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歷史一輪復習 第19講 物質生活和社會習俗的變化課件 新人教版必修2》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高考歷史一輪復習 第19講 物質生活和社會習俗的變化課件 新人教版必修2(3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 鴉片戰(zhàn)爭以后,中國社會結構從傳統(tǒng)社會向近代社會逐步轉型。社會物質生活和習俗,發(fā)生了前所未有的變遷。在近代,西方發(fā)明了輪船、火車、汽車、電報、電話,并先后傳入中國,從而使中國的交通、通訊方式發(fā)生了質的變化。報刊、影視、互聯(lián)網,這三種大眾傳播媒體依次出現(xiàn),給人們的生活方式帶來的變化越來越大。人們的生活節(jié)奏加快,彼此距離縮短,極大地促進了區(qū)域之間、國家之間政治、經濟、文化的交流。而影響其變化的主要的因素是歐風美雨的潛移默化和維新思潮、革命思潮的推動。中國近現(xiàn)代社會生活的變遷,反映了現(xiàn)代化的進步和社會的進步。 (經典高考題)“番菜爭推一品香,西洋風味睹先嘗。刀叉耀眼盆盤潔,我愛香檳酒一觴?!边@一情景
2、在上海最早可能出現(xiàn)于( )A明朝 B清朝 C民國 D新中國【解析】本題屬于新課程新增加的考點“物質生活與習俗的變遷”的內容。關鍵的一點是注意限定詞“最早”。題中的“西洋風味”、“刀叉”等說明當時的上海的生活習俗在發(fā)生變化。而這一變化最早在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以后就開始了,因此答案要選擇清朝(清末),即B項?!敬鸢浮緽【點撥】解答這類題目其實有個小技巧:既然是問“最早”,那就一般盡量選較早的時期比如本題,明朝很明顯不可能,“新中國”沒那么晚,而且到了新中國除了少數(shù)高級領導外,普通民眾也不允許再這樣奢華了,考生一般在清朝和民國間徘徊,既然它問“最早可能”,那就選清朝! (2009高考四川文綜)(60分)
3、交通為人類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交往提供了必要的條件。古今中外,人們都十分重視交通建設。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材料一 從公元前220年開始,(秦朝)建造了以咸陽為中心呈一巨大弧形向北面、東北、東面和東南輻射的一批稱為馳道的帝國道路。在漢代,隨著帝國的擴張,道路系統(tǒng)大為擴大。 (摘編自劍橋中國秦漢史) 2009年5月2日,考古學家在宜賓縣考察了始建于秦朝的五尺道。自秦以來,該處就是由四川到云南的重要通道。專家認為這段約350米長的道路保存完好,具備了申報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的條件。 (據華西都市報2009年5月5日第12版)(1)根據材料一,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秦朝道路系統(tǒng)的修建在當時有何影響。
4、(4分)分析材料中五尺道的歷史價值和申報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的有利條件。(4分) 材料二 “二呀那二郎山,哪怕你高萬丈,解放軍,鐵打的漢,下決心堅如鋼,要把那公路修到那西藏!公路通了車,運大軍,守邊疆。開發(fā)那福源,人民那享安康。前藏和那后藏,真是呀好地方,無窮的寶藏沒開采,遍地是牛羊。森林草原那到處有,人民財富不讓侵略者他來搶。要鞏固國防,先建設邊疆,蓬帳變高樓,荒山變牧場。” (歌唱二郎山)(2)材料二是20世紀50年代起流行的歌頌康藏公路建設的歌詞。根據歌詞概括康藏公路發(fā)揮了哪些積極作用。(6分) 材料三材料三 下表是18701910年世界船舶噸位數(shù)(單位:百萬凈噸)(3)根據上表概述187
