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名師對話】新課標高考地理總復習 課時跟蹤訓練41》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與名師對話】新課標高考地理總復習 課時跟蹤訓練41(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2019屆精品地理資料
2019.4
課時跟蹤訓練(四十一)
一、選擇題
(2014四川成都第一次診斷)下圖是我國某山峰氣候資料圖,讀圖回答1~2題。
1.該山峰可能屬于( )
A.秦嶺山脈 B.太行山脈
C.武夷山脈 D.祁連山脈
解析:秦嶺南坡山麓地帶1月平均氣溫在0℃以上,北坡山麓1月平均氣溫在0℃以下;太行山和祁連山的山麓地帶,1月平均氣溫都在0℃以下。而圖中所示山脈無論是南坡還是北坡,山麓地帶的1月平均氣溫都在0℃以上,所以可能屬于武夷山脈。
答案:C
2.北坡1月降水量大于7月降水量的區(qū)域海拔大致
2、在( )
A.1000米以上 B.1000米以下
C.1400米以上 D.1400米以下
解析:在圖中找出北坡1月和7月降水量線的交點,從該點向坐標軸橫軸作垂線,該垂線與地形剖面線的交點所在的海拔,為1月和7月降水量相等區(qū)域的海拔(如下圖所示),則可知北坡1月降水量大于7月降水量的區(qū)域大致在海拔1000米以下。
答案:B
(2014湖北八校高三第一次聯(lián)考)圖1和圖2分別為某區(qū)域最冷月與最熱月平均氣溫分布圖(單位:℃)。據(jù)此回答3~5題。
3.圖示區(qū)域氣溫年較差最大值可能出現(xiàn)于圖幅的( )
A.中西部 B.西北部
C.東北部 D.中東部
解析:由圖可知,圖示區(qū)域
3、西北部地區(qū)最冷月氣溫為-16~-8℃,最熱月氣溫為20~24℃,氣溫年較差最大值接近40℃,最大。
答案:B
4.等溫線總體走向由圖1到圖2變化的主導因素是( )
A.太陽輻射 B.大氣環(huán)流
C.海陸分布 D.植被差異
解析:由圖可知,圖1的等溫線總體走向大致與緯線平行,而圖2等溫線總體走向為東北—西南走向,這主要是受大氣環(huán)流的影響。
答案:B
5.對h地天氣的描述正確的是( )
A.圖1所示月份,該地午后多陣雨
B.圖1所示月份該地氣溫日較差總體大于圖2所示月份
C.圖2所示月份,該地多晴天
D.圖1所示月份,該地常遭臺風襲擊
解析:由圖示經緯度可知,h地位于我國
4、長江中下游地區(qū),圖2所示月份該地正值伏旱季節(jié),多晴熱天氣。圖1所示月份為冬季,降水較少,午后多陣雨常出現(xiàn)在夏季;冬季該地氣溫日較差總體小于夏季;臺風常出現(xiàn)在夏秋季節(jié)。
答案:C
(2014遼寧大連第一次模擬)下圖是我國某城市1961~1990年的氣候水平衡圖。圖中的可能蒸發(fā)量是指在水分充足的條件下,地表可以產生的最大蒸發(fā)量。讀圖,回答6~7題。
6.據(jù)圖分析,該城市在下列哪些季節(jié)的缺水現(xiàn)象最嚴重( )
A.春秋 B.夏秋
C.夏冬 D.冬春
解析:從圖中可以看出,該城市在春季氣溫升高較快,但月雨量較小,月可能蒸發(fā)量較大,容易出現(xiàn)缺水現(xiàn)象;秋季氣溫較高,月雨量減小速度大于月
5、可能蒸發(fā)量速度,也可能出現(xiàn)缺水現(xiàn)象。夏季雖然月可能蒸發(fā)量較大,但月雨量較大,一般不會出現(xiàn)缺水現(xiàn)象;冬季氣溫較低,月可能蒸發(fā)量小,也不易出現(xiàn)缺水現(xiàn)象。
答案:A
7.從圖中的曲線來看,該城市月可能蒸發(fā)量的變化具有哪些特點( )
