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配方法》教案((北師大版九年級上)(6套)-配方法 教案 (2)doc--初中數(shù)學》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2《配方法》教案((北師大版九年級上)(6套)-配方法 教案 (2)doc--初中數(shù)學(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 永久免費在線組卷 課件教案下載 無需注冊和點數(shù)
第五課時
課 題
§2.2.3 配方法(三)
教學目標
(一)教學知識點
1.利用方程解決實際問題.
2.訓練用配方法解題的技能.
(二)能力訓練要求
1.經(jīng)歷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體會一元二次方程是刻畫現(xiàn)實世界中數(shù)量關系的一個有效數(shù)學模型,增強學生的數(shù)學應用意識和能力.
2.能根據(jù)具體問題的實際意義檢驗結果的合理性.
3.進一步訓練利用配方法解題的技能.
(三)情感與價值觀要求
通過學生創(chuàng)設解決問題的方案,來培養(yǎng)其數(shù)學的應用意識和能
2、力,進而拓寬他們的思維空間,來激發(fā)其學習的主動積極性.
教學重點
利用方程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對于開放性問題的解決,即如何設計方案
教學方法
分組討論法
教具準備
投影片二張
第一張:練習(記作投影片§2.2.3 A)
第二張:實際問題(記作投影片§2.2.3 B)
教學過程
Ⅰ.巧設情景問題,引入新課
[師]通過上兩節(jié)課的研究,我們會用配方法來解數(shù)字系數(shù)的一元二次方程.下面我們通過練習來復習鞏固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出示投影片§2.2.3 A)
用配方法解下列一元二次方程:
(1)x2+6x+8=0
3、;
(2)x2-8x+15=0;
(3)x2-3x-7=0;
(4)3x2-8x+4=0;
(5)6x2-11x-10=0;
(6)2x2+21x-11=0.
[師]我們分組來做,第一、三、五組的同學做方程(1)、(3)、(5),第二、四、六組的同學做方程(2)、(4)、(6).
[師]各組做完了沒有?
[生齊聲]做完了.
[師]好,我們來交叉改一下,看看哪位同學批改得仔細,哪位同學的方程解得全對.
[生甲]我改的是××同學的,他做的是方程(1)、(3)、(5),方程(1)解對了,答案是x1=-2,x2=-4.解方程(3)時,在配方的
4、時候,他配錯了,即
x2-3x-7=0,
x2-3x=7,
x2-3x+32=7+32 應為(-)2.
[師]很好,這里一次項-3x的系數(shù)-3是奇數(shù),所以應在方程兩邊各加上(-3)的一半的平方,那方程(3)的正確答案是多少呢?
[生乙]方程(3)的解為x1=.
[師]好,繼續(xù).
[生丙]方程(5)的二次項系數(shù)不為1,所以首先應把方程化為二次項系數(shù)是1的形式,然后再應用配方進行求解.××同學解的對,其解為x1=,x2=-.
[生丁]××同學做的是方程(2)、(4)、(6).他解的完全正確,即
方程(2)的
5、解:x1=5,x2=3,
方程(4)的解:x1=2,x2=,
方程(6)的解:xl=,x2=-11.
[師]利用配方法求解方程時,一定要注意:
①方程的二次項系數(shù)不為1時,首先應把它化為二次項系數(shù)是1的形式,這是利用配方法求解方程的前提.
②配方法中方程的兩邊都加上一次項系數(shù)一半的平方的前提是方程的二次項系數(shù)為1.
另外,大家在利用配方法求解方程時,要有一定的技能.這就需要大家不僅要多練,而且還要動腦.尤其是在解決實際問題中.
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解決一個實際問題.
Ⅱ.講授新課
[師]看大屏幕.(出示投影片§
6、 2.2.3B)在一塊長16 m,寬12 m的矩形荒地上,要建造一個花園,并使花園所占面積為荒地面積的一半,你能給出設計方案嗎?
[師]大家仔細看題,弄清題意后,分組進行討論,設計具體方案,并說說你的想法.
[生甲]我們組
的設計方案如右圖
所示,其中花園四
周是小路,它們的
寬度都相等.
這樣設計既美觀又大方,通過列方程、解方程,可以得到小路的寬度為2 m或12 m.
[師]噢,同學們來想一想,甲組的設計符合要求嗎?如果符合,請說明是如何列方程,又如何求解方程的;如果不符合,請說明理由.
[生乙]甲組的設計符合要求.
我
7、們可以假設小路的寬度為x m,則根據(jù)題意,可得方程
(16-2x)(12-2x)= ×16×12,
也就是x2-14x-24=0.
然后利用配方法來求解這個方程,即
x2-14x+24=0,
x2-14x=-24,
x2-14x+72=-24+72,
(x-7)2=25,
x-7=±5,
即x-7=5,x-7=-5.
∴x1=12.x2=2.
因此,小路的寬度為2 m或12 m.
由以上所述知:甲組的設計方案符合要求.
[生丙]不對,因為荒地的寬度是12 m,所以小路的寬度絕對不能為12 m.因此甲組設計的方案不太準
8、確,應更正為:花園四周的小路的寬度只能是2 m.
[師]大家來作判斷,誰說的合乎實際?
[生齊聲]丙同學說得有理.
