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師大版第3冊第20課《經(jīng)濟重心的南移》教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華師大版第3冊第20課《經(jīng)濟重心的南移》教案(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
最 新 華 師 大 版 第 3 冊 第 20 課 《 經(jīng) 濟 重 心 的 南 移 》 教 案 經(jīng) 濟 重 心 的 南 移
[ 教 學(xué) 目 標(biāo) ]
1.知道經(jīng)濟重心南移的原因、過程和表現(xiàn);知道海上絲綢之路興起的原因、概況、主要商
品 及 其 影 響 。
2.通過思考和概括唐朝中晚期至宋朝南方經(jīng)濟發(fā)展的主要成就 , 養(yǎng)成綜合歸納的能力;通
過 思 考 和 總 結(jié) 這 一 時 期 南 方 經(jīng) 濟 發(fā) 展 的 原 因 , 提 高 分 析 問 題 的 能 力 。
3.通過本課的學(xué)習(xí) , 認(rèn)識我國的農(nóng)業(yè)、手工業(yè)生產(chǎn)取得了較大的發(fā)展 ,
2、 商業(yè)和對外貿(mào)易達(dá)到了空前的水平 , 居當(dāng)時世界的領(lǐng)先地位 , 對外貿(mào)易的發(fā)展為傳播古代文明、促進世界文明的
發(fā)展作出了貢獻(xiàn) , 從而增強民族自豪感。通過學(xué)習(xí)考古領(lǐng)域探尋海上絲綢之路的動態(tài)研究進
程, 了解考古工作者對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古沉船進行考察、撈掘以重現(xiàn)歷史上人走向世界的
輝 煌 過 程 , 培 養(yǎng) 歷 史 研 究 的 興 趣 與 熱 情 , 進 一 步 引 發(fā) 民 族 自 豪 感 。
[ 重 點 與 難 點 ]
重 點 : 海 上 絲 綢 之 路 。
難 點 : 經(jīng) 濟 重 心 南 移 的 原 因 。
說明:海上絲綢之路的開辟為傳播古
3、代文明、促進世界文明發(fā)展作出了貢獻(xiàn) , 故為本課重
點。經(jīng)濟重心的南移需要從政治、經(jīng)濟、自然等多角度全面分析和理解 , 對學(xué)生理解分析能
力 的 要 求 較 高 , 故 為 本 課 難 點 。
[ 教 學(xué) 設(shè) 計 ]
1 . 導(dǎo) 入 新 課
提問:我國現(xiàn)在的經(jīng)濟重心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區(qū)?、廣州、深圳等東南沿海地區(qū)。我們來
看 一 下 司 馬 千 筆 下 漢 代 的 江 南 又 是 怎 樣 一 番 景 象 呢 ?
古代我國的經(jīng)濟重心長期位于北方地區(qū) , 而南方 , 長期以來被認(rèn)為是地廣人稀的“蠻荒”
之 地 。
讀罷司馬遷筆下漢代的江南 , 而
4、同樣的江南到了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和杜牧、宋代詩人林升
的 筆 下 , 卻 是 :
材料五:(江南)地廣野豐 , 民勤本業(yè) , 一歲或稔(成熟) , 則數(shù)郡忘饑。——《宋書》
江南是怎樣由原來的落后荒涼之地變成風(fēng)景如畫、富庶繁榮的魚米之鄉(xiāng)的呢?帶著這個問
題 , 讓 我 們 來 學(xué) 習(xí) 這 一 課 , 經(jīng) 濟 重 心 的 南 移 。
2 . 經(jīng) 濟 重 心 南 移 的 原 因
— —摘 自 楊 遠(yuǎn) 《 西 漢 至 北 宋 經(jīng) 濟 文 化 向 南 發(fā) 展 》
西漢時 , 北方人口遠(yuǎn)多于南方人口;唐代, 南方人口逐步增加 , 北方
5、人口逐步減少 , 但仍多于
北
方
;
北
宋
時,
南
方
人
口
多
于
南
方
。
思 考 : 為 什 么 會 出 現(xiàn)
北
方 人 口 南 移 的 現(xiàn) 象
?
引
導(dǎo)
學(xué)
生
分
析
得
出
原
因
的
第
一
點。
( 1 ) 北 方 戰(zhàn) 禍 多 且 持 久 、 頻 繁 , 社 會 經(jīng) 濟 遭 到 破 壞 , 南 方 則 相 對 安 定 。提 問 : 人 口 大 量 南 移 對 南 方 的 經(jīng) 濟 發(fā) 展 產(chǎn) 生 了 什 么 影 響 ?
