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上冊語文教案7寓言兩則狐假虎威 鷸蚌相爭語文S版
《三年級上冊語文教案7寓言兩則狐假虎威 鷸蚌相爭語文S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三年級上冊語文教案7寓言兩則狐假虎威 鷸蚌相爭語文S版(10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教學 “師”之概念,大體是從先秦時期的“師長、師傅、先生”而來。其中“師傅”更早則意指春秋時國君的老師?!墩f文解字》中有注曰:“師教人以道者之稱也”?!皫煛敝x,現在泛指從事教育工作或是傳授知識技術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長值得學習者?!袄蠋煛钡脑獠⒎怯伞袄稀倍稳荨皫煛??!袄稀痹谂f語義中也是一種尊稱,隱喻年長且學識淵博者?!袄稀薄皫煛边B用最初見于《史記》,有“荀卿最為老師”之說法。慢慢“老師”之說也不再有年齡的限制,老少皆可適用。只是司馬遷筆下的“老師”當然不是今日意義上的“教師”,其只是“老”和“師”的復合構詞,所表達的含義多指對知識淵博者的一種尊稱,雖能從其身上學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識
2、的傳播者。今天看來,“教師”的必要條件不光是擁有知識,更重于傳播知識。 要求 宋以后,京師所設小學館和武學堂中的教師稱謂皆稱之為“教諭”。至元明清之縣學一律循之不變。明朝入選翰林院的進士之師稱“教習”。到清末,學堂興起,各科教師仍沿用“教習”一稱。其實“教諭”在明清時還有學官一意,即主管縣一級的教育生員。而相應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員者則謂“教授”和“學正”?!敖淌凇薄皩W正”和“教諭”的副手一律稱“訓導”。于民間,特別是漢代以后,對于在“?!被颉皩W”中傳授經學者也稱為“經師”。在一些特定的講學場合,比如書院、皇室,也稱教師為“院長、西席、講席”等。 1.學會本課的生字,理解課文內容,懂得成語“狐假
3、虎威”“鷸蚌相爭”的寓意。 唐宋或更早之前,針對“經學”“律學”“算學”和“書學”各科目,其相應傳授者稱為“博士”,這與當今“博士”含義已經相去甚遠。而對那些特別講授“武事”或講解“經籍”者,又稱“講師”?!敖淌凇焙汀爸獭本瓰閷W官稱謂。前者始于宋,乃“宗學”“律學”“醫(yī)學”“武學”等科目的講授者;而后者則于西晉武帝時代即已設立了,主要協助國子、博士培養(yǎng)生徒?!爸獭痹诠糯粌H要作入流的學問,其教書育人的職責也十分明晰。唐代國子學、太學等所設之“助教”一席,也是當朝打眼的學官。至明清兩代,只設國子監(jiān)(國子學)一科的“助教”,其身價不謂顯赫,也稱得上朝廷要員。至此,無論是“博士”“講師”,還
4、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師應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2.提高概括能力,培養(yǎng)合理想象、創(chuàng)編故事的能力。 重點 難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寓意。 教學 課時 三課時 知識點詳解 ? 狐(hú)假虎威(wēi) ?、贋橄挛拇傋麂亯|。 茂(mào)密的森林里,有只老虎正在尋找食物。[①這句話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一只狐貍(hú li)從老虎身邊竄(cuàn)過。老虎撲過去,一下逮(dǎi)住了狐貍。[②“撲過去”“一下”說明了什么?] ?、谡f明老虎逮狐貍的動作極其迅猛。狐貍在饑餓、兇猛的老虎面前,處境極其危險。
5、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講狐貍被老虎逮住。 ③重點句解析:“骨碌碌一轉”說明狐貍想好了逃生的辦法?!俺吨ぷ印币皇钦f明狐貍想掩飾自己內心的害怕和恐懼;二是說明狐貍想借氣勢來嚇唬老虎。 ?、苓@句話說明老虎對狐貍說的話感到非常意外:明明狐貍已被自己逮住,為什么還口吐狂言呢? ?、葸@幾句話寫出了狐貍告訴老虎不能吃自己的原因。 ?、捱@句話說明老虎有點兒相信狐貍的話了。 ?、哌@句話表明狐貍抓住了老虎對自己有些相信的心理,開始得意起來。為了使老虎更加相信自己,狐貍又提出“到百獸面前走一趟”的想法。 狐貍眼珠子骨碌碌(gū lū lū)一轉,扯
