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諫伐匈奴書》知識點復(fù)習(xí)》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諫伐匈奴書》知識點復(fù)習(xí)(8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精選優(yōu)質(zhì)文檔-----傾情為你奉上
《諫伐匈奴書》知識點復(fù)習(xí)
臣聞明主不惡切諫以博觀,忠臣不避重誅以直諫,是故事無遺策而功流萬世。今臣不敢隱忠避死,以效愚計,愿陛下幸赦而少察之。
《司馬法》曰:“國雖大,好戰(zhàn)必亡;天下雖平,忘戰(zhàn)必危?!碧煜录绕?,天子大凱,春蒐秋狝,諸侯春振旅,秋治兵,所以不忘戰(zhàn)也。且夫怒者逆德也,兵者兇器也,爭者末節(jié)也。古之人君一怒必伏尸流血,故圣王重行之。夫務(wù)戰(zhàn)勝窮武事者,未有不悔者也。
昔秦皇帝任戰(zhàn)勝之威,蠶食天下,并吞戰(zhàn)國,海內(nèi)為一,功齊三代。務(wù)勝不休,欲攻匈奴。李斯諫曰:“不可。夫匈奴無城郭之居,委積之守,遷徙鳥舉,難得而制也。輕兵深入;糧食必絕;運糧
2、以行,重不及事。得其地不足以為利也,遇其民不可役而守也。勝必殺之,非民父母也。靡蔽中國,快心匈奴,非長策也?!鼻鼗实鄄宦?,遂使蒙恬將兵而攻胡,卻地千里,以河為境。地固澤(咸)鹵,不生五谷。然后發(fā)天下丁男以守北河。暴兵露師十有余年,死者不可勝數(shù),終不能逾河而北。是豈人眾之不足,兵革不備哉?其勢不可也。又使天下蜚芻挽粟,起于黃腄、瑯邪負海之郡,轉(zhuǎn)輸北河,率三十鐘而致一石。男子疾耕不足于糧餉,女子紡績不足于帷幕。百姓靡敝,孤寡老弱不能相養(yǎng),道路死者相望,蓋天下始畔也。
及至高皇帝定天下,略地于邊,聞匈奴聚于代谷之外而欲擊之。御史成進諫曰:“不可。夫匈奴之性,獸聚而鳥散,從之如搏景。今以陛下盛德攻
3、匈奴,臣竊危之?!备叩鄄宦?,遂北至于代谷,果有平城之圍。高皇帝蓋悔之甚,乃使劉敬往結(jié)和親之約,然后天下忘干戈之事。故兵法曰:“興師十萬,日費千金”。夫秦常積眾暴兵數(shù)十萬人,雖有覆軍殺將系虜單于之功,亦適足以結(jié)怨深仇,不足以償天下之費。夫上虛府庫,下敝百姓,甘心于外國,非完事也。夫匈奴難得而制,非一世也。行盜侵驅(qū),所以為業(yè)也,天性固然,上及虞夏殷周,固弗程督,禽獸畜之,不屬為人。夫上不觀虞夏殷周之統(tǒng),而下循近世之失,此臣之所大憂,百姓之所疾苦也。且夫兵久則變生,事苦則慮易。乃使邊境之民靡敝愁苦而有離心,將吏相疑而外市,故尉佗、章邯得以成其私也。夫秦政之所以不行者,權(quán)分乎二子,此得失之效也。故《周
4、書》曰:“安危在出令,存亡在所用?!痹副菹率胗嬛硬煅?。
翻譯:
我聽說圣明的君主不會厭惡深切的諫言以使自己的視野開闊,忠臣不會為了躲避嚴厲的懲罰,敢于直言進諫,所以帝王不會辦事失策以至于功業(yè)流傳萬世。現(xiàn)今我不敢隱瞞忠心來逃避死亡,所以獻上自己愚昧的計策。希望陛下赦免我的罪過并稍微注意一下。
《司馬法》說:“國家即使再大,如果好戰(zhàn)也一定會滅亡,天下即使平安,忘記戰(zhàn)爭一定會滅亡?!碧煜乱呀?jīng)平定,天子于春秋兩季閱兵,諸侯春秋練兵,用來不忘記戰(zhàn)爭。況且憤怒的人是違背道德的,武器是不祥的器物,爭奪的人節(jié)操卑劣。古代的君主一旦發(fā)怒,一定會有橫尸遍地,所以圣明的君王會慎重行事。只顧一味的追求
5、打仗勝利,并且用盡自己本國武力的君主,是沒有不后悔的。
秦始皇憑借戰(zhàn)勝對手的威武,蠶食天下,吞并各個國家,統(tǒng)一天下,其功業(yè)可與夏、商、周三代之君相媲美。但他一心取勝,不肯休止,想攻打匈奴,李斯勸諫說:“不可以。匈奴沒有固定居住的城池,也無堆積的財物可守,如同遷徙的鳥,難以控制他們。如果派輕便軍隊深入匈奴,那么軍糧必定斷絕;如果攜帶許多糧食進軍,物資沉重難運,無濟于事。就是得到匈奴的土地,也無利可得;統(tǒng)治匈奴百姓,也不能役使他們加以守護。戰(zhàn)勝他們就必然要殺死他們,這并非是為民父母的君王所應(yīng)做的事。使中國疲憊,把攻打匈奴作為一時快意之事,不是好計策?!鼻厥蓟什宦爮模谑桥擅商衤时スゴ蛐倥?,占
