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學年高中語文 1 沁園春 長沙課件 新人教版必修1.ppt》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8-2019學年高中語文 1 沁園春 長沙課件 新人教版必修1.ppt(3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1沁園春長沙,【國學擷粹】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大學》)[譯文]古代那些想要在天下弘揚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國家;想要治理好自己的國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想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養(yǎng)自身的品性;想要修養(yǎng)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知義明理】這是儒學為我們所展示的人生進修階梯,包括“內修”和“外治”兩個方面:“修身、正心”是“內修”,“齊家、治國、平天下”是“外治”。兩千多年來,一代又一代中國知識分子把自己生命的歷程鋪設在這一階梯之上,鑄就了偉岸的人格。時至今日,它仍然在我們身上
2、發(fā)揮著潛移默化的作用。,資源助讀,知識整合,一、作者簡介毛澤東(1893—1976),字潤之,筆名子任,中國人民的偉大領袖,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政治家,軍事家,詩人,書法家。,資源助讀,知識整合,二、作品背景《沁園春長沙》寫于1925年秋天。當時革命運動正蓬勃發(fā)展,此詩是毛澤東路過長沙時所寫的。毛澤東從1911年到1925年,曾數(shù)度在長沙學習、工作和從事革命活動。在這段歲月里,他曾和蔡和森、何叔衡等正值青春年少、立志救國的知識青年一起,意氣風發(fā)、熱情奔放地投身到時代的洪流中,指點江山,激揚文字,抨擊黑暗,宣揚真理,并且在學習之余,登岳麓山,游湘江水,
3、覽橘子洲。這首詞就是這一段斗爭生活的真實反映,表現(xiàn)了青年時期的毛澤東和其戰(zhàn)友雄姿英發(fā)的戰(zhàn)斗風貌和豪邁氣概。,資源助讀,知識整合,三、相關常識1.詞:我國古代詩歌的一種體裁,形成于唐代而極盛于宋代。從篇幅長短角度分為小令、中調、長調三類:58字以內為小令;59至90字為中調;91字以上為長調,又叫“慢詞”。2.沁園春:詞牌名。相傳東漢明帝女兒有沁水公主園林,后來被外戚竇憲仗勢奪取,有人作詩詠其事,此詞牌由此得名。該詞屬長調,上下兩闋,114字。,資源助讀,知識整合,一、讀準字音,資源助讀,知識整合,二、寫對字形,資源助讀,知識整合,三、掌握詞語1.寥廓:高遠空曠,文中指宇宙的廣闊。例句:寥廓長空
4、中,飛行員駕駛著新型轟炸機,巡航南海,遠飛大洋,不斷刷新遠海訓練航跡。2.崢嶸:文中是不平凡、不尋常的意思。例句:這位老紅軍每當回憶起戰(zhàn)爭時期的崢嶸歲月,總是有講不完的故事。3.風華正茂:風采才華正盛。例句:當時的他血氣方剛、風華正茂,戴著“中國士官三杰”之一的桂冠,成為各路軍閥名流爭相延攬的主角。4.中流:江心水深流急的地方。例句:錚錚誓言,是忠黨愛國、愛民為民的殷殷深情;錚錚誓言,是劈波斬浪、擊水中流的豪邁姿態(tài)。,資源助讀,知識整合,四、辨明詞義1.意氣義氣辨析:“意氣”:①意志和氣概?!皶鈿狻辈捎玫木褪沁@個意思。②志趣和性格。如“意氣相投”。③由于主觀和偏激而產生的情緒。如“鬧意氣”