6、著嗓子對老虎說:“你敢吃我!”[③“骨碌碌一轉”“扯著嗓子”分別寫出了狐貍怎樣的心理活動?]? “為什么不敢?”老虎一愣(lèng)。[④老虎為什么會一愣?] “我是老天爺派來管你們百獸(shòu)的。你要是吃了我,就是違抗(wéi kàng)老天爺的命令。你的膽子真大呀!”[⑤狐貍的話說明了什么?] 老虎被蒙[mēng]住了,松開了爪子。[⑥老虎為什么會松開爪子?]狐貍搖了搖尾巴,接著說:“不信,你就跟著我到百獸面前走一趟,看他們怕不怕我?!盵⑦狐貍為什么會這樣說?] 段導讀:第2至第5自然段寫狐貍是怎樣蒙騙老虎的。
7、 老虎跟著狐貍向森林深處走去。狐貍神氣活現,搖頭擺尾; ?、嗑示浣馕?前半句形象地寫出了狐貍狡猾、故意做作的樣子和得意忘形的神態(tài)。后半句寫出了老虎被蒙住的神態(tài)。 老虎半信半疑,東張西望。[⑧“神氣活現”“搖頭擺尾”說明了什么?“半信半疑”“東張西望”寫出了什么?] 森林里的猴子啦,野豬啦,小白兔啦,梅花鹿啦,看見狐貍大搖大擺地走過來,和往常不一樣,都很納(nà)悶兒。 ?、釋懗隽藙游飩兊牟唤庑睦?。 [⑨“納悶兒”寫出了什么?]再往狐貍身后一看,呀!一只大老虎!大大小小的野獸都嚇得撒(sā)腿就跑。 說明所有的野獸沒有不怕的,充分顯
8、示了老虎在百獸面前的威風。 [“大大小小”“都”說明了什么?] 第二部分(第2~7自然段):寫狐貍是怎樣蒙騙老虎、倚仗老虎的威風嚇唬百獸的。 老虎不知道百獸是害怕自己才逃跑的,還以為真是害怕狐貍呢! 說明老虎對狐貍的話信以為真。 [結尾句說明了什么?] 第三部分(第8自然段):點明狐貍是借著老虎的威風嚇跑百獸的。 鷸(yù)蚌(bàng)相爭 知識點詳解 ? 鷸在天空中飛著,不住地朝下看,想找點兒食物吃。[①“不住地朝下看”意味著什么?] ?、僖馕吨栆呀浐莛I了。 忽然,它看見一只河蚌張開殼兒,正在沙灘上曬 ?口水:
9、唾液的通稱。 太陽呢。 段導讀:第1自然段是寓言故事的起因。 ?、诰示浣馕?形象地說明鷸已經饞得不得了了。 “多好的一頓(dùn)美餐(cān)哪!”鷸的口水?都要流出來了。[②“口水都要流出來了”說明了什么?]它 ?、壅f明鷸飛下來的動作非常快,它已經迫不及待了。 立刻飛下來,啄那只河蚌的肉(ròu)。[③“立刻”一詞說明了什么?]河蚌急忙把兩片殼兒合上,緊緊地夾?住了鷸 ?夾,這里讀jiā。 的嘴巴,不肯放松?。 ?放松:(注意力、限制、要求等)由緊變松。 ?、軐懗隽撕影鰧柕那忠u奮起反抗。 [④這句話中“緊緊”“不肯
10、”寫出了什么?] 段導讀:寫鷸飛下來想吃蚌肉,卻被蚌夾住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寫鷸啄蚌肉不成,反叫蚌夾住了嘴巴。 鷸說:“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會渴死你,看你松開不松開!” ⑤這句話寫了鷸抓住蚌離不開水的特點,用“渴死”來威脅蚌松開。 [⑤這句話寫出了鷸怎樣的想法?] 蚌說:“今天不放開你,明天不放開你,就會餓死你,看你還啄不啄我!” ⑥寫河蚌用夾的方式與鷸針鋒相對地斗爭。 [⑥這句話寫了河蚌怎樣的對策?] ?、咧攸c句解析:是過渡句,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誰也不肯讓步”說明鷸和蚌只顧要挾對方忘了自己的處
11、境也很危險。這為下文打魚的人毫不費力地捉住它們埋下伏筆。 第二部分(第3、4自然段):寫鷸和蚌互不相讓地爭吵起來。 鷸和蚌吵個不停,誰也不肯讓步。[⑦這句話在結構上的作用是什么?]這時候走來一個打魚的人,毫不費力地就把它們兩個一起捉走了。 ⑧“毫不費力”說明了打魚人輕而易舉地捉走了鷸和蚌。 [⑧“毫不費力”說明了什么?] 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寫鷸和蚌互不相讓,結果被打魚的人一起捉住了,落了個兩敗俱傷的結局。 1.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 2.理解詞語的意思,積累詞語。 3.初讀課文,了解大致內容。 生字卡片。 一 揭示課文題目 1.板書
12、課文題目。理解“寓言”的意思。(請同學朗讀課后的“學習鏈接”) 2.用自己的話說說什么是寓言。 3.導入: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兩則寓言,故事情節(jié)很生動。讀了課文后,同學們一定會從中懂得一些深刻的道理。 二 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1.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標出自然段,畫出生字、新詞。 2.學習生字。 (1)自學生字。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理解字義。 (2)小組內交流記憶字形的方法。 (3)集體認讀生字、新詞。 (4)理解詞語的意思。 狐假虎威:狐貍借著老虎的威風嚇跑了百獸。比喻倚仗別人的勢力來欺壓人。 半信半疑:一半相信,一半懷疑,表示不敢確信的一種心理。 違抗:違反抗拒?!∪鐾?
