,水能潤金,故又體現(xiàn) 于肺陰與腎陰之間的關系。 1. 呼吸方面:肺司呼吸,腎主納氣。人體的呼吸運動,雖然由肺所主,但需要腎的納 氣作用來協(xié)助。只有腎氣充盛,吸入之氣才能經過肺之肅降,而下納于腎。肺腎相互配合, 共同完

19、成呼吸的生理活動。所以說:“肺為氣之主,腎為氣之根”。 2. 水液代謝方面:肺為水之上源,腎為主水之臟。在水液代謝過程中,肺與腎之間存 在著標和本的關系。肺主行水而通調水道,水液只有經過肺的宣發(fā)和肅降,才能使精微津 液布散到全身各個組織器官中去,濁液下歸于腎而輸入膀胱。所以說,小便雖出于膀胱, 而實則肺為水之上源。腎為主水之臟,有氣化升降水液的功能,又主開闔。下歸于腎之水 液,通過腎的氣化,使清者升騰,通過三焦回流體內;濁者變成尿液而輸入膀胱,從尿道 排出體外。肺腎兩臟密切配合,共同參與對水液代謝的調節(jié)。但是,兩者在調節(jié)水液代謝 過程中腎主水液的功能居于重要地位。所以說:“其本在腎,其標在肺

20、?!? 3. 陰液方面:肺與腎之間的陰液也是互相資生的。肺屬金,腎屬水,金能生水,肺陰 充足,輸精于腎,使腎陰充盛,保證腎的功能旺盛。水能潤金,腎陰為一身陰液之根本, 腎陰充足,循經上潤于肺,保證肺氣清寧,宣降正常?!试唬骸胺螝庵ネ?,全恃腎水充 足,不使虛火煉金,則長保清寧之體”(《醫(yī)醫(yī)偶錄》)。 肺腎之間在病理上的相互影響,主要表現(xiàn)在呼吸異常、水液代謝失調和陰液虧損等方 面,出現(xiàn)肺腎陰虛和肺腎氣虛等肺腎兩虛之候,往往須肺腎同治而獲效。故又有'肺腎同 源”、“金水同源”之說。 (八)肝與脾的關系 肝主疏泄,脾主運化;肝藏血,脾生血統(tǒng)血。因此,肝與脾的關系主要表現(xiàn)為疏泄與 運化、藏血與

21、統(tǒng)血之間的相互關系。 肝與脾的關系具體體現(xiàn)在消化和血液兩個方面。 1.消化方面:肝主疏泄,分泌膽汁,輸人腸道,幫助脾胃對飲食物的消化。所以,脾 得肝之疏泄,則升降協(xié)調,運化功能健旺。所以說:“木能疏土而脾滯以行”(《醫(yī)碥?五臟 生克說》)。“脾主中央濕土,其體淖澤 其性鎮(zhèn)靜是土之正氣也。靜則易郁,必借木 氣以疏之。土為萬物所歸,四氣具備,而求助于水和木者尤亟?!势⒅弥饔趧樱?木氣也”(《讀醫(yī)隨筆?升降出入論》)。脾主運化,為氣血生化之源。脾氣健運,水谷精 微充足,才能不斷地輸送和滋養(yǎng)于肝,肝才能得以發(fā)揮正常的作用。總之,肝之疏泄功能 正常,則脾胃升降適度,脾之運化也就正常了。所謂“

22、土得木而達”, “木賴土以培之”。所 以說:“肝為木氣,全賴土以滋培,水以灌溉’(《醫(yī)宗金鑒?刪補名醫(yī)方論》),“木雖生 于水,然江河湖海無土之處,則無木生。是故樹木之枝葉萎悴,必由土氣之衰,一培其土, 則根本堅固,津液上升,布達周流,木欣欣向榮矣”(《程杏軒醫(yī)案輯錄》)。 2. 血液方面:血液的循行,雖由心所主持,但與肝、脾有密切的關系。肝主藏血,脾 主生血統(tǒng)血。脾之運化,賴肝之疏泄,而肝藏之血,又賴脾之化生。脾氣健運,血液的化 源充足,則生血統(tǒng)血機能旺盛。脾能生血統(tǒng)血,則肝有所藏,肝血充足,方能根據(jù)人體生 理活動的需要來調節(jié)血液?!送?,肝血充足,則疏泄正常,氣機調暢,使氣血運行無阻。

