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最后一節(jié)。
【拓展檢測案】答案
6 、生物進化否認了造物主的存在
7、 在約定的人中間使用的特別編定的秘密電碼和號碼 隱蔽很深的反映生 物進化的線索。
8、 不能刪去。因為“珍貴”這個詞突出了化石為歷史留下的隱蔽很深的反 映生物進化的線索得之不易,而且它很有研究價值。
9、 比喻 生動形象,通俗易懂,給人以深刻印象 生物從遠古不斷地向現(xiàn) 在進化
10、 《化》的作者聯(lián)想到太古時代的各種物群,而《魚》的作者則聯(lián)想到精 力旺盛、活潑跳躍的魚兒和它的滅頂之災(zāi)。
11、 《化》是倒敘,《魚》是順敘.
12、 化石為我們傳達了太古時代的生命信息 科普敘事詩 沒有運動,就 沒有生命政治抒情
8、詩
13
14 、鱗和鰭都完整,卻不能動彈
1&課
附參考答案和思路提示
二、 1 .擾(r co) 狩獵(sh du ) 哀號(色h do) 喧囂(xu①xi ao) 喑啞(y in y
Q 萬苣(w可靜謐(m i)篡奪(cu cn ) 劫掠(ji el u )e 酷愛(k
M 妒忌(d uj i) 窸窣作響(x i s功 吮取(sh Cn) 驚慌失措(j ing hu ang s
h icu d 津津有味(j in j in) 毫不猶豫(y ou y U 喙(hu i) 篝火(g o
u) 螽斯(zh ong)
竊竊私語(qi & 更勝一籌(ch cu) 嗉
9、(s u)囊(n dig)
2. ( 1)更勝一籌:指技藝或技能比較起來,比別人更好一些。
(2) 津津有味:形容興味濃厚。
(3) 篡奪:用非法手段奪取。
3?寫了聲音、外形、食性、居住等方面的內(nèi)容。
三、 (一)1?文章第1段并沒有寫蟈蟈,是寫在別人歡度國慶的日子里,自己還沒有忘記
去觀察昆蟲。第2段寫蟬在夜間不再鳴叫,它要休息了。 突然,蟬的一聲哀號引出了本文的
“主人公”——蟈蟈。
2?角度提示:(1)比喻法變陌生為熟悉。 “像是滑輪的響聲……又像是干皺的薄膜隱隱約
約的窸窣作響” “近乎金屬碰撞般的清脆響聲”。 (2)大量使用與音樂有關(guān)的名詞和形容
詞,準確地再現(xiàn)
10、了多姿多彩的蟲鳴世界。 如尖銳、喑啞、清脆、金屬碰撞、柔和等等。
3?思路提示:“有時我甚至還看到蟈蟈非常勇敢地縱身追捕蟬,而蟬則驚慌失措地飛起逃
竄。用擬人手法把蟈蟈捕蟬的形象,以及蟬逃跑時的情態(tài)生動地展現(xiàn)出來了; “就像鷹在
天空中追捕云雀一樣。”作者將蟈蟈捕蟬比作是鷹在天空中追捕云雀, 再加上蟬的驚慌失措
的反襯,突出了蟈蟈的敏捷和勇敢; 動詞連串使用,突出了蟈蟈這個進攻者的銳不可當之勢
和被進攻者的懦弱。 如“咬、跳、追捕”等。
4. 作者從第4段開始寫蟈蟈的食物習(xí)性,以科學(xué)的態(tài)度、準確的語言再現(xiàn)了一個昆蟲的生 活,它喜愛吃蟬的肚子,它喜愛吃甜食,它還吃昆蟲、青草,這一切都
11、告訴了讀者一個事實: 蟈蟈是一個雜食動物。這是一個生物學(xué)家嚴謹?shù)目茖W(xué)態(tài)度,他觀察著, 試驗著,為我們打開
了我們所不了解昆蟲世界。作者以大量的篇幅來介紹蟈蟈的食物,并不是寫它的殘忍貪婪, 而是要再現(xiàn)活靈活現(xiàn)的蟈蟈,這與作者對蟈蟈的喜愛之情并不矛盾。