13、放開腿(快跑)。 (5)認讀多音字。 (6)指導學生書寫生字。 重點指導: “虎”,注意第三筆是“橫鉤”,不要寫成“橫”。 “狐”,左右結構,右半部分是“瓜”,不要寫成“爪”。 “猴”,左右結構,注意與“候”區(qū)別。 三 朗讀課文,了解大致內容 1.朗讀課文。讀準字音,把課文讀流利。 2.說說這兩則寓言的主要內容。 1.通過小組合作,讓學生自學生字、新詞。利用精心設計的學習單,由小組長帶領,依靠大家的力量,運用各種方法來識記生字。這樣既突破了教學重點,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學能力、表達能力、理解能力和質疑、解疑的能力。 2.讓學生自由讀課文,邊讀邊畫出自己不懂的字詞,然后讓學
14、生自由討論釋疑,最后教師給出正確的解釋。在講解課文時再深入解釋,使學生理解并掌握字詞。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懂得成語“狐假虎威”的寓意。 3.分角色朗讀課文。 錄音,頭飾。 一 導入 我們今天繼續(xù)學習《狐假虎威》這個寓言故事,請同學們讀課文,比一比,看誰讀得正確、流利。 二 學習課文 1.看圖,講故事。 (1)看圖,自己練習說一說。 (2)誰來給大家說說呢?請同學上講臺看圖講故事。 (3)誰能用一句話來把這個故事講出來?理解“假”,課文中是“借”的意思,狐貍借用老虎的威風把百獸嚇跑了。 2.讀課文,理解內容。 (1)讀第一自然段。 ①“竄”
15、是什么意思?可以換個詞語嗎?(學生可能回答“跑”。) ②為什么不用“跑”呢?查字典,看“跑”和“竄”到底有什么不一樣。(“竄”是“亂跑;亂跳”的意思。) ③那么,在這里是亂跑還是逃跑呢?(逃跑。) ④老虎來了,狐貍很緊張。請大家再讀一讀,看誰讀得能讓大家感到緊張。 (2)學習第二至第五自然段。 ①自己讀一讀第二至第五自然段,想一想怎樣讀狐貍和老虎的對話。 ②同桌練習分角色朗讀。 ③理解句子。 狐貍眼珠子骨碌碌一轉,扯著嗓子對老虎說:“你敢吃我!” A.“骨碌碌”是什么意思?能做個動作給老師看嗎?(同學們做動作) B.“扯著嗓子”的“扯”是什么意思?(拉長。) 把什么
16、拉長?(把聲音拉長。) C.練習讀這句話,說說你讀懂了什么。(狐貍很狡猾,它在想主意。) D.有感情地朗讀這句話。 ④朗讀第四、五自然段中狐貍說的話。想一想怎樣讀,用什么樣的語氣才能把老虎蒙住。 A.學生自己練習讀。 B.指名讀。 朗讀后進行評價,鼓勵學生要將自己的表情表達出來。 (3)學習第六至第八自然段。 ①朗讀第六至第八自然段。 ②表演。 請6個同學分別扮演狐貍、老虎、猴子、小兔子、野豬和梅花鹿。大家看一看,狐貍和老虎誰在前,誰在后,為什么?根據課文內容回答。 ③看了表演,同學們對“神氣活現”“搖頭擺尾”“半信半疑”“東張西望”這些詞的意思都理解了。下面就請同學們朗
17、讀這幾個自然段,根據你的理解來讀。 三 拓展延伸 1.分角色朗讀全文。 2.學習了課文,我們知道了狐貍借著老虎的威風把小動物們嚇跑了,老虎也相信狐貍的話,沒敢吃它。那你們喜歡狐貍嗎? 學生甲:不喜歡,因為它太狡猾,專門騙人。 學生乙:不喜歡,因為它沒本事,靠老虎的威風把小動物們嚇跑。 學生丙:喜歡,因為它很聰明。(求異思維) 老師:這個同學和別人想得不一樣,狐貍明明在騙老虎,只能說它狡猾,為什么說它聰明呢? 學生丙:因為老師經常教育我們,遇到壞人威脅我們時,如果我們打不過他們,可以智斗。老虎想吃狐貍,狐貍打不過它,就用智慧戰(zhàn)勝了老虎,保住了自己的性命,所以說它聰明。 老師:你