①月雨量越大,月可能蒸發(fā)量越大?、谠戮鶞卦礁撸驴赡苷舭l(fā)量越大?、巯募居炅砍渥悖参镎舭l(fā)量小?、軞鉁卦?℃以下,可能蒸發(fā)量為0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從圖中可以看出,月可能蒸發(fā)量最大時月雨量并不是最大的,且月雨量最大時,月可能蒸發(fā)量已減?。粴鉁卦礁?,蒸發(fā)越旺盛,故月均溫越高,月可能蒸發(fā)量就越大;夏季雨量充足,植被的蒸發(fā)量也較大;從
6、圖中可以看出,氣溫在0℃以下時,月可能蒸發(fā)量為0。
答案:D
(2014重慶三峽名校高三聯(lián)考)梅關古道位于江西省大余縣與廣東省南雄市交界處,是全國保存最完整的古驛道。京廣鐵路南段修通之前,梅關古道是廣東和外界聯(lián)系的主要通道之一。讀圖,回答8~10題。
8.材料中所說的“梅關”位于圖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南嶺是廣東與江西、湖南的界山,北江是珠江的支流,流經廣東省。
答案:B
9.梅關古道被列為廣東省文物保護遺跡,由過去的交通要道變?yōu)榻裉斓穆糜尉皡^(qū)。造成這一變化的直接原因是( )
A.南北文化的交流融合 B.區(qū)域經濟水平的提高
C.交
7、通運輸方式的改變 D.社會政治的發(fā)展演變
解析:梅關古道過去是廣東和外界聯(lián)系的主要通道之一,由于京廣鐵路的修建,梅關古道的交通運輸功能下降甚至消失,而今作為古跡成為了旅游資源,說明交通運輸方式的改變影響區(qū)域的發(fā)展方向。
答案:C
10.梅關古道連接的兩大水系是( )
A.長江水系和珠江水系 B.長江水系和閩江水系
C.珠江水系和閩江水系 D.淮河水系和長江水系
解析:從9題分析可知,梅關古道穿越南嶺(梅嶺山地),南嶺是長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分水嶺。
答案:A
(2014湖南桑植一中皇倉中學聯(lián)考)夏季風前沿決定著我國鋒面雨帶的位置,其風力的強弱、推進位置及停留時間,直接影響我國東
8、部地區(qū)的降水和水旱災害。下圖示意我國110E~120E夏季風前沿緯度位置的進退過程。讀圖,回答11~13題。
11.夏季風最強和最弱的年份分別是( )
A.1953年、1985年 B.1975年、1993年
C.1965年、2000年 D.1980年、1956年
解析:我國東部夏季風的強弱直接影響到該地區(qū)的降水和水旱災害。正常年份,5月初夏季風從我國南部沿海地區(qū)登陸,6月份向北推進到江淮地區(qū),7~8月份繼續(xù)向北推進到東北、華北地區(qū);若夏季風強,其向北推進的速度快,會導致南(方)旱北(方)澇;若夏季風弱,其向北推進的速度慢,會導致南(方)澇北(方)旱。由圖可知195
9、3年左右,6月中下旬,夏季風已經北進到華北地區(qū)(35N以北),且在東北、華北地區(qū)“逗留”的時間長(從6月中下旬到8月中旬),說明這一年夏季風強。1985年,從7月初直到8月中旬,夏季風一直“逗留”在約35N以南地區(qū)(我國南方地區(qū)),說明這一年夏季風弱。故A正確。
答案:A
12.由圖中信息,可知我國降水量( )
A.由東南向西北遞減
B.季節(jié)變化大,年際變化小
C.季節(jié)和年際變化均較大
D.區(qū)域差異較小
解析:我國東部夏季風的強弱年際變化大,在其影響下,我國東部降水的季節(jié)變化和年際變化都大,這也是我國東部季風氣候的主要特征之一。所以C項符合題意。
答案:C
13.我國江淮地
10、區(qū)( )
A.1985年受鋒面雨帶影響近兩個月,洪澇災害嚴重
B.1975年夏季長期受反氣旋影響,出現(xiàn)嚴重的旱情
C.1995年7月份多暴雨洪澇災害
