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版科學四年級上冊《水變熱了》課堂教學考察報告》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青島版科學四年級上冊《水變熱了》課堂教學考察報告(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
“下水實驗”,讓探究更有效
在一次教研活動中,一位老師執(zhí)教的是青島版科學四年級上冊《水變熱了》一課,在指導學生認識熱對流現(xiàn)象時,學生嚴格按照老師要求動手實驗、準確操作,卻沒有觀察到應有的實驗現(xiàn)象,
2、甚至得到錯誤的結論,使探究過程流于形式,失去了它應有的實效性。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狀況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教學片斷。
〔學生的實驗桌上擺著老師事先準備好的實驗材料:放了少許水的容量為100毫升的燒杯(水大約占燒杯的 1/5,水面上漂浮著一些顆粒比較大的木屑,杯底沉著一些顆粒較小的木屑。)、酒精燈、三角架、石棉網(wǎng)等〕
師:現(xiàn)在我們給燒杯中的水加熱,請同學們仔細觀察給水加熱過程中,木屑是怎樣隨著水一起運動的?
〔學生開始熱火朝天地投入到實驗探究中:點燃酒精燈,然后目不轉睛地盯著水中的木屑。實驗時,漂浮在水面上的木屑只是在水面上向各個方向運動,自
3、始至終沉不到杯底;杯底的木屑因為水少也是剛剛浮上去就會沉下來,學生如果不仔細觀察,很難觀察到木屑的運動規(guī)律,也就體會不到對流現(xiàn)象?!?
生1:我觀察到木屑是橫著運動的。(學生只觀察到了漂浮在水面上的大顆粒木屑的運動狀況)
生2:我觀察到木屑有的往下,有的往上,有的斜著往上。(木屑顆粒不均勻,有的漂浮在水面上,有的沉在杯底,加熱過程中木屑隨水的運動規(guī)律不明顯,導致學生只是看到了木屑不規(guī)律的運動方向,至于木屑是先上升還是先下降,木屑在水中的運動規(guī)律卻體會不到。)
生3:我看到木屑是向各個方向運動的。(水太少,導致學生看不到木屑先上升后下降的過程,從而就誤以為木屑是向各個方向運動的)
在以上教
4、學環(huán)節(jié)環(huán)節(jié)中,由于教師課前缺乏對實驗的深入研究,所準備的實驗材料不嚴謹,導致學生雖然親手做了實驗,卻沒有觀察到應有的實驗現(xiàn)象,甚至得出錯誤的實驗結論。以至于在后面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教師花了很大力氣反復地向學生講解正確的實驗現(xiàn)象。結果,因為實驗現(xiàn)象不是學生真正觀察到的,雖然教師講得天衣無縫、口干舌燥,但是學生還是半信半疑,稀里糊涂。至于什么是對流,也只能由教師“硬灌”給學生了。
課后與這位老師交流,詢問教師在課前是否做過這個實驗,這位老師說,自己按照教學參考的說明為學生準備了實驗器材,一直以為這個實驗很簡單,也沒有操作上的特殊要求,就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操作了。另外,考慮到當時氣溫比較低,為了讓學生盡
5、快看到實驗現(xiàn)象,就特意選了一個容量小的燒杯,并在燒杯里少放了些水,結果沒想到會出現(xiàn)這樣意想不到的狀況。于是,我和這位教師一起仔細分析其中的原因,并通過反復實驗,最終發(fā)現(xiàn),在這個實驗中,要想讓學生清楚地觀察到對流現(xiàn)象要注意以下幾點:1、所選取的木屑顆粒要小而均勻,最好選擇鋸末。2、要提前將選好的木屑放入水中,讓木屑沉入杯底,并將漂浮在水面上的大顆粒木屑清除。3、燒杯最好用250毫升的,燒杯中的水要適量,要大約占燒杯容量的3/5,這樣就能加長木屑上升和下降的過程,不至于木屑剛浮上去就會沉下來,便于學生觀察,也能保證學生盡快地觀察到實驗現(xiàn)象。后來,這位教師在重新準備了實驗器材后,又在其他班里上了一次
6、,結果學生很清晰地觀察到木屑的運動規(guī)律,并自然順暢地認識了對流現(xiàn)象。
同一個實驗,同一位教師,截然不同的實驗效果。尤其是像第一種狀況中,實際的實驗結果與老師設想的相差甚遠的這種現(xiàn)象,在科學課中時有發(fā)生,不由地引起了我的思考:我們?yōu)槭裁床弧跋滤弊鰧嶒災兀?
小學科學是一門以觀察和實驗為基礎的學科,許多科學知識都通過觀察和實驗,經(jīng)過認真思考總結出來的。由此可見,實驗是完成《科學》教學任務非常重要而有效的途徑,也是學生模仿科學家進行科學探究、培養(yǎng)其動手能力、探究意識和方法的重要方式。但是,有相當一部分科學教師在實驗教學中采取“牧羊式”的教學方法,認為只要是為學生提供了實驗材料,學生就會像羊兒吃草
7、那樣自己就會得出正確的實驗結論。殊不知,學生的探究實驗能否成功,能否達到我們預設的效果是受多方面影響的,如實驗操作是否規(guī)范,實驗材料是否嚴謹?shù)?。如果教師不能做好充分的準備,做好引導,就會像第一次教學中那樣,浪費學生寶貴的學習時間進行無效的實驗探究,甚至起到相反的作用,直接影響學生對新知的理解和掌握。作為科學教師,我們一定要清晰地認識到:如果學生每次的實驗探究都是這種無效的探究,每次觀察到的實驗現(xiàn)象都與正確的實驗現(xiàn)象相差千里,長此以往,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何在?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又如何提高!
語文老師一般在指導學生寫作前都要先寫“下水作文”,我們科學老師為什么不能先做“下水實驗”呢?青島版科學教材最
8、大的一個特點就是開放性強,很多實驗主題可以選用不同的實驗材料,用不同的實驗方法進行實驗探究。選擇什么樣的實驗材料、用什么樣的實驗方法才能符合學生實際,達到最佳的實驗效果?這個實驗大約需要多少時間?學生在操作過程中可能會出現(xiàn)哪些意外情況、出現(xiàn)這些意外情況應該怎樣處理?實驗中應注意哪些問題等等?這些都需要教師在課前通過反復做“下水實驗”做好預設,做到心中有數(shù)。這樣,在課堂上對于學生探究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才能靈活調控,才能保證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進行有效的科學探究,從而為學生提供一條最佳的探究途徑,增強實驗的實效性,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
因此,為了提高課堂實驗的嚴謹性、科學性,讓學生的探究更有效,使我們的科學課不斷煥發(fā)出勃勃生機和無窮的魅力,科學教師必須做“下水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