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 19草船借箭 教學設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人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 19草船借箭 教學設計(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
人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 19草船借箭 教學設計
教學要求:
1.了解本課的情節(jié),使學生理解到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因為他的有膽有識、足智多謀。
2.理解學習以記事為主的課文,必須抓住事情發(fā)展的線索,理清它的起因、經(jīng)過及結果,并領會事件的本質意義。
3.學習本課“妒、督、魯”等ll個生字,以及妒忌、商議、推卻、探聽等8個詞語,理解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并會用“推卻、輕易”造句。
4.體會文章首尾呼應的寫法。
教學重點難點:
1.讓學生讀懂課文,在讀的基礎上,理解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膽有識,足智多謀。
2.能從課文所描寫的人物性格中體會文章首
2、尾呼應的作用。
教學時間: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詞,理解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
2、整體感知大意,了解故事梗概。
教學重點:
整體感知大意,了解故事梗概。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從《赤壁之戰(zhàn)》故事引入。
師:我們已經(jīng)學過一個《三國演義》中的故事是——《赤壁之戰(zhàn)》,那個故事是以周瑜、黃蓋為主的。今天我們又學一篇以諸葛亮與周瑜為主的課文。
揭題、讀題。
2.審題。
什么叫草船?草船借箭是指什么意思?
3.再讀題,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出
3、示:誰草船借箭?為什么要草船借箭?怎么樣草船借箭的?最后借到了箭沒有?
二、初讀課文,理清脈絡
1.這些問題實際上要我們回答什么?請用陳述句表達。
草船惜箭的原因、經(jīng)過、結果。
2.我們把草船借箭的經(jīng)過看成借箭前的準備和借箭的過程。
(出示課后題1/(2))
3.自學課文字詞,標好節(jié)號,讀通課文,完成填空。
草船借箭的原因:三天趕造十萬枝箭
草船借箭借箭前的準備:草船、軍士
的經(jīng)過借箭的過程:逼近水寨→一面受箭→另一面受箭→駛向南岸
草船惜箭的結果:如期交貨、周瑜嘆服
4.據(jù)此提綱給文章分段:一(l、2節(jié))、二(3--5節(jié))、三
4、(6-9節(jié))、四(10)
這是按事情發(fā)展的順序給課文分段。
三、學習第一段
1.齊讀第l句。
什么叫“妒忌”?(對才能、名譽、地位或境遇等比自己好的人心懷怨恨。)
2.從第二節(jié)的人物對話中我們能看出周瑜對諸葛亮的“妒忌”嗎?
(1)指名2生分角色讀課文第2節(jié),師讀旁白。
大家聽2人對話共幾輪,為每一輪編上序號。
(2)每一輪對話中,都能看出周瑜對諸葛亮的妒忌。讓我們再來看看,周瑜在與諸葛亮對話時,心中是怎么想的吧。
3.學習第一輪對話。
(1)齊讀,邊讀邊根據(jù)老師提的問題想想周瑜是怎么想的。
師問:周瑜是大都督,難道他不知道?生
5、:周瑜是知道的,他明知故問。
(2)那周瑜這時心里是怎么想的呢?兩人一組討論。
交流:2人一組,一人讀周瑜說的話,一個說周瑜的心理活動
(可發(fā)揮想象,有不同答案)。
生:“最好你答是弓箭這樣就落入了我的陷阱?!?
生:“你一定會說是弓箭,那樣就正合我意”……
(3)過渡:顯然,周瑜正在設計想陷害諸葛亮,那他怎樣一步一步實行下去的呢?
4.學習第二輪對話。
(1)指名2人讀對話,師在其間提問讓大家思考周瑜的心理活動。
“公事”是什么意思?“推卻”又是什么意思?為什么不能推卻?
(周瑜以公事來壓諸葛亮,使諸葛亮無法不答應。)
(2)同
6、桌一起像剛才一樣討論周瑜的心理活動。
交流:“我用公事來壓你,你想推也推不了。”
5.學習第三--六輪對話。
(1)分四組討論~六輪對話,學著剛才的方法,先分角色對話,再說說周瑜的心理活動。
最后一輪,周瑜沒有問話但有動作——
(2)討論、交流。
6. 小結,我們看到了,周瑜是步步緊逼,把諸葛亮圈入了他設置的圈套。從每一次對話中,我們都能看到周瑜的妒忌、怨恨之心。
7. 周瑜設計陷害諸葛亮,而諸葛亮似乎已陷入他的圈套,讓周瑜計劃得逞了。真的是這樣嗎?
