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歷史全程訓練計劃 復習題: 周測01 Word版含解析
《高考歷史全程訓練計劃 復習題: 周測01 Word版含解析》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高考歷史全程訓練計劃 復習題: 周測01 Word版含解析(1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 周測1 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 一、選擇題(每小題4分,共48分) 1.夏商時期,都、邑的數(shù)量很少,到了周朝則數(shù)量大增,呈現(xiàn)出星羅棋布的狀態(tài)。商代的甲骨文目前僅集中出現(xiàn)于殷墟一地,而周朝的青銅器銘文則遍布四面八方。材料可反映出周朝文明的特點是( ) A.開放擴散 B.等級森嚴 C.貴賤有序 D.自成體系 解析:根據(jù)材料可知周朝都邑數(shù)量大增且分布分散,青銅器銘文遍布四面八方,可知周朝文明呈現(xiàn)出開放擴散的特點,故A項正確;材料未體現(xiàn)周朝社會等級制度,故B項錯誤;材料未體現(xiàn)周朝貴賤有序的禮制,故C項錯誤;材料未體現(xiàn)周朝文明自成體系,故D項錯誤。 答案:A 2.(2018·湖南
2、協(xié)作體聯(lián)考)周代等級層次紛繁,社會統(tǒng)治權力亦層層相疊壓,周王的地位雖然至高無上,但直接臣屬于他的僅限于諸侯及周王朝的公卿一級,各國諸侯雖然不敢覬覦周王之位,但很少有與周王同心同德者。這表明周代( ) A.權力體系內部蘊含分裂的因素 B.天子尚未擁有國家的最高權力 C.家國同構促進周代穩(wěn)定與發(fā)展 D.血緣關系與政治關系緊密結合 解析:材料信息“各國諸侯雖然不敢覬覦周王之位,但很少有與周王同心同德者”,說明各國諸侯存在離心傾向,故A項正確。B項與材料信息“周王的地位……至高無上”不符。材料描述的是分封制下的分裂因素,故C項錯誤。D項材料未體現(xiàn)。 答案:A 3.戰(zhàn)國時庶民要求參政的呼
3、聲很高,一個很平凡的士,通過游說,一旦受到國君賞識,便可擢拔為執(zhí)政大臣。商鞅本是魏相國公叔痤的家臣,入秦后說動了秦孝公,當上了秦的大良造(相國)。這反映了當時( ) A.社會轉型加速 B.貴族政治沒落 C.改革變法興起 D.諸侯爭霸激烈 解析:根據(jù)材料“一個很平凡的士,通過游說,一旦受到國君賞識,便可擢拔為執(zhí)政大臣”不能得出社會轉型加速,故A項錯誤;根據(jù)材料“庶民要求參政的呼聲很高”“一個很平凡的士,通過游說,一旦受到國君賞識,便可擢拔為執(zhí)政大臣”得出貴族政治沒落,故B項正確;改革變法興起與戰(zhàn)國不符,故C項錯誤;材料沒有涉及諸侯爭霸激烈,故D項錯誤。 答案:B 4.“黔首”一詞
4、在上古時指戰(zhàn)俘奴隸;戰(zhàn)國時被廣泛使用,含義與“庶民”相同;秦始皇下令將天下百姓統(tǒng)稱為“黔首”。反映了( ) A.君主專制的建立 B.奴隸制度的廢除 C.百姓地位的下降 D.“大一統(tǒng)”的加強 解析:根據(jù)材料“秦始皇下令將天下百姓統(tǒng)稱為‘黔首’”,可知對百姓的稱呼統(tǒng)一可以鞏固政治統(tǒng)一。君主專制是針對決策方式而言,與材料無關,故A項錯誤;奴隸制度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即已瓦解,與材料無關,故B項錯誤;根據(jù)材料可知,戰(zhàn)國時“黔首”含義與“庶民”相同,因而無法體現(xiàn)百姓地位的下降,故C項錯誤;D項符合題意,故D項正確。 答案:D 5.(2018·福建省南平市模擬)“萬歲”是古代中國皇帝的代稱,始于
5、漢武帝,后來禮頌皇帝時,都要用“萬歲萬歲萬萬歲”的敬辭。這反映了統(tǒng)治階級意在( ) A.突出君主獨尊地位 B.彰顯帝王豐功偉業(yè) C.強化皇權主義思想 D.固化君臣等級秩序 解析:突出君主獨尊地位是在秦始皇確立皇帝制度時,故A項錯誤;彰顯帝王豐功偉業(yè)要突出皇帝的功績,材料沒有涉及,故B項錯誤;從“萬歲”到“萬歲萬歲萬萬歲”突出強化的是皇權的至高無上,故C項正確;固化君臣等級秩序是指把君臣的等級秩序固定化,材料沒有涉及,故D項錯誤。 答案:C 6.秦代以后,大臣給皇帝的上書大都在歌頌君主圣明的同時,千方百計地貶損自己,上書一般都以“臣等昧死”“臣誠愚鄙”等開頭。這說明( ) A
