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人版高中語文《屈原列傳》導學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魯人版高中語文《屈原列傳》導學案(11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
《屈原列傳》導學案
【學習目標】
1、辨析掌握本課常見虛實詞;正確理解古今異義詞,復習鞏固判斷句與被動句。
2、學習本文記敘、抒情和議論相結(jié)合的寫作方法。
3、了解屈原、司馬遷及《史記》相關常識,學習屈原的愛國精神和志潔行廉、剛正不阿的高尚品德;學習用歷史眼光和現(xiàn)代觀念辯證的評價歷史人物,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學習過程】
第一課時
一、課堂導學
導入:司馬遷、《史記》、屈原、魯迅(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一)回顧所學:
1、司馬遷(約前145~前90),西漢偉大的 、 ,字子長,左馮翊夏陽(今陜西韓城)人,
2、作者司
2、馬遷以其“ , , ”的史識,使《史記》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被魯迅譽為 “ , ”。
3、《史記》與后來的 、 、 合稱“前四史”。
(二)習得新知:
1、屈原
屈原(約前340年~約前277年),名平,字原,戰(zhàn)國時期楚國丹陽人,今湖北宜昌秭歸縣人。屈原年輕時受到楚懷王的高度信任,官為左徙,后因上官大夫在懷王面前進饞,被
3、免去左徙之職后,轉(zhuǎn)任三閭大夫。這以后,楚國的內(nèi)政外交發(fā)生一系列的問題,屈原也多年流亡,最終悲憤交加,自沉于汨羅江。
屈原是中國最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之一,他創(chuàng)立了“楚辭”這種文體,開創(chuàng)了浪漫主義創(chuàng)作的道路,也開創(chuàng)了“香草美人”的傳統(tǒng)?!峨x騷》《九章》《九歌》《天問》是屈原最主要的代表作?!峨x騷》是我國最長的抒情詩。
2、介紹《離騷》。
屈原首先是一位偉大詩人,最能表現(xiàn)詩人的政治思想和偉大人格的詩就是《離騷》。
《離騷》共二百七十三句,二千四百余字,是我國古代文學史上最宏偉壯麗的浪漫主義抒情詩?!峨x騷》可分前后兩部分:前半篇側(cè)重于對斗爭歷史的回顧,后半篇側(cè)重對于未來道路的探索。全詩抒發(fā)了深
4、沉真摯的愛國情懷,對腐朽勢力進行了深刻的批判,表現(xiàn)了對進步理想的執(zhí)著追求和寧死不屈的戰(zhàn)斗精神。《離騷》的藝術(shù)價值很高,從神話和歷史傳說中吸取大量素材,馳騁想象,創(chuàng)造出神奇瑰麗的境界,用以表現(xiàn)對理想的熱烈追求;多以內(nèi)心獨白的方式表達思想,抒發(fā)激情,坦露性格,塑造了偉大詩人的形象;“善鳥香草以配忠貞,惡禽臭物以比讒佞”,比興手法的運用,比《詩經(jīng)》更豐富多彩、靈活生動;在南方民歌的基礎上創(chuàng)作句式多變、句尾用語氣助詞“兮”的騷體,恰切的表現(xiàn)了復雜的思緒和熾熱的情感;文采絢爛,結(jié)構(gòu)宏偉。
3、背景資料
屈原生活得時代,正是我國從奴隸社會到封建社會的歷史轉(zhuǎn)折關頭,也是楚國由強盛轉(zhuǎn)向衰亡的時代。當時,
5、楚國內(nèi)外都出現(xiàn)了尖銳的矛盾和斗爭;內(nèi)政上有保守派和改革派的斗爭,外交上有親秦和親齊兩排的斗爭。以楚懷王稚子子蘭為代表的楚國貴族集團保守墮落,親秦誤國;屈原則主張對內(nèi)立法強國,對外聯(lián)齊抗秦。屈原的“見疏”、放逐乃至投汨羅江而死,就是這種斗爭的結(jié)局。
二、研讀前三段,歸納總結(jié)
1、概括每一段的大意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2、文言知識點總結(jié)
