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噸旋挖鉆機底盤支重輪與引導輪的設計【說明書+CAD】
45噸旋挖鉆機底盤支重輪與引導輪的設計【說明書+CAD】,說明書+CAD,45噸旋挖鉆機底盤支重輪與引導輪的設計【說明書+CAD】,45,噸旋挖,鉆機,底盤,支重輪,引導,引誘,設計,說明書,仿單,cad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 4
1.1 旋挖鉆機結構簡介 4
1.2 旋挖鉆機的現(xiàn)狀與發(fā)展趨勢 4
1.2.1現(xiàn)狀 4
1.2.2 趨勢 5
1.3 支重輪與引導輪的簡述 6
1.4本設計的主要內容及組織安排 7
第二章 支重輪、引導輪的結構設計與工作原理 8
2.1支重輪的結構形式與工作原理 8
2.2引導輪的結構形式與工作原理 8
第三章 履帶行走裝置參數(shù)確定 9
3.1履帶基本參數(shù)設計計算 9
3.2運行阻力計算 10
3.3履帶運行的內阻力計算 11
3.4履帶行走裝置牽引力驗算 13
3.5附著力驗算 14
第四章履帶行走裝置結構設計 15
4.1支重輪的結構設計 15
4.2引導輪的結構設計 16
第五章 PRO/E簡介及支重輪與引導輪的三維視圖 17
5.1 Pro/E簡介 17
5.2支重輪與引導輪的建模 18
5.2.1支重輪的Pro/E建模 18
5.2.2引導輪的Pro/E建模 20
5.3 本章小結 21
第六章 結論 22
參考文獻 23
英文文獻 24
33
45噸旋挖鉆機底盤支重輪與引導輪的設計
摘要:旋挖鉆機是工程鉆機行業(yè)的一個重要門類,是現(xiàn)代工程建設施工中不可缺少的大型設備之一。支重輪、引導輪作為整車底盤的重要部件,其設計和制造質量直接關系著整機安全。因此對支重輪、引導輪的設計研究及結構優(yōu)化是非常必要和有實際意義的。本文以三一SR150全液壓旋挖鉆機為參考,對旋挖鉆機的支重輪及引導輪進行設計。
本次設計主要對旋挖鉆機的支重輪與引導輪的設計。首先選定履帶型號B型從而來選擇支重輪、引導輪的型號,再進一步對支重輪與引導輪的結構設計、以及其各參數(shù)的確定,最后完成其PRO/E三維建模,并對模型進行干涉檢測,以確定其結構的合理性和進行優(yōu)化設計。
關鍵詞: 旋挖鉆機;支重輪;引導輪;
Fouty-five tons of the roating drill chassis roller
and guide wheel design
Abstract:The rotating drill rig is one of important engineering industry, modern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categories in construction of large equipment is one of the indispensable. Roller, guide wheel a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vehicle chassis, its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quality direct relation with the safety. So on roller, guide wheel design and structure optimization is very necessary and practical. Based on the SR150 trinity hydraulic the rotating drill for reference to the rotating drill, the supporting roller and guide wheel design.
The design of the rotating drill of roller and guide wheel design. First choose crawler model-b type to choose roller, guide wheel model, further to roller and guide wheel structure design, and its parameters determination, and finally finished the PRO/E, and 3d modeling of interference model test, the rationality of the structure and optimization design。
Keyword:Rotary Drilling Rig ,Roller, Guide wheel。
第一章 緒論
1.1 旋挖鉆機結構簡介
旋挖鉆機是一種適合建筑基礎工程中成孔作業(yè)的施工機械,有裝機功率大、輸出扭矩大、軸向壓力大、機動靈活、施工效率高等特點,適應我國大部分地區(qū)的土壤地質條件。該類鉆機配合不同鉆具,適用于干式(短螺旋)或濕式(回轉斗)及巖層(巖心鉆)的成孔作業(yè),還可配掛長螺旋鉆、地下連續(xù)墻抓斗、振動樁錘等,實現(xiàn)多種功能。旋挖鉆機的額定功率一般為125~450kW,動力輸出扭矩為120~400kN·m,最大成孔直徑可達1.5~4m,最大成孔深度為60~90m,可以滿足各類大型基礎施工的要求。該類鉆機一般采用液壓履帶式伸縮底盤、自行起落可折疊鉆桅、伸縮式鉆桿、帶有垂直度自動檢測調整、孔深數(shù)碼顯示等,整機操縱一般采用液壓先導控制、負荷傳感,具有操作輕便、舒適等特點。主、副兩個卷揚可適用于工地多種情況的需要,它廣泛應用于鐵路、公路橋梁、市政建設、高層建筑等地基礎鉆孔灌注樁工程。
圖1.1 旋挖鉆機外觀圖 (三一SR150)
1.2 旋挖鉆機的現(xiàn)狀與發(fā)展趨勢
1.2.1 現(xiàn)狀
旋挖鉆機在二戰(zhàn)以前首先在美國卡爾維爾特公司問世,二戰(zhàn)之后在歐洲得到發(fā)展,1948年意大利邁特公司首先開始研制,接著意大利、德國開始發(fā)展,到了70~80年代在日本得到快速發(fā)展,當時日本稱之為回轉斗成樁,也叫阿司特利工法(EarthDriII),在德國、日本這類工法相當普遍。我國在80年代初從日本引進過工作裝置,配裝在KH-125型履帶起重機上。1984年,天津探礦機械廠引進美國RDI公司的旋挖鉆機并進行消化吸收。1987年在北京展覽館首次展出了意大利土力公司(SOILMEC)產品,1988年北京城建機械廠根據(jù)土力公司的樣機開發(fā)了1.5m直徑的履帶起重機附著式旋挖鉆機。?
