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感器第1章(選修課11).ppt》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傳感器第1章(選修課11).ppt(3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第一章 傳感器的工作特性與評價,傳感器特性包括總特性和工作特性: 總特性是指傳感器和被測對象以及后續(xù)儀器組成的測量系統(tǒng)的輸入與輸出的匹配,傳感器的機械特性及工作特性。 工作特性是指傳感器輸入與輸出的關系。理想情況下是一一對應的。,傳感器的工作特性,傳感器的工作特性包括: 1、靜態(tài)特性:在室溫條件下(15-35度, 相對濕度小于90%,壓強:88-108KPa ) , 沒有任何沖擊、振動和加速度,所測變化很 緩慢時,對傳感器性能(輸入與輸出關系) 的描述。 2、動態(tài)特性:隨時間變化的被測量與傳感器輸 出間的關系。,其它特性,3、環(huán)境特性:包括運行環(huán)境特性和非運行環(huán)境 特性。 4、可靠
2、性:指傳感器的概率壽命。 本章主要介紹傳感器靜態(tài)特性、動態(tài)特性 和可靠性。,第一章 第一節(jié) 傳感器的靜態(tài)特性,當被測量處于相對穩(wěn)定狀態(tài)時,輸出信號(Y)與輸入信號(X)間的關系可表示為: Y = f(X), 初條件:X=0 Y=0。 描述靜態(tài)特性的重要指標有:靈敏度、線性度、重復性和遲滯等。,1、靈敏度系數(shù)(K),當輸入量變化 時,輸出量有相應的變化 : 靈敏度系數(shù) 定義為: 簡稱靈敏度。 說明: 時 ,為線性傳感器; 時,為非線性傳感器。 量綱:輸出單位/輸入單位,,,,,,,靈敏度系數(shù)(續(xù)),物理意義:表示
3、輸出信號隨輸入信號的變化程度。 任何傳感器都有一定的測量范圍,一般來說, 靈敏度越高,測量范圍越窄。,2、線性度( ),理想的傳感器輸出與輸入的關系是線性的,即 有: 。 而實際上傳感器輸入與輸出的關系大多是非線 性的。 線性度是描述這種非線性程度的指標。為此引 入靜態(tài)特性曲線,即輸入信號(X)與輸出信號 (Y)的關系曲線: Y = f(X) 并且要對該曲線進行線性化處理。,,,靜態(tài)特性曲線的線性化,當靜態(tài)特性曲線的非線性項的方次不高,輸入量的變化范圍不大時,可用切線或割線代替實際的靜態(tài)特性曲線的某段,以使其近似線性。該切線或割線被稱為擬合直線。 常用的確定擬
4、合直線的方法有: 端點連線擬合(端基法) 理論擬合(切線法) 最小二乘法擬合 分段折線逼近擬合(計算機處理) 上述擬合方法中以最小二乘法確定擬合直線精度最高,線性度的定義,線性度是用來說明靜態(tài)特性曲線偏離某條擬合直線的程度,定義為: :是測量范圍內兩線輸出值的最大偏差; :滿量程的輸出值。,,,線性度,可以看出,線性度的大小是以一定的擬合直線為基礎而得到的;擬合直線不同,線性度的大小也不同,所以選擇擬合直線的出發(fā)點,應是獲得最小的線性度。 線性度常稱為非線性偏差。 根據(jù)線性度的大小可以確定測量范圍;反之依然。,,3、遲滯差( ),在全測量范圍內校準時,在同一次校準過程中,當輸入逐漸增
5、加到某一值(正行程),與輸入由高到低逐漸減小到剛才相同的輸入值時(反行程),輸出值經常是不一致的,這種現(xiàn)象就稱為遲滯。定義遲滯差為: :為正行程與反行程曲線間輸出值的最大偏差。其產生原因是機械結構和制作工藝的缺陷。,確定靜態(tài)特性指標的方法,測定傳感器的靜態(tài)特性曲線y-x; 利用最小二乘法等確定擬合直線; 根據(jù)擬合直線,給出靈敏度和線性度; 給出傳感器的其他靜態(tài)特性指標。,第一章 第二節(jié) 傳感器的動態(tài)特性,傳感器的輸入是變化較快的連續(xù)信號,或是沖擊信號,或是周期性輸入信號,則此時傳感器輸入與輸出的關系將是隨時間變化的函數(shù)。 動態(tài)特性是指傳感器對于隨時間變化的輸入量的響應特性。它
6、包括頻率特性和暫態(tài)響應特性。,一、頻率特性,設輸入量為周期信號,輸出信號與輸入信號比 的幅值 稱為系統(tǒng)的幅頻特性;兩者的相位差 稱為相頻特性;無論幅頻特性還是相頻特性一般都是 隨輸入信號的頻率而改變的。 幅頻特性與相頻特性合稱頻率特性,該特性用以 評價傳感器在波形復雜的周期信號作用下的復現(xiàn)誤差,,,頻率特性與動態(tài)品質的關系,可以證明:當(1) =Const; (2) = 時, 則在滿足上述關系的區(qū)間內( ),各種 諧波所組成的任意復雜的波形都能被精確的復 現(xiàn)。 通過對傳感器頻率特性的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傳 感器在結構或參數(shù)配制上的缺陷。,,傳感器的“階”和三種