思考:諸葛亮在與周瑜對話時心理活動怎樣?
他為什么答應周瑜如此難辦到的任務?
默讀1
7、~2節(jié),思考這些問題。
(諸葛亮其實已識破了周瑜的計劃,但他以國家大計為重,為水戰(zhàn)勝利考慮,不顧個人恩怨,答應三天造十萬枝箭。)
分組分角色,指名一生讀旁白,朗讀第1、2節(jié),體會人物內心活動。
四、小結。
周瑜想害諸葛亮,而諸葛亮更是立下軍令狀,那么事情又是怎么發(fā)展的呢?下節(jié)課繼續(xù)學習。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了解草船借箭的經(jīng)過,剖析借箭成功的因素。
2、學習課文語言,感悟文中周瑜、諸葛亮等人物的特點,感受人物形象。
教學重點:
學習課文語言,感悟文中周瑜、諸葛亮等人物的特點,感受人物形象。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8、:
一、復習引入
1. 上節(jié)課我們初讀了課文,按事情發(fā)展的順序給文章分了四段。并學習了課文的第一段,知道了“草船偌箭”的起因是周瑜妒諸葛亮,用10天造十萬枝箭的命令來設計暗算諸葛亮,而諸葛亮立下軍令狀三天就造十萬枝箭。
2.第一段中哪句話點出了周瑜妒忌諸葛亮的原因?
(全文第一句。)指名回答。師:課文開頭就點明了原因,齊讀此句。
3.課文二—四段中也有一處直接寫出了諸葛亮有才干,快速默讀二—四段,找出這句話。(全文末尾一句。)
二、整體進入學習二—四段
1.全文末尾這句話與開頭處的句子什么關系?指名2人對讀。(首尾呼應。)
師生配合(師首句,生尾
9、句)讀,體會首尾呼應。
2.板:神機妙算
用詞素合成的方法如何解釋?
出示:神機妙算——驚人的機智,巧妙的謀劃,形容有預見性,善于估計客觀情勢,決定策略。
諸葛亮到底是怎樣神機妙算的呢?
3.默讀課文二-四段,找找突出描寫諸葛亮神機妙算。胸有成竹,料事如神的句子,用“—”劃下。
交流出示小黑板:
(1)第三天保管有十萬枝箭。
?。?)不能讓周都督知道,否則我的計劃就完了。
?。?)魯肅……回來見了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
?。?)第一天……第二天……,直到第三天四更時候,諾葛亮秘密地把魯肅請到船里。
(5)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
10、兵出來。
?。?)我們只管飲酒取樂,夭亮了就回去。
三、學習“知周瑜”
1.默讀小黑板上第②句,用“如果……就……”的句子來表達句子的意思。
2.諸葛亮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假設?
(1)指名讀第三節(jié)。
?。?)口頭完成填空。
因為諸葛亮知道周瑜妒忌他有才干會從中阻撓,所以諸葛亮要魯肅不要告訴周瑜這件事。
兩人一組討論填空、交流。齊讀。
板:知周瑜心
3.諸葛亮要魯肅辦什么事?指名讀句:“希望你能借……船的兩邊?!?
?。?)比較句子。
希望你能借船的兩邊。
希望你借給我一些船,“每只船上要有軍士與許多草把子。
兩句句子有什
11、么區(qū)別?用哪句好?為什么?
第一句用了具體數(shù)字,寫出了諸葛亮對船的具體要求。用第一句好,表現(xiàn)了諸葛殼對計劃早已成竹在胸。
(2)齊讀此句。
師:這排的一千多個草把子的船就是“草船借箭”中的——(生)“草船”。
四、學習“知魯肅”
1.諸葛亮要魯肅別把這事告訴周瑜,結果怎樣?
齊讀小黑板上第③句。
2.理解這句句子。
(1)“顯然”是什么意思?(出示小黑板:事實與所說或所科的相符。)
?。?)“事實”是什么?“所說或所料”又是誰所料的什么?用上“果然”有什么作用?(事實是魯肅沒向周瑜提借船的事,所料是諸葛讓魯肅不要提此事。)
問:相符嗎?