(二)例:1. “這些它們都很喜歡吃。 就像英國人酷愛吃用果醬做作料的帶血的牛排一樣。
比喻生動貼切,突出了蟈蟈喜吃甜食的特性;
2?“蟈蟈這蟬的屠夫在吃肉喝血之后,也吃水果的甜漿”,把蟈蟈比喻為“蟬的屠夫”, 生動形象的寫出了蟈蟈的食性。
3?“蟈蟈是彼此十分和睦地共居在一起的”,“和睦” 一詞把蟈蟈擬人化,形象生動地說
明了蟈蟈的生
12、活習(xí)性。
四、 1?長頸鹿非常優(yōu)美,它穿一件黃底白點的皮大衣,身材高挑,舉止端莊優(yōu)雅,長長的 脖頸高高抬起,微微前伸,就像一位貴婦人。
2?本文沒有絲毫機械呆板的介紹,自始至終讓人讀來饒有興趣。作者大量運用襯托、對比、 比喻、擬人等手法,為我們展示了一副活靈活現(xiàn)的“人與昆蟲交流”的畫面,語言極富表現(xiàn)
力與感染力。
19、《月亮上的足跡》 導(dǎo)學(xué)案答案
答案:
自主學(xué)習(xí):
1, 略 2,(1)只能夠望見而不能夠接近( 2)比喻在歷史發(fā)展過程中可以作為標 志的大事。
3,時間: 1969年 7月 16日 地點:美國佛羅里達半島中部的肯尼迪航天中心 人物: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奧爾德林
13、
發(fā)生的事件:探索月球的過程
4,1969 年 7 月 16 日上午 空
火箭發(fā)射后 2 分 42 秒
離地 9 分 5 秒
火箭發(fā)射后 13 小時 30 分
19日晚 8點 33分
19日晚 9點 32分
20日上午 7點 32分
21日凌晨 5點 17分 40秒
21日上午 11點 39分
11點 51分
22日 0點15分
22日上午 6點 35分
25日凌晨 1點 35分 8秒
合作探究
火箭推動“阿波羅 11 號”發(fā)射升
第一級火箭脫落,火箭繼續(xù)上升 第三級火箭發(fā)動機啟動工作 宇航員進入夢鄉(xiāng) 船飛過了月亮和地球引力的中和點 地面呼叫,飛船減速,準備登
14、月 兩位宇航員換乘登月艙 登月艙平穩(wěn)降落在月球上 登月艙打開艙門 阿姆斯特朗走下階梯,登上月球 宇航員被喚醒,登月艙升空離開月球 登月艙與飛船對接成功 飛船進入大氣層
1登月準備——飛船升空——登月成功—
—登月歸來
時間順序
2,(1)
. 檢查登月器的著陸情況
(2)
. 采集月壤和月巖樣品
(3)
. 樹立登月紀念碑
(4)
. 安裝各種儀器進行科學(xué)探測
(5)
. 插上美國國旗
3,(提示,最后一段)
測評反饋
1,
B 2 ,神舟 5 號飛船升空 2003.10.15
楊利偉
神舟六號升空
15、2005.10.12
聶海勝
費俊龍
神舟七號飛船升空 2008.9.25
翟志剛 劉伯明 景海鵬
天宮一號 2011年 9月29日 21時 16分 3秒在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
成功發(fā)射,它的發(fā)射標志著中國邁入中國航天 “三步走”戰(zhàn)略的第二步第二階段 按照計劃, 神舟八號、神舟九號、 神舟十號飛船將在兩年內(nèi)依次與天宮一號完成 無人或有人交會對接任務(wù),并建立中國首個空間實驗室。
20 、《山市》導(dǎo)學(xué)案答案
二、合作探究,理解課文:
1、在文章中山市出現(xiàn)的全過程,可分為幾個階段?