1994年鄭州勘察機械廠引進英國BSP公司附著式旋挖鉆孔機的生產技術,但都沒有形成批量生產。1992年寶峨公司在中國北京設立了代表處,開始了對華業(yè)務.并于1995年在天津成立了獨資子公司寶峨天津機械工程有限公司,組裝適合中國市場的寶峨BG20型旋挖鉆機。
1998年在上海又成立了中德合資上海寶峨金泰工程機械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組裝BG15型、BG24型旋挖鉆機。1998年,徐工集團開始自主開發(fā)研制RD18旋挖鉆機,于99年試制成功并投入批量生產,最近幾年我國旋挖鉆機取得了快速發(fā)展。后來,北京經緯巨力、三一重機等也紛紛涉足旋挖鉆機的生產,目前國內外生產旋挖鉆孔機廠商有近二十家。
?國外目前旋挖鉆機的在國內的公司主要有:德國寶峨公司,其產品系列為BG12~BG25;意大利土力公司,其產品為R412~R618;MAIT公司的HR130~HR240;IMT公司的AF6~AF50;CMV公司的TH12~TH25等。國外產品最大扭矩可達360kN·m,發(fā)動機功率達448kW,鉆孔直徑4m,鉆深90余米等,品牌主要集中于土力、寶峨、意馬、麥特、卡薩格蘭第、巨力、日本產小扭矩旋挖鉆機。國外產品最大扭矩可達360kN·m,發(fā)動機功率達448kW,鉆孔直徑4m,鉆深90余米。目前國外的旋挖鉆機一般都設有搖管裝置、由兩個或三個液壓馬達驅動的大扭矩動力頭(可配套管連結器)、液壓系統(tǒng)采用恒功率變量自動控制、自鎖互扣鉆桿、先進的監(jiān)控儀表(如發(fā)動機和液壓系統(tǒng)自動監(jiān)測和報警系統(tǒng)、鉆孔深度顯示、鉆桅自動測斜糾偏裝置),同時配有各種保險裝置(如防止帶負載起動,卷揚機超高限位等),但各家公司的旋挖鉆機都有自己的技術特點。
1.2.2 趨勢
目前來說,我國正在進行的大規(guī)模城市化建設為旋挖鉆機提供 了廣闊市場需求。據(jù)國家統(tǒng)計局統(tǒng)計資料顯示,我國目前共有城市660余個,其中人 口在100萬以上的大城市有170余個。隨著國民經濟的發(fā)展,城市化進程還將加快。老城市改造和新城 市建設中新增的樁基礎工程將大幅度增加。按城市建設和國家長期規(guī)劃中投入巨資進行項目的開發(fā), 短期內即將投資的工程項目便有數(shù)千億人民幣,對旋挖鉆機的市場需求量從每個城市占據(jù)2-3臺來計 算分析,旋挖鉆機在中國的總數(shù)量近幾年將達到2000臺。旋挖鉆孔機由于具有多功能、高效率等優(yōu) 點,在國外發(fā)達國家中早已成為灌注樁施工機械中的主力機種。
2005-2010年,國內旋挖鉆機年需求量預計見下表:
年份 預計年需求量
2005 200
2006 220
2007 200
2008 150
2009 140
2010 130
總之,旋挖鉆機的發(fā)展在我國有很好的前景,進口產品正大量涌入我國市場,而我國同類產品的 開發(fā)尚處于初始階段,未來幾年將處于急速發(fā)展的上升時期。在世 紀初的今天,我國正處在一個大發(fā)展時期,各種工程建設急需大量的建設機械,特別 是公路橋梁、鐵路、水利、城市發(fā)展,需要大量的樁工機械設備,從其發(fā)展的速度來看,旋挖鉆機的 巨大市場輪廓已經出現(xiàn)。
1.3支重輪與引導輪的簡述
支重輪
作用:支重輪用螺釘固定在輪架下面,用于支撐機械的質量,并將質量分布在履帶板上。同時還依靠其滾輪凸緣夾持鏈軌不使履帶橫向滑脫(脫軌),保證機械沿履帶方向運動‘具有較小的滾動阻力以及泥濘和水中作業(yè)時具有的壽命。支重輪按結構可分為單邊支重輪和雙邊支重輪。采用滑動軸承和滾動軸承兩類。支重輪緣都經過淬火,其硬度達355—440 HB。在臺車架中,特別是為提高剛度而裝置隔板時,形成的一些空腔容易被泥土堵塞而阻礙支重輪轉動;在浸泡的土壤上運行時,也容易堵塞支重輪。因此,有一些履帶式推土機,在臺車架外側裝有帶加強筋的支重輪護板。