6、.孔孟“禮”的觀念全面?zhèn)鞒? B.“三綱五常”成為社會的普遍信條 C.尊君卑臣成為官場常態(tài) D.儒學強調人的社會責任和道德修養(yǎng) 解析:孔孟禮的觀念全面?zhèn)鞒?,錯在“全面”,故A項錯誤;“三綱五?!背蔀樯鐣钠毡樾艞l,錯在“普遍”,故B項錯誤;根據(jù)材料“歌頌君主圣明的同時,千方百計地貶損自己”“臣等昧死”“臣誠愚鄙”得出尊君卑臣成為官場常態(tài),故C項正確;材料只涉及君臣關系,沒有強調人的社會責任和道德修養(yǎng),故D項錯誤。 答案:C 7.公元前74年,漢昭帝駕崩,膝下無子嗣,漢武帝之孫劉賀被擁立為帝,在位27天后被廢。漢宣帝時被封為“?;韬睢?,食邑四千戶,隸屬豫章郡。材料表明漢代( ) A
7、.君主專制有所削弱 B.皇族內部斗爭激烈 C.侯國曾經(jīng)歸郡管轄 D.郡國并行弊端凸顯 解析:中國古代君主專制不斷加強,故A項錯誤;材料未體現(xiàn)斗爭對象,故B項錯誤;根據(jù)材料“?;韬睢薄半`屬豫章郡”,侯國在“推恩令”后歸郡管轄,故C項正確;根據(jù)材料“隸屬豫章郡”,郡國并行弊端得到較好的解決,故D項錯誤。 答案:C 8.(2018·德陽市診斷考試)北宋政府允許儒家經(jīng)典大量刻印,而對于天文圖讖、明教經(jīng)像、邊機時務、法令、歷書、會要、實錄等圖書則明令禁止出版。北宋政府此舉旨在( ) A.引導儒學復興運動的開展 B.壟斷印刷行業(yè)的新技術 C.完善科舉考試的內容體系 D.使出版業(yè)貫徹國
8、家意志 解析:儒學復興運動于唐代開始出現(xiàn),故A項錯誤;題干中并未提到政府禁止民間印刷書籍,故B項錯誤;題干中并未提到科舉考試的相關信息,故C項錯誤;題干中提到政府只允許刻印儒家經(jīng)典,而儒家思想是政府維護統(tǒng)治的思想保障,說明其目的是使出版業(yè)貫徹國家意志,故D項正確。 答案:D 9.中國歷史上有很多重要的職事官如尚書、侍中等就是從皇帝身邊的近官即侍從等演變而來,使得中國古代官制呈現(xiàn)出近官“外化”的特點。這反映了( ) A.統(tǒng)治基礎不斷擴大 B.專制皇權進一步加強 C.行政機構效率大大提高 D.監(jiān)察制度進一步完善 解析:尚書、侍中等近官本來就屬于官僚統(tǒng)治集團,統(tǒng)治基礎并未擴大,故A
9、項錯誤;皇帝身邊的近官“外化”為國家重要官職,體現(xiàn)了君主專制的加強,故B項正確;材料未涉及行政效率,故C項錯誤;材料未涉及監(jiān)察,故D項錯誤。 答案:B 10.(2018·江蘇名校聯(lián)盟聯(lián)考)清代曾侍從三個皇帝的軍機大臣張廷玉多次被皇帝稱贊,但他仍時刻小心謹慎,從不留片稿于家中,很少結交外官,從政多年“無一字與督撫外吏接”。這可用來說明軍機處( ) A.導致君主專制達到頂峰 B.借鑒了歐美民主制度 C.對皇權有一定的約束力 D.僅是君主專制的工具 解析:本題考查清代君主專制的加強。張廷玉作為軍機大臣,“從不留片稿于家中”“從政多年‘無一字與督撫外吏接’”。軍機處官員小心謹慎說明其僅
10、僅是君主集權的工具,需要時時提防君主的猜忌,故D項正確。 答案:D 11.(2018·煙臺市高三診斷)美國漢學家白彬菊指出:軍機處實現(xiàn)了從“君主專政”向“大臣行政”、從“直接的帝國個人專制”向“君臣聯(lián)合行政”的轉變,這種變化使清政權在“中年”時走向昌盛,并最終延長了其壽命。作者旨在說明軍機處的設立( ) A.使皇帝權力受到約束 B.有利于建立高效政府 C.使君主專制達到頂峰 D.借鑒了西方民主制度 解析:使皇帝權力受到約束與材料中“‘直接的帝國個人專制’向‘君臣聯(lián)合行政’的轉變”相符,故A項正確;材料中沒有涉及高效政府,故B項錯誤;使君主專制達到頂峰與材料中“‘直接的帝
11、國個人專制’向“君臣聯(lián)合行政’的轉變”不符,故C項錯誤;借鑒了西方民主制度與軍機處設立于雍正帝時期不符,故D項錯誤。 答案:A 12.下表為明清兩代進士家庭出身情況統(tǒng)計表。相對于明代,清代( ) 區(qū)分 前三代無任 何功名者 前三代有生 員功名者 前三代有高 于生員功名者 明代進士總數(shù) 47.5% 2.3% 50.2% 清代進士總數(shù) 19.1% 18.1% 62.8% A.血緣關系是士人晉升上流階層主要階梯 B.累世公卿局面逐漸形成 C.家族積淀更能為人才向上流動提供助力 D.科舉考試更加公平客觀 解析:材料沒有提到士人晉升完全依靠血緣關系,故A項錯