23、所以肝脾相互協(xié)作,共同維持血液的生成和循行。 肝與脾在病理上的相互影響,也主要表現(xiàn)在飲食水谷的消化吸收和血液方面,這種關 系往往通過肝與脾之間的病理傳變反映出來?;驗楦尾〖捌ⅲ文境似ⅲㄓ置居舫送粒?而肝脾不調,肝胃不和;或為脾病傳肝,土反侮木,而土壅木郁。 (九)肝與腎的關系 肝藏血,腎藏精;肝主疏泄,腎主閉藏。肝腎之間的關系稱之為肝腎同源,又稱乙癸 同源。因肝腎之間,陰液互相滋養(yǎng),精血相生,故稱。 肝與腎的關系主要表現(xiàn)在精與血之間相互滋生和相互轉化的關系。 1.陰液互養(yǎng):肝在五行屬木,腎在五行屬水,水能生木。肝主疏泄和藏血,體陰用陽。 腎陰能涵養(yǎng)肝陰,使肝陽不致上亢,肝陰又可資

24、助腎陰的再生。在肝陰和腎陰之間,腎陰 是主要的,只有腎陰充足,才能維持肝陰與肝陽之間的動態(tài)平衡。就五行學說而言,水為 母,木為子,這種母子相生關系,稱為水能涵木。 2.精血互生:肝藏血,腎藏精,精血相互滋生。在正常生理狀態(tài)下,肝血依賴腎精的 滋養(yǎng)。腎精又依賴肝血的不斷補充,肝血與腎精相互資生相互轉化。精與血都化源于脾胃 消化吸收的水谷精微,故稱“精血同源”。' 3.同具相火:相火是與心之君火相對而言的。一般認為,相火源于命門,寄于肝、腎、 膽和三焦等。故曰: “相火寄于肝腎兩部,肝屬木而腎屬水也。但膽為肝之府,膀胱者腎 之府。心包者腎之配,三焦以焦言,而下焦司肝腎之分,皆陰而下者也’(《格

25、致余論?相 火論》)。由于肝腎同具相火,所以稱“肝腎同源”。 4. 藏泄互用:肝主疏泄,腎主閉藏,二者之間存在著相互為用、相互制約、相互調節(jié) 的關系。肝之疏泄與腎之閉藏是相反相成的。肝氣疏泄可使腎氣閉藏而開合有度,腎氣閉 藏又可制約肝之疏泄太過,也可助其疏泄不及。這種關系主要表現(xiàn)在女子月經生理和男子 總之,因為肝腎的陰液、精血之間相互資生,其生理功能皆以精血為物質基礎,而精 血又同源于水谷精微,且又同具相火,所以肝腎之間的關系稱為肝腎同源、精血同源。又 因臟腑配合天干,以甲乙屬木,屬肝,壬癸屬水,屬腎,所以肝腎同源又稱“乙癸同源”。 因此,肝與腎之間的病理影響,主要體現(xiàn)于陰陽失調

26、、精血失調和藏泄失司等方面。 臨床上,肝或腎不足,或相火過旺,常常肝腎同治,或用滋水涵木,或補肝養(yǎng)腎,或瀉肝 腎之火的方法,就是以肝腎同源理論為依據(jù)的。此外,肝腎同源又與肝腎之虛實補瀉有關。 故有“東方之木,無虛不可補,補腎即所以補肝;北方之水,無實不可瀉,瀉肝即所以瀉 腎”(《醫(yī)宗必讀?乙癸同源論》)之說。 (十)脾與腎的關系 脾為后天之本,腎為先天之本,脾與腎的關系是后天與先天的關系。后天與先天是相 互資助,相互促進的。 脾與腎在生理上的關系主要反映在先后天相互資生和水液代謝方面。 1.先后天相互資生:脾主運化水谷精微,化生氣血,為后天之本;腎藏精,主命門真 火,為先天之本。 “先