結構布置:根據(jù)功率大小,履帶推土機每側有4~7個支重輪,功率小的取下限,功率大的取上限。當履帶接地長度一定時,增加支重輪個數(shù),可使接地壓強均勻,減少履轍深度金額滾動阻力,但增加個數(shù)后,勢必減少直徑,從而增大支重輪在履軌上滾動的阻力,綜合考慮這兩個因素,一般取支重輪直徑Dz=(1~2.0)lt。各支重輪等距分布,軸間距l(xiāng)z=(1.7~2.0))lt,最后端的支重輪軸與驅動輪軸之間的距離lk=(2.3~2.6)lt,最前端的支重輪位置應保證張緊輪調整到最后極限位置而緩沖彈簧又壓縮達最大值時不會發(fā)生干涉。驅動鏈輪齒頂與支重輪輪轂之間,應留有足夠的間隙,以防積泥。
引導輪
作用:引導輪安裝在臺車架的前部,它主要用來引導履帶的行駛方向,并借助緩沖裝置使履帶保持一定的緊度,減小履帶在運行中的跳動,從而減小沖擊載荷以及額外的功率損耗,并防止履帶脫軌。同時它與其后面安裝的張緊裝置一起使履帶保持一定的張緊度,并緩和地面?zhèn)鱽淼臎_擊力,減少履帶在運動過程中的振跳現(xiàn)象。其通常以滑塊與臺車架相連,后接張緊機構,通過沿縱向移動導向輪的位置,可以調整履帶的松緊度,并在機械行駛中起緩沖作用。大部分液壓挖掘
機的導向輪同時起到支重輪的作用,這樣可增加履帶對地面的接觸面積,減小比壓。導向輪的輪面大多制成光面;中間有擋肩環(huán)作為導向用,兩側的環(huán)面能支撐軌鏈起支重輪的作用。導向輪的中間擋肩環(huán)應有足夠的高度,兩側邊的斜度要
小,導向輪與最靠近的支重輪距離越小則導向性能越好。
結構布置:較大的導向輪可以減少履帶載荷的波動,但增大導向輪直徑D。受結構布置限制。導向輪輪緣最高點,應比驅動輪低10~60mm,這樣能使上方區(qū)段的履帶依靠本身重量順勢前滑。輪緣的最低點則受Ψ1限制。履帶推土機因前方有推土板開路,故接近角Ψ可較小,一般為1o~3o。試驗表明,導向輪軸與最前面的支重輪軸之間的距離,一般不應小于履帶節(jié)距的三倍,否則履帶運動的不均勻性太大。
1.4本設計的主要內容及組織安排
本次設計主要針對履帶式旋挖鉆機進行討論,著重于履帶式旋挖鉆機的支重輪與引導輪的分析與設計。第2章介紹支重輪、引導輪的結構形式與工作原理;
第3章根據(jù)履帶行駛原理,并結合行走裝置運動學,確定履帶行走裝置基本參數(shù);
第4章根據(jù)履帶行走裝置基本參數(shù),確定了履帶行走裝置主要部件“四輪一帶”的型號,并完成“四輪一帶”結構設計;第5章完成了履帶行走裝置PRO/E三維圖建模,并對進行干涉檢測,以確定其結構的合理性和對模型進行優(yōu)化設計。
第二章 支重輪、引導輪的結構形式與工作原理
2.1支重輪的結構形式與工作原理
支重輪作為履帶旋挖鉆機的主要承載結構件,尤其是在大噸位履帶旋挖鉆機中,其設計和制造質量直接關系著鉆機的整機安全性。履帶旋挖鉆機工況復雜,在一些特殊吊載工況或起臂工況下僅有部分支重輪受力,因此支重輪的排布為中部疏兩端密的形式,且為了滿足履帶旋挖鉆機逐漸增加的重量,支重輪的個數(shù)及結構參數(shù)相應增加,支重輪安裝在履帶架底部,行走時與履帶板上底面間形成滾動,其安裝形式在小噸位中多采用開放式,在大噸位中采用封閉式結構,如圖2.1 所示。
a)開放式 b)封川式
圖2.1支重輪安裝形式
本次設計的支重輪主要依照液壓挖掘機支重輪,詳見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yè)行業(yè)標準—液壓挖掘機支重輪。
2.2引導輪的結構形式與工作原理
引導輪作為鉆機行走裝置的重要組成部分,起引導和調整履帶緊度之用。通過起伏地形時,由于懸掛裝置允許支重輪上下運動,履帶的緊度將會發(fā)生相當大的變化,履帶在與主動輪嚙合之前甚至會完全松弛,同時會伴隨著甩脫履帶的危險,為避免這種情況的發(fā)生,就有必要對動態(tài)緊度進行調整。引導輪一般安裝在前端,通常與裝緊裝置安裝在一起。
本次引導輪的總成結構主要參考履帶式推土機引導輪,詳見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機械行業(yè)標準—履帶式推土機引導輪。
第三章 履帶行走裝置參數(shù)確定
3.1 履帶基本參數(shù)設計計算
3.1.1基本參數(shù)
整車重量:45T
液壓系統(tǒng)壓力:25Mpa
履帶收縮寬度3.3m,展開寬度4.2m