12、誤;累世公卿在魏晉時期最為明顯,故B項錯誤;由材料可以看出家族中“前三代有高于生員功名者”的比重在明清時期家族有明顯的優(yōu)勢,故C項正確;材料沒有證據(jù)說明考試的公平,故D項錯誤。 答案:C 二、非選擇題(第13題25分,第14題12分,共37分) 1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家政統(tǒng)于家長”的中國封建宗法制度下,不忠不孝是十惡之首。家長對子女不僅有主婚權,而且《大清律例》有關懲治“子孫違反教令”罪的條例中,已把處死權賦予封建家長了。直到解放前,還有家族對“不貞”女子執(zhí)行死刑的情況。家庭又把向國家交納田稅賦稅以及服差役當作重要的責任,宗法制家庭成為維護封建國家的有利因素。隨著
13、一體化結構的強化,封建統(tǒng)治者也有意識地加強宗法制度。宋明以后,宗法制度的家族組織同構作用強化到這種地步,以至于在結構形態(tài)上也和國家社會組織一樣由三個子系統(tǒng)組成。 ——摘編自金觀濤、劉青峰《興盛與危機——論中國封建社會的超穩(wěn)定結構》 材料二 直到晚清時期,傳統(tǒng)的中國家庭同一個微型王國一樣,家長擁有君主之權威,他有權實施家法并操縱家庭成員的生死大權。政府承認家庭的這種全能作用,而且不干涉家庭內部的父子、夫妻和兄弟姐妹之間的關系。但是,隨著外國學說和政治哲學的傳入,許多研究西學的學者開始推行這樣一些基本觀念:家長的權利邏輯上隸屬于國家,個人擁有不可剝奪的、不受家長控制的權利;男女作為國家的基本分
14、子,是平等的。這些觀點,動搖著家庭關系的根基,在年輕人中間廣為流行。 ——摘編自徐中約《中國近代史》 (1)根據(jù)材料一,指出古代中國家族制呈現(xiàn)出的基本特點。(12分) (2)根據(jù)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中國家庭中家長地位受到?jīng)_擊的原因。(13分) 解析:(1)根據(jù)材料一,由“在‘家政統(tǒng)于家長’的中國封建宗法制度下”可知,以宗法制為依托;由“已把處死權賦予封建家長了”“還有家族對‘不貞’女子執(zhí)行死刑的情況”可知,與封建等級制、倫理道德觀緊密聯(lián)系;由“宋明以后,宗法制度的家族組織同構作用強化到這種地步”可知,宋明時期空前強化。 (2)中國家庭中家長地位受到?jīng)_擊的原因,外部從材料二“隨著
15、外國學說和政治哲學的傳入”,西學東漸的影響;內部結合所學知識從自然經(jīng)濟逐步解體、政治改革的推動、思想解放的潮流等方面分析。 答案: (1)特點:以宗法制為依托;與封建等級制、倫理道德觀緊密聯(lián)系;宋明時期空前強化。(12分) (2)原因:近代中國國門洞開,西方民主、平等和自由思想的傳入;近代中國思想解放潮流的興起與發(fā)展,傳統(tǒng)儒學遭受越來越嚴峻的挑戰(zhàn);政治變革的推動;自給自足自然經(jīng)濟的逐步解體。(13分) 14.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嬴政建立統(tǒng)一國家后,把戰(zhàn)國時期逐步產(chǎn)生發(fā)展起來的中央集權制度系統(tǒng)化、完善化,并推行于全國。這一制度主要由三個環(huán)節(jié)構成。一是建立國家元首制度,稱“皇
16、帝”?;实蹞碛兄粮邿o上的權力,從中央到地方的主要官吏,都由皇帝直接任免,都按照皇帝的律令和意志辦事。二是成立中央政府機構,即三公九卿制,就是朝廷,以協(xié)助皇帝領導全國軍政事務。三公九卿制為官僚政治,職事人員各有職分、等級、俸祿,公私分明,政績有考課,講效率,有升遷,體制劃一,組織完善。三是建立地方行政制度,即郡縣兩級制度??たh的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升遷,地方官僚之間沒有戰(zhàn)亂、兼并之事。此制的實行開創(chuàng)了此后兩千年間歷代王朝統(tǒng)治的基本模式。 ——摘編自袁行霈、張傳璽等《中華文明史》 解讀材料,提煉出一個觀點,并結合中國古代史的相關知識,加以論述。(要求:寫出觀點,觀點合理明確,史論結合)(12分)
17、 解析:材料核心強調秦朝創(chuàng)建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為后世所沿用,觀點提取可從制度產(chǎn)生的背景、制度的演變趨勢和制度的影響等角度入手。以示例二為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演變趨勢是皇權不斷加強和中央集權不斷加強,論述過程中分朝代按“史實+結論”的方式進行論述即可,最后總結。 答案:準確提煉出材料蘊含的一個觀點。如:中央集權制度是歷史發(fā)展的產(chǎn)物。中央集權制度發(fā)展的總體趨勢是中央集權不斷加強。權力過分集中容易導致暴政和腐敗等現(xiàn)象,不利于調動個人、地方發(fā)展的主動性。中央集權制度促使貴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轉變是歷史發(fā)展的進步。中央集權制度對中華文明的形成和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等。 示例1: 觀點:中央集