[師]好,一般地來說:在解一元一次方程時,只要題目、方程及解法正確,那么得出的根便是所列方程的根,一般也就是所解應用題的解,而一元二次方程有兩個根,這些根雖然滿足所列的一元二次方程,但未必符合實際問題.因此,解完一元二次方程之后,不要急于下結論,而要按題意來檢驗這些根是不是實際問題的解.這一點,丙同學做得很好,大家要學習他從多方面考慮問題.接下來,我們來看其他組設計的方案.
[生丁]我們組
的設計方案如右圖.
我們是以矩形
9、
的四個頂點為圓心,
以約5.5 m長為半
徑畫了四個相同的扇形,則矩形除四個相同的扇形以外的地方就可作為花園的場地.
因為四個相同的扇形拼湊在一起正好是一個圓,即四個相同扇形的面積之和恰為一個圓的面積,假設其半徑為x m,根據(jù)題意,可得
πx2=×12×16.
解得x=±≈±5.5.
因為半徑為正數(shù),所以x=-5.5應舍去.因此,由以上所述可知,我們組設計的方案符合要求.
[生戊]由丁同
學組的啟發(fā),我又
設計了一個方案,
如右圖.
以矩形的對角
線的交點為圓心,以5.5 m長為半徑在矩形中間畫一個圓,這個圓也可作為
10、花園的場地.
[生己]老師,我也設計了一個方案,圖形與戊同學的一樣,他是把圓作為花園的場地,而我是把圓以外的荒地作為花園的場地,圓內(nèi)以備蓋房子.
[師]同學們設計的方案都很好,并能觸類旁通,真棒.其他組怎么樣?
[生庚]我們組
設計的方案如右圖.
順次連結矩形
各邊的中點,所
得到的四邊形即
是作為花園的場
地.
因為矩形的四個頂點處的直角三角形都全等,每個直角三角形的面積是24 m2(即×6×8),所以四個直角三角形的面積之和為96 m2,則剩下的面積也正好是96 m2,即等于矩形面積的一半.因此這個設計方案也符合要求.
[生辛]我們
11、組設計的方案如下圖.
圖中的陰影部分可作為建花園的場所.
因為陰影部分的面積為96 m2,正好是矩形面積的一半,所以這個設計也符合要求.
[生丑]我們組
設計的方案如右圖.
圖中的陰影部
分可作為建花園的
場地.
經(jīng)計算,它符合要求.
[生癸]我們組的設計方案如下圖.
圖中的陰影部分是作為建花園的場地.
[師]噢,同學們能幫癸組求出圖中的x嗎?
[生]能,根據(jù)題意,可得方程
2× (16-x)(12-x)
=×16×12,
即x2-28x+96=0,
x2
12、-28x=-96,
x2-28x+142=-96+142,
(x-14)2=100,
x-14=±10.
∴x1=24,x2=4.
因為矩形的長為16 m,所以x1=24不符合題意.因此圖中的x只能為4 m.
[師]同學們真棒,通過大家的努力,設計了這么多在矩形荒地上建花園的方案.
接下來,我們再來看一個設計方案.
Ⅲ.課堂練習
(一)課本P55隨堂練習 1
1.小穎的設計方案如圖所示,你能幫助她求出圖中的x嗎?
解:根據(jù)題意,得
(16-x)(12-x)= ×16×12,
13、 即x2-28x+96=0.
解這個方程,得
x1=4,x2=24(舍去).
所以x=4.
(二)看課本P53~P54,然后小結.
Ⅳ.課時小結
本節(jié)課我們通過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進一步了解了一元二次方程是刻畫現(xiàn)實世界中數(shù)量關系的一個有效數(shù)學模型,并且知道在解決實際問題時,要根據(jù)具體問題的實際意義檢驗結果的合理性.
另外,還應注意用配方法解題的技能.
Ⅴ.課后作業(yè)
(一)課本P55習題2.5 1、2
(二)1.預習內(nèi)容:P56~P57
2.預習提綱
如何推導一元二次方
14、程的求根公式.
Ⅵ.活動與探究
汽車在行駛中,由于慣性作用,剎車后還要向前滑行一段距離才能停住,我們稱這段距離為“剎車距離”.剎車距離是分析事故的一個重要因素,在一個限速40千米/時以內(nèi)的彎道上,甲、乙兩車相向而行,發(fā)現(xiàn)情況不對,同時剎車,但還是相碰了.事后現(xiàn)場測得甲車的剎車距離為12米,乙車的剎車距離超過10米,但小于12米,查有關資料知,甲種車的剎車距離S甲(米)與車速x(千米/時)之間有下列關系:S甲=0.1x+0.01x2;乙種車的剎車距離S乙(米)與車速x(千米/時)的關系如下圖所示.
請你就兩車的速度方面分析相碰的原因.
[過程]通過對本題的研究
15、、探討,讓學生體會數(shù)學與現(xiàn)實生活緊密相連.
由甲車的剎車距離和車速的關系式S甲=0.1x+0.01x2,又S甲=12,從而可求得甲
車速度,對乙車而言,從圖象上知剎車距離與車速是成正比例函數(shù)關系,因而可設為x乙=kx,又其過點(60,15),從而得到k值,由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