7、不同階的傳感器,多數(shù)物性型傳感器的動態(tài)性能可用一階微分方程描述;而在電氣系統(tǒng)中具有電阻、電容和電感的電路呈現(xiàn)二階頻率響應,同樣具有阻尼的質量、彈簧等機械系統(tǒng)亦可用二階微分方程描述。與此相關的傳感器被稱為一階或二階傳感器;零階傳感器是簡單的、理想的線性傳感器。,零階傳感器,有微分方程: 即有 =k和 =0。 其幅頻和相頻特性曲線見右圖。 可以看出: 零階傳感器無幅值失真 和相位延遲,具有理想的 動態(tài)特性。,,一階傳感器,一階傳感器的微分方程為: 變形后有: 式中 ; ; 。故有頻 率特性:,,,,,,一階傳感器(續(xù)),則幅頻和相頻特性為: 討論:(1)當
8、 時,有 ,此時輸出 波形與輸入波形近似一致; (2)當 時,有 ,表明 輸出量的滯后最小。 可以看出: 對于一階傳感器,在 時頻率特性較好。,,二階傳感器,二階傳感器的微分方程為: 、 、 和 是結構或材料常數(shù),上式變形后: 其中固有頻率 ( );阻尼比,,,,,二階傳感器(續(xù)),頻率特性為: 幅頻特性則為: 和相頻特性:,二階傳感器(續(xù)),討論:(1)當 一定且 時,有 和 ,即有較好的頻率特性; (2)當
9、 ,有 和 傳感器無響應; (3)當 且 時,傳感器出現(xiàn)諧振, 波形嚴重失真; (4) 的影響:在 一定, 時, 幅頻特性曲線有最寬的平直段,即頻率 特性最好。,二階傳感器(續(xù)),綜上所述,對于二階傳感器 在 , 時頻率特性較好。,二、暫態(tài)響應特性,同樣利用一階和二階微分方程,在輸入信號 為階躍信號時,可分析傳感器的時域響應,或 稱暫態(tài)響應。 暫態(tài)響應由兩個部分組成,第一個部分是正 確反映輸入信號的,其結論與對頻率特性的分 析結果一致。,暫態(tài)響應特性(續(xù)),第二個部分是由輸入作用引起的,它反映了傳感器中能
10、量存儲過程和消耗過程間的動態(tài)平衡。 根據(jù)階躍響應前沿部分的某些特征,定義了傳感器的動態(tài)響應指標,如時滯、上升時間等(自學)。,第一章 第三節(jié) 傳感器的可靠性,傳感器的可靠性是指儀器的使用壽命問題。它包括儀器的安全性和維修性等。理論基礎之一是概率論和數(shù)理統(tǒng)計。 幾個基本概念 (1)可靠性定義:在確定的時期內和確定的外界條件下,傳感器系統(tǒng)工作在允許的性能水平的概率。可靠性符號為: 。,,可靠性(續(xù)),(2)不可靠性定義:在確定的時期內和確定的外界條件下,傳感器系統(tǒng)不能工作在允許的性能水平的概率。不可靠性符號為: 。 二者有: (3)平均壽命(MTTF):對不可修復的產品為其故障壽命的均值
11、。,,可靠性(續(xù)),(4)故障率( ):是每個設備在每單位時間內的平均故障次數(shù)(常為年故障率)。多數(shù)系統(tǒng)和元件在工作時間內近似是常數(shù)。 可靠性模型 是根據(jù)可靠性的觀點用數(shù)學表達式去評價產品的特征。通過模型分析能得到反映產品可靠性的實際狀況。,可靠性模型,常用基本模型有串聯(lián)和并聯(lián)模型等。 (1)串聯(lián)模型:它通過所有部件的正常工作來保證系統(tǒng)的正常功能。 系統(tǒng)的可靠度R為: :各部件的可靠度。,,可靠性模型(續(xù)),(2)并聯(lián)模型:在并聯(lián)系統(tǒng)中,所有部件全發(fā)生故障時,信號才不能從輸入端達到輸出端。 此時系統(tǒng)的故障率為各部件故障率的乘積: 該系統(tǒng)通過冗余設計, 以提高系統(tǒng)的可靠性。,可靠度分配,可靠度的設計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可靠性目標確定; 可靠度的分配; 系統(tǒng)可靠性調整; 設計內容。 可靠性的設計可參考浙江大學 陳裕全、李光著的P.32。,傳感器的選擇標準,與測試條件有關的事項; 與傳感器性能有關的事項; 與使用條件有關的事項; 與購買和維修有關的事項。,第一章主要內容,靜態(tài)特性定義;主要指標(靈敏度、線性度和遲滯); 動態(tài)特性的評價標準;零階、一階和二階傳感器的頻率特性結論;暫態(tài)響應特性 傳感器的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