18、權制度是歷史發(fā)展的產(chǎn)物。 論述:戰(zhàn)國時期封建經(jīng)濟的發(fā)展、新興地主階級力量的增長、局部統(tǒng)一的出現(xiàn),為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創(chuàng)造了社會條件。為適應新興地主加強專政和保護封建經(jīng)濟發(fā)展的需要,各諸侯國初步確立起君主集權的政治體制,為秦朝建立中央集權制度提供了成功的經(jīng)驗。韓非子提出了中央集權和“以法治國”的思想,形成了一套系統(tǒng)的中央集權理論。秦始皇繼承了商鞅變法的成果,實踐了韓非子的理論,中央集權制度是歷史發(fā)展的產(chǎn)物。 綜上,中央集權制度的產(chǎn)生適應了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的需要,是歷史發(fā)展的產(chǎn)物。 (要求:論據(jù)與史實引用應圍繞自己提煉的觀點組織。能從春秋戰(zhàn)國時期經(jīng)濟發(fā)展狀況、新興地主階級的訴求、諸侯國的實踐、韓
19、非子的理論等多角度論述,至少3個方面,每個層面2分。 論證充分,語言表述清楚,非單純地知識點的羅列。) 示例2: 觀點:中央集權制度發(fā)展的總體趨勢是中央集權不斷加強。 論述:漢武帝推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確立了中央集權制度的理論基礎。內外朝制度的形成進一步加強了皇權,刺史制度的實施則加強了朝廷對地方的控制。隋唐時期實行三省六部制,把丞相的權力一分為三,加強了皇權;三省六部形成完整嚴密的體系,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強了中央的統(tǒng)治力量??婆e制度則把選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權力從豪門士族手里集中到中央,大大加強了中央集權。宋代設參知政事、樞密使、三司使,進一步分化相權,加強皇權。派文官擔任地方最
20、高長官,把地方行政、軍事、財政權力收歸中央,進一步加強了中央集權。元朝在中央設中書省,地方實行行省制度。行省制度適應了對遼闊疆域管轄的要求,有利于加強中央對地方的管理。明朝在中央廢丞相,權分六部;在地方廢行省,設三司,進一步削弱地方勢力。明朝設廠衛(wèi)特務組織,實行八股取士;清朝增設軍機處,大興文字獄等,使中央集權發(fā)展達到頂峰。 (要求:論據(jù)與史實引用應圍繞自己提煉的觀點組織。論述能從縱向發(fā)展角度說明中央集權不斷加強。不必拘泥于全部答出所列出的幾個朝代,能夠任意答出三個時期(其中必須包含隋唐時期)即可,但是答出的三個時期要能體現(xiàn)“中央集權不斷加強”。 論證充分,每一個時期的論述應能說明是如何加
21、強中央集權的,非單純地羅列史實。) 示例3: 觀點:權力過分集中容易導致暴政和腐敗等現(xiàn)象,不利于調動個人、地方發(fā)展的主動性。(或答“權力過分集中易導致暴政和腐敗”亦可。) 論述:政治上,權力過分集中容易形成皇權專制,導致暴政現(xiàn)象,如秦末暴政,隋末暴政。權力過分集中,導致權力者身邊的人欺下瞞上、貪污腐敗,且極力擴充勢力范圍,成為社會政治不穩(wěn)定的根源,如歷史上的黨爭、外戚干政、宦官專權等。思想上,中央集權強調思想控制,鉗制了人們思想,壓抑了人們的創(chuàng)造力,如“焚書坑儒”、八股取士、文字獄等,導致人們思想僵化,社會文化的發(fā)展受到抑制,創(chuàng)新乏力。經(jīng)濟上,中央集權的高度加強導致地方自由度和主動性的喪
22、失,不利于地方因地制宜地發(fā)展適合本地方的經(jīng)濟和區(qū)域經(jīng)濟的發(fā)展。 (要求:論據(jù)與史實引用應圍繞自己提煉的觀點組織。論述能從不同的方面,如政治上、思想上等,說明權力過分集中導致的危害。 史論結合,不同的方面都能舉出歷史上的事例來說明自己的論點。) 評分要求:所提煉觀點明確、合理,必須源于材料;(3分)論據(jù)準確,史實引用合理,須為中國古代史的相關史實;(6分)論證充分,邏輯嚴密,表述清楚。(3分) 一、選擇題(每小題4分,共48分) 1.(2018·榆林模擬)白壽彝在《中國通史》中認為,(西周)所有新建的封國人都是少數(shù)周族的貴族統(tǒng)治多數(shù)被征服族人,其土既非周人所有,其民也與周人不類,這