5、“意氣用事”。“義氣”:①指由于私人關系而甘于承擔風險或犧牲自己利益的氣概。如“講義氣”。②有這種氣概或情感。如“你看他多么慷慨,多么義氣”。例句:①營地的空場上,盡是些意氣高昂的青年士兵,他們在雪地之上撲跌嬉鬧。②現(xiàn)實生活中,講義氣固然重要,但不能不分是非,更不能觸犯法律。,,,資源助讀,知識整合,2.指點江山指天畫地辨析:兩個成語都有“指點”“評說”的意思,但感情色彩和含義并不相同?!爸更c江山”,是“指點評論國家大事”的意思,是褒義詞,形容志向遠大;而“指天畫地”,形容說話無所顧忌、忘乎所以的樣子,亦指發(fā)誓賭咒,是貶義詞。例句:①許多仁人志士年輕時就有雄偉的志向,他們著書立說,指點江山,引
6、領一代潮流。②有些所謂的“大師”,指天畫地,口若懸河,其實是胸無點墨的莽夫。,,,,資源助讀,知識整合,五、積累名句1.《沁園春長沙》中點明了時間、地點和特定的環(huán)境的詞句: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2.面對大千世界,詞人發(fā)出慨嘆,表現(xiàn)詞人雄心壯志的詞句: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3.舊地重游,引發(fā)詞人對往昔生活回憶的詞句:攜來百侶曾游。憶往昔崢嶸歲月稠。4.以設問結尾,巧妙回答“誰主沉浮”的詞句: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初讀整體感知,再讀細節(jié)揣摩,三讀重難探究,一、理理文章思路,初讀整體感知,再讀細節(jié)揣摩,三讀重難探究,二、說說文章主旨《沁園春長沙》一
7、詞,通過對長沙秋景的描繪和對青年時代革命斗爭生活的回憶,抒寫出革命青年對國家命運的感慨和以天下為己任、蔑視反動統(tǒng)治者、改造舊世界的豪情壯志。,初讀整體感知,再讀細節(jié)揣摩,三讀重難探究,【任務一】把握意象,體會意境1.詞的上闋前三句交代了什么內容?有什么作用?參考答案:①交代了時間(寒秋,即深秋)、地點(橘子洲頭)和詞人所處的情境(獨立)。②為下文的寫景抒情做必要的鋪墊。,初讀整體感知,再讀細節(jié)揣摩,三讀重難探究,2.詞的上闋中,“看”字具有怎樣的作用?請根據(jù)課文內容,完成圖示。,參考答案:“看”字領起下文七句,展開對湘江秋景的描寫。①萬山紅遍②層林盡染③漫江碧透④百舸爭流⑤鷹擊長空⑥魚翔淺底,
8、初讀整體感知,再讀細節(jié)揣摩,三讀重難探究,3.詞的上闋詞人描繪出了一幅怎樣的畫面?參考答案:詞人通過遠眺、近觀、仰視、俯視到的山、林、江、舸、鷹、魚等,描繪了一幅生機盎然、色彩絢麗、意象壯美的秋景圖,體現(xiàn)了巍峨、博大、壯闊的崇高美和自由美。,初讀整體感知,再讀細節(jié)揣摩,三讀重難探究,4.古人寫秋多怨秋、悲秋,請舉幾例說明。毛澤東筆下的秋有怎樣的特點?為什么會呈現(xiàn)這樣的特點?參考答案:(1)在古典詩詞中,“秋”多與“悲”“愁”等情感聯(lián)系在一起,如“悲哉秋之為氣也”“秋風蕭瑟天氣涼”“萬里悲秋常作客”“秋風秋雨愁煞人”等。(2)這首詞寫的雖是寒秋景物,詞人的情感卻是豪邁昂揚的。在詞人筆下,秋雖然給
9、人以”寒”的感覺,但卻是一派“競自由”的欣欣向榮的景象,這與一個人的氣度、胸襟、性格有關。毛澤東不是普通的書生,他是一個立志改造舊世界的革命青年,他有博大的胸襟和奮發(fā)向上、永不消沉的樂觀性格,所以他的詞作氣勢磅礴,充滿豪情,他眼中的秋景也是蓬勃絢爛的。,初讀整體感知,再讀細節(jié)揣摩,三讀重難探究,知識窗古人談詩,注重“意象”。所謂“意象”,就是寓“意”之“象”,是用來寄托主觀情思的客觀事物。如“萬山”“層林”“百舸”等,“山”“林”“舸”是自然物象,加上作者的主觀情思后,就成了具體可感的、包含了作者主觀情緒的“意象”。一個個具體的意象組成了詩歌的意境。,初讀整體感知,再讀細節(jié)揣摩,三讀重難探究,