3.1.2單根履帶接地面積
參照《工程機械設計》一書中,取接地0.1MP
3.1.3履帶的接地長度(L)和履帶板寬(b)
長寬比參照《工程機械設計》一書中,關于λ的取值:一般用途機械可取λ=0.18~0.22,沼澤地用機械取λ=0.24~0.28,取λ=0.22
L≈3.15,
取整L=3150mm,b=700mm。
履帶行走裝置的全寬參照《工程機械設計》一書中,履帶接地長度L和履帶機械的軌距W應滿足一定的比例關系:
W——履帶機械的軌距;
μ——轉向阻力系數(shù),疏松土壤取μ=0.6~0.7,硬土地取μ=0.25;
——履帶對地面的附著系數(shù),在干燥的土路上取=0.8~0.9;
f——滾動阻力系數(shù),在干燥的土路上取=0.05
本次設計中取μ=0.25,=0.9, =0.05。則,
依據(jù)上面所確定的,可以算得,實際上履帶的軌距W應遠大于這個數(shù)值,因此,滿足條件。
3.2 運行阻力計算
行走裝置的牽引力的產生過程是,由發(fā)動機發(fā)出的扭矩經傳動系統(tǒng)和驅動輪把履帶的工作區(qū)段張緊,引起支承面和地面的相互作用。這時,地面給履帶支承面一個切向反作用力,此力的方向與履帶行走方向一致,推動了機械前進。機械行走時,需要不斷克服行走中所遇到的各種運動阻力,牽引力也就是用于克服這些運動阻力的。履帶行走裝置的運行阻力,有土壤變形阻力、坡度阻力、風載荷造成的阻力和不穩(wěn)定運動的慣性阻力等。
行走牽引力計算:
參照《液壓挖掘機》一書中式5-11,
得
3.2.1 土壤變形阻力
土壤變形阻力是由于履帶將土壤擠壓變形而引起的。
在坡道上時:
式中 ——運行比阻力系數(shù),=0.1;
——旋挖鉆機的工作質量, =45000kg ;
——預設的爬坡角度, =;
參照下表3-1;
表3-1地面與履帶的運行阻力
地面種類
運行比阻力
地面種類
運行比阻力
瀝青公路
0.03~0.04
野路
0.09~0.12
石砌公路
0.05~0.06
深砂、沼地、耕地
0.10~0.15
堅實土路
0.06~0.09
代入有:
在平道時:
3.2.2坡度阻力
坡度阻力是由于機械在斜坡上因自重分力所引起。
3.2.3 風載荷造成的阻力
=qA
式中 q——風壓,q=250Pa;
A——迎風面積,A=6.5
()
3.2.4 不穩(wěn)定運動的慣性阻力
所以,坡道行駛外部阻力位
=+ =38.19+220.5+4.41+1.625=264.7
平道行駛外部阻力為
= 44.1+1.65+4.41=50.135
3.3 履帶運行的內阻力的計算
內部阻力是驅動輪與履帶的嚙合阻力、驅動輪,導向輪的軸與軸套的摩擦阻力、履帶銷軸的摩擦阻力和支重輪滾動阻力和軸頸摩擦阻力等組成 。
3.3.1 驅動輪與履帶的嚙合阻力
驅動輪與履帶的嚙合阻力
。
式中——履帶緊邊張緊力;
——驅動輪與履帶的嚙合效率,一般取=0.95。
3.3.2驅動輪、導向輪的軸與軸套的摩擦阻力
旋挖鉆機前進時:
。
——履帶緊邊張緊力;
——履帶松邊張緊力;
——軸頸中的摩擦系數(shù),=0.08;
——驅動輪和導向輪的軸頸直徑,=65mm;
——驅動輪節(jié)圓直徑,=881.12mm。
3.3.3履帶銷軸間的摩擦阻力 (后輪驅動,前輪行駛)
履帶銷軸與銷套之間的摩擦阻力,履帶運行時不斷繞上和繞出驅動輪和導向輪,即履帶由直變彎、由彎變直,銷軸與銷套之間有相對運動。因而產生摩擦力。
設驅動輪的齒數(shù)Z,則驅動輪每轉一圈,位于節(jié)圓上的Z快履帶板要繞銷軸轉動,每塊履帶板的轉角
在履帶張力作用下每塊履帶板銷軸轉過角所做的摩擦功為
— 銷軸直徑mm ;
—銷軸與軸套之間的摩擦系數(shù),~0.4 取;
Z—驅動輪的齒數(shù),Z=27;
t—履帶板的節(jié)距,t=203mm。
。
——履帶銷軸的直徑,=44.5mm;
——履帶板銷與孔的摩擦系數(shù),=0.25;
——驅動輪齒數(shù),=27;
——履帶節(jié)距,=203mm。
3.3.4 支重輪滾動阻力和軸頸摩擦阻力
。
——作用于履帶上的總質量;
——支重輪外徑,=20.8cm;
——支重輪銷軸外徑,=10.2cm;
——滾動摩擦系數(shù),=0.05;