23、些新來者的統(tǒng)治地位,如果沒有堅強的武力作其后盾是支持不住的。這表明( ) A.分封具有武裝殖民性質 B.血緣關系是分封制基礎 C.新來統(tǒng)治者遭堅決反對 D.周朝軍事實力非常強大 解析:根據(jù)材料“其土既非周人所有,其民也與周人不類……這些新來者的統(tǒng)治地位,如果沒有堅強的武力作其后盾是支持不住的”,故A項正確;血緣關系是分封制基礎符合史實,但材料不體現(xiàn),故B項錯誤;新來統(tǒng)治者遭堅決反對錯在“堅決”,故C項錯誤;周朝軍事實力非常強大符合史實,但材料不體現(xiàn),故D項錯誤。 答案:A 2.戰(zhàn)國文獻中出現(xiàn)了“九州”的地理概念,豫州、并州、冀州等皆屬中原,而如北方之幽州、南方之荊州、東南之揚州
24、都已覆蓋了傳統(tǒng)上的四夷居地?!熬胖荨钡某霈F(xiàn)( ) A.加速了統(tǒng)一局面的到來 B.表明原有封國不復存在 C.適應了“尊王攘夷”的需要 D.是華夏文明擴展的結果 解析: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秦國是通過滅六國實現(xiàn)統(tǒng)一的,故A項錯誤;材料不體現(xiàn)原有封國,故B項錯誤;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尊王攘夷是春秋時期的口號,與材料中“戰(zhàn)國文獻中出現(xiàn)”不符,故C項錯誤;根據(jù)材料“皆屬中原”“覆蓋了傳統(tǒng)上的四夷居地”得出中原華夏族的影響范圍擴大,故D項正確。 答案:D 3.(2018·撫順模擬)周人的金文材料中經(jīng)??梢砸姷健扳呤芴烀薄笆芴煊写竺钡茸謽印Υ撕侠淼慕忉屖? ) A.周人認為政權合理性的唯一
25、標準是“天命” B.以德配天的觀念是這一認識的體現(xiàn) C.周人治國理念無視現(xiàn)實社會生活 D.周人政權中宗教色彩濃厚 解析:“天命”是政權合理性的唯一標準表述過于絕對,故A項錯誤;材料內容體現(xiàn)出周王因其德行彰顯受到上天的承認,是“君權神授”思想,“以德配天”是這一認識的體現(xiàn),故B項正確;材料不能體現(xiàn)周人治國無視現(xiàn)實生活,故C項錯誤;材料沒有涉及宗教內容,故D項錯誤。 答案:B 4.(2018·石家莊檢測)據(jù)《史記》記載,秦“立石刻,頌秦德,明得意”,稱頌秦始皇仁、義、圣、德,“端平法度,萬物之紀”“以明人事,合同父子”,使“尊卑貴賤,不逾次行”。這反映出秦朝( ) A.重視人倫秩序
26、和社會教化 B.注重維護官僚政治體制 C.借法家思想建立君主專制 D.以仁義道德來遏制人欲 解析:材料中“以明人事,合同父子”“尊卑貴賤,不逾次行”,體現(xiàn)出秦朝借法家思想強化人倫秩序,達到社會教化的目的,故A項正確;材料規(guī)定針對民眾,而非職業(yè)官員,沒有涉及秦朝官僚政治體制,故B項錯誤;材料強調的是整個社會人倫秩序,而不僅僅是君主專制,故C項錯誤;“端平法度”,秦朝是以法家思想而非儒家仁義道德來遏制人欲,故D項錯誤。 答案:A 5.秦始皇宣稱:“六合之內,皇帝之土,……人際所致,無不臣者?!睗h高祖即位后為他父親祝壽時說:“始大人嘗以臣亡賴,不能治產(chǎn)業(yè),不如仲(劉邦的二哥劉仲)力。今某
27、產(chǎn)業(yè),所就孰與仲多?”殿上群臣皆呼萬歲。這反映了( ) A.劉邦開創(chuàng)的偉大基業(yè)遠超秦帝國 B.秦漢為中國廣袤疆域奠定了基礎 C.統(tǒng)治者把全國土地看作是其私產(chǎn) D.西漢繼承并擴大了秦帝國的疆域 解析:劉邦開創(chuàng)的偉大基業(yè)遠超秦帝國不是材料主旨,故A項錯誤;秦漢為中國廣袤疆域奠定了基礎不是材料主旨,故B項錯誤;根據(jù)材料“六合之內,皇帝之土”及材料中劉邦所說的“產(chǎn)業(yè)”得出統(tǒng)治者把全國土地看作是其私產(chǎn),故C項正確;西漢繼承并擴大了秦帝國的疆域材料未體現(xiàn),故D項錯誤。 答案:C 6.(2018·河南安陽調研)公元前127年,漢武帝規(guī)定諸侯王除由嫡長子繼承王位外,其他諸子都在王國范圍內分到封