12、(相符)用上“果然”表現(xiàn)事實與諸葛亮所預料完全相符。
(3)齊讀句子體會。
3.師介紹:魯肅是東吳的一員大將,他為人忠實、守信,正因為諸葛亮知道魯肅的為人,所以才料到他不會把此事告訴周瑜。用上“果然”一詞也表現(xiàn)了諸葛亮——板:知魯肅人
4.到現(xiàn)在,借箭的計劃已有條不紊地準備就緒。齊讀第二段體會。
五、學習“識天象”
1.師:(指小黑板上①④句)諸葛亮曾擔保三天管保有十萬枝箭,可第一天沒有動靜,第二天仍不見動靜,直到(引讀)——
2.指名讀6-7節(jié),說說諸葛亮為什么選在第三天四更時候出發(fā)?
板:四更時候(這時候江上大霧彌漫。)
?。?)板:大霧彌漫
13、
?。?)這時候江上大多彌漫到了什么程度?(引)——連面對面都看不清。
3.有了這樣的大霧會有什么結果呢?與借箭又有什么關系?
出示:因為江上大霧彌漫,連面對面都看不清,所以……
先默讀6、7節(jié),然后四人一組討論用多種方法來補充完整句子。
所以選擇第三天四更出發(fā)。
所以把船靠近曹軍水寨。
所以叫軍士一邊擂鼓,一邊大聲吶喊。
所以曹軍才不派兵出來。
4.顯然,大霧彌漫這一氣候的變化正是借箭成功必不可少的一個要素,也是諸葛亮選擇第三天四更時分出發(fā)的原因。
?。?)諸葛亮是什么時候決定這一時間出發(fā)的?(三天前立軍令狀時。)為什么?
(2)早在三
14、天前,諸葛亮就預測到三天后有一場漫天大霧,這要歸功于他識天象,了解天氣變化情況。
板:識天象
(3)齊讀小黑板上第①、④句,體會諸葛亮識天象的神機妙算。
5.正因為江上大霧彌漫,諸葛亮在天還沒亮時,把船靠近曹軍水寨,并怎樣布船?引讀書中有關句子。(船頭超西,船尾朝東,一字兒擺開)
?。?)看示意圖1。(顯示出船頭朝西,船尾朝東。)
這樣布船的目的是什么?(準備受箭)
?。?)引讀,可這樣布船,船隊離曹太近了,魯肅不禁吃驚他說:(引)“……”,可諸葛亮卻笑著說:(引)“……”。
六、學習“知曹操”
1.這是諸葛亮的預料,事實又是怎樣的呢?引讀——(曹操在營寨
15、里……箭好像下雨一樣。)
2.“虛實”是指什么?
“虛”與“實”是一對反義詞,“虛實”表示內部的實際情況。
文中指哪一方面看不清哪一方的虛實?
用“~~~”劃出諸葛亮一方的內部實際情況。
“20只船……排在船上的兩邊。”(第四節(jié))
3.這樣少的兵士,船上又沒有什么武器,曹操絲毫不用害怕,可他為什么不敢派兵?口頭完成填空。
出示:
曹操之所以不敢輕易出動,是因為(江上大霧彌漫,連面對面都看不清。)
師: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是別人還也許有派兵的可能,而曹操是絕不會派兵的,因為曹操是一個生性多疑的人。
4.現(xiàn)在你們看事實與諸葛亮的預料又一一相
16、符,這就可用上剛才我們學的一個詞?(果然)請根據(jù)這一內容用“果然”造句。
5.諸葛亮能預料得如此之準,就是因為他知道曹操生性多疑的性格。
板:知曹操性
6.這時曹操是怎么做的,諸葛亮又是怎么做的?
指名一人讀曹操的句子,大家齊讀諸葛亮的句子,配合讀第8節(jié)。
7.看示意圖2:船頭朝東,船尾朝西。
師:這時諸葛亮下令把船掉過來,船頭朝東,船尾朝西,這是為什么?(一邊受滿了箭,讓另一邊再來受箭。)
這不禁使我們想到諸葛亮向魯肅借草船時說:“船要用青布幔子——(遮起來……船的兩邊)我自有妙用。”
現(xiàn)在你能說說這個“妙”,妙在何處嗎?