6、領(lǐng)土地上千里,以黃河為邊境。這些土地本是鹽堿地,不生五谷。這以后,秦朝調(diào)發(fā)全國的成年男人去守衛(wèi)黃河以北。讓軍隊在風(fēng)沙日曬中呆了十多年,死的人不可勝數(shù),始終沒能越過黃河北進。這難道是人馬不足,武器裝備不充裕嗎?這是形勢不允許呀!秦朝又讓天下百姓飛速地運送糧草,從黃縣、腄縣和瑯邪郡靠海的縣城出發(fā),轉(zhuǎn)運到黃河以北,運三十鐘糧食才能得到一石。男人努力種田,也不能滿足糧餉的需求,女子紡布績麻也不能滿足軍隊帷幕的需求。百姓疲憊不堪,孤兒寡母和老弱之人不能得到供養(yǎng),路上的死人一個挨一個,大概由于這些原因,天下百姓開始背叛秦王朝。
待到漢高祖平定天下,攻取了邊境的土地,聽說匈奴聚積在代郡的山谷之外,就想攻
7、打他們。御史成進諫說:“不可以。那匈奴的習(xí)性,像群獸聚積和眾鳥飛散一樣,追趕他們就像捕捉影子。如今憑借陛下的盛德去攻打匈奴,我私下里認為是危險的?!睗h高帝沒接受他的建議,于是向北進軍到代郡的山谷,果然遭到被圍困在平城的危險。漢高帝很后悔,就派劉敬前往匈奴締結(jié)和親之約。這以后,天下人民才沒有了戰(zhàn)爭的事。
所以《孫子兵法》上說:“發(fā)兵十萬,每天會耗費千金。”秦朝經(jīng)常聚積軍隊幾十萬,雖然有殲滅敵軍,殺死敵將、俘虜匈奴單于的軍功,這也恰恰足以結(jié)下深仇大恨,不足以抵償全國的耗費。匈奴侵犯邊境,搶掠人畜,以此為生活的,天性本來如此。所以從虞舜、夏朝、商朝和周朝,本來就不按法律道德的標準加以規(guī)范和督導(dǎo)他
8、們,只將他們視為禽獸加以畜養(yǎng),而不把他們看作是人類。上不借鑒虞夏商周的經(jīng)驗,下卻遵循近世的錯誤作法,這正是我感到最為恐慌的事情,百姓感到最為痛苦的事情。況且戰(zhàn)爭持續(xù)一久,就會發(fā)生變亂;做事很苦,思想就會發(fā)生變化。這樣就使邊境的百姓疲憊愁苦,使官員們相互猜疑而與外人勾結(jié),所以尉佗和章邯才能實現(xiàn)他們的個人野心,那秦朝的政令不能推行,就是因為國家大權(quán)被這兩個人所分,這就是政治的得和失的效驗。所以《周書》說:“國家的安危在于君王發(fā)布的政令,國家的存亡在于君王的用人?!毕M菹伦屑毧紤]這個問題并對此稍加注意。
作者簡介:
《諫伐匈奴書》是西漢漢武帝時大臣主父偃所做的。山東臨淄人。
背景:
9、 主父偃向漢武帝提出建議打擊了地方勢力,實現(xiàn)了中央的有效控制,妥善地解決了國內(nèi)政治難題,使武帝得免除后顧之憂。
字詞:
逆德:背逆的德行。
兵:武器。兇器:兇惡的器物。
末節(jié):最末等的節(jié)操。
重行:慎重對待。
務(wù):致力。窮武事:用盡武力。
任:憑借。
齊:相等。三代:指夏、商、周。
委積:此泛指倉廩所蓄的糧食和財物。
鳥舉:像鳥兒飛翔。舉,飛舉。
踵糧:攜帶糧食行軍。
重:繁。不及事:無濟于事。
役:役使。
靡敝:疲弊。
辟:通“?”,開拓。河:黃河。
澤鹵:鹽堿地。
丁男:成年的男人。
暴兵露師:把軍隊暴露在荒沙野地之中
10、。有:通“又”。
是:此。豈:難道。
蜚芻挽粟:飛速轉(zhuǎn)運糧草。蜚,通“飛”。芻,喂牛馬之草。挽,引、拉。
黃腄:指黃縣和腄縣。負海:靠海。
率:大致。鐘:容量單位,即六斛(石)四斗。致:得到。
疾耕:拼力耕種。
練習(xí)題:
1.對下列句子中劃線字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其后安國坐法抵罪抵:抵償
B.田甲日:“然即溺之”溺:用小便澆滅
c.安國及大行王恢將將:將領(lǐng)
D.群臣議者多附安國附:贊同
答案:c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孝王使安國及張羽為將,捍吳兵于東界
有蘭溪生攜一仆來候試,寓于東廂
B.張羽
11、力戰(zhàn),安國持重,以故吳不能過梁
輕兵深入,糧食必絕;運糧以行,重不及事
c.田甲亡走。安國日:“甲不就官,我滅而宗?!? 高帝悔之,乃使劉敬往結(jié)和親,然后天下亡干戈之事
D.親貴用事,安國以五百金物遺蚡
忠臣不避重誅以直諫,是故事無遺策而功流萬世
答案:A
3.下列各組句子中,全都能夠體現(xiàn)韓安國“持重”性格的一組是
①吳楚已破,安國、張羽名由此顯
?、诎矅唬骸凹撞痪凸?,我滅而宗?!? ③漢使使者拜安國為梁內(nèi)史
?、苡H貴用事,安國以五百金物遺蚡
?、輷糁槐?,不如和親
⑥不如勿許,興兵擊之
A.②⑤2B.③⑤c.①②D.④⑥
答案:A
專心---專注---專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