28、地,作為侯國。這一規(guī)定( ) A.意在恢復西周的分封制 B.使中央與地方矛盾激化 C.進一步加強了中央集權 D.增強了地方封國的實力 解析:本題考查推恩令的作用。漢武帝實行推恩令是為了削弱地方諸侯國的勢力,從而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故C項正確。 答案:C 7.(2018·合肥質量檢測)《唐律疏議》規(guī)定:來自同一國家的外國人在中國發(fā)生法律糾紛時,依該國法律處理;來自不同國家的外國人在中國發(fā)生法律糾紛時,則依據(jù)唐律處理。這表明《唐律疏議》( ) A.堅持傳統(tǒng)夷夏觀念 B.維護了國家司法主權 C.阻礙中西文化交流 D.奠定了封建國家立法原則 解析:材料體現(xiàn)的是《唐律疏議》
29、對待外國人的態(tài)度,并未體現(xiàn)出夷夏觀念,故A項錯誤;根據(jù)材料中“來自不同國家的外國人在中國發(fā)生法律糾紛時,則依據(jù)唐律處理”說明唐朝維護國家的司法主權,故B項正確;材料中并未涉及中西文化交流,故C項錯誤;材料中反映的是我國的司法主權,不是立法原則,故D項錯誤。 答案:B 8.內史省(后改為中書省),魏曹丕始設,掌機要、發(fā)布政令的機構。沿至隋唐,遂成為全國政務中樞;門下省原為皇帝的侍從機構,南北朝時權力逐漸擴大,北朝政出門下,成為中央政權機構的重心。隋唐時,與中書省同掌機要,共議國政,并負責審查詔令,簽署章奏,有封駁之權。這種演變表明( ) A.隋唐君主權力不斷加強 B.國家行政機構日益龐
30、大 C.皇權專制下的權力轉移 D.中央官吏權力過度集中 解析:材料反映中書省逐漸由內侍機構演變?yōu)閲艺叫姓C構,反映出魏晉至隋唐君主權力強化和中央官員權力削弱的趨勢,故A項錯誤,C項正確;材料未能體現(xiàn)國家整體行政機構的規(guī)模,故B項錯誤;材料未涉及中央與地方權力分配問題,故D項錯誤。 答案:C 9.唐代科舉考試禮部錄取后,還需經(jīng)過吏部考試合格后才能做官,歲取不過三十人。宋代增加了由皇帝主持的“殿試”,通過后即可入仕,每次錄取五百人以上,甚至達千人。對此理解準確的是( ) A.科舉制度更加客觀公正 B.貴族政治影響日益減弱 C.削弱六部職權強化皇權 D.皇帝開始掌握選官權
31、解析:材料沒有反映出宋代科舉制標準的變化,不能體現(xiàn)出更加客觀公正,故A項錯誤;宋代科舉取士的人數(shù)增加,權貴依靠特權入仕的人數(shù)減少,貴族政治影響日益減弱,故B項正確;材料沒有反映出宋代皇帝主持的“殿試”削弱六部職權,故C項錯誤;隋朝科舉制創(chuàng)立,皇帝已經(jīng)開始掌握選官主動權,故D項錯誤。 答案:B 10.(2018·泉州市質量檢查)明朝萬歷皇帝因立太子之事與內閣爭執(zhí)長達十余年,最后索性三十年不再上朝,內閣出現(xiàn)了“人滯于官”和“曹署多空”的現(xiàn)象,部、寺大官十缺六、七,史稱“萬歷怠政”。這反映了當時( ) A.君權與相權矛盾的激化 B.君主專制出現(xiàn)弱化趨勢 C.內閣對皇權制約的強化 D.政
32、治體制存在嚴重弊端 解析:明朝初年朱元璋已經(jīng)廢除相權,故A項錯誤;“萬歷怠政”,皇帝因為個人原因不理朝政,不能反映出君主權力的削弱,故B項錯誤;內閣權力來自皇帝,是皇權強化的產(chǎn)物,故C項錯誤;“萬歷怠政”帶來朝政的混亂,暴露出專制政體下人治的弊端,故D項正確。 答案:D 11.雍正八年,添設軍機章京協(xié)助軍機大臣處理機務;五年后,裁軍機處,將軍機事務移交總理事務王大臣處理;乾隆三年,裁撤總理事務王大臣,恢復軍機處。這一演變反映( ) A.軍機處成為法定的中央一級機構 B.權力機構之間的矛盾尖銳 C.軍機處逐漸成為加強君權的利器 D.清朝中央集權的不斷強化 解析:根據(jù)所學,軍機處
33、與明代內閣制一樣,始終不是法定中央機構,故A項錯誤;材料主要敘述了皇帝如何加強自身權力的問題,故B項錯誤;根據(jù)材料“添設軍機章京”“恢復軍機處”,軍機處是皇帝加強權力的重要工具,故C項正確;材料不涉及中央與地方間的關系,故D項錯誤。 答案:C 12.明清總督是兼管兩省或三省事務的高級地方官,“掌厘治軍民,綜制文武,察舉官吏,修飭封疆”。其意圖是( ) A.擴大地方的權力 B.提高地方的行政效率 C.整飭地方的吏治 D.協(xié)調地方和中央關系 解析:明清總督是設立于原地方長官之上直接隸屬于中央的機構,其設置進一步加強了中央集權,故A項錯誤;根據(jù)材料中明清總督的職能“掌厘治軍民,綜制文