D.1953年由于夏季風強盛,河流汛期最長
解析:由圖可知:1985年從7月初直到8月中旬,約兩個月時間,夏季風一直“逗留”在約35N以南地區(qū)(我國江淮地區(qū)),帶來江淮地區(qū)長時間的降水,造成洪澇災害,所以A項正確。1975年夏季,受到鋒面的影響,有降水天氣,故B項錯誤。1995年7月份,夏季風大多數(shù)時間位于35N以北(我國北方地區(qū)),江淮地區(qū)出現(xiàn)干旱天氣,所以C項錯誤。1953年該年夏季風強,造成南旱北澇,我國不同地區(qū)河流流量和汛期長
11、短不一,該年南方地區(qū)的河流汛期要短,北方地區(qū)的河流汛期變長,故D項錯誤。
答案:A
二、綜合題
14.(2014福建龍巖高三質檢)下圖為我國西南地區(qū)局部區(qū)域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概括圖示區(qū)域的地勢特征。
(2)簡要分析圖中甲、乙兩地≥10℃積溫差異的原因。
(3)甲地區(qū)為濕潤地區(qū),但甲地區(qū)在7、8月份常出現(xiàn)旱情,簡要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解析:(1)地勢特征應從等高線數(shù)值大小判斷,或河流的流向判斷。(2)影響積溫的因素包括緯度、海拔高度、地形等因素。(3)甲地區(qū)為四川盆地,7、8月出現(xiàn)旱情,應該是受副熱帶高氣壓控制。
答案:(1)西高東低,南北高、中部低。
(
12、2)甲地為四川盆地,海拔低,積溫值較高,在5500~6000℃之間;乙地為云貴高原,海拔高,積溫值較低,在4000~4500℃之間。
(3)甲地(四川盆地)地形封閉,7、8月份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氣流下沉,降水少,氣溫高,蒸發(fā)量大。
15.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材料一 下圖為某月某日氣壓(單位:百帕)形勢分布圖,附圖為河套平原位置圖。
材料二 廣義的河套平原一般分為青銅峽至寧夏石嘴山之間的銀川平原(又稱“西套”)和內蒙古部分的“東套”。這里歷來是農耕文明與游牧文明的必爭之地,也是我國古長城的博物館。更神奇的是這里的長城走向和分布與400 mm、300 mm、200 m
13、m年等降水量線重合……
(1)說說該日內蒙古河套平原的天氣狀況及原因。
(2)據(jù)材料一指出該日我國大陸南北沿海航線中,航運安全隱患較大的航段,并簡析其原因。
(3)附圖中與200mm年等降水量線重合的是________和________長城(填序號);與Ⅰ長城重合的是________(mm)年等降水量線,結合材料二簡述它們在此重合的主要原因。
(4)河套地區(qū)的地形種類多,成因也復雜多樣,比較附圖中A、B、C三個區(qū)域在地形成因上的差別。
解析:(1)本題考查鋒面知識。(2)南部沿海等壓線密集,風力大。(3)本題考查讀圖知識。(4)A處是流水侵蝕形成盆地,B處形成沖積扇平原,C處形成沖積平原。
答案:(1)陰雨天氣。受低壓(氣旋)控制,盛行上升氣流。
(2)南部沿海航段(如上海至廣州)。該航段所在海域等壓線較密,水平氣壓梯度力大,風大浪高。
(3)Ⅲ?、簟?00 主要原因:古代長城是農耕文明與游牧文明的分界線;而400mm年等降水量線是半濕潤區(qū)和半干旱區(qū)的分界線。
(4)A區(qū)域是受流水侵蝕作用形成的峽谷地貌;B區(qū)域是由于黃河流出峽谷,流速變慢,泥沙沉積而形成的沖積扇平原;C區(qū)域主要是泥沙堆積而形成的沖積平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