18、真聰明,說得也很有道理。我們在生活中如果遇到壞人,也應該像狐貍一樣用智慧戰(zhàn)勝他們,保障自己的生命安全。大家還記得《狐貍與烏鴉》這個寓言故事嗎?能說那只狐貍聰明嗎?不能,那叫狡猾。在實際生活中,我們要學聰明的狐貍用智慧與壞人作斗爭,千萬不要學狡猾的狐貍去騙人,這樣才是人人喜歡的好孩子。 1.教師先范讀課文,培養(yǎng)學生聽的能力,再讓學生默讀課文,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邊讀邊思考的習慣。 2.教師在教學第一段時,可以安排學生演一演。教師當“旁白”,找兩個學生當“演員”,其余學生當“導演”。在導與演中,學生如身臨其境,既理解了詞語,又激起了讀書興趣。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理解“鷸蚌相爭”
19、的深刻含意。 3.懂得只為眼前的一點兒利益互不相讓,爭執(zhí)不休,最終只會兩敗俱傷,讓第三者得利的道理。 “鷸”“蚌”圖片各一張。 一 講歷史故事,導入新課 戰(zhàn)國時候,中原大地并立著七個小國:秦、楚、韓、魏、趙、燕、齊。在這七個國家中,秦國的實力最強。秦王一直野心勃勃,想消滅其他六國,統一天下。但他心里明白,如果直接與六國為敵,即使自己再強大,也很難如愿以償。于是,他一直在等待機會。 有一回,趙國和燕國鬧了點兒小矛盾,趙王大怒,決定攻打燕國,出出心里的這口氣。秦王大喜,相信統一天下的機會來了。然而,趙國有個叫蘇代的人聽說了這件事后,急忙求見趙王。蘇代只給趙王講了一個故事,立刻打消了趙王攻
20、打燕國的念頭,也使得秦王失掉了一次統一天下的好機會。 一個故事,居然就制止了一場戰(zhàn)爭,是什么故事有這么大的力量呢?(板書:鷸蚌相爭) 二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齊讀課文題目。 2.出示“鷸”“蚌”圖片,認識“鷸”“蚌”。 3.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4.朗讀課文,回答上面的問題。 (蚌張開殼曬太陽,鷸去啄它,被蚌殼夾住了嘴,兩個都不肯相讓。打魚人來了,把它們兩個都捉住了。) 三 精讀課文,理解寓意 1.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重點指導: (1)鷸說:“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會渴死你,看你松開不松開!” 這句話要讀出“鷸”生氣的
21、語氣。 (2)蚌說:“今天不放開你,明天不放開你,就會餓死你,看你還啄不啄我!” 讀這句時,要表現出蚌毫不示弱的神情。 2.兩人一組做動作,把鷸蚌相爭的過程表演出來。 3.請學生在全班表演,引導學生體會“不肯讓步”的意思。 4.想一想:鷸和蚌這樣“不肯讓步”,最終會有怎樣的結果? 5.朗讀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 出示句子: 這時候走來一個打魚的人,毫不費力地就把它們兩個一起捉走了。 (1)說說加點詞語的意思。 (2)和同學討論一下,用上加點的詞語有什么好處。 (3)有感情地朗讀這句話。 四 體會寓言的魅力 1.分角色朗讀課文。 2.回顧歷史故事。當年,
22、蘇代就是給趙王講了這個《鷸蚌相爭》的故事。如果你是趙王,聽了這個故事,你會怎樣想呢? 3.讀了這個寓言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教師:小故事,大道理,這就是寓言的魅力。 4.你還聽過或看過哪些寓言故事?講給大家聽。 1.多種朗讀形式,激發(fā)學生讀的興趣。在朗讀中不光要求學生的朗讀貌似,而且更要求神似。需要學生不僅會讀課文中的對話,而且要學會聯系上下文揣摩課文中人物的心情。教師可用這種方法幫助學生更好地進入角色,了解課文內容。 2.在整篇課文完結時,教師編寫一個后續(xù)的故事。利用這個后續(xù)的故事,教師讓學生自由發(fā)表見解,引導學生悟出課文所蘊含的道理。 1.畫去加點字的錯誤讀音。 2.