34、武,察舉官吏,修飭封疆”,可知總督將行政權、軍事權、監(jiān)察權集于一體,以改變各省權力分散的局面,提高地方行政效率,故B項正確;整飭地方的吏治僅為總督職權的一項,具有片面性,故C項錯誤;材料中總督的職能未體現(xiàn)出地方與中央關系的協(xié)調,故D項錯誤。 答案:B 二、非選擇題(第13題25分,第14題12分,共37分) 13.任何國家的管理都需要一批善于管理的官吏,因此,各國都重視官吏的選拔,官吏選拔也是政治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反映了人類的政治智慧。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國歷代都非常重視對官吏的選拔,制定了許多種不同的人事選拔方式,由此形成了中國古代富有特點的選拔制度。夏商西周時期,
35、所謂“天子之子為天子,公之子為公,卿之子為卿,大夫之子為大夫”;漢代統(tǒng)治者認為孝是“百行之冠,眾善之始”,廉則是為官之根本、民之表率,因此對孝廉的考察和薦舉十分重視,自漢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形成制度化,每歲必舉;隋煬帝大業(yè)三年(公元607年)下詔分科舉士,所設十種科目,顯然其中最主要的是品德內容。唐朝時科目分為??坪椭瓶?,以秀才、進士和明經(jīng)三科最為重要,武則天當政時首設武舉。宋朝時把進士以外的其它科目合并“諸科”,明清時則取消“諸科”,只設進士一科。 ——摘編自朱紹侯《中國古代史》 材料二 西方文官制度最早起源于英國,是隨著資本主義政治、經(jīng)濟不斷發(fā)展而逐步建立和發(fā)展起來的。183
36、3年英國政府各部開始實行官職的考試補缺制度。1853年英國議會派遣麥克萊等3人組成委員會調查東印度公司的用人制度。該委員會在調查報告中明確提出了要摒棄用人制度上的“恩賜”主義,實行考試任用制度。1854年,英國財政部高級官員查里斯·屈威廉和斯坦福·洛斯克特對英國文官進行了全面調查,提出了著名的《關于建立英國常任文官制度的報告》。報告建議設立常任文官制度,包括考試、錄用文官、重視文官的專業(yè)水平、提拔優(yōu)秀文官等等。1870年,英國政府又頒布了第2號樞密院令,對文官的考試、錄用、等級結構等重要原則做了進一步的確定和完善。至此,世界近代史上的第一個文官制度在英國正式確立。美國文官制度的建立,經(jīng)歷了和英
37、國大體相同的情況。 ——馬樺《英國文官制度研究》 (1)根據(jù)材料一結合所學知識,概括中國古代官吏選拔制度的沿革歷程,并分析最終用考試的辦法選官的原因。(15分) (2)根據(jù)材料二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西方文官制的特征,并分析文官制度的作用。(10分) 解析:(1)第一小問“沿革歷程”,據(jù)所學知識和材料一按順序歸納即可。第二小問“原因”,可以從國家統(tǒng)一,加強中央集權;鞏固統(tǒng)治,擴大統(tǒng)治基礎;士族衰落,庶族上升;九品中正制的弊端等角度回答。 (2)第一小問“特征”,據(jù)材料二“報告建議設立常任文官制度,包括考試、錄用文官、重視文官的專業(yè)水平、提拔優(yōu)秀文官等等”得出公開考試,擇優(yōu)錄用;據(jù)所學知識得
38、出嚴格考核,晉升唯功;政治中立,職務常任;官紀嚴明,待遇優(yōu)厚。第二小問“作用”,可以從穩(wěn)定政局和社會管理;促進資本主義經(jīng)濟的發(fā)展;擴大選材范圍,提高行政效率等角度回答。 答案:(1)我國古代的官吏選拔主要經(jīng)歷了五個階段: ①以禪讓制為特點的原始社會的選拔制度; ②以世官制為核心的奴隸社會的選拔制度; ③以察舉征辟制為代表的兩漢期間的選拔制度; ④以九品中正制為主流的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選拔制度; ⑤以科舉制為主體的隋唐到明清時期的選拔制度。 (每個階段概括2分,任意概括出其中4個階段即可,共8分) 原因:①國家統(tǒng)一,加強中央集權;②鞏固統(tǒng)治,擴大統(tǒng)治基礎;③士族衰落,庶族上升;④九
39、品中正制的弊端。(每點2分,3點6分,4點7分) (2)特征:①公開考試,擇優(yōu)錄用。②嚴格考核,晉升唯功;③政治中立,職務常任;④官紀嚴明,待遇優(yōu)厚。(每點2分,3點6分,任意3點即可) 作用:①穩(wěn)定政局和社會管理;②促進資本主義經(jīng)濟的發(fā)展;③擴大選材范圍,提高行政效率。(每點2分,2點4分,任意2點即可) 14.(2018·邯鄲模擬)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唐、宋時期,科舉制度正當發(fā)展成熟之初,當時的政治環(huán)境也比較寬松,從而形成了中國古代文化發(fā)展的一個黃金時代。儒家學說在中國歷史上地位的升沉演變,跟科舉制度的發(fā)展演變正是同步的。平等競爭的科舉考試以及它所體現(xiàn)的對教育的重視、對