①通假字(6個)
②解釋下列詞語的活用情況
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
讒諂之蔽明也
邪曲之害公也
方正之不容也
明道德之廣崇
蟬蛻于濁穢
③指出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
“離騷”者,猶離憂也
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
6、人之本也
方正不容也
信而見疑,忠而被謗
明于治亂,嫻于辭令
蟬蛻于污穢,以浮游于塵埃之外
【自我總結(jié)】
第二課時
【學習過程】
一、知識溫故
給下列加點字詞注音
慘怛( )枯槁()濯淖() 憔悴( )
帝嚳 ( ) 屬草稿( ) 博聞強識() 讒諂蔽明( )
二、課堂導學
學習4----10段,歸納總結(jié)
1、通假字(5個)
2、解釋下列詞語的活用情況
厚幣委質(zhì)事楚
其后楚日以削
時秦昭王與楚婚
內(nèi)惑于鄭袖,外欺于張儀
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頃襄
7、王
3、古今異義
明年,秦割漢中地與楚以和
古義:
今義:
設詭辯于懷王之寵姬鄭袖
古義:
今義:
4、指出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
遂絕齊
秦,虎狼之國
身客死于秦,為天下笑
兵挫地削,亡其六郡
莫不欲求忠以自為
而設詭辯于懷王之寵姬鄭袖
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頃襄王
楚人即咎子蘭以勸懷王入秦而不反也
5、思考:本文題目是《屈原列傳》,為什么這里用大量的篇幅來寫楚國的政治而不寫屈原?
【自我總結(jié)】
第三課時
【學習過程】
一、知識溫故
解釋下列加點的實詞。
①博聞強志 ( )
②爭寵而
8、心害( )其能
③屈平屬( )草稿未定
④平伐( )其功
⑤屈平疾( )王聽之不聰也
⑥人窮則反本 ( )
⑦舉類( )邇( )而見義遠
⑧不獲世之滋( )垢,皭然泥而不滓( )者也。
⑨厚幣( )委( )質(zhì)事楚
⑩卒使上官大夫短( )屈原于頃襄王,頃襄王怒而遷( )之
二、課堂導學
學習11---12段,歸納總結(jié)
1、通假字(1個)
2、解釋下列詞語的活用情況
然皆祖屈原之從容辭令
3、古今異義
顏色憔
9、悴
古義:
今義:
形容枯稿
古義:
今義:
皆祖屈原之從容辭令
古義:
今義:
4、指出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
被發(fā)行吟澤畔
舉世混濁而我獨清,是以見放
夫圣人者,不凝滯于物
何故懷瑾握瑜而自令見放為
皆好辭而以賦見稱
其后楚日以削,數(shù)十年竟為秦所滅
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5、課文記敘了屈原與漁父的對話,有什么作用?蘊含著作者怎樣的感情?
三、總結(jié)全文理清文脈
第一部分(第1-3段)
第二部分(第4-10段)
第三部分(第11—12段)
明線:屈原的命運(見任——見疏——見絀——見遷——自沉)。
暗
10、線:楚國的命運(被騙——被襲——客死——滅亡)
思想內(nèi)容:
課文通過記敘屈原的生平事跡特別是政治上的悲慘遭遇,表現(xiàn)了屈原的一生和楚國的興衰存亡攸攸相關,贊頌了他的愛國精神和正直的品德。作者為屈原立傳,按時間順序,以“任、疏、絀、遷、沉”為線索,處處圍繞屈原的“志”寫:第一部分以評介《離騷》“推其志”,第二部分以國家危難突出屈原“眷顧楚國,系心懷王”,“其存君興國而欲反復之,
一篇之中三改志篇”,第三部分以回答漁父讓屈原抒發(fā)矢志不渝的信念。
四、寫作特色:
①選材上,
②寫法上,
③語言上,
五、人物形象賞析
我們讀完《屈原列傳》之后總覺
11、得和一般的傳記不同,這篇傳記用了大量的議論,作者為什么要用這種手法來寫呢?