5、01910年世界航運業(yè)發(fā)展狀況。(3分)利用上表提供的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圖11所呈現(xiàn)趨勢的原因。(3分)年份帆船汽船1870年14.12.71880年14.55.51890年12.010.21900年10.016.21910年8.426.2(根據劉宗緒世界近代史相關數(shù)據編制)【解析】(1)結合基礎知識即可回答秦朝道路系統(tǒng)的修建在當時有何影響。后面的兩問,體現(xiàn)了新課程標準研究性學習的特點。(2)依據材料來概括康藏公路的積極作用即可。(3)本題是表格數(shù)據型材料解析題,注意表格中的項目和數(shù)據變化,從中找出規(guī)律。結合所學知識來回答原因。【答案】(1)影響:鞏固國家統(tǒng)一,促進經濟發(fā)展。加重徭役負擔
6、,激化社會矛盾(4分)。歷史價值:有助于研究秦朝對西南地區(qū)的開發(fā)和治理(2分,其它言之成理的表述亦可相應給分)。有利條件:歷史悠久,保存完好(2分)。(2)作用:鞏固邊防,進一步維護國家統(tǒng)一(2分);溝通西藏與內地的聯(lián)系,加強民族團結(2分);開發(fā)資源,提高當?shù)厝嗣裆钏剑?分)(3)帆船噸位數(shù)量逐步減少,汽船噸位數(shù)量逐步增加,航運業(yè)取得巨大發(fā)展(3分)。工商業(yè)的發(fā)展;世界市場的擴大;航運業(yè)的發(fā)展(3分)【點撥】此題是一道融合了政治、歷史、地理的綜合題目,因此主要考察學生的綜合水平。學生做題時應細細讀懂材料,也要看懂圖標內容,從多角度回答問題。物質生活和社會習俗的變化物質生活(衣、食、?。?
7、1.1.服裝:服裝: (1)鴉片戰(zhàn)爭前后:“窄袖革履”的西式服飾傳入中國,民間效仿之風興起。長袍馬褂與西服革履并行不悖,成為近代社會特有的景觀。 (2)民國期間:政府仿照西方各國,頒布了男女禮服的形制。洋裝在中國的流行,并未取代傳統(tǒng)服飾。中山裝和旗袍的出現(xiàn)就是中西合璧的產物。 (3)新中國成立:人們的穿著比較單調。5060年代,蘇式服裝列寧裝和連衣裙流行;“文革”時期,綠軍裝和“干部服”(中山裝)盛行。 (4)改革開放以來:注重衣服的面料、質地、花色、款式和品位。 2.2.飲食:飲食: (1)19世紀40年代,通商口岸出現(xiàn)了由外國人經營的西餐館。 (2)19世紀60年代前后,上海陸續(xù)開辦一些西
8、菜館,被稱為“中西大菜”。 (3)七八十年代以后,西餐成為一種時尚,逐漸由通商城市流入市鎮(zhèn),由沿海進入內地。 (4)酒、茶、煙等日常食品在近代也發(fā)生了嬗變,華資經營的咖啡館、西式茶室、音樂茶座和公園露天茶室,成為上流社會和青年男女樂于光顧的公共場所。 (5)改革開放以來:豐富的蔬菜、肉蛋、海鮮擺上百姓的餐桌,餐飲業(yè)發(fā)展,快餐盛行。 3.3.建筑建筑 (1)西式建筑最早出現(xiàn)在租界地區(qū),與中國傳統(tǒng)民居形成鮮月對比。 (2)近代居民最普遍、最典型的是居住大院和里弄住宅。居住大院多分布在北方城市,中西合璧的里弄住宅多分布在南方城市以及天津等地。 (3)同時期,在大城市還出現(xiàn)了高級公寓和別墅式住房,其中
9、獨院式的花園洋房最為引人注目。 (4)改革開放以來:居住面積擴大,裝修熱興起。 1.“ 1.“斷發(fā)斷發(fā)” (1)1910年,清政府頒布準許臣民自由剪發(fā)的法令。 (2)辛亥革命后,民國政府發(fā)出剪辮通令,結辮陋習革除。 2.2.不纏足運動不纏足運動 (1)清政府多次下令廢除纏足。 (2)在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的影響下,維新派人士發(fā)起女權運動,在廣州正式成立“不纏足會”。 社會習俗(斷發(fā)、不纏足運動、禮儀) 3. 3.社交禮儀:社交禮儀: (1)日常禮儀:民國時期,宣布廢除跪拜、作揖等禮節(jié),代之以鞠躬、握手;廢除“老爺”“大人”的稱呼,代之以“先生”“同志”,顯示出平等、自由等文明精神。 (2)婚姻禮儀
