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學五年科學上冊《地球內部運動引起的地形變化》教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教科版小學五年科學上冊《地球內部運動引起的地形變化》教案(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地球內部運動引起的地形變化》教學設計
一、 設計理念
《地球內部運動引起的地形變化》是義務教育小學科學教科版教材五年級上冊《地球表面及其變化》單元的第二課。本課內容主要分為“火山和地震”、“地球內部的運動”兩部分,主要通過火山和地震的事例來認識地球內部的力量是如何改變地形地貌的?;鹕胶偷卣鹗菍W生非常感興趣的話題,然而對火山和地震是怎樣形成的,又是怎樣改變地形地貌的這些知識則是學生所欠缺的。本課主要是在學生已有知識的基礎上,重點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直觀地感受到地球內部運動會造成火山和地震以及地形地貌的變化。由于地球內部運動對于學生來說是難以察覺的,在具體的教學方式上,本課主要通過多媒體課件
2、演示、資料分析、討論交流和模擬實驗等方式進行,特別是根據(jù)學生的思維特點,在設計教學程序時以模擬實驗、多媒體課件演示為切入點,破解時間和空間的諸多限制,把抽象的、難以觸摸的內容變?yōu)榫唧w的、生動的、形象的內容,幫助學生架起形象思維通向抽象思維的橋梁,讓學生直觀感受地球內部運動改變地形地貌,以激發(fā)學生探究地球和宇宙空間的熱情,發(fā)展他們的空間想象力、實驗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
二、教學目標
1、科學概念:
(1)火山和地震會改變地球表面的地形。
(2)火山和地震是由于地球內部的運動造成的。
(3)地球內部的運動會引起地殼的運動,從而形成山脈、高原、裂谷和海溝等地形地貌。
(4)地球表面的變化有時
3、是迅猛激烈的,有時是緩慢不易覺察的。
2、過程與方法:
(1)閱讀資料,了解火山和地震是怎樣改變地形地貌的。
(2)做板塊運動的模擬實驗,想象和理解地球內部的運動對地表形態(tài)的影響。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認識到地球內部是不斷運動著的,地表的地形地貌是不斷變化著的。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火山和地震會改變地球表面的地形,它們是由于地球內部的運動造成的。
教學難點:知道地球內部的運動會引起板塊運動,板塊運動影響和改變著地表的地形地貌。
四、發(fā)展點、創(chuàng)新點和切入點
發(fā)展點:引導學生運用科學方法分析火山地震資料,設計以學生為主體的探究活動:收集和分析火山地震資料,模擬大
4、陸板塊運動的活動,以及多樣化的學習形式(個人學習、同桌交流、小組合作)來促進學生科學知識、技能以及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上的發(fā)展。
創(chuàng)新點:引導學生把橡皮泥想像成大陸板塊,用橡皮泥模擬大陸板塊的碰撞、分離、平移,觀察運動結果,體會領悟山脈、裂谷等地形的形成,激發(fā)學生探究地球和宇宙空間的熱情,發(fā)展他們的空間想象力、動手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
切入點:借助模擬實驗、多媒體課件等途徑,突破時間和空間的諸多限制,把抽象的、難以觸摸的內容變?yōu)榫唧w的、生動的、形象的內容,幫助學生架起形象思維通向抽象思維的橋梁,便于學生識記與理解。
五、教學準備
分組準備:有關火山和地震的資料、橡皮泥等等。
教師準備:地震、火
5、山對地形地貌影響的課件、反映地殼板塊運動的課件、火山地震檔案。
六、教學過程設計
時間
流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預設
1分鐘
一、談話引入
談話:地球的表面高低起伏,崎嶇不平,有高原,有山脈,有海洋,有裂谷……。地形是怎么形成的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這個問題。(板書課題)
15分鐘
二、了解火山和地震對地形的改變
1、我們首先來欣賞一段影片,你能從影片中發(fā)現(xiàn)哪些自然現(xiàn)象?播放火山、地震課件。
學生觀看影片,匯報發(fā)現(xiàn)。
學生很容易就能在影片中發(fā)現(xiàn)火山和地震這兩種自然現(xiàn)象。要引導他們從具體的現(xiàn)象中(例入巖漿噴發(fā)、房屋搖動、倒塌等)來說明自己的判斷。
6、
2、看了影片,你有什么感想?
