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語文上冊第五單元23核舟記導(dǎo)學案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級上冊語文學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八年級語文上冊第五單元23核舟記導(dǎo)學案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級上冊語文學案(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23* 核舟記
【導(dǎo)學目標】
1.積累重點文言實詞、虛詞的用法;疏通文意。
2.學習按空間順序介紹事物的方法;品味本文簡潔、周密、生動的語言。
3.體會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在工藝美術(shù)方面的成就,增強民族自豪感。
【課時計劃】
2課時,第一課時完成步驟一、二,第二課時完成步驟三、四、五。
學生齊讀導(dǎo)學目標,圈點關(guān)鍵詞,做到對學習任務(wù)心中有數(shù)。
1.自主學習,讓學生圍繞“自我研學”中的知識點進行自主學習。
(1)帶著導(dǎo)學目標,認真閱讀課文及相關(guān)參考資料,捕捉課文中的關(guān)鍵段落、句子、詞語,盡量獨立完成“自我研學”中的思考題,準備展示交流。
(2)記錄疑難問題,將自主學習沒有解
2、決的問題記錄下來,用于合作探究時解決。
2.合作學習
(1)每個小組派1~2名代表展示“自我研學”中的答案,同小組內(nèi)其他成員在小組長的統(tǒng)一安排下合作完成“合作探究”中的思考題。
(2)同桌之間互相討論,有分歧不能達成一致的,小組討論;小組內(nèi)不能達成一致的,組長記錄下來,以備全班討論時交流。
(3)全班討論時,教師不能一下子給出答案,在學生思維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點撥引導(dǎo),達到啟發(fā)思維的目的。情景導(dǎo)入 生成問題
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創(chuàng)造了光輝燦爛、舉世矚目的中華文明。在中華民族的文化寶庫中源遠流長、久盛不衰的手工雕刻藝術(shù)是一顆璀璨的明珠。其中最令人嘖嘖稱奇、嘆為觀止的是微雕藝術(shù)。微雕是把書
3、法、繪畫、雕刻融為一體的微觀藝術(shù)。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魏學洢的《核舟記》,就是數(shù)百年前我國民間藝人精湛絕倫的雕刻技藝的一次淋漓盡致的展示。
自我研學 生成新知
步驟一 知識梳理 夯實基礎(chǔ)
1.讀準字音,記準字形,給加點的字注音。
罔不(wǎng) 軒敞(xuān chǎng) 峨冠(é) 衣褶(zhě)
矯首(jiǎo) 椎髻(zhuī jì) 壬戌(rén xū) 袒露(tǎn)
器皿(mǐn) 箬篷(ruò) 黍米(shǔ) 糝之(sǎn)
多髯(rán) 右趾(zhǐ) 虞山(yú) 篆章(zhuàn)
2.理解重點詞語。
(1)詞語解釋
罔不
4、因勢象形(就著) 嘗貽余核舟一(曾經(jīng))
蓋大蘇泛赤壁云(泛舟) 中軒敞者為艙(高起)
啟窗而觀(開啟) 石青糝之(涂)
佛印居右(位于) 東坡右手執(zhí)卷端(拿)
東坡現(xiàn)右足(露出) 佛印絕類彌勒(極像)
左臂掛念珠倚之(靠) 右手攀右趾(扳著)
為人五(刻)
(2)通假字
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 為字共三十有四(“有”通“又”)
左手倚一衡木(“衡”通“橫”)
虞山王毅叔遠甫(“甫”通“父”,男子美稱,多附于字之后)
(3)一詞多義
曰 詘
為 語
而
(4)詞類活用
箬篷覆之(名詞作狀語,用箬篷)
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名詞作動詞,戴著
5、高高的帽子)
石青糝之(名詞作狀語,用石青)
學法指導(dǎo):
【說明文中的空間順序分析】
1.常用來說明建筑物或手工藝品的形狀、構(gòu)造特征。
2.常用方位詞來表明順序:東西南北、上中下、左右、遠近等。
3.作用:能把復(fù)雜的物體講清楚,可使讀者對該事物的整體面貌和室內(nèi)分布有清晰、具體的了解。3.作者簡介
魏學洢,字子敬,明朝末年著名散文作家。著有《芧檐集》,本文選自張潮編輯的《虞初新志》。
步驟二 整體感知 走進文本
1.結(jié)合注釋,疏通文義,學生質(zhì)疑,師生互答。
2.這是一篇古代的說明文,它的說明對象是什么?說明對象有何特征?
【交流點撥】核舟。奇巧(體積小,構(gòu)思巧、雕刻的人物、
6、字數(shù)量多)。
3.作者是以什么順序來說明“核舟”的?