10、:變革主要發(fā)生在通商口岸的知識層以及官宦人家。 (3)喪葬禮儀:西方文明、衛(wèi)生、簡潔的喪葬禮儀引起國人注目。4. .改革開放以來改革開放以來:社會風氣發(fā)生根本改變,實行新婚姻制度,休閑生活成為時尚。 (1)建國后:農民分得土地,城市解決了勞動就業(yè)問題,人們生活逐步得到改善,20世紀5070年代中國社會風尚的主流是勤儉節(jié)約、無私奉獻。但改革開放前,溫飽問題長期未能解決。 (2)改革開放后的變化: 物質生活:“吃”方面到1987年,基本解決溫飽問題;政府倡導“菜籃子工程”,使豐富的蔬菜、肉蛋、海鮮擺上百姓的餐桌;“穿”方面服裝顏色從灰藍單調走向五彩繽紛,從單一的款式走向多樣化;“住”方面1995年
11、,國家在城鎮(zhèn)啟動“安居工程”,讓中低收入職工買到合適的住房。新中國社會生活新風尚 習俗和社會風尚:政府實行雙休日、又延長了節(jié)日休假時間,休閑娛樂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休閑方式多樣化。注重環(huán)保、講究衛(wèi)生、賑濟災區(qū)的社會風尚逐步形成。 1.1.社會習俗變化原因和特點社會習俗變化原因和特點 (1)原因: 鴉片戰(zhàn)爭以來,由于西方國家的侵略,西方民主自由平等的思想以及西方國家的生活方式涌進中國; 政治運動及政府的推動; 進步人士的提倡,如維新派人士提倡不纏足運動。 (2)特點: 經歷了一個由被動接受到主動學習的過程,受西方文明影響深刻,具有半殖民化色彩; 伴隨著中國民主進程的發(fā)展而不斷加深,如戊戌變
12、法、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新中國的成立、改革開放; 發(fā)展不均衡:在空間范圍上,開放口岸、都市變化快,農村、偏遠落后的地區(qū)變化慢。從主體上看,市民階層接受新事物較快,農民接受較慢。不同習俗的變化也不平衡,如服飾類的變化大于居住飲食的變化; 變化中既有新舊沖突,又有東西方文化的碰撞。 2.2.中國近現(xiàn)代人民的物質生活和風俗變遷的不中國近現(xiàn)代人民的物質生活和風俗變遷的不同變化及其原因同變化及其原因 近代:具有明顯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烙?。蝗嗣竦奈镔|生活和風俗變遷只是在大城市和東部沿海地區(qū)發(fā)生變化,而廣大的農村幾乎沒有進入近代生活,仍然是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時代。 原因:受外國侵略的影響,西方列強最早是在
13、東南沿海地區(qū)打開了中國的大門,西方列強的生活方式移植過來,并且東南地區(qū)受西方思想,特別是民主革命思想影響大,人民的思想意識開放,經濟比較落后等。 現(xiàn)代:新中國成立后,人民當家作主,生活日益改善,但到改革開放前仍未擺脫貧窮落后的面貌。改革開放后,在20世紀末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原因:改革開放前,中國人特別是農民的溫飽問題長期未能得到解決的原因有:生產力低下、人口多、極“左”思潮的影響。改革開放后社會發(fā)生重大變化的原因有:改革開放政策的正確實施,如菜籃子工程、安居工程;農村社會生產力進一步解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快速發(fā)展的結果;廣大人民的積極勞動;當然