10、【任務二】理清思路,掌握情感1.詞的上闋由“立”“看”“問”三個動詞貫串,下闋由哪幾個動詞貫串?下闋的內容是什么?,參考答案:下闋由“憶”和“記”兩個動詞貫串,回憶了往昔的崢嶸歲月和壯志豪情。,初讀整體感知,再讀細節(jié)揣摩,三讀重難探究,2.“攜來百侶曾游。憶往昔崢嶸歲月稠”中“曾”和“憶”這兩個字在全詞中的作用是什么?參考答案:“曾”和“憶”兩字,表明從上闋舊地景色的描寫,轉入對往昔生活的回憶。3.下闋中,“恰”字總領到下文哪句話?這些“同學少年”具有怎樣的特點?參考答案:“恰”字總領到“糞土當年萬戶侯”一句。正值青春年少的同學們,意氣風發(fā),才華橫溢,熱情奔放,敢說敢做,革命斗志昂揚;指點評論
11、祖國大好河山,討論國家大事,寫出激濁揚清的文章。這幾句話形象地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發(fā)的戰(zhàn)斗風貌和豪邁氣概。,初讀整體感知,再讀細節(jié)揣摩,三讀重難探究,4.《沁園春長沙》與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在寫景抒情上有什么異同?(請從意象、思想感情、寫作手法方面比較)天凈沙秋思[元]馬致遠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初讀整體感知,再讀細節(jié)揣摩,三讀重難探究,物小、量少,色彩黯淡,蕭瑟悲涼,開朗昂揚,積極進取,熱愛自然,贊美生命,充滿革命豪情,寫景抒情,情景并茂,初讀整體感知,再讀細節(jié)揣摩,三讀重難探究,有人認為,毛澤東的這首詞在描寫秋景時固然很成功,但也有一個不足
12、之處,那就是只有視覺描寫,沒有聽覺描寫,從而使“圖”中景物單一。你覺得這個說法有道理嗎?答案示例:(1)有一定的道理。既然詞上闋主要是描寫“萬類霜天競自由”的情景,就不能忽略對各種生命聲音的描寫,因為聲音能更好地突出“競”字。如王維的《觀獵》,一開始就寫聲音:“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毕嚷晩Z人,突出了將軍驍勇的形象。故此詞中無聲音描寫應為一大憾事。,初讀整體感知,再讀細節(jié)揣摩,三讀重難探究,(2)沒有道理。詩詞中的景皆為情而來,而不是自然實景的全版掃描,詞中所寫萬山、層林、雄鷹、游魚皆是作者所“看”,全都充滿勃勃生機,給人一種樂觀、昂揚向上的情緒,足以表達作者此時的昂揚熾烈的革命情懷;如果再
13、加以聽覺描寫,會打亂景物的整體感,也因無法由“看”領起而導致思路凌亂。所以這種說法沒有道理。(3)這首詞不是沒有描寫聲音,只是沒有明寫罷了。如“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我們可以想象紅葉在秋風中的簌簌聲。還有“百舸爭流”“鷹擊長空”中的“爭”和“擊”都暗寫了聲音,船槳聲、船夫的號子聲、鷹翅掠過長空的風聲,我們都應該想象得出來。,技法借鑒,主題閱讀,技法指導學會多角度、多手法描寫景物在寫景時,如果只抓住一個方面寫,很容易使寫作對象顯得單薄,而對景物進行多角度描繪則更易使對象具有層次感與立體效果。在《沁園春長沙》中,同樣是寫湘江景色,詞人分別從遠近、高低、上下、色彩等角度寫起,因而,我們看到秋景圖里有
14、山林、百舸,有雄鷹、翔魚,有天空、大地,有楓葉的紅、江水的綠,這樣描寫使得整個景物層次分明,立體多彩。,技法借鑒,主題閱讀,除了角度的選擇外,還可以采用多種表現(xiàn)手法對景物進行描繪。如用對比突出季節(jié)的特色,借助比喻、借代等手法來增添季節(jié)的亮麗色彩。這種寫作方法不僅使文章形象突出,也易于將作者對季節(jié)的情感融入景物描寫中。在《沁園春長沙》中,作者為了讓描繪的形象更加突出,分別使用了對比、用典等手法,如“萬山紅遍”與“漫江碧透”的色彩對比讓畫面更濃艷、鮮明,“同學少年”與“萬戶侯”的對比更突出當今少年的風采才華,“水擊三千里”等典故的運用更能寫出革命者的激情。,技法借鑒,主題閱讀,對點小練請借鑒這首詞
