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ⅰ新蘇版第25課走向世界的日本教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歷史ⅰ新蘇版第25課走向世界的日本教案(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
歷史ⅰ新蘇版第 25 課走向世界的日本教案
教學目標:
目標 知識與能力
內容 識記
1889 年日 憲法制定背景、主要內
本憲法 容及其影響
崛起為東 富國強兵;廢除不平等
方強國 條約實現(xiàn)民族獨立
踏上對外 侵略朝鮮;
擴張之路 侵略中國
過程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理解
運用
與方法
正 確理 解 和
通過對明治維新影
通過對明治維新
歷史影響的學習,
認 識明 治 維
響的學習吸收經驗
論從史出
使學
2、生認識改革
新 給日 本 和
教訓,培養(yǎng)學生運
問題探究
亞 洲帶 來 的
用歷史唯物主義觀
是歷史發(fā)展的趨
歷史比較
勢,改革是推動歷
積 極和 消 極
點全面地評價歷史
概括闡釋
影響。
事物的能力。
史前進的重要因
素。
教學重點: 1889 年日本憲法制定的背景、內容。
教學難點: 1889 年日本憲法的特點、影響。
教學方法: 本節(jié)課主要采用談話講述法和問題比較方式進行, 同時配合質疑答疑、 原始史料
閱讀、論從史出等方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思考、分析問題的能
3、力,努力實
現(xiàn)師生教與學的有機互動。 引導學生整體把握日本明治維新的影響, 讓學生學會用歷史辯證
思維方法分析問題、 解決問題采用概要講述法和問題比較方式進行教學, 既符合學生認知的
水平,也符合學生的心理發(fā)展特征,更有利于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
教學過程:
導入:
明治維新的成功, 使日本成為亞洲第一個走上資本主義道路的國家。 日本不僅開始了
近代化的進程,而且也走向了侵略亞洲鄰國的過程。 1889 年日本制訂了近代亞洲第一部資產階級憲法, 憲法,這部憲法顯示了日本政治體制是什么特點?明治維新與日本崛起為東方
強國以及踏上對外擴張之路之
4、間有什么關系, 這就是我們這節(jié)課探究的內容。 由此導入新課?!疽弧?1889 年日本憲法
1〕憲法頒布的背景:
明治維新時,農民負擔過重,起義不斷;中小資產階級不滿政府對大資本家的扶持政策; 19 世紀 80 年代日本國內的社會矛盾十分尖銳,社會動蕩。中小資產階級和中小地
主
掀起“自由民權運動”的廣泛影響。 19 世紀 80 年代初,有 20 多萬人在請愿書、建議書上
簽名。 民權理論家紛紛擬定憲法草案,寫入了 “政府違背憲法時, 日本人民可以不服從它” 、
“政府蹂躪人民自由權利時,人民可以推翻它”等內容。 藩閥驚呼 “出現(xiàn)了法國大革命前的
情景
5、?!薄卜y: 領導倒幕運動的中下級武士, 在明治維新以后長期壟斷國家主權, 他們出身
于長州、薩摩等藩,稱為藩閥。 〕
為了緩和矛盾,適應資本主義發(fā)展的需要,穩(wěn)定社會局面,制訂憲法。
2〕憲法特點: 以普魯士憲法為藍本,具有軍國主義和君主權力的特點。
3〕憲法內容: P118—119
①宣布日本實行君主立憲〔什么叫君主立憲?英國君主立憲制的形成過程?制度
特點?〕,但“天皇神圣不可侵犯” 。天皇享有絕對的權力,有批準法律、頒布法律效力的“敕令” 、任免大臣、召集和解議會、宣戰(zhàn)、媾和及統(tǒng)帥軍隊的權力;
②日本國民稱臣民,享有法律范圍的言論、通信、出版、集
6、會、和結社的自由;
③規(guī)定日本議會分為貴族院和眾議院,并對議會權力作具體規(guī)定;
④設內閣和樞密院;
日本同英國的君主立憲制相比,有哪些不同
?