14、也與日益現(xiàn)代化的農業(yè)、畜牧業(yè)、養(yǎng)殖業(yè)的高速發(fā)展密不可分。 (2009高考廣東單科)下列歌謠中,不能反映民國初年社會風風尚的是( )A結婚證書當堂讀,請個前輩來證婚 B文明洋傘小包裹,長統(tǒng)洋襪短腳褲C辮線斜拖三尺短,之乎者也說荒唐D改良的頭,改良的花,改良的姑娘大腳丫【解析】民國成立后,開展了剪辮易服等活動,象征清王朝守舊勢力的發(fā)辮被剪。A、B、D三項分別從婚俗、服飾、打扮等方面反映了民國初年人們思想的進步,但是C項仍然是中國封建時代的傳統(tǒng)風氣。 【答案】C 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一】呂氏春秋所載:“昔太古常無君矣,其民聚生群處,知母不知父,無親戚兄弟夫婦男女之別,無上下長幼之道”?!静牧隙?/p>
15、料二】 民國時期北京某周姓女,“自幼游學歐美,染一種西洋習氣,去歲回國,即在宣武門內某學校充任教務,為出嫁計,未行稟明父母,即在門前掛一招夫廣告牌,上書女學士周,現(xiàn)年28歲,原籍廣東香山人。久寓北京,畢業(yè)于美國女子大學,現(xiàn)執(zhí)教鞭于京師某女學校。家資及不動產可達5萬元之數(shù)。自懸牌之日起,至民國8年1月止,各學士如有與具有同等之能力及資產者,每日午后4時至6時,為會談期,務請應時駕臨可也?!薄静牧先牧先?趙樹理的小二黑結婚劇情:1942年,山西某抗日根據地的劉家峻山村里,民兵隊長小二黑與同村姑娘于小芹相愛,卻遭到雙方父母的反對。二黑的父親二孔明還私下給二黑收了個童養(yǎng)媳;小芹的母親三仙姑由于貪財
16、禮,逼小芹嫁給吃喝嫖賭的吳廣榮。一天夜里,二黑和小芹正在商量終身大事時,卻被早已垂涎小芹的地痞金旺等捆住,借機陷害。幸得區(qū)長及時趕來,逮捕了一向欺壓百姓的金旺,當眾教育了二孔明和三仙姑,并批準了小二黑和于小芹結婚。于小芹拋棄家庭包辦婚姻,與小二黑喜結良緣,沖破了在我國延續(xù)幾千年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制度?!静牧纤牟牧纤摹?1950年5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正式實施,其原則為:“廢除包辦強迫、男尊女卑、漠視子女利益的封建主義婚姻制度。實行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權利平等、保護婦女和子女合法利益的新民主主義婚姻制度?!薄敖怪鼗?、納妾。禁止童養(yǎng)媳。禁止干涉寡婦婚姻自由。禁止任何人
17、借婚姻關系問題索取財物”。請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古代何種婚姻風俗,導致這種婚姻習俗出現(xiàn)的主要因素是什么?(2)根據材料二、三,指出中國近代婚姻風俗出現(xiàn)了何種可喜的變化?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變化?(3)結合材料四,談談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的頒布對現(xiàn)代婚姻習俗的影響?【解析】從婦女解放來看中國生活變化。相關問題的考查是高考的一大新考點?!敬鸢浮浚?)群婚。當時生產力十分低下,人們不得不群居雜處,以共同進行生產和抵御自然界的各種災害。(2)變化: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發(fā)展到反對包辦婚姻,主張婚姻自由。原因:中華民國政府的倡導;受過新思潮熏陶的青年知識分子積極響應;西方觀念的傳入;抗日民主政權的支持。(3)中華人和國婚姻法的頒布為婚姻制度的改革提供了法律依據,構建了新民主主義婚姻制度的范式。這是解放婦女、移風易俗的一項重大舉措,推動了幾千年來中國社會婚姻習俗的重大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