與全班交流分享觀看影片后的感受。
3、火山和地震的力量能改變地表的地形嗎?我們一起來閱讀課本48頁的第一例子。分析資料是科學課上常用的一種方法,在分析資料時要帶著問題閱讀,找出例子中描述地形變化的關鍵詞語。
1、快速閱讀一分鐘。
2、匯報在例子中找到的描述地形變化的詞匯。
匯報時有可能出現(xiàn)兩種狀況:1、整個例子都讀完。遇到這樣的情況時,要引導學生找出例子中最關鍵的詞語;2、準確地找出了關鍵詞匯“拔高了‘3米’”。一是要表揚學生抓往了重點詞和數(shù)字,另一方面要引導學生關注地形變化的速度——“突然”來認識到變化速度之快以及變化能量之大。
4、一個例子也
7、許不足以說明問題,從其它事例中還能找到更多的說明火山地震使地形發(fā)生變化的證據(jù)嗎?
同桌交流課前準備的火山地震資料關于改變地形地貌的發(fā)現(xiàn)。
利用巡視、交流的時間,了解學生掌握分析資料方法的情況,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進行分析,加深其的認識:1、火山地震改變了地形。2、火山地震能迅速、強烈地改變地形。
5、師生共同交流收集來的火山和地震的資料。
匯報發(fā)現(xiàn)。
6、小結:火山和地震使地形地貌發(fā)生了變化。
18分鐘
三、了解地球的內部運動
1、談話:是什么引起了火山、地震?
學生小組討論,研讀課本內容,并嘗試解釋。
學生可能會回答是因為板塊運動引起的地形變化。對這樣的回答
8、,首先應肯定這一回答,并要引導學生認識地殼運動以及巖漿運動屬于地球內部運動。
2、地球內部運動引起了火山、地震。播放影片。
3、許多科學家認為,組成地球外殼的巖石圈原來是一個整體,后來地球內部運動的力量使它分裂成幾塊,形成了現(xiàn)在的大陸板塊。地球深部的物質的不斷運動,會對大陸板塊造成什么影響呢?想不想親眼看看?老師沒辦法實現(xiàn)你們的愿望。不過,對一些沒有辦法觀察到的現(xiàn)象時,我們可以用模擬實驗的方法來研究。觀看模擬實驗:地球板塊的運動。思考:模擬實驗中的沸騰的水和塑料泡沫模擬的是什么?
觀看影片,并討論交流:塑料泡沫怎么運動?模擬實驗中沸騰的水和塑料泡沫模擬的是什么?
學生通過影片會
9、很清楚地觀察到沸水上塑料泡沫塊的碰撞、分離、移動。教師一是要引導學生用科學語言如:碰撞、分離、平移進行描述,另一方面要引導學生通過模擬實驗聯(lián)想到真正的板塊運動上,加深學生的理解。
4、提問:大陸板塊的相互碰撞、分離和平移,又會造成什么呢?
思考、想像,交流討論:大陸板塊的運動方式和結果。
學生們可能會想到板塊的碰撞會形成高山、峽谷;板塊的分離可能造成裂谷、小島。教師進而引導學生設想碰撞和分裂的速度以及能量加大后的結果——形成火山或地震,從而造成地形的變化。
5、指導學生進行模擬實驗:用橡皮泥模擬高山等地形的形成。
討論交流:用什么模擬大陸板塊?怎么模擬地球內部力量的運動?
四人
10、小組合作嘗試模擬地球內部運動形成不同的地形。
6、談話:是不是所有的地形形成與變化都是迅速、猛烈的呢?出示喜馬拉雅山的資料,引導學生分析。
閱讀,分析:形成喜馬拉雅山是非常緩慢的過程。
6分鐘
四、課堂總結
1、地球上海陸的形成和分布、陸地上大規(guī)模的山系、高原和平原的地貌格局,都是地球內部運動引起地殼運動的結果。地球內部的運動能使地表形態(tài)發(fā)生不斷的變化,有的猶如火山、地震一樣猛烈而迅速,也有的如喜馬拉雅山年復一年的隆起般緩慢而令人難以察覺。
2、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同學們有什么收獲和想法呢?你
自評,互評。
3、我們今天所見到的地形地貌都是由于地球內部運動而形成的嗎?有沒有其他作用力也會影響著地球的表面呢?布置課后探究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