【交流點撥】按照空間順序介紹,先整體后局部。先寫核舟的正面,次寫它的背面。寫正面則整體介紹核舟的體積,接著寫舟的中間部分船艙,然后介紹船頭和船尾。
整體→船艙→船頭→船尾局部→船背
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步驟三 文本精讀 重點突破
1.題目“核舟記”的“記”是不是記敘?
【交流點撥】這是一篇介紹事物的說明文。題目中的“記”在這里是描述、摹寫的意思。文章全面而如實地描述了雕刻在核舟上的人和物,活靈活現(xiàn),使人能領(lǐng)會神奇的刻工。
2.課文分說部分不是按從頭到尾的順序,而是按船的中部、船頭、船尾、船背的順序描述“核舟”上的景物。作者從
7、船的中部寫起,有什么好處?
【交流點撥】先寫船中間的船艙部分,敘述它的窗子數(shù)量、位置,特別點明右窗扇上刻的是蘇軾的《后赤壁賦》中“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兩句,左扇刻的是《前赤壁賦》中“清風徐來,水波不興”兩句,和第1自然段末句的“大蘇泛赤壁”相照應(yīng),突出了雕刻品的主題。
3.請三個同學在黑板上畫出蘇東坡、黃魯直以及佛印三人所處位置示意圖,并用自己的話描述他們各自的神態(tài)。
【交流點撥】圖略。
船頭坐著三個人,中間那個頭戴著高帽、長滿絡(luò)腮胡子的是蘇東坡。佛印和尚在右邊;黃魯直在左邊。蘇、黃兩人在一起共看一卷書畫橫幅,東坡右手拿著畫幅的一頭,左手撫著魯直的脊背。魯直左手拿著畫幅的另一頭,右手指
8、著畫幅,好像在談?wù)撌裁此频?。東坡露出了右腳,魯直露出了左腳,身子都略微傾側(cè)著。他們另外兩只膝蓋靠在一起,隱藏在畫幅下邊的衣褶中。佛印和尚的模樣很像彌勒佛,敞開胸懷,露出兩個乳頭,抬頭仰望上空,他那神態(tài)跟蘇、黃兩人不相類似。他的右腿直伸著,右臂支撐在船舷上,而他的左膝豎起,掛著念珠的左臂就靠在左膝上:那些念珠簡直可以一粒粒清清楚楚地數(shù)出來。
4.課文如此細致地介紹核舟這雕刻品的藝術(shù)形象,說明了什么?
【交流點撥】說明雕刻家構(gòu)思的巧妙,贊美他的高超技藝,也顯示出我國古代工藝美術(shù)的卓越成就。
步驟四 文本性質(zhì) 把握構(gòu)思
揣摩語言,品味文中生動傳神的描寫。
(1)學生齊讀四句話。
A.蘇、
9、黃共閱一手卷。東坡右手執(zhí)卷端,左手撫魯直背。魯直左手執(zhí)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語。
B.佛印絕類彌勒,袒胸露乳,矯首昂視,神情與蘇、黃不屬。
C.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嘯呼狀。
D.居左者右手執(zhí)蒲葵扇,左手撫爐,爐上有壺,其人視端容寂,若聽茶聲然。
(2)教師示范分析B句:寫出了佛印和尚的外貌和灑脫不羈的神態(tài),放浪形骸、超脫塵世之情呼之欲出,讓人感到他在望著天空和兩岸的山色,沉醉在清風明月中。
(3)學生選例,師生一起評點:
【交流點撥】A句描述蘇、黃二人泛舟時的閑適心情,二人共閱一手卷,顯得那么情深意篤。他們在這山光水色的掩映之中,完全忘卻了現(xiàn)實的煩惱,這是何
10、等曠達的襟懷啊。
C、D句描寫得細致入微,神韻畢具,惟妙惟肖,一個悠閑自在,一個神情專注,這樣來塑造舟子的形象,有力地突出了“泛舟”的主題,也渲染了舟中輕快、愉悅的氣氛。
當堂演練 達成目標
步驟五 總結(jié)課文 拓展延伸
課文通過介紹王叔遠雕刻核舟的高超技藝,反映了我國古代雕刻藝術(shù)的偉大成就。篇幅雖短,卻說明順序合理,就連雕刻家的藝術(shù)構(gòu)思都介紹得淋漓盡致,確實令人驚嘆。這要靠什么?一方面靠細致的觀察,深入的思考;另一方面靠具體的描繪和生動的說明。這無疑給我們以很多