排在兩邊的草把
17、,更利于多受些箭,用青布幔子遮著,讓敵人看不清虛實……
六、學習“曉地利”
1.過渡:當曹軍一萬多個弓弩手,一齊朝草船上射箭,箭好像下雨一般時,諸葛亮和魯肅正在船中飲酒取樂。因為諸葛亮這樣說——(引)小黑板上第6 句。
2.天亮了,諸葛亮的船隊是怎么回去的呢?默讀第9節(jié),找出一個詞來概括。板:順風順水
3.第三次出示圖片投影1。
(1)根據(jù)“順風順水”這個詞再次默讀第9節(jié),想想水往哪個方向流,當時的風向又是怎樣的?(請學生在示意圖上用箭頭表示。)→
(2)師介紹:長江江水正是由西向東流,正是趁著順風順水的時刻,二十條船像飛一樣放回二十多里,曹操追也來不及了。
18、
?。?)諸葛亮能利用順風順水的條件是巧合嗎?
這表現(xiàn)了諸葛亮知曉地理的優(yōu)勢,并能利用它。
板:曉地利
4.齊讀第9節(jié)。
八、學習第四段
1.學習了借箭經(jīng)過,我們看到諸葛亮他知周瑜心、知魯肅人,知曹操性,可算是知人心;他預料四更時刻大霧彌漫,應稱是識天象;他更會利用順風順水應贊為曉地利,從這三方面看,諸葛亮其無傀為“神機妙算”,難怪周瑜最后也自嘆不如。
2.齊讀第四段。
九、復習復述
你能不能以“諸葛亮真是神機妙算啊”為中心句把二—四段進行簡要復述?四人一組討論準備。
十、朗讀全文(分組朗讀)思考概括各段段意
1、(1-2)周瑜妒忌諸葛亮
19、的才干,以3天內造好0萬枝箭的命令,企圖暗算諸葛亮。諸葛亮胸有成竹地接受了命令。
2、(3-5)周瑜派魯肅了解諸葛亮造箭的情況,還給諸葛亮設置造箭的障礙;諸葛亮請魯肅幫忙,暗暗作好借箭的準備。
3、(6-9)諸葛亮善于識別天象,正確估計曹操的行動,利用大霧的掩護,巧妙地想曹操“借”了10萬枝箭。
4、(10)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的暗算落空。周瑜不得不嘆服諸葛亮的才干,自嘆不如諸葛亮。
十一、分角色朗讀全文,思考
1.全文用什么形式來到劃人物的性格?從這個故事中可以看出周瑜是個怎樣的人?而諸葛亮呢?
2.引導歸納中心,理解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
有膽有識,
20、神機妙算。
板書設計: 19草船借箭
周瑜心
知人心 魯肅人
神機妙算 曹操性
識天象 四更時候大霧彌漫
曉地利 順風順水
課后反思
《草船借箭》是小學語文第十冊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是根據(jù)我國著名古典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中有關“草船借箭”的情節(jié)改寫的。諸葛亮,是文中著力贊美的人物,周瑜稱其“神機妙算”。引導學生領悟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是本課教學的重點。根據(jù)雙主模式,實現(xiàn)學生學習方式的根本轉變,我通過實例操作,得到以下啟示:
1、要構建教
21、師主導,學生主體的互動關系?!痘A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明確指出,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fā)展的互動過程。因此,在本課的教學中,我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置疑、探究,使學生的學習成為在教師指導下主動的、富有個性的過程。例如:我讓學生在充分朗讀課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探究"霧中借箭"這部分內容,讓學生找一找從哪些句子中讀懂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2、讓學生在合作互動中學習語文。在本節(jié)課中,通過開展小組合作學習,以"合作互動"的方式引導學生探究諸葛亮怎么能夠做到讓船順風順水,小組同學合作演示諸葛亮怎樣掉轉船頭借到箭的。學生發(fā)揮群體的積極功能,智慧火花不斷閃現(xiàn),潛能得以充分發(fā)展。
3、讓學生在探究發(fā)現(xiàn)中學習語文。語文課并不是枯燥乏味的,它具有審美性和情趣性,在探究的過程中,學生會得到許多有益的東西,教師要善于運用藝術的方式讓學生體嘗探求之味,享受語文的發(fā)現(xiàn)之樂,那才是語文教學的真諦所在。
在教本課時,還存在一些不足。由于沒有試講,在時間上把握不準,沒能給學生大量時間去讀書。在談諸葛亮“笑”的這個地方,還沒挖掘太深,沒能讓學生更好體會到諸葛亮神機妙算。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會努力使自己在業(yè)務上更上一層樓,希望校領導在教學上能給予更多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