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問題》教學反思 - 小學數(shù)學教案設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解決問題》教學反思 - 小學數(shù)學教案設計(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解決問題?教學反思 - 小學數(shù)學教案設計
本節(jié)課我采用開放式的課堂教學,讓學生在獨立思考、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過程中開展思維、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的過程。學生的積極性得到了充分的調動。教學中,我給學生創(chuàng)設了許多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時機,使學生在交流和分享探索結果的快樂中,主動學習知識,形成根本技能,掌握數(shù)學方法。第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完全放給學生,學生根據主體圖,自主提出問題,學生根據生活實際提出了不同問題(有一步的,有兩步的)。學生們積極動腦,思維活潑。在解決問題的環(huán)節(jié)中,讓學生積極開動腦筋,自主探索,小組合作,研究出了多種多樣的解決方法,即加減混合、帶小括號。正是因為給了學生廣闊的
2、思維空間,學生把自己最原始的想法展現(xiàn)了出來。解決問題要表達出學生思維的個性,這一點特別重要,往往思維的火花就是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產生的。為了更好地表達這一點,我采用開放式的課堂教學,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了充分的調動,學習熱情高漲,學生的思維翻開了,競相展示自己的想法,在這一過程中有很多閃光點。例如:教學例1,有一個學生想出了16+13=29,“16〞不是題中直接給出的條件,而是學生在心中將第一步計算出來的得數(shù)直接應用到了算式中,這時,其他學生就提出了自己的想法:16是22-6得出的,而你在算式中沒有表示出來,這樣解答不行……通過其他學生的補充,這名學生很快修正了自己的問題。再如:從教材的編排來
3、看,例1處理加減混合,例2處理連減和小括號。但今天,學生在解決木偶戲的過程中就想出了帶小括號的解答方法,這在試講的過程中是沒有出現(xiàn)過的,于是例1、例2的重難點內容,學生全部在例1中通過自學自悟理解、掌握了。
此外,本節(jié)課中我充分發(fā)揮評價的鼓勵、導向功能,通過課堂教學的過程性的評價語言以及學生的自我評價,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促進了學生的開展,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教學效果。這節(jié)課,我有多媒體創(chuàng)設了一個生活中常見的情景,以小朋友參加春游為情景主線,將一個個數(shù)學問題蘊藏在不同的活動中,并串聯(lián)成一個完整的情節(jié),讓學生在自己熟悉而感興趣的情景中參與學習和探究,符合低年級兒童的年齡特征
4、,使他們在這樣的情境中易于猜測、敢于探索,既學到了知識,又張揚了個性。
由于本課在這套西師版教材中首次以“解決問題〞的形式單列出現(xiàn),而且,我們研究小組也是首次對新課標下的“解決問題〞進行獨立而系統(tǒng)的研究,所以,我們把研究的重點放在了這樣幾個方面:
一、讀課標、鉆教材,首先定位方向。
編者編寫本課的主要目的是讓兒童聯(lián)系生活實際,初步學習從數(shù)學的角度提出數(shù)學問題,并學習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這也表達了?課標?要求的:緊密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fā),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操作、猜測、推理、交流等活動,使學生通過教學活動,掌握根本的數(shù)學知識和技能,初步學會從數(shù)學
5、的角度去觀察事物和思考問題。因此,不管是目標確實定,還是教學流程的設計,我們都緊扣這一思想和理念。
二、分析學情,確定教學目標。
由于二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以及他們已有的思維水平和知識根底等諸多因素的限制,學生還沒有形成系統(tǒng)而有條理的數(shù)學思維模型,他們解決問題的主要策略只是猜測加驗證的方法。所以,我把學生能解決兩步計算的數(shù)學問題,體驗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性作為本課的教學目標。
三、優(yōu)化教學策略,突破重難點,達成目標。
本課的重點和難點是引導兒童探究多種租船方案,初步感受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化,對于二年級的學生來說這并不是一件輕松的事。為了突破重難點,達成目標,我主要采取了以
6、下策略:
1、立足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緊緊抓住新舊知識的結合點,引導學生去主動參與學習,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重視培養(yǎng)學生獲取新知的能力和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
2、重視培養(yǎng)學生收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包括認真傾聽他的意見,也是一種信息的收集手段。
3、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的同時,也不失時機地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力。雖然,學生在動手操作中運用的是猜測加驗證的方法來解決問題,感知解決問題的關鍵。但是,在教學過程中,我也潛意識地引導學生有序地思考問題,揭示數(shù)學問題的實質,幫助學生提高思維的凝練能力,由表及里,初步構建起此類問題的數(shù)學思維模型。
4、教學過程中,恰當?shù)貏?chuàng)設一些讓
7、學生獲得成功體驗的時機,使學生體驗學習的樂趣和享受成功的快樂。
5、教學時力求“導〞而不“包〞、“放〞而不“縱〞,引導學生大膽地進行猜測和驗證,放手讓學生去操作和思考,但絕不包辦和限制學生的思維,表達了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
當然,這只是課前的美好設想,在實際的操作中,也出現(xiàn)了很多問題:比方,學生探究的時間和深度都不夠,沒有到達預期的設想;學生雖然能夠體驗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性,但對他人的方案還不能很好地理解;教師在引導學生如何思考租船方案時,語言和方法都不是很到位。希望在座的專家和老師對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指導和點評,我將不勝感謝!1、學生的思維始終處于積極、興奮狀態(tài)。
8、 從課一開始,學生就以一種輕松的心情進入情境,“從圖上你看到了些什么?〞“看了這幅圖你想知道什么?〞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善于想象的低年級孩子思維處于積極、興奮狀態(tài),在學生感興趣的畫面中學生的思維火花開始點燃了。接著的“看木偶戲〞和“買面包〞學生的興趣有增無減,尤其在買面包中,學生想到
“面包師傅的面包有可能會不夠,因為排隊的還有好多小朋友。〞“面包師傅零錢可能會不夠,找不開了。〞“面包師傅一共做了多少面包?〞“一個面包要多少錢?〞“王老師,看到這些面包,我口水都要流出來了。〞這些都是學生生活中會碰到的問題,聽來可愛,似乎在進行想象訓練。當師老師提到“蹺蹺板那里又會發(fā)生些什么呢?〞孩子們的
9、想象又一次翻開了“閘門〞,在自主遍題中孩子們不僅掌握了如何去解決問題,而且掌握了如何去提供一定的信息和從中提出問題,穩(wěn)固了題目的結構和數(shù)量關系。沒有呆板的數(shù)量關系的說理分析,靈活、積極的思維狀態(tài)勝過了說理,這是我在新課程中“用數(shù)學〞方面的對“說理分析〞的嘗試性的突破。
本課從學生提出問題到解決問題,最后自己編題,使整堂課融為一體,學生的思維始終處于積極、興奮狀態(tài)。
2、學習的主動權始終掌握在學生手中。
問題的產生、提出、解決這一系列過程都是孩子們自行完成的,教師在其中始終處于引導者的地位。、“師:看了這幅圖你想知道什么?〞“生1:我想知道原來有幾個小朋友在看木偶戲,現(xiàn)在有幾個
10、小朋友在看木偶戲?〞順理成章地把畫面“切換〞到了“看木偶戲〞的“鏡頭〞?!皫煟哼@里究竟發(fā)生了什么情況?和同桌交流一下。〞“師:看了這些信息,你能解決什么問題嗎?〞教師始終處于引導的地位,由學生根據畫面情況及自己的想象提出問題,在同桌或小組交流中解決問題。包括小括號的產生:
54–30=24〔個〕
22+8
54–30=24〔個〕
228
學生在主動的探索過程中完善地認識了小括號,并掌握了如何運用小括號。如果前人沒有規(guī)定好,那么孩子的方法就已經很好地解決了“把第〔5〕種方法也寫成一個兩步的算式〞的問題。當主動權掌握在孩子手中時,孩子們的創(chuàng)新思維是會不斷閃現(xiàn)火花的。這
11、是我本節(jié)課自感比擬滿意的地方。
3、教師的教學始終是為學生學習效勞的。
新的理念已經告訴我們:“教師的教學始終要為學生學習效勞〞。本課簡單的幾張幻燈片的制作,卻為孩子們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引起了孩子無限的想象。盡管課上的很多時間并不是在“解決問題〞,比方“從圖上你看到了些什么?〞
這樣的問題不僅在豐富圖的內容,更在豐富兒童的想象。再如“看了這幅圖你想知道什么?〞
極好地培養(yǎng)了孩子們的問題意識和提問能力。當老師要求學生把“22+8=30〔個〕54-30=24〔個〕〞也寫成一個兩步算式時,孩子們的思維是積極的,創(chuàng)新的,如果老師直接告訴孩子這兩個算式可以寫成“54-〔22+8〕〞,那么就剝奪了孩子主動探索的過程,盡管結果或許差異不明顯,但至少這個過程是不利于學生可持續(xù)開展的,長此以往,我們的孩子的創(chuàng)新能力、創(chuàng)新意識將很難具備。教師的教學不僅要為學生本堂課的學習效勞,還要著眼于學生的可持續(xù)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