——銷軸和支重輪軸套之間的摩擦系數(shù),=0.08。
綜上,兩條履帶的內阻力綜合為
。
3.4履帶行走裝置牽引力驗算
1)在坡道上行駛的總阻力:
;
在平道上行駛的總阻力:
。
由上計算的結果可知,上坡行駛=<=,即牽引力不足以克服行駛阻力,以給定行駛速度1.0km/h 不能爬上坡。若要實現(xiàn)上坡行駛,可適當降低行駛速度,將行駛速度降為0.9km/h,重新計算牽引力。
>=322.65(KN),滿足爬坡要求。
當平道行駛時,應按最大行駛速度驗算牽引力,即
>=108.085(KN),滿足平道高速行駛牽引力要求。
3.5附著力驗算
式中——履帶和地面見得附著系數(shù),其值由表3-2得,取=0.9
——坡度
——整機質量,
< 即以V=0.9km/h速度上坡行駛,既滿足行駛阻力要求,又滿足地面附著力要求。
表3-2履帶和地面間的附著系數(shù)
地面情況
平履帶
具有尖筋的履帶
公路
土路
不良的野路
難以通過的斷絕路
結冰的堅實道路
0.3—0.4
0.4—0.5
0.3—0.4
0.2—0.3
0.15—0.3
0.6—0.8
0.8—0.9
0.6—0.7
0.5—0.6
0.3—0.5
3.5.1 履帶行走裝置轉彎轉彎時阻力計算
轉彎時的摩擦阻力換算成相當于直線型走的阻力:
。
則,轉彎時的總阻力為:
。
——轉彎時履帶和地面的摩擦系數(shù),=0.7;
——打樁機的轉彎半徑,即履帶的軌距: ;
——履帶的接地長度,=3150mm。
滿足要求。
第四章 履帶行走裝置結構設計
履帶行走裝置結構主要部件為“四輪一帶”,即驅動輪,導向輪,拖鏈輪,支重輪和履帶。在工程機械行業(yè)中,四輪一帶已經有部分標準,可以根據(jù)履帶節(jié)距進行選型,其具體結構設計也可以參照該標準。
4.1支重輪的結構設計
支重輪用螺釘固定在輪架下面,用于支撐機械的質量,并將質量分布在履帶板上。同時還依靠其滾輪凸緣夾持鏈軌不使履帶橫向滑脫(脫軌),保證機械沿履帶方向運動。
支重輪按結構可分為單邊支重輪和雙邊支重輪,采用滑動軸承和滾動軸類。
支重輪緣都經過淬火,其硬度達355—440 HB。在臺車架中,特別是為提高剛度
而裝置隔板時,形成的一些空腔容易被泥土堵塞而阻礙支重輪轉動;在浸泡的土
壤上運行時,也容易堵塞支重輪。因此,有一些履帶式推土機,在臺車架外側裝
有帶加強筋的支重輪護板。支重輪主要由值軸、輪體、軸套、浮動油封座、螺塞
墊圈、浮動油封、環(huán)形圈、銷等組成,其具體結構與安裝見圖4-1,其具體結構設計和尺寸選擇可參考JG/T59-1999。
根據(jù)履帶型號(B型),節(jié)距t=203mm, 參考JG/T59-1999YE液壓挖掘機引導輪行業(yè)標準,其安裝尺寸與技術要求參考該標準。
圖4-1 支重輪輪結構圖
1—值軸;2—輪體;3—軸套;4—浮動油封座;5—螺塞;6—墊圈
7—浮動油封環(huán);8—O形圈;9—銷
注:1~4為專用件:5~9為標準件。
4.2 引導輪結構設計
導向輪用于正確引導履帶繞轉,防止跑偏和越軌。按經驗導向輪的輪面制成光面,中間有檔肩還作為導向用,兩側的環(huán)面能支持軌鏈起支重輪的作用。中間的擋肩環(huán)有足夠的高度,兩邊的褻瀆比較小。其密封也采用浮動油封。導向輪主要由導向輪軸;O形密封圈;導向輪堵板;圓柱銷;導向輪輪體;鐵套;雙金屬軸套等組成,其具體結構與安裝見圖4-2。其具體結構設計和尺寸選擇可參考JB/T 2983.2 2001。
根據(jù)履帶的節(jié)距t=203mm,參考JB/T 2983.2-2001履帶式推土機引導輪行業(yè)標準,可得出導向輪直徑為734mm,其它安裝尺寸與技術要求可參考該標準。
圖4-2 導向輪結構圖
1—導向輪軸;2—雙金屬軸套;3—導向輪輪體;4—圓柱銷;5—鐵套;6—螺栓;7—O形密封圈;
8—端蓋;9-浮封環(huán);10-浮動油封O形圈;11-O形密封圈2;12-彈簧墊圈;13-螺塞。
以上對引導輪與支重輪的結構設計可以看出,履帶行走裝置由于工作狀況比較惡劣,容易磨損,其各個部件對于材料性能要求比較高。因此在制造的過程中應該慎重的選著其材料,并采取合適的工藝處理,以延長其各部件的壽命。
第五章 PRO/E簡介及支重輪與引導輪的三維視圖
