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體育活動中培養(yǎng)幼兒健康心理》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在體育活動中培養(yǎng)幼兒健康心理(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
在體育活動中培養(yǎng)幼兒健康心理
現代發(fā)展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幼兒期是一個人心理發(fā)展的關鍵期。對幼兒實施心理健康教育,不僅有益于 健康心理的形成,而且有利于增強社會適應力。心理是人腦對客觀現實的反映,動作的發(fā)展可以使幼兒獲得大量的刺激,從而促進大腦機能的完善,為各種心理品質的形成奠定基礎。所以,我們應該積極開展體育活動,在鍛煉幼兒身體的同時有效促進幼兒健康心理的形成。幼兒健康心理的內容很多,本文主要就健康自我意識的形成和良好情緒情感的培養(yǎng)兩方面闡述教師在體育活動組織、指導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和方法。同時,探討在體育活動中幼兒常見的心理障礙的矯治
2、方法。
一、幫助幼兒形成健康的自我意識
自我意識對人的心理活動和行為起著調節(jié)作用。自我意識是主體對其自身的意識,滲入了主體本身的情感和意志活動。自我意識是主觀的,未必與自己的客觀情況符合,自我概念和理想的自我之間的差異代表了個人心理適應的一個指標,兩者越接近,個人的適應就越好,心理就越健康。自我意識包括自我認識、自我評價和自我調節(jié)。3-6歲的幼兒自我意識受各種因素影響,不成熟、不穩(wěn)定。教師應認真分析體育活動的各要素,積極引導,幫助幼兒建立健康的自我意識。
(一)制定切實可行的目標,選擇適合的活動內容,實施因人而異的指導。幼兒主要通過動作感知周圍的事物,包括對自身的認識,并根據自己的一些成
3、功或挫折的評價和體會獲得自我認識。體育活動中大量基本動作練習可以使幼兒進一步獲得對自身動作的感知,有助于健康心理品質的形成。但身體的發(fā)展是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具有連續(xù)性和階段性特點。同時,每個幼兒之間還存在著個體差異,任何過高或過低的目標和要求對幼兒的發(fā)展都不利。超出幼兒實際水平的運動項目不僅會使幼兒運動機能損傷,還使幼兒屢次遭受失敗,產生否定的自我;過低的學習內容則起不到應有的作用。所以教師要根據每個幼兒的實際水平,設計和安排難度不同的活動,并提供幼兒不同的指導和幫助,如:平衡練習時,我們可以從平衡木的高度、寬度、距離,以及在平衡木上設置障礙來調節(jié)活動的難度,讓每一位幼兒都找到適合自己練
4、習的目標;還可組織類似過關斬將游戲,鼓勵小朋友攻克一個又一個難關,并與以往成績比較,發(fā)現自己的進步,獲得成功的體驗,對自己充滿信心。
(二)認真做好充分的課前準備。課前準備包括物質材料準備和知識準備?;顒忧埃處熞峁┯變贺S富的體育活動器械,刺激幼兒活動的欲望,合理布局場地,方便活動,還要做好安全檢查。同時,教師還要認真做好知識準備。知識準備可以分兩種角度進行。一種是面向全班幼兒的。如,體育活動《有趣的圈》,課前教師可以要求每個小朋友回家去想一想玩一玩“圈有多少種玩法”,然后組織幼兒在活動中進行交流。由于幼兒有了充足的準備,在活動中主動參與,積極表現,玩出各種玩法,教師及時發(fā)現,并組織幼兒互
5、相學習,使幼兒在教師和同伴的接受和肯定中,形成積極的自我概念。另一種是針對個別能力較弱的幼兒提出的。讓這些幼兒事先做好準備,在活動中教師有意識地安排他們表演示范,增強他們的信心,提高他們對自己的認識。