27、天為后天之根”(《醫(yī)述》)。脾的運化,必須得腎陽的溫煦蒸化, 始能健運。所以說:“脾胃之腐化,尤賴腎中這一點真陽蒸變,爐薪不熄,釜爨方成”(《張 聿青醫(yī)案》)?!捌楹筇?,腎為先天,脾非先天之氣不能化,腎非后天之氣不能生”(《傅 青主女科?妊娠》)。腎精又賴脾運化水谷精微的不斷補充,才能充盛。故曰:“脾胃之能 生化者,實由腎中元陽之鼓舞,而元陽以固密為貴,其所以能固密者,又賴脾胃生化陰精 以涵育耳',(《醫(yī)門棒喝》)。這充分說明了先天溫養(yǎng)后天,后天補養(yǎng)先天的辯證關系。 總之,脾胃為水谷之海,腎為精血之海。 “人之始生,本乎精血之原,人之既生,由乎水 谷之養(yǎng)。非精血無以立形體之基;非水谷,無以成

28、形體之壯?!薄八戎1举囅忍鞛橹鳎?而精血之海又賴后天為之資。故人之自生至老,凡先天之不足者,但得后天培養(yǎng)之力,則 補天之功,亦可居其強半”(《景岳全書?脾胃》)。 2.水液代謝方面:脾主運化水濕,須有腎陽的溫煦蒸化;腎主水,:司關門開合,使 水液的吸收和排泄正常。但這種開合作用,又賴脾氣的制約,即所謂'土能制水”。脾腎兩 臟相互協(xié)作,共同完成水液的新陳代謝。 脾與腎在病理上相互影響,互為因果。如腎陽不足,不能溫煦脾陽,致脾陽不振或脾 陽久虛,進而損及腎陽,引起腎陽亦虛,二者最終均可導致脾腎陽虛。臨床上主要表現(xiàn)在 消化機能失調和水液代謝紊亂方面。 但須指出,由于有“腎為先天”, “脾

29、為后天”之論,因此對脾腎兩虛證的治療大法,有“補 腎不若補脾''和‘補脾不若補腎”的學術之爭。如李東垣、羅謙甫以補脾立論,主張'補腎不 若補脾”。許叔微、嚴用和以溫腎為法,主張補脾不若補腎”。在一定程度上,后天對人體 的健康起著決定性作用,但先天也是個重要的因素,應分清孰輕孰重,孰先孰后,或溫補 腎陽,兼補脾陽;或溫運脾陽,兼補腎陽,而分別施治。 二、腑與腑之間的關系 膽、胃、大腸、小腸、膀胱、三焦六腑的生理功能雖然不同,但它們都是化水谷,行 津液的器官。飲食物的消化吸收、津液的輸布、廢物的排泄等一系列過程,就是六腑在既 分 I 又合作的情況下,共同完成的。胃、膽、小腸密切協(xié)作共同完成飲食

30、物的消化、吸收 并將糟粕傳人大腸,經過大腸再吸收,將廢物排出體外。膀胱的貯尿排尿,與三焦的氣化 也是相互聯(lián)系著的。三焦的功能則包括了它所參與的消化、吸收與排泄等各方面的功能。 因此,六腑之間必須相互協(xié)調,才能維持其正常的“實而不滿”,升降出入的生理狀態(tài)。由 于六腑傳化水谷,需要不斷地受納排空,虛實更替,故有“六腑以通為用”的說法。 為什么“六腑以通為用”呢?因為飲食物從口攝人以后,經過六腑的共同作用,從消化吸 收以至糟粕的排瀉,必須不斷地進行,不斷地由上而下遞次傳送。六腑中的內容物不能停 滯不動,故日:“六腑者,所以化水谷而行津液者也”(《靈樞?本臟》)c從這一整個動態(tài) 過程,可以看出,受納

31、、消化、傳導、排泄不斷地進行是一個虛實不斷更替的過程。腑之 特點是實而不能滿,宜通不宜滯,滿則病,滯則害。故曰:“六腑以通為用”或“六腑以通為 順”。 六腑在病理上相互影響,如胃有實熱,津液被灼,必致大便燥結,大腸傳導不利。而 大腸傳導失常,腸燥便秘也可引起胃失和降,胃氣上逆,出現(xiàn)曖氣、嘔惡等癥。又如膽火 熾盛,??煞肝福涩F(xiàn)嘔吐苦水等胃失和降之證,而脾胃濕熱,熏蒸于膽,膽汁外溢,則 現(xiàn)口苦、黃疸等。 對于六腑病變的治療,中醫(yī)又有“腑病以通為補”, “六腑皆以宣通為宜”的說法。因為 六腑病變,多表現(xiàn)為傳化不通,如經過治療,使六腑通暢了,那么六腑的功能也就恢復常 態(tài)了,所以說, “腑病以通為