前面在我們在對支重輪與引導輪結構設計時,只進行了其二維圖的設計,于此在第五章將對其三維 PRO/E圖進行簡單介紹以便讓讀者更清楚,更明了的了解支重輪與引導輪的結構。
5.1 PRO/E簡介
Pro/Engineer 是美國PTC公司的產品,于1988年問世。10多年來,經歷20余次的改版,已成為全世界及中國地區(qū)最普及的3D CAD/CAM系統(tǒng)的標準軟件,廣泛應用于電子、機械、模具、工業(yè)設計、汽車、航天、家電、玩具等行業(yè)。 Pro/E是全方位的3D產品開發(fā)軟件包,和相關軟件Pro/DESINGER(造型設計)、Pro/MECHANICA(功能仿真),集合了零件設計、產品裝配、模具開發(fā)、加工制造、鈑金件設計、鑄造件設計、工業(yè)設計、逆向工程、自動測量、機構分析、有限元分析、產品數(shù)據(jù)庫管理等功能,從而使用戶縮短了產品開發(fā)的時間并簡化了開發(fā)的流程;國際上有27000多企業(yè)采用了PRO/ENGINEER軟件系統(tǒng),作為企業(yè)的標準軟件進行產品設計。
Pro/E獨樹一幟的軟件功能直接影響了我們工作中的設計、制造方法。與其他同類三維軟件(MDT、UG、CATIA等)相比,Proe/ENGINEER的不同之處在于以下幾點:
(1)基于特征的(Feature-Based)
Pro/ENGINEER是一個基于特征的(Feature-Based)實體模型建模工具,利用每次個別建構區(qū)塊的方式構建模型。設計者根據(jù)每個加工過程,在模型上構建一個單獨特征。特征是最小的建構區(qū)塊,若以簡單的特征建構模型,在修改模型時,更有彈性。
(2)關聯(lián)的(Associative)
通過創(chuàng)建零件、裝配、繪圖等方式,可利用Proe/ENGINEER驗證模型。由于各功能模塊之間是相互關聯(lián)的,如果改變裝配中的某一零件,系統(tǒng)將會自動地在該裝配中的其他零件與繪圖上反映該變化。
(3)參數(shù)化(Parametric)
Pro/ENGINEER為一參數(shù)化系統(tǒng),即特征之間存在相互關系,使得某一特征的修改會同時牽動其他特征的變更,以滿足設計者的要求。如果 某一特征參考到其他特征時,特征之間即產生父/子(parent/child)關系。
(4)構造曲面(surface)
復雜曲面的生成主要有三種方法:1)由外部的點集,生成三維曲線,再利用Pro/E下surface的功能生成曲面。2)直接輸入由Pro/desinger(造型設計)產生的曲面。3)利用import(輸入)功能,以IGES、 SET、VDA、Neutral等格式,輸入由其他軟件或三維測量儀產生的曲面。
(5)在裝配圖中構建實體
根據(jù)已建好的實體模型,在裝配(component)中,利用其特征(平面,曲面或軸線)為基準,直接構建(Create)新的實體模型。這樣建立的模型便于裝配,在系統(tǒng)默認(default)狀態(tài)下,完成裝配。
1.生成工程圖
Pro/E可以用來實現(xiàn)基于實體建模的工作流程而生成工程圖紙,用戶可以輕
松地生成和保存2D工程圖紙,由于工程圖紙和3D零件動態(tài)連接,因此當用戶修改生成視圖的3D模型時,零件視圖、尺寸和注釋等都自動更新,節(jié)約了圖紙管理和維護的時間。
2. 演示市場銷售
Pro/E的渲染工具可幫助用戶以真實的照片有效地交流其設計。用戶完成高
質量的零件、裝配圖、裝配爆炸效果圖,可用于演示、設計檢查、市場銷售、制作說明書等用途。
最直觀的 Pro/E 拋棄傳統(tǒng) CAD/CAM 軟件中的線框和表面模型,而直接于
3D 實體。這使我們的設計環(huán)境完全從 2D 或 2D 與 3D 混合狀態(tài)上升為純3D
模式。產品或模具的描述信息變得更加完整,概念更加清晰,更易于抓住設計意
圖。設計質量和速度也大大提高,尤其是結合快速原型技術,可以大大縮短產品
設計生產上市周期。總之,隨著 Pro/E 的不斷完善和發(fā)展,越來越多的問題將
被解決,越來越多的理想將變?yōu)楝F(xiàn)實。 Pro/E 的魅力將更多地體現(xiàn)為生產力水