(三)客觀、正確地評價幼兒。幼兒自我意識的發(fā)展,主要表現為自我評價的發(fā)展。幼兒自我評價能力不高,常常依賴于成人的評價,而且自我評價帶有主觀情緒性,并受認識水平影響。幼兒學習評價主要通過成人正確評價的示范。在體育活動中教師的評價應做到:
1.客觀。每個孩子的特點不可能都是優(yōu)點或者都是缺點,有的幼兒速度快,動作靈敏,但缺乏耐力,有的 幼兒動作發(fā)展一般,但遵守紀律、刻苦練習。教師在評價一個孩子時,
6、應引導他少與別人比,多與自己比,既指出他優(yōu)秀的地方,又要指出他的不足。應避免過高或過低地評價孩子,這會使幼兒形成不正確的自我評價,影響良好個性的發(fā)展。
2.具體。教師評價孩子時,要有論據,論據要清楚、具體、明確,幼兒能理解并達到,如:“小朋 友鍛煉認真,能遵守比賽規(guī)則,老師要求的每個練習都認真完成”。在老師的具體示范下,幼兒不僅明確了體育活動的要求,積極調整自己的行為,努力達到目標,而且學會了評價的方法。
3.有意識地從對外部行為的評價轉向對內心品質的評價。幼兒參與體育活動的主要動力是自發(fā)的好動性, 以及機體運動帶來的快感,但體育活動中不乏大活動量帶來機體的不適,動作有一定難度,不能輕易完
7、成,摔倒、碰撞等都會影響幼兒參加活動的積極性,甚至產生退縮、畏懼、逃避等心理。所以,在評價幼兒動作完成情況的同時要挖掘其優(yōu)秀的內心品質,如不怕困難、意志堅強、勇敢等,激發(fā)幼兒內在動力,引導幼兒對自己的內心品質進行評價,增強評價能力。
(四)增強幼兒自我調節(jié)能力。自我意識的發(fā)展必須體現在自我調節(jié)和監(jiān)督上。幼兒由于大腦發(fā)育尚不夠完善、成熟,不能很好地自覺調控自己的心理行為,易受外界刺激和情境特點的直接制約,例如成人的獎勵和懲罰,同伴的態(tài)度,扮演的角色的特性等。教師可以通過多種形式,有意識地加強幼兒的自我調節(jié)能力訓練。模仿性游戲較適合小班幼兒,當他意識到自己是一只夜里出來偷東西的老鼠時,會自覺地踮
8、起腳尖輕輕地走路。競賽性游戲時,教師不能只注意到速度和動作質量,還應要求幼兒遵守紀律。中大班的幼兒,教師可以組織他們自己討論體育活動應該遵守的規(guī)則,使他們明白到沒有這些規(guī)則會影響活動,甚至會對身體造成傷害,從而自覺遵守規(guī)則。除了利用紀律和游戲規(guī)則來約束幼兒的行為外,教師還可以采用激勵機制,對能達到刻苦鍛煉,不怕困難,努力完成目標等多項要求的幼兒進行表揚和獎勵,調動幼兒的積極性,自覺控制自己的行為。另外,在組織體育活動中,教師還應給予幼兒結伴自由。自由結伴的游戲不僅使幼兒相互學習、相互交流、相互評價,還能使幼兒為了能被同伴肯定、欣賞和接受而有意調整自己的一些行為,從而鍛煉自我調節(jié)能力,并能有效防
9、止幼兒的心理朝極端的自我中心方向發(fā)展。
二、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情緒情感
諸多觀察和研究都表明,情緒情感對幼兒的心理活動和行為具有非常明顯的激發(fā)作用,它不僅是一項重要的心理品質,還是導致心理異常和障礙的一個中介環(huán)節(jié)。動作的發(fā)展可以使幼兒獲得豐富的感官刺激,大大加快大腦髓鞘化過程,使神經系統(tǒng)綜合調節(jié)能力增強,興奮與抑制過程更趨和諧,從而較好地調節(jié)情緒。一般來說,體育活動能使人心情愉快,活潑開朗,精神振奮,產生良好的情緒體驗,但是如果組織不善,也會給幼兒帶來不愉快情緒。因此,我們要注意:
(一)避免單調、死板、機械的被動學習。體育活動中有大量的基本動作學習,要掌握這些動作,是需要一個反復練習的過程