23、將下面的詞語補充完整。 搖(頭)擺(尾) 東(張)西(望) 神(氣)活(現) 半(信)半(疑) (大)搖(大)擺 狐(假)虎(威) 3.寫出下列各詞的近義詞。 忽然—(突然) 逮住—(捉住) 急忙—(連忙) 違抗—(反抗) 4.照樣子,改寫句子。 例:河蚌把鷸的嘴緊緊地夾住了。 鷸的嘴被河蚌緊緊地夾住了。 (1)老虎把百獸嚇跑了。 百獸被老虎嚇跑了?!? (2)弟弟把花瓶打碎了。 花瓶被弟弟打碎了?!? 5.有人說文中的狐貍很聰明,所以喜歡它;有人說文中的狐貍很狡猾,所以討厭它。你是怎么想的呢? 提示:從兩方面分析。①說它狡猾,因為它老騙人。②說它聰明,因為
24、它智斗老虎,保護了自己。 一 寓言簡介 寓言是文學作品的一種體裁,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長的道理。寓言早在我國春秋戰(zhàn)國時代就已經盛行,是民間口頭創(chuàng)作的結晶。在先秦諸子百家的著作中,經常采用寓言闡明道理,保存了許多當時流行的優(yōu)秀寓言,如:《亡羊補牢》《揠苗助長》《自相矛盾》《鄭人買履》《守株待兔》《刻舟求劍》《畫蛇添足》等,其中《莊子》與《韓非子》收錄得最多。漢魏以后, 在一些作家的創(chuàng)作中,也常常運用寓言諷刺現實。唐代柳宗元就利用寓言形式進行散文創(chuàng)作,他在《三戒》中,以麋、驢、鼠三種動物的故事,諷刺那些恃寵而驕、盲目自大、得意忘形之徒,達到寓意深刻的效果。中國近代作家也用寓言形式創(chuàng)作,特別
25、是兒童文學作品中更為多見。 二 伊索寓言 《伊索寓言》是一部世界上最早的寓言故事集。伊索是約公元前6世紀的古希臘人,善于講動物故事。《伊索寓言》通過簡短而精練的小寓言故事來體現日常生活中那些不為我們察覺的真理。這些小故事言簡意賅,平易近人,富有哲理,不但讀者眾多,在文學史上也具有重大影響。作家、詩人、哲學家、平常百姓都曾得到過啟發(fā)和樂趣。到幾千年后的今天,《伊索寓言》已成為西方寓言文學的范本,亦是世界上流傳最廣的經典作品之一。 三 寓言兩則 1.狐貍和葡萄 從前,有一只狐貍走過一個葡萄架。葡萄熟了,一串串掛在高高的葡萄架上,晶瑩剔透,十分誘人。狐貍垂涎三尺,葡萄架很高,狐貍向上蹦,試了很多次都沒有成功。最后它無可奈何地走了,邊走邊自我安慰:“這些葡萄沒有熟,肯定是酸的,我根本就不想吃?!? 2.馬和狗 狗和馬一起替農夫干活。一天,它們開始討論起彼此的功績。“耕田、拖車,固然是高尚的活兒,”狗說,“可我從未聽說過你還有其他什么功績。你怎能跟我相比呢?我白天在牧場保護牲口,夜里我看守門戶。”“一點兒也不錯,”馬回答說,“不過你要記住,如果沒有我耕田,你在這兒就沒有什么可以看守的了。” 第 10 頁
- 溫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3.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5. 裝配圖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