平的極大提高。
5.2支重輪與引導輪的Pro/E建模
5. 2.1支重輪的Pro/E建模
支重輪主要由值軸、輪體、軸套、浮動油封座、螺塞、墊圈、浮動油封、環(huán)
形圈、銷等組成。首先對各個零件進行建模,圖5-1為支重輪輪體的PRO/E三維模型,圖5-2為支重輪浮動油封座的PRO/E三維模型,,5-3為支重輪軸的PRO/E三維模型。
圖5-1支重輪體
圖5-2支重輪浮動油封座
圖5-3支重輪軸
完成零件建模后,進行支重輪裝配,如圖5-4:
圖5-4支重輪
5.2.2引導輪的Pro/E建模
導向輪主要由導向輪軸、O形密封圈、導向輪堵板、圓柱銷、導向輪輪體、鐵套、雙金屬軸套。首先對導向輪各個零件進行建模,圖5-5為引導輪輪體的PRO/E三維模型,圖5-6為引導輪軸的PRO/E三維模型。
圖5-5為引導輪輪體
圖5-6引導輪軸
完成零件建模后,進行引導輪裝配,得圖5-7
圖5-7引導輪
5.3本章小結
本章簡單介紹了支重輪與引導輪的三維Pro/E視圖、以及Pro/E簡介,著重于進一步對支重輪與引導輪結構形式的表達,使讀者更能清楚地了解其結構,從而對支重輪、引導輪的深入研究以及對其結構的優(yōu)化設計做了有利的前提條件,為以后打下了良好基礎。
第六章 結論
本文對旋挖鉆機的現(xiàn)狀及發(fā)展趨勢作了充分分析,了解了支重輪、引導輪的結構形式及組成,并對其做了結構尺寸設計及履帶行走裝置行走受力分析和詳細計算。本設計是以三一SR150旋挖鉆機為參考進行設計,現(xiàn)將主要工作和進展總結如下:
(1)本文分析了支重輪、引導輪的結構形式及其分類、特點和工作原理,并對履帶行走裝置的牽引力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和計算,符合實際能應用于實際當中。
(2)第四章詳細介紹了支重輪、引導輪的結構設計,并參照國標且確定了各輪的結構尺寸、組成部分及各種參數(shù)及技術要求。
(3)最后對支重輪、引導輪進行三維建模進一步了解其結構形式,并簡單介紹的Pro/E。
通過這次畢業(yè)設計不僅使我掌握了對各類軟件的使用,而且還很好的對以前所學的各類知識做了系統(tǒng)的復習與加深,并對工程設計的流程有了一定的了解。
通過對支重輪、引導輪的設計與計算,讓我了解了履帶行走裝置的行駛原理,并對整機的結構及工作情況有了初步的認識。同時在結束之際我很感謝指導老師-周友行以及研究生助教-姚小海對我的指導與幫助,讓我在這次畢業(yè)設計中學到了許多從來沒有學到的東西,另外還有其他同組同學的協(xié)助與幫忙。
參考文獻
[1]周建釗主編.底盤結構與原理[M]. 北京:國防工業(yè)出版社. 2006.5
[2]孔德文等.液壓挖掘機[M]. 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 2007.1
[3]趙克利等.底盤結構與設計[M]. 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7.1
[4]濮良貴,紀名剛.機械設計(第七版)[M].北京:西北工業(yè)大學機械原理及機械零件教研室,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5]哈爾濱工業(yè)大學理論力學教研室.理論力學[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2002.
[6]朱張校.工程材料(第三版)[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1
[7]朱冬梅.畫法幾何及機械制圖第五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2.
[8]張鳳山,靜永臣.大宇挖掘機構造與維修程[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7.
[9]同濟大學.液壓挖掘機[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1986.