君主權力
議會與君主關系
內閣與議會關系
掌握實權者
英國
統(tǒng)而不治
議會權力大于君主
內閣對議會負責
資產階級
日本
至高無上
天皇解散議會
內閣對天皇負責
天 皇 為 代 表 的 官 僚
( 神權色彩 )
軍閥集團
日本 1889 年憲法以《德意志帝國憲法》為藍本,試比較這兩部憲法的相同之處。
都確立了君主立憲政體
議會 :
7、權力較小,尤其是眾議院〔帝國議會〕
君主:掌握國家最高權力
內閣:行政機關,只對君主負責
君主權力突出,封建主義、軍國主義色彩濃厚 , 二戰(zhàn)的兩大元兇。
4〕評價:
A、具有濃厚的封建性, 國家主權掌握在天皇手中, 缺乏比較健全的民主憲政精神。
B、憲法承認人民的基本權利和參政權,表面上依照“三權分立”的原那么確立了
日本資產階級君主立憲制,是亞洲第一部資產階級憲法;
C、標志著日本天皇制地主資產階級聯(lián)合專政的統(tǒng)治秩序基本確立。
D、鞏固了明治維新后確立的近代天皇制度。
【二】崛起為東方強國〔經濟上: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fā)展〕
1.
8、 富國強兵
提問:日本崛起為東方強國的有利因素是什么?學生思考后,指出: 19 世紀后半期,隨著
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向帝國主義階段過渡, 西方列強加緊分割世界, 在亞洲, 中國是其主要目
標,日本利用相對有利的國際環(huán)境, 日本抓住機遇加緊推行維新改革, 發(fā)展資本主義。 隨著
以鋼鐵和機器制造為代表的重工業(yè)迅速發(fā)展,日本近代資本主義工業(yè)體系開始確立,到 19
世紀 90 年代初,日本已經成為亞洲資本主義經濟最發(fā)達的國家。在經濟發(fā)展的基礎上,明
治維新時建立起來的新式軍隊 “皇軍” 無論從軍事裝備還是指揮人才等各方面的力量都大大
增強。明治領袖們的富國強兵的
9、夢想得到實現(xiàn)。
2. 民族獨立
明治維新之前的日本受到外來侵略的威脅, 簽定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 隨著改革使日本
國際地位的不斷提高,日本開始擺脫民族危機,走上獨立發(fā)展道路。 20 世紀初隨著日本經濟軍事實力的增強,日本完全廢除了列強強加的不平等條約,獲得國家主權的獨立和完整。
但走上獨立發(fā)展道路的日本, 卻竭力推行軍國主義, 開始加緊對周邊地區(qū)的侵略擴張, 成為新興的帝國主義國家
意義:
1〕使日本改變了封建落后的狀況,走上了發(fā)展資本主義的道路;
2〕建立起比較完整的工業(yè)體系 , 實現(xiàn)了由落后農業(yè)國向先進工業(yè)國的轉變。
【三】踏上對外擴張之路〔
10、軍事〕 :
1〕原因: 為了滿足本國資本主義發(fā)展的需求,對外掠奪市場和原料
2〕表現(xiàn):
大陸政策
①明治政府成立時,便有對外擴張之心;
第一步征服中國的臺灣
如:天皇“欲開拓萬里波濤,布威于四方”
第二步征服朝鮮
② 1879
年,日本正式吞并中國琉球,改名為沖繩縣;
第三步征服中國的滿蒙地區(qū)
第四步征服中國內地
③ 1876
年侵入朝鮮,強迫朝鮮簽訂《江華條約》
;
第五步征服世界
④ 1894
年,挑起甲午中日戰(zhàn)爭,中國戰(zhàn)??;
1985 年清政府被迫簽訂 《馬
11、關條約》,割臺灣、澎湖列島并賠兩億兩白銀給日本;
⑤ 1900 年,八國聯(lián)軍侵華,日軍出兵人數(shù)最多;
⑥ 1910 年朝鮮淪為日本的殖民地;
總括日本明治維新的積極影響:
1、明治維新是日本歷史的轉折點,日本從此走上近代化道路:
①經濟 : 使封建落后的日本走上發(fā)展資本主義道路,加快日本經濟近代化,逐步發(fā)展為亞洲資本主義強國。
②政治 :1889 年,頒布了資產階級性質的《大日本帝國憲法》 ,實行君主立憲制,基本確立地主資產階級聯(lián)合專政的統(tǒng)治秩序,鞏固了日本近代天皇制度。③文化 : 西方近代思想文化得到傳播,社會面貌發(fā)生深刻變化。
④影響 : 擺脫民族
12、危機。
2、明治維新后的日本是亞洲近代唯一走上獨立發(fā)展的國家,很快成為亞洲強國。
〔與課題相呼應——走向世界的日本〕
談談“走向世界的日本”中“走向世界”的含義。
一是采取發(fā)展資本主義的政策,建立適應資本主義發(fā)展的政治體制,走上資本主義道路,順應世界潮流;
二是隨著自身實力的增強和資本主義發(fā)展的需要,走向對外侵略擴張的道路。
3、明治維新為亞洲國家一些立志擺脫落后狀況、實現(xiàn)民族振興的人們提供了某些經驗。
方法指導:分析改革成敗的原因要四看:
1、看當時歷史發(fā)展的潮流或趨勢;
2、看當時新舊勢力的力量對比;
3、看改革的政策措施是否正確
13、;
4、看改革者的素質如何。
5、此外,世界近現(xiàn)代史上的改革還要看國際環(huán)境等因素的影響。
★ 日本明治維新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 1〕時代和國際環(huán)境因素。明治維新時,世界處在自由競爭資本主義時期,爭奪殖民地的高潮尚未到來,西方列強侵略矛頭主要指向中國,加上亞洲民族運動興起,特別是太平天國運動牽制了西方列強的勢力,為日本提供了有利的國際環(huán)境。
〔 2〕國內因素。①政治體制:封建領主潛伏著很大的離心力,維新派的尊王倒幕號召,客
觀上符合建立民族國家和統(tǒng)一國內市場的要求,以大阪為中心的國內統(tǒng)一市場逐步形成 ,
為資本主義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 ②思想文化傳統(tǒng):
14、 日本知識分子易于吸收外國的新思想、
新文化,西方資產階級的政治學說和科學技術在日本傳播快、普及早,并與自身民族文化融合,對維新運動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3) 改革的主觀因素。①領袖人物:改革派骨干多為資產階級化的知識分子,具有斗爭經驗和政治才干。②方針正確:長州、薩摩等藩,采取割據(jù)富強的方針,有強大的武裝力量。③人民群眾:重視利用人民的力量,推翻了幕府統(tǒng)治。④國家政權:明治政權掌握在改革派手中,改革成為基本國策和政府的一致行動,保證了改革的順利進行。
單元探究:
1、 19 世紀 60 年代,中國和日本幾乎同時發(fā)生了學習西方的運動,試比較這兩次運動
的主要異
15、同點。兩次運動結果一成一敗, 30 年后日本打敗了中國,你有何啟示?
相同 :
(1) 背景:封建落后,民族危機
(2) 目的:富國強兵,鞏固統(tǒng)治
(3) 內容:①引進西方先進技術,建立近代企業(yè)②創(chuàng)建近代海軍③舉辦新式學堂
不同:
(1) 背景:資本主義經濟發(fā)展的程度
(2) 領導:日本是從封建統(tǒng)治中分化出來,不滿幕府統(tǒng)治的中下層武士;中國
(3) 目的:
(4) 內容:日本是全面改革舊的封建制度,中國只
(5) 性質:日本 ,中國是封建統(tǒng)治者的自救運動
(6) 結果:
啟示:“制度創(chuàng)新”是改革和發(fā)展的關鍵。
2、 19 世紀 60 年代俄國、日本都進行了一場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