10、,有些教師不認真分析動作原理,不找重點難點,練習不講方法,久而久之,幼兒從不喜歡到厭惡,并不斷被強化,產生消極情緒。為了避免練習的枯燥重復,教師應多選用游戲的方式進行,還可以編一些兒歌來幫助幼兒練習,如:練習前滾翻的兒歌是:一立正,二彎腰,三低頭,四蹬腿,翻過身來站站好。有些教師大膽地把音樂引入體育活動,這也是值得借鑒的方法。另外,在組織體育活動時,還應注意引導幼兒自主探索和思考,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例如玩球活動中,教師可以先不做示范,讓幼兒自己想出玩球的方法,并交流,有些動作還可以拿出來集體練習。在教師的指導下,幼兒從滾、傳到拍、運,從一個人玩到多人合作著玩,幼兒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得到發(fā)揮,
11、面露喜悅,這是被動學習不能比擬的。
(二)以積極的態(tài)度對待幼兒。幼兒情緒在很多方面受成人態(tài)度的影響,教師要善于發(fā)現幼兒的優(yōu)點,對全體幼兒都抱以積極的期待,針對不同特點付之于積極的行動,多用鼓勵的方法指導幼兒。在體育活動中,教師往往容易注意到動作發(fā)展好、能力強或各方面特別差的幼兒,練習活動設計時也只考慮兩頭,忽略了中間的幼兒,不太注意對不同心理狀態(tài)的幼兒的指導問題,這些都會給幼兒帶來消極的情緒情感,是我們應該克服的。另外,成人的情緒對幼兒有感染作用,如果教師自己悶悶不樂,郁郁寡歡,幼兒又怎能愉悅得起來?因此教師保持飽滿的情緒十分重要。
(三)努力發(fā)掘體育活動中的美育因素。美感是人們在對審美對
12、象進行審美活動后產生的一種愉悅的情感體驗。所以,教師提供的體育用具要美觀、實用、安全,教師示范動作要準確、熟練,口令流暢,體操動作設計要注意藝術性,考慮體育活動與音樂活動、語言活動有機結合,提高幼兒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使幼兒在體育活動中身心舒展、愉快樂觀。
三、及時矯治幼兒的心理障礙
在體育活動中,幼兒表現出來的心理障礙主要有畏懼、退縮、抑郁、不合群、不合作、攻擊性行為和破壞性行為,一般不被看作心理疾病。但這類問題或障礙會使幼兒在社會生活中遭受挫折,若不及早矯治和干預,不僅影響其正常生活和活動,阻礙身心健康發(fā)展,還會由此導致他們在成年期的心理缺陷和社會適應不良。矯治這些心理障礙可通過以下幾
13、種方法:
(一)陽性強化法。陽性強化法是就在一種行為之后,繼之以強化(獎賞),從而增加這種行為的發(fā)生。強化物可以是具體的,如糖果、紅花等,也可以是非具體的微笑、鼓勵、表揚。如教師事前對有攻擊性行為的幼兒說:“如果你能在這個游戲中和小朋友一起玩,不打人,你就可以得到一朵小紅花。”待幼兒完全按要求 做到后,馬上獎勵紅花。強化物還可以由幼兒自己提供,達到自我指導的境地。在行為矯治過程中,可以逐漸減少強化頻率,過渡到不需要強化也能堅持。
(二)代幣方案。代幣方案先規(guī)定某些目標行為,然后用代幣獎勵強化這些行為,幼兒所獲得的代幣到了一定的時候可以折換成各類強化物。教師可以給幼兒設計一個代幣方案,如遵守
14、規(guī)則得2分,認真練習得3分, 打小朋友扣2分,當得分積滿一定分數時,幼兒可以得到獎勵。
(三)矯枉過正法。矯枉過正法是對某些不良行為采取懲罰措施,以減少不良行為的發(fā)生。在施行矯枉過正法時,要對幼兒服從安排,認真執(zhí)行的表現給予表揚、鼓勵。
(四)宣泄法。
讓幼兒渲泄,可以減輕幼兒的身心負荷。幼兒由于遭受挫折而焦慮、畏懼、積郁、積憤,或者精力過剩而多動、搞破壞,教師可以通過游戲或其它途徑讓幼兒宣泄,然后再給予安慰、解釋、說理等。這種方法是對造成行為偏異的內在因素進行改變,能取得較好效果。
除了上述矯治的方法之外,還有其它許多方法,教師應靈活處理,綜合使用,同時注意在矯治過程中出現 的新問題,有效矯治不良行為和克服心理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