32、補”。這里所謂的“補”,不是用補益藥物補臟腑之虛,而是指 用通泄藥物使六腑以通為順,這對腑病而言,堪稱為“補”。但須指出,并非是所有腑病均 用通泄藥物以通其滯,只有六腑傳化水谷功能發(fā)生阻滯,表現(xiàn)為實證時,方能“以通為補”。 否則,如胃陰不足之串證,又當用甘寒養(yǎng)陰之品以滋養(yǎng)胃陰,借以恢復其受納腐熟的生理 功能。 三、臟與腑的關系 臟與腑的關系,實際上就是臟腑陰陽表里配合關系。由于臟屬陰,腑屬陽;臟為里, 腑為表,一臟一腑,一表一里,一陰一陽,相互配合,組成心與小腸、肺與大腸、脾與胃 肝與膽、腎與膀胱等臟腑表里關系,體現(xiàn)了陰陽、表里相輸相應的關系。 一臟一腑的表里配合關系,其根據(jù)有四:一是經

33、脈絡屬,即屬臟的經脈絡于所合之腑。 屬腑的經脈絡于所合之臟。二是結構相連,如膽附肝葉之間,脾與胃以膜相連,腎與膀胱 之目有“系”(輸尿管)相通。三是氣化相通,臟行氣于腑,臟腑之間通過經絡和營衛(wèi)氣血 的正常運行而保持生理活動的協(xié)調。六腑傳化水谷的功能,是受五臟之氣的配合才能完成。 如胃的納谷需脾氣的運化,膀胱的排尿賴腎的氣化作用等。腑輸精于臟,五臟主藏精氣, 有賴六腑的消化、吸收、輸送水谷精微,需六腑傳化物的功能活動相配合。四是病理相關, 如肺熱壅盛,肺失肅降,可致大腸傳導失職而大便秘結等。反之,大腸熱結,腑氣不通, 亦可影響肺氣宣降,導致胸悶、喘促等。五臟不平,六腑閉塞;反之,六腑閉塞,五臟亦

34、 病。臟與腑之間的互相聯(lián)系和影響,稱之為臟腑相合。 臟腑表里關系,不僅說明它們在生理上的相互聯(lián)系,而且也決定了它們在病理上的相 互影響,臟病及腑,腑病及臟,臟腑同病。因而在治療上也相應地有臟病治腑,腑病治臟, 臟腑同治等方法。所以,我們掌握這種理論,對指導臨床實踐有著重要的意義。 (一) 心與小腸的關系 心為臟,故屬陰,小腸為腑,故屬陽。兩者在五行都屬火。心居胸中,小腸居腹,兩 者相距甚遠,但由于手少陰心經屬心絡小腸,手太陽小腸經屬小腸絡心,心與小腸通過經 脈的相互絡屬構成臟腑表里關系。 心主血脈,為血液循行的動力和樞紐;小腸為受盛之府,承受由胃腑下移的飲食物進 一步消化,分清別濁。心

35、火下移于小腸,則小腸受盛化物,分別清濁的功能得以正常地進 行。小腸在分別清濁過程中,將清者吸收,通過脾氣升清而上輸心肺,化赤為血,使心血 不斷地得到補充。病理上,心與小腸相互影響,心火可下移于小腸,“心主于血,與小腸 合,若心家有熱,結于小腸,故小便血也”(《諸病源候論?血病諸侯》)。小腸實熱亦可 上熏于心。 (二) 肺與大腸的關系 肺為臟,屬陰,大腸屬腑,屬陽,兩者相距甚遠,但由于手太陰肺經屬肺絡大腸,手 陽明女腸經屬大腸絡肺,通過經脈的相互絡屬,構成臟腑表里關系。因此二者在生理病理 上有密切關系。 肺主氣,主行水,大腸主傳導,主津,故肺與大腸的關系主要表現(xiàn)在傳導和呼吸方面。 1 ?