15、中寫景的角度和手法,寫一段描寫秋天景色的文字,并借此抒發(fā)你對秋的感受或認識。200字左右。寫作示例:再過半個月,深秋的背影便會漸漸遠去??创巴獾那锱c往年并無二致,還是不緊不慢地將各種樹木的枝葉由綠變淡、變黃、變枯。天空顯得愈發(fā)高遠,沒有飛鴿的哨音。陽光靜靜地、緩緩地劃過闊遠的高空,不留一絲痕跡。秋意最美是在傍晚。遠飛的鴻雁早已無影無蹤,慘淡的陽光落入山后,暮色漸起,群山隱退,天地間一片沉靜。坐在小院內,捧一杯清茶,享受秋的靜謐,秋的清幽,秋的諸多況味。,技法借鑒,主題閱讀,少年心事當拿云名句誦讀1.志不強者智不達,言不信者行不果?!?.少年心事當拿云,誰念幽寒坐嗚呃。——李賀《致酒行》3
16、.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钯R《南園十三首(其五)》4.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畎住缎葜x朓樓餞別校書叔云》5.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shù)百年?!w翼《論詩》6.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蘇軾7.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醢彩兜秋w來峰》8.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翖壖病镀脐囎印?技法借鑒,主題閱讀,素材趣讀1.少年毛澤東的志向毛澤東一生,常用詩詞記錄重大歷史事件,同時也抒發(fā)自己的情懷。眾多作品中的一首《呈父親》,無疑是少年毛澤東明志之作?!睹珴蓶|傳》記載,該詩寫于1910年秋,當時17歲的毛澤東準備離開韶山沖去
17、長沙求學,臨行前,將日本明治維新時期政治活動家西鄉(xiāng)隆盛青年時代的詩略加修改,夾于父親的賬簿中,具體內容為:“孩兒立志出鄉(xiāng)關,學不成名誓不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技法借鑒,主題閱讀,2.孫中山的偉大志向孫中山在青少年時代受到廣東人民斗爭傳統(tǒng)的影響,向往太平天國的革命事業(yè)。1894年上書李鴻章,主張變法自強,未被采納,遂赴檀香山,組建革命團體興中會。1895年準備發(fā)動廣州起義,失敗后流亡海外,期間悉心鉆研西方各國政治、經濟等書籍,開始接觸社會主義學說,宣傳“非革命不能救中國”。1905年在東京成立中國同盟會,確定“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chuàng)立民國,平均地權”的革命綱領,獻身于推翻清王朝
18、的艱苦卓絕的武裝斗爭中。,技法借鑒,主題閱讀,3.周恩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1911年底,12歲的周恩來在沈陽東關模范學校上學。這一天,魏校長親自為學生上修身課,題目是《立命》。當時正是中國社會發(fā)生劇烈變動的時期。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剛剛推翻了清朝政府,結束了中國兩千年的封建統(tǒng)治。魏校長向學生提出一個問題:“你為什么讀書?”有的同學說為了光耀門楣,有的同學說為了當官。當魏校長問到周恩來時,周恩來站起身,非常鄭重地回答:“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表達了周恩來立志振興中華的偉大志向。,技法借鑒,主題閱讀,美文品讀志當存高遠某考生人生如黑夜行船,志向便是那最遠最亮的航標燈,有了它
