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語文總復習 第4部分 古詩文閱讀 第一講 文言文閱讀 第19篇 送東陽馬生序(節(jié)選)(宋濂)[有增加]課件》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中考語文總復習 第4部分 古詩文閱讀 第一講 文言文閱讀 第19篇 送東陽馬生序(節(jié)選)(宋濂)[有增加]課件(1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第19篇送東陽馬生序(節(jié)選)(宋濂)有增加 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既加冠,益慕圣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鄉(xiāng)之先達執(zhí)經(jīng)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質(zhì)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當余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shù)尺,足膚皸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
2、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綺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huán),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余則缊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 ,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余之勤且艱若此。 二、重點句子翻譯1 余 幼 時 即 嗜 學 。我小時候就愛好讀書。2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抄完后,小跑著送還書,不敢稍微超過約定的期限。3嘗趨百里外,從鄉(xiāng)之先達執(zhí)經(jīng)叩問。(我)曾經(jīng)跑到百里以外的地方,拿著經(jīng)書向當?shù)赜械赖掠袑W問的前輩請教。4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所以我雖然愚笨,但終于能夠有所收獲。 5當余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當我從師求學的時候,背著書箱,拖著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中。6寓逆旅,主人日
3、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住在旅店里,每天只吃兩頓飯,沒有新鮮肥美的東西可以享用。7余則缊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我卻穿著破舊的衣服,生活在他們中間,一點也不羨慕他們。8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因為內(nèi)心有足以快樂的事,不覺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三、問題探究1作者是從哪三個方面寫出自己成年之后求學的艱難的?(各用四個字概括回答)這樣寫的目的是什么? 叩問之難、旅途之艱、生活之苦 目的:鼓勵馬生刻苦、勤奮地學習,成為德才兼?zhèn)涞娜恕?作者在文中為什么要描寫同舍生的衣著?與自己“缊袍敝衣”作對比,突出求學時的艱苦,表現(xiàn)自己求學信念的堅定。3為什么作者在眾多富有的同學中能“略無慕艷意”?以中有足
4、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4你認為作者“雖愚,卒獲有所聞”的原因是什么? 不畏家貧借書學習,千方百計向老師請教。 5你從作者的讀書經(jīng)歷中悟出哪些學習的秘訣? 學習要勤奮;求師要誠心;求學須不斷克服并戰(zhàn)勝困難。6作者寫這篇贈序的目的是鼓勵馬生勤奮學習。為什么要用這么大的篇幅寫自己年輕時求學的艱難?以自己年輕時求學的艱難現(xiàn)身說法,勉勵馬生刻苦讀書,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態(tài)度懇切,易于接受。四、文章中心作者介紹自己的學習經(jīng)歷和學習態(tài)度,勉勵馬生勤奮學習,成為德才兼?zhèn)涞娜恕?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14題。人生小幼,精神專利,長成已后,思慮散逸,固須早教,勿失機也。吾七歲時,誦靈光殿賦,至于今日,十年一理
5、,猶不遺忘。二十以外,所誦經(jīng)書,一月廢置,便至荒蕪矣。然人有坎壇,失于盛年,猶當晚學,不可自棄。孔子云:“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蔽何?、袁遺,老而彌篤,此皆少學而至老不倦也。曾子十七乃學,名聞天下;荀卿五十,始來游學,猶為碩儒;公孫弘四十余,方讀春秋,以此遂登丞相;朱云亦四十,始學易論語;皇甫謐二十,始受孝經(jīng)論語;皆終成大儒,此并早迷而晚寤也。世人婚冠未學,便稱遲暮,因循面墻,亦為愚耳。幼而學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學者,如秉燭夜行,猶賢乎瞑目而無見者也。 (節(jié)選自顏氏家訓) 本來 放棄 才 醒悟 D 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老而學者,如秉燭夜行,猶賢乎瞑目而無見者也。老年學習,像夜里走路拿
6、著蠟燭,總比閉上眼睛什么也看不見要好。4選文說明了一個什么道理?示例一:少年時期是學習的黃金時期,人應該抓住這一時期,好好讀書學習,不要等到老了再后悔。正所謂“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示例二:人只要愿意學習,什么時候都不晚。不要總以“太遲了”“時間來不及了”為自己找借口,只要抓住點滴時間,堅持不懈,終會學有所成。 【參考譯文】人在幼小的時期,精神專一,長成以后,思慮分散,這本就該早早教育,不要失掉機會。我七歲的時候,誦讀靈光殿賦,直到今天,十年溫習一次,還沒有忘記。二十歲以后,所誦讀的經(jīng)書,一個月擱置,就生疏了。但人會有困頓不得志而壯年失學的時候,晚年更應該學習,不可以自己放棄??鬃泳驼f過:“五十歲來學易經(jīng)可以沒有大過失了?!辈懿?、袁遺,越老越對學習更加專心致志,這都是從小學習到老年仍不厭倦。曾參十七歲才學習,卻名聞天下;荀卿五十歲才來游學,還成為儒家大師;公孫弘四十多歲才讀春秋,憑此就做上丞相;朱云也到四十歲才學易經(jīng)論語;皇甫謐二十歲才學孝經(jīng)論語,都終于成為儒學大師,這都是早年迷糊而晚年醒悟。世上人到二三十婚冠之年沒有學,就自以為太晚了,因循保守而失學,也太愚蠢 了。幼年學習像太陽剛升起的光芒;老年學習,像夜里走路拿著蠟燭,總比閉上眼睛什么也看不見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