36、傳導方面:大腸的傳導功能,有賴于肺氣的清肅下降。肺氣清肅下降,大腸之氣亦 隨之而降,以發(fā)揮其傳導功能,使大便排出通暢。所以說:』、腸中物至此,精汁盡化, 變?yōu)樵闫啥?,其所能出之故,則大腸為之傳導,而大腸之所以能傳導者,以其為肺之腑, 肺氣下達,故能傳導,是以理大便必須調肺氣”(《中西匯通醫(yī)經精義?上卷》)。此外, 大腸傳導功能正常與否,同肺主行水、大腸主津的作用也有關系。肺主行水、通調水道, 與大腸主津、重新吸收剩余水分的作用相互協(xié)作,參與了水液代謝的調節(jié),使大腸既無水 濕停留之患,又無津枯液竭之害,從而保證了大便的正常排泄。 2.呼吸方面:肺司呼吸,肺氣以清肅下降為順。大腸為六腑之一,六

37、腑以通為用,其 氣以通降為貴。肺與大腸之氣化相通,故肺氣降則大腸之氣亦降,大腸通暢則肺氣亦宣通。 肺氣和利,呼吸調勻,則大腸腑氣暢通。反之,大腸之氣通降,肺氣才能維持其宣降之性。 肺與大腸在病理上的相互影響,主要表現(xiàn)在肺失宣降和大腸傳導功能失調方面。 (三)脾與胃的關系 脾與胃在五行屬土,位居中焦,?以膜相連,經絡互相聯(lián)絡而構成臟腑表里配合關系。 脾胃為后天之本,在飲食物的受納、消化、吸收和輸布的生理過程中起主要作用。脾與胃 之間的關系,具體表現(xiàn)在納與運、升與降、燥與濕幾個方面。 1.納運相得:胃的受納和腐熟,是為脾之運化奠定基礎;脾主運化,消化水谷,轉輸 精微,是為胃繼續(xù)納食提供能源。

38、兩者密切合作,才能完成消化飲食、輸布精微,發(fā)揮供 養(yǎng)全身之用。所以說:“脾者臟也,胃者腑也,脾胃二氣相為表里,胃受谷而脾磨之,二 氣平調則谷化而能食”(《諸病源候論?脾胃諸病候》)。?“胃司受納,脾主運化,一運一 納,化生精氣”(《景岳全書?脾胃》)。 2.升降相因:脾胃居中,為氣機上下升降之樞紐。脾的運化功能,不僅包括消化水谷, 而且還包括吸收和輸布水谷精微。脾的這種生理作用,主要是向上輸送到心肺,并借助心 肺的作用以供養(yǎng)全身。所以說: “脾氣主升”。胃主受納腐熟,以通降為順。胃將受納的飲 食物初步消化后,向下傳送到小腸,并通過大腸使糟粕濁穢排出體外,從而保持腸胃虛實 更替的生理狀態(tài),所以

39、說: “胃氣主降”。 “納食主胃,運化主脾,脾宜升則健,胃宜降則和” (《,臨證指南醫(yī)案》)。故脾胃健旺,升降相因,是胃主受納、脾主運化的正常生理狀 態(tài)。升為升清,降為降濁,所以說: “中脘之氣旺,則水谷之清氣上升于肺而灌溉百脈; 水谷之濁氣下達于大腸,從便溺而消”(《寓意草》)。總之, “脾胃之病, ……固當詳辨, 其于升降兩字,尤為緊要”(《I臨證指南醫(yī)案?卷二》)。 3.燥濕相濟:脾為陰臟,以陽氣用事,脾陽健則能運化,故性喜溫燥而惡陰濕。胃為 陽腑,賴陰液滋潤,胃陰足則能受納腐熟,故性柔潤而惡燥。故曰: “太陰濕土,得陽始 運,陽明燥土,得陰自安。以脾喜剛燥,胃喜柔潤故也”(《臨證指南