A、歷來一般認為,是由于司馬遷為了便于寄寓自己個人的“政治幽憤”。在司馬遷看來,他與屈原有著類似的遭遇。他侍奉漢武帝,原來也受信任,他自己也“絕賓客之知,忘室家之業(yè),日夜思竭其不肖之力”為主上服務。不料在李陵事件上卻受到極不公正的懲罰。他和李陵本無交情。李陵被俘投降時,他因李陵平素頗有“國士”之風,又因李陵被俘前,只憑五千人的兵力,就跟匈奴數(shù)十萬兵力連戰(zhàn)十余天,轉(zhuǎn)戰(zhàn)千余里,最后才因矢盡道窮,救兵不至被俘,就揣想李陵也許是想暫時保全自己,然后再找機會報答漢朝。加上他又看不慣那滿朝文武的丑態(tài),當李陵未被俘以前,看到武帝
12、高興,就爭著奉觴上壽,現(xiàn)在李陵投降,看到武帝惱怒,就又爭說李陵的壞話,于是就想為李陵說幾句公道話。這一來,就觸怒了武帝,被下獄治罪,被處以腐刑。在封建士大夫看來,受腐刑,這是極大的恥辱。他之所以還活著,是因為要完成《史記》這部偉大著作,就如屈原被放流以后,發(fā)憤寫出《離騷》一樣。這就是他要在《屈原列傳》中寄托自己政治幽憤的原因。
B、先秦文獻中有關屈原事跡的記載本來很少,特別是秦始皇燔毀六國典籍后,有關屈原的記載,更幾乎是蕩然無存,要憑史料來寫出屈原的偉大精神和偉大人格是不可能的。這只要從這篇傳記所寫屈原的事跡,不過片鱗斷爪,僅夠勾畫他一生大體輪廓就可看出來。所幸的是屈原的作品卻流傳下來了,
13、可以充分運用它來寫出屈原崇高的精神境界。這就是這篇列傳為什么要采用“以議論行敘事”的“變調(diào)”寫法的根本原因。也可以說,這篇文章的基本寫作特點,是以粗筆寫“形”,以工筆寫“心”,研讀時一定要把握住這一特點。
【知識拓展】
放棄氣節(jié),追求不朽——不朽的司馬遷
古人云:“刑不上大夫”,歷代的文人士子都以氣節(jié)自負,以節(jié)操自許?!案毁F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為大丈夫”,大丈夫是士子們的楷模與標準。所謂“寧肯站著死,不肯跪著生”“舍生取義”“寧死不食嗟來之食”也便是氣節(jié)的最好詮釋。
中國是一個講氣節(jié)的國度,能為氣節(jié)死者則名垂千古,彪榜萬世。伯夷叔齊不食周粟,餓死首陽山 ;霸王項羽垓
14、下被圍,不忍侮辱,烏江自刎; 譚嗣同“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都是一首首演繹氣節(jié)的生命絕唱。他們寧死不屈,寧死不移,寧死也不玷污自己潔白的身軀,他們死得燦然,死得轟轟烈烈,用淋漓的鮮血高昂的意氣實現(xiàn)著人生的境界。 但是生命是一首短暫的歌,是轉(zhuǎn)瞬即逝的一顆流星,是歷史長河里的一朵浪花,氣節(jié)固然重要,可人生價值安在?面對氣節(jié)與生命,氣節(jié)與價值,司馬遷又何去何從?
從人類有意識以來,就知道有生必有死,生命只有一次并轉(zhuǎn)瞬即逝,在明知必死的無奈與恐懼下,人們強烈地追求永生,并為此不懈努力,從古到今都不曾停歇。于是任人志士就催生出了不朽的理念并衍綿流傳成為士子矢志不渝的信仰與追求。不朽有三
15、個經(jīng)典標準,即太上立德,其次立言,其次立功。士子們認為,只要做到了這三條之一,就可以永遠活在人們的心中,就可以生命永恒。由于有了這個明確標準,古往今來的志士仁人、英才俊杰就不約而同地為了實現(xiàn)不朽這一目標奮斗不息。當然司馬遷也不例外。
司馬遷才情既高,追求不朽正是他本人和家族的夢想,秦漢一統(tǒng)承平盛世,為司馬氏建立不朽功業(yè)提供了大好時機,所以父親死后,司馬遷順理成章以遺囑方式接受使家族不朽的接力棒。但是,人生無常事世滄桑,坎坷荊棘時常牽絆人的左右, 天漢三年(前98年),司馬遷因為李陵敗降辯解而觸怒武帝,被捕入獄,這時他面臨兩種選擇,即如哈姆雷特那樣是生存還是毀滅的問題,一種他可以“引決自裁”
16、,在施以威逼動以酷刑之前維持自己作為一個士大夫一個知識分子的節(jié)操,保護自己的尊嚴;一種是接受慘無人道的極刑——腐刑。在兩者之間,他痛苦艱難地徘徊,他可以選擇堅守“士可殺不可辱”及“人活一口氣”“舍生取義”的信念,即像古人一樣精神飛向自由的天國,但是偉大的修史使命誰來擔任?家族和個人的不朽價值如何實現(xiàn)?氣節(jié)與價值孰輕孰重?選擇氣節(jié)選擇死亡的解脫固然容易,而隱忍茍存、倍嘗人格撕列和靈魂的煎熬得需多大的毅力和勇氣!