6、( 3 ) 南 方 統(tǒng) 治 者 大 多 從 維 護 自 身 統(tǒng) 治 出 發(fā) 比 較 重 視 經(jīng) 濟 發(fā) 展 。
交 通 運 輸 及 海 外 貿(mào) 易 也 促 進 了 江 南 的 發(fā) 展 。
( 7 ) 黃 河 流 域 農(nóng) 業(yè) 生 態(tài) 的 惡 化
北方水土流失嚴(yán)重 , 自然資源遭到破壞 , 環(huán)境惡化 , 影響了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這種情況主要是人為
的 燒 毀 森 林 、 濫 墾 荒 地 造 咸 的 , 結(jié) 果 造 成 水 土 流 失 , 土 地 面 積 減 少 。
閱 讀 下 列 材 料 , 回 答 問 題 。
材料一:漢朝長江流域仍是“江南卑溫 , ??地廣人稀、飯稻羹魚
7、 , 或火耕而水耨。”漢以
1 / 3
后長江流域開發(fā)進程加快 , 至南朝后期沿贛江一帶已開發(fā)成重要的稻米產(chǎn)地。從東晉、南北
朝到隋唐宋朝時期的幾百年間 , 北方戰(zhàn)亂頻繁 , 人口大量南徙 , 使南方人口明顯大增 , 移民紛紛 轉(zhuǎn) 向 丘 陵 山 區(qū) 開 荒 種 地 , 從 而 促 進 了 長 江 流 域 山 區(qū) 的 開 發(fā) 。
— — 李 文 瀾 《 唐 代 長 江 中 游 水 患 與 生 態(tài) 環(huán) 境 諸 問 題 的 歷 史 啟 示 》
材料二:在長江流域早期開發(fā)中 , 畬田開發(fā)是一種典型形式。畬田 , “峽中刀耕火種之地
8、
也 , 春初砍山 , 眾木盡噘。至當(dāng)種時 , 伺有雨候 , 則前一夕滅之 , 借其灰以糞。明日雨作 , 乘熱下種 , 即苗盛倍收?!边@種耕作方式至今在我國四川、云南等長江流域地區(qū)仍有所見。
材 料 三 : 歷 史 上 荊 江 洪 水 水 位 抬 高 統(tǒng) 計
材 料 四 : 唐 代 至 清 末 長 江 較 大 水 災(zāi) 初 步 統(tǒng) 計
— — 材 料 二 、 三 、 四 均 出 自 《 長 江 流 域 水 患 研 究 》
問 題 :
( 1 ) 結(jié) 合 歷 史 知 識 分 析 長 江 流 域 開 發(fā) 的 進 程 和 原 因
9、 。
( 2 ) 結(jié) 合 材 料 分 析 長 江 流 域 開 發(fā) 中 存 在 的 問 題 及 原 因 。
( 3 ) 運 用 哲 學(xué) 價 值 觀 的 有 關(guān) 知 識 談 談 你 對 長 江 流 域 古 代 開 發(fā) 的 認(rèn) 識 。
答 案 :P14~P15 , 歸 納 兩 宋 時 期 經(jīng) 濟 重 心 南 移 的 表 現(xiàn) 有 哪 幾 方 面 ?