40、醫(yī)案?卷二》)。燥 濕相濟,脾胃功能正常,飲食水谷才能消化吸收。胃津充足,才能受納腐熟水谷,為脾之 運化吸收水谷精微提供條件。脾不為濕困,才能健運不息,從而保證胃的受納和腐熟功能 不斷地進行。由此可見,胃潤與脾燥的特性是相互為用,?相互協(xié)調的。故曰:“土具沖和 之德而為生物之本。沖和者,不燥不濕,不冷不熱,燥土宜潤,使歸于平也”(《醫(yī)學讀 書記?通一子雜論辨》)。因此,脾胃在病變過程中,往往相互影響三個方面主要表現(xiàn)在納 運失調、升降反常和燥濕不濟。 (四)肝與膽的關系 肝位于右脅,膽附于肝葉之間。肝與膽在五行均屬木,經脈又互相絡屬,構成臟腑表 里肝與膽在生理上的關系,主要表現(xiàn)在消化功能和精

41、神情志活動方面。 1.消化功能方面:肝主疏泄,分泌膽汁;膽附于肝,貯藏、排泄膽汁。共同合作使膽 汁疏泄到腸道,以幫助脾胃消化食物。所以,肝的疏泄功能正常,膽才能貯藏排泄膽汁, 膽之疏泄正常,膽汁排泄無阻,肝才能發(fā)揮正常的疏泄作用。 2?精神情志方面:肝主疏泄,調節(jié)精神情志;膽主決斷,與人之勇怯有關。肝膽兩者 相互配合,相互為用,人的精神意識思維活動才能正常進行。故曰:“膽附于肝,相為表 里,肝氣雖強,非膽不斷,肝膽相濟,勇敢乃成”(《類經?臟象類》)。肝與膽在病變過 程中主要表現(xiàn)在膽汁疏泄不利和精神情志異常兩個方面。 (五)腎與膀胱的關系 腎為水臟,膀胱為水腑,在五行同屑水。兩者密切相

42、連,又有經絡互相絡屬,構成臟 腎司開合,為主水之臟,主津液,開竅于二陰,膀胱貯存尿液,排泄小便;而為水腑。 膀胱的氣化功能,取決于腎氣的盛衰,腎氣促進膀胱氣化津液,司關門開合以控制尿液的 排泄。腎氣充足,固攝有權,則尿液能夠正常地生成,并下注于膀胱貯存之而不漏泄,膀 胱開合有度,則尿液能夠正常地貯存和排泄。腎與膀胱密切合作,共同維持體內水液代謝。 腎與膀胱在病理上的相互影響,主要表現(xiàn)在水液代謝和膀胱的貯尿和排尿功能失調方 面。如腎陽虛衰,氣化無權,影響膀胱氣化,則出現(xiàn)小便不利、癃閉、尿頻尿多、小便失 禁等。(據(jù)李德新《實用中醫(yī)基礎學》) 臟腑之間的關系是極其復雜的,本節(jié)主要從生理功能方面來闡述臟腑相關理論,即使 涉及五臟的生克制化規(guī)律,也僅包括相生或相克關系,如肺腎、肝脾、肝腎等二臟之間的 關系。按生克制化規(guī)律,任何一臟的陰陽氣血的動態(tài)平衡,必須受相關兩臟的調節(jié),如木 克土,必須在土能生金、金能克木的條件下,才能保持木疏土、土得木而達的正常生理狀 在病理上的相互影響也是三者之間的影響,如肝木太過,則可現(xiàn)木旺乘土,木火刑金; 其不及則現(xiàn)金旺乘木,土壅木郁等病理變化。五臟之間的生克制化規(guī)律、五臟互藏規(guī)律等, 尚需進一步整理、研究。

展開閱讀全文
溫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3.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5. 裝配圖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相關資源

更多
正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檔
關于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資源地圖 - 友情鏈接 - 網站客服 - 聯(lián)系我們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裝配圖網版權所有   聯(lián)系電話:18123376007

備案號:ICP2024067431-1 川公網安備51140202000466號


本站為文檔C2C交易模式,即用戶上傳的文檔直接被用戶下載,本站只是中間服務平臺,本站所有文檔下載所得的收益歸上傳人(含作者)所有。裝配圖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若文檔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裝配圖網,我們立即給予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