然而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敢于犧牲個人的哀痛來鑄就生命和歷史的不朽,司馬遷正是這樣一位勇者,在痛定思痛之后,他最終跨過了那個根深蒂固理應效仿先人的“死節(jié)”
17、,選擇了屈辱,選擇了追求生命價值不朽的征程,而這種不朽是用巨大的勇氣堅強的意志作為支撐的。
選擇氣節(jié)者轟轟烈烈蕩氣回腸,而忍辱負重、追求價值與不朽的大智大勇者更加具有激越人心的力量,猶如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永遠 響徹 在人們的耳畔。當年勾踐不就暫棄氣節(jié)臥薪嘗膽最終一舉殲吳, 韓信甘忍跨下之辱才成就日后功業(yè)?
所以當司馬遷用飽含的熱淚,滿腔的悲憤熔鑄成那部波瀾壯闊的偉大詩篇——《史記》時,他的生命已在靈肉痛苦的煎熬中得以超越,獲得永生,他的價值他的不朽已在歷史中定格為永恒,而這部偉大著作也將永遠激蕩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不斷地翻騰、跳躍、熠熠生輝……
【自我總結(jié)】
18、
課后檢測:
一、給加點的字注音
屬( )草稿 慘怛( )帝嚳( )靡不畢見( )
濯( )淖( )蟬蛻( ) 滋垢( )濁穢( )
皭( )然泥( )而不滓( )既絀( )既咎( )
眷( )顧 被( )發(fā) 漁父( )憔( )悴( )
二、找出并解釋句中通假字
1、離騷者,猶離憂也。 2、人窮則反本
3、靡不畢見 4
19、、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
5、自疏濯淖污泥之中 6、屈平既絀
7、齊與楚從親 8、亡走趙,趙不內(nèi)
9、被發(fā)行吟澤畔
三、 解釋加點詞的古今義
1、明年: 古義: 今義:
2、顏色: 古義: 今義:
3、形容: 古義: 今義:
4、從容: 古義: 今義:
5、詭辯: 古義:
20、 今義:
四、 解釋加點的詞
1、嫻于辭令 2、爭寵而心害其能
3、屈平屬草稿 4、平伐其功
5、王怒而疏屈平 6、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
7、可謂窮矣 8、其文約,其辭微
9、惠王患之 10、大興師伐秦
11、臣請往如楚 12、奈何絕秦歡
13、屈平既嫉之 14、人君無愚賢不肖
15、王怒而遷之
21、
16、楚有宋玉、景差之徒皆祖屈原之從容辭令
五、 解釋詞類活用:
1、厚幣委質(zhì)事楚( ) 2、其后楚日以削( )
3、內(nèi)惑于鄭袖( ) 4、短屈原于頃襄王( ?。?
5、皆祖屈原之從容辭令( )
六、 判斷文言句式:
1、“離騷”者,猶離憂也( )2、信而見疑,忠而被謗( )
3、內(nèi)惑于鄭袖,外欺于張儀。( ) 4、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 )
5、求人可使報秦者( ) 6、明于治亂,嫻于辭令( ?。?
7、是以見放( ?。?
七、 一詞多義:
1、屬
A、亡國破家相隨屬( ) B、屬予作文以記之( )
C、屈平屬草稿未定( )
2、為
A、為楚懷王左徙( ) B、王使屈平為令( )
3、伐
A、平伐其功( ) B、屈平既絀,其后秦欲伐齊( )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