[10]GB/T9139.2-1996,液壓挖掘機技術條件.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 2009.4
[11]GB/T9140-1996,液壓挖掘機結構與性能. 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 2009.4
[12]JB/T59-1999,液壓挖掘機支重輪. 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9.4
[13]JB/T2602-2001,組合式履帶總成.北京:機械科學研究院. 2009.4
[14]JB/T2983.22001,履帶式推土機總成. 北京:機械科學研究院.2009.4
[15]孫恒,陳作模.機械原理(第六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16]汪寧智.回轉支承及其連接螺栓的選型計算[J].工程機械,1987
Rapid Prototyping and manufacturing
Introduction
The term “rapid prototyping” (RP) is a relatively new expression for the generation of three-dimensional models manufactured without the need for machining or products designed on a computer aided design system, the first rapid prototyping system was introduced on to the US market in 1988 and gave the engineer the opportunity to produce 3 dimensional objects directly from Computer Aided Design (CAD) date and succeed in the cost-effective production of patterns and moulds with complex surfaces.
The principle advantages of using this technology are:
n High speed at which the solid model is generated.
n The complexity of the model does not form any limitation to its production.
n The early use of these models was to assist the designer in determining fitness and form. It also provided the sales team with a 3 dimensional object to show to a prospective customer, this being far better than the traditional orthographic drawing which many people find difficult to interpret.
n The benefits of RP:
n Converts 3D CAD images into accurate physical models at a fraction of the cost of traditional methods.
n Improves design communication and helps eliminate design mistakes.
n Reduces “time to market” for a new product.
n Can be used as a powerful marketing tool since the prototype can be seen rather than the draw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is technology has reached into many of the traditional fields, attracting the interest of artisans whose skill any knowledge has led to 3-D objects being used directly and indirectly as patterns and model for soft tooling.
Production of models by machining has a number of limitations.
l Material removed during forming is difficult to reclaim.
l Machining in the form of drilling turning milling spark erosion etc., is limited by the shapes it can produce.
l In the event of design change, conventional tooling such as patterns ,core boxes, dies, jigs etc. ,become expensive to alter ,and in many cases, may require complete re-manufacture.
Rapid prototyping differs with conventional manufacturing methods by adding material layer by layer until the desired sharp is achieved, immediately reducing or avoiding the loss of material.
What RP&M CAN DO?
To substantially shorten the time for developing patterns, moulds, and prototypes, some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have started to use rapid prototyping methods for complex patterns making and component prototyping. Over the past few years, a variety of new rapi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ies, generally called Rapid Prototyping and Manufacturing(RP&M),have emerged ;the technologies developed include Stereo lithography (SL), selected laser sintering(SLS),fused deposition modeling(FDM),laminated object manufacturing(LOM),and three dimensional printing (3D Print).They have a common important feature ;the prototype part is produced by adding materials rather than removing materials. This simplifies the 3D part producing processes to 2D layer adding processes so that a part can be produced directly from its computer model.
THE BASIC PROCESS IN RP
RP machines process CAD data by slicing the computer model into layers ,each layer being typically 0.1-0.25mm thick the machine then uses this data to construct the model layer by layer ,each layer being bonded to the previous until a solid object is formed. Due to this laminated method of construction a stepped surface is developed on curved faces, the removal of which is essential if maximum advantage of the process is to be realized. Schematic representation of the stepped construction, which requires post processing, is on the above Figure8.1.
DEVELOPMENT
More recent developments have been prompted by problems caused by the expansion of the model where it is used as a disposable pattern (like the wax pattern in the lost wax process), Where the resin model is produced to form solid walls, expansion during the “burning-out” stage weakens the ceramic shell, and can cause failure in the firing and/or casting stages.
The company, 3D System GmbH, has developed a machine and software, which together allow for the model to be constructed in the form of a honeycomb. The honeycomb structure collapses in on itself during “burning-out” thus avoiding the problems of expansion. Each pocket of the honeycomb structure is connected to its neighbor by a small hole that allows for the uncured resin to be drained prior using.
Other methods of producing tooling directly from the rapid prototype-such as metal spraying –are also being developed, and this seems to have potential in the production of less complex parts, although it is inevitable that some detail will be lost.
Prototyping Company ARRK EUROPE LTD, London, has developed a thin layer technology, which removes many of the inaccuracies inherent in mechanical finishing. It claims to be the first company in the world to achieve 0.05mm layer build accuracy.
ARRK’s development team used a combination of subtle mechanical alterations to setting up of its four stereo lithography (SL) rapid prototyping machines and proprietary techniques to over come de-wetting. It also called upon its knowledge of resins.
Using this new technology, the company is now able to produce extremely accurate high-quality master parts and tooling. With 0.05mm layer, the build is more precise and all but eliminates the stair-stepping effect. In addition, the need for finishing is dramatically reduced. As a result, the process is ideal for switches, electronic components or any finely details part.
Current Application Areas of RP&M
Design Engineering
(1) Visualization
With RP&M, the prototype of a complex part can be built in short time, therefore engineers can evaluate a design very quickly, for it isn’t difficult to visualize exactly what the actual complex product will look like.
(2) Verification and optimization
Improving product quality is always an important issue of manufacturing. An RP&M prototype can be produced quickly without substantial tooling and labor cost. As a result, the product quality can be improved within the limited time frame and with af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