40、知識文化的崇尚,對貴族傾向的排斥,它所促成的政治組織的完善等等,都相當接近于近代社會的價值取向。然而,這一切又與封建專制政治和封建經(jīng)濟基礎完滿地互相適應,從而保持了整個社會形態(tài)的凝固式長期穩(wěn)定。 ——摘編自金諍《科舉制度與中國文化》 根據(jù)材料,提煉出一個觀點,并結合所學知識進行闡述。(要求:寫出觀點,觀點合理、明確,史論結合)(12分) 解析:根據(jù)材料“唐、宋時期,科舉制度正當發(fā)展成熟之初,當時的政治環(huán)境也比較寬松,從而形成了中國古代文化發(fā)展的一個黃金時代”“平等競爭的科舉考試以及它所體現(xiàn)的對教育的重視、對知識文化的崇尚”得出觀點:科舉制推動了中國古代文化的發(fā)展,結合史實加以論述。根據(jù)材
41、料“平等競爭的科舉考試……對貴族傾向的排斥,它所促成的政治組織的完善等等”得出觀點:科舉制促進了官僚政治的發(fā)展,結合史實加以論述。根據(jù)材料“然而,這一切又與封建專制政治和封建經(jīng)濟基礎完滿地互相適應,從而保持了整個社會形態(tài)的凝固式長期穩(wěn)定”得出觀點:科舉制阻礙了中國古代社會的進步,結合史實加以論述。 答案:評分要求:所提煉觀點合理、明確,必須源于材料;(3分)史實引用合理、準確;闡述充分、邏輯嚴密、表述清楚。(9分) 示例一 觀點:科舉制推動了中國古代文化的發(fā)展。 闡述:唐代取士重詩賦,考試內容主要是儒學經(jīng)典,儒學全面影響了社會政治和文化生活,推動了知識的普及和民間的讀書風氣,促進了文學
42、的繁榮;宋代取士重策論經(jīng)義,對于宋代文化的繁榮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明清時期八股取士試卷從儒家的四書、五經(jīng)中命題,用程、朱理學的觀點作答,答卷的文體,有嚴格的規(guī)定,推動了理學的發(fā)展。 綜上所述,科舉制推動了中國古代文化的發(fā)展。 示例二 觀點:科舉制促進了官僚政治的發(fā)展。 闡述:科舉制將讀書、考試、做官相結合,以考試成績?yōu)檫x官的主要標準,組織形式日益嚴密,體現(xiàn)相對公平、公開、客觀的原則,提高了官員的文化素質,使人才選舉逐漸制度化;沖破了世家大族壟斷仕途的局面,抑制了門閥士族;擴大了統(tǒng)治基礎,加強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有利于政局的穩(wěn)定。 綜上所述,科舉制促進了官僚政治的發(fā)展。 示例三 觀點:科舉制阻礙了中國古代社會的進步。 闡述:科舉制成為統(tǒng)治者控制思想的工具;尤其是明清時期,由于考八股文,使一些知識分子,無法在學術上、思想上進行創(chuàng)新;由于知識分子致力于科考,致使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也停滯不前,不利于社會進步。 綜上所述,科舉制阻礙了中國古代社會的進步。
- 溫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3.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5. 裝配圖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6.煤礦安全生產(chǎn)科普知識競賽題含答案
- 2.煤礦爆破工技能鑒定試題含答案
- 3.爆破工培訓考試試題含答案
- 2.煤礦安全監(jiān)察人員模擬考試題庫試卷含答案
- 3.金屬非金屬礦山安全管理人員(地下礦山)安全生產(chǎn)模擬考試題庫試卷含答案
- 4.煤礦特種作業(yè)人員井下電鉗工模擬考試題庫試卷含答案
- 1 煤礦安全生產(chǎn)及管理知識測試題庫及答案
- 2 各種煤礦安全考試試題含答案
- 1 煤礦安全檢查考試題
- 1 井下放炮員練習題含答案
- 2煤礦安全監(jiān)測工種技術比武題庫含解析
- 1 礦山應急救援安全知識競賽試題
- 1 礦井泵工考試練習題含答案
- 2煤礦爆破工考試復習題含答案
- 1 各種煤礦安全考試試題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