三個階段:初現(xiàn)孤塔宮殿(初生階段),再展城郭恢宏(發(fā)展階段),又看危樓出現(xiàn)(高潮 階段)
2、文章結(jié)
16、尾部分有什么作用?
結(jié)尾照應(yīng)開頭,說明奐山這個地方確實能看到這種奇異現(xiàn)象。
3、山市的初生階段,文章還描寫了目擊者的心理變化。想一想,作者為什么要這樣寫
這樣寫可以把讀者帶到目擊者所在的地方,一切都如同親見。
4、說說作者在山市的發(fā)展階段是怎樣描寫其恢宏的氣勢的?
先總寫:“高垣睥睨,連亙六七里?!鳖H顯恢宏的氣象。然后分寫:“中有樓若者,堂若者,坊 若者, 歷歷在目,以億萬計?!?
5、作者的細膩描摹盡在高潮階段,請說說作者是怎樣寫“危樓”的出現(xiàn)與消失的?
因“風(fēng)定天清,一切烏有”,只剩下一座高接霄漢的危樓,所以樓的形狀看得格外清楚,既寫 了“樓五架”也,寫了樓上“五點明處”的“樓
17、外天”給,人在感覺是距離比先前的城郭縮短了一些, 真是細致入微, 令人叫絕。 更為特殊的是, 樓上還有來來往往的人, 或憑或立, 與世人無異, 這又給人以親切感, 增強了觀賞的興趣。 最后寫幻影的消失, 跟影視中的漸隱鏡頭頗為相似, 又使人感到余味無窮。
6、山市的變化是很快還是緩慢?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來? 山市的變化很快,從下列詞語可以看出來:忽、無何、未幾、既而、逾時、倏忽等。這些詞 語中“忽”表明也山市出現(xiàn)得很迅速, “倏忽”表明山市變化的突然性, “無何”“未幾”“既而”“逾時” 等詞語都表示極短的時間,表明山市的景象變化很快。
7、文章對山市景象有描寫生動形象,作者運用也哪些修辭
18、方法以達到這種效果? 夸張:惟危樓一座,直接霄漢
比喻:數(shù)至八層,裁如星點 排比:中有樓若者,堂若者,坊若者 以上修辭方法的運用,使語言簡潔而富有表現(xiàn)力。
【練練測測 】
A、然數(shù)年恒/不一見。
E、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見。
C、忽/見/山頭有孤塔聳起。
D、又/其上,則/黯然縹緲,不可/計其層次矣。
2、解釋下列句中加粗的字詞
) E、見宮殿數(shù)十所(
塵氣莽莽然
(……的樣子 )
算
)
A、然數(shù)年恒不一見(但是、可是
C、始悟為山市 (是)
數(shù)至八層,裁如星點( 點數(shù)、計
D、又聞有早行者(的人 )
19、
中有樓若者,堂若者(的)
溫故而知新,可以 為師矣(當作、成為 )
)忽見山頭有孤塔聳起,( 孤塔 他們 )念近中無此禪院。
3、把下列這段話中省略的內(nèi)容補寫在括號中
孫公子禹年同人飲(于 )樓上,(他們
高插青冥,( 孫公子與同人 )相顧驚疑,
4、 解釋古今異義詞
高垣睥睨:古義:城墻上如齒狀的矮墻 今義:斜著眼睛看,形容高傲的樣子。
直接宵漢:古義:一直連接到 今義:不經(jīng)過中間的事物。
危樓:古義: 高 今義:危險 或憑或立:古義:有時、有人 今義:或者
5、 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 忽見山頭有孤塔聳起,高插青冥,相顧驚疑,念近中無此禪院。
② 無何,見宮殿數(shù)十所,碧瓦飛甍,始悟為山市。
③ 忽大風(fēng)起,塵氣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
④ 又其上,則黯然縹緲,不可計其層次矣。
⑤ 逾時,樓漸低,可見其頂;又漸如常樓;又漸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