19、,你才能乘風破浪;人生如攀登險峰,志向則是險峰的制高點,有了它在頂峰閃光,你才不會因留戀半山腰的奇花異草而停止攀登的腳步??梢哉f,志向是極可貴的精神力量。,技法借鑒,主題閱讀,在人類的歷史長河中,許多人的成功都源于他們的遠大志向?!叭娍蓨Z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這是萬世師表的孔子對志向的詮釋?!笆形宥居趯W”的他,雖周游列國,四處碰壁,仍矢志不渝。試想,若沒有15歲時立下“志于學”的遠大志向,哪里會有對后世影響深遠的儒家思想?橫掃歐洲、叱咤風云的拿破侖,雖無魁偉的身材,卻有遠大的志向。“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為了心中崇高的志向,憑著不屈的意志,終于有一天,他登上令法國甚至半個歐洲都
20、敬畏的帝國寶座。試想,如果他當年沒有“想當將軍”的壯志,那歐洲歷史的長卷上就會因缺少這精彩的一筆而暗淡無光。蘇軾有語:“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薄皥匀滩话巍闭?正是“志向”!,技法借鑒,主題閱讀,其實,立高遠之志不僅是古人的成功之道,也助今人譜寫成功篇章。一代偉人毛澤東,為實現(xiàn)救國救民的理想,早年外出求學,臨行前留詩云:“孩兒立志出鄉(xiāng)關,學不成名誓不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比f人景仰的周恩來,從小立志“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陶行知先生說:“立大志,做大事,探討大學問?!闭橇⑾氯绱诵南堤煜隆n國憂民的大志,偉人們才會在風雨中尋求光明、堅守真理,并最終實現(xiàn)
21、其志。今天,我們正處在新的歷史時期,肩負著建設祖國的責任,任重而道遠。因此,我們必須要有遠大志向,要具備為實現(xiàn)這一志向而奉獻終生的毅力。在這個科技迅猛發(fā)展的時代,偉大的志向會讓你面對挑戰(zhàn),意氣風發(fā),奮勇前行。人生不可無志,立志當高遠。讓我們乘著時代的東風,高擎著偉大的志向,肩負起民族興旺的責任,前行在振興中華的大道上。,技法借鑒,主題閱讀,[品開頭]文章開頭用比喻闡釋志向的作用,彰顯了文采,然后提出觀點。[品手法]在文章的第二段,考生用孔子、拿破侖的事例,有力地論證了志向的力量。第三段以毛澤東、周恩來的事例,進一步說明今人立志譜寫了成功篇章。古今中外的材料,使內容豐富又有條理。在第二段和第三段
22、中,引用孔子、拿破侖、蘇軾、毛澤東、周恩來、陶行知的名言和詩句,更有說服力。[品結尾]文章結尾,緊扣現(xiàn)實生活,符合“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的寫作主張,顯示了不尚空談的品格。,技法借鑒,主題閱讀,【思考】1.文章第二段和第三段的順序可以互換嗎?為什么?2.文章的題目是《志當存高遠》,從文章的論證看,考生是怎樣體現(xiàn)這一觀點的?參考答案:1.不能互換。這兩段文字雖然都屬于論證部分,也都以舉例論證為主,但有時間的順序。顛倒了,就不符合邏輯順序。2.為了能體現(xiàn)論點,文中所舉事例都是有關名人或偉人的,顯示了他們的“高遠之志”和豐功偉績;引用的名言也緊扣這一論點,如蘇軾的“立大事”、陶行知的“立大志,做大事”,都顯示了觀點具有無可辯駁的正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