1 . 農(nóng) 業(yè) 大 發(fā) 展
( 1 )“蘇湖熟 , 天下足” , 糧食產(chǎn)量遠(yuǎn)遠(yuǎn)超過北方(水稻居糧作物首位, 太湖流域為
全 國 糧 倉 ) 。
( 2 ) 經(jīng)
10、 濟 作 物 種 植 普 遍 ( 棉 花 、 茶 葉 ) , 桑 蠶 業(yè) 重 心 轉(zhuǎn) 移 到 南 方 。
水稻、棉花、茶葉的種植在南方有了很大發(fā)展。南方地區(qū)氣候溫暖濕潤 , 特別適宜于水稻種
植。所以 , 北宋開始 , 從越南引進的優(yōu)良水稻品種——占城稻得到推廣 , 到南宋時 , 水稻躍居
糧食產(chǎn)量首位。“蘇湖熟 , 天下足”的諺語 , 說明蘇州和湖州就是當(dāng)時最著名的水稻產(chǎn)
區(qū) 。
2 . 手 工 業(yè) 大 發(fā) 展
( 1 ) 絲 織 業(yè) : 官 辦 作 坊 與 私 人 作 坊 ( 獨 立 的 “ 機 戶 ” )
( 2) 棉 花 種 植
11、 擴 張 至 江 南 ( 海 南 島 棉 紡 織 工 具 )
( 3 ) 制 瓷 業(yè) : 景 德 鎮(zhèn) 成 為 全 國 制 瓷 中 心
北宋時的江西景德鎮(zhèn) , 制瓷技術(shù)和制瓷業(yè)已有很大發(fā)展 , 南宋時期已成為白瓷的主要產(chǎn)地 ,
后發(fā)展為著名的瓷都。景德鎮(zhèn)瓷器的聲譽不僅在國內(nèi)獨領(lǐng)風(fēng)騷 , 還越洋遠(yuǎn)銷到朝鮮、日本和
南海、印度洋北岸、非洲東海岸的許多國家 , 并由西亞商人轉(zhuǎn)運到歐洲 , 深得歐洲人的喜愛 ,
被歐洲人奉為珍品 , 其價值與黃金相符。據(jù)說 , 外國人就把景德鎮(zhèn)的原名“昌南”的發(fā)
音 “ China ”用來代表瓷器和。的英文名
12、字由此誕生。這是“ China ”的一種由
來 。
( 4 ) 造 船 技 術(shù) 世 界 領(lǐng) 先 ( 東 南 沿 )
3 . 商 貿(mào) 大 發(fā) 展 : 海 上 絲 綢 之 路
( 1 ) 海 外 貿(mào) 易 發(fā) 達(dá) , 三 大 外 貿(mào) 港 ( 廣 州 、 泉 州 、 明 州 ) 。
( 2 )貿(mào)易港口設(shè)立市舶司(管理貿(mào)易事務(wù), 征收商稅)、“番坊”(專供外國商人居
住 ) 、 “ 番 市 ” ( 用 于 番 貨 交 易 ) 。
( 3 ) 海 上 絲 綢 之 路 的 興 起
導(dǎo) 入 海 上 絲 綢 之 路 : 馬 斯 喀 特 圣 火 傳 遞
13、 將 成 “ 海 上 絲 綢 之 路 ” 新 里 程 碑
2008 年 4 月 14 日, 作為人類奧運理想的崇高使者
, “祥云”火炬將歷史性地抵達(dá)中東歷史
名城、阿曼首都馬斯喀特
, 開始全球火炬?zhèn)鬟f第
9 站的活動。駐阿曼大使潘偉芳近日在接受
采訪時表示 , 奧運圣火在馬斯喀特的傳遞將成為具有千年歷史的“海上絲綢之路”的一個新
的
里
程
碑
。
馬斯喀特是阿曼蘇丹國首都
, 位于阿拉伯半島東端
, 是阿拉伯半島的“東大門” ,
也踞守著波
斯灣的門戶。潘偉芳大使說
, 其實對于人來說 , 阿曼并不陌生 , 因為馬斯喀特就是古代著名的
14、
“海上絲綢之路”在中東地區(qū)的起點:“同阿曼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關(guān)系
, 早在
1500 多年
2 / 3
前, 阿曼的水手就利用木質(zhì)帆船遠(yuǎn)渡重洋
,
在海上漂流兩年多時間
, 最后到達(dá)南部港口廣州或
泉州 , 這就是阿曼水手開辟的著名的‘海上絲綢之路’
, 它也見證了兩國人民古老的傳統(tǒng)友
誼?!?8~ 9
世紀(jì)時 , 阿曼已然成為唐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驛站。鄭和在七下西洋的過程
中
曾
經(jīng)
四
次
到
訪
阿
曼
。
思考:請大家閱讀本目
, 歸納海上絲綢之路興起的原因?具體表現(xiàn)?內(nèi)容和影響?
15、
興起的原因:傳統(tǒng)商路受阻;商業(yè)繁榮和經(jīng)濟重心南移;政府鼓勵(南宋統(tǒng)治者認(rèn)為“市
舶之利 , 頗助國用” , 所以實行鼓勵對外貿(mào)易的政策。例如:商人如能招致外商
, 可授一定官
職;管理對外貿(mào)易的官吏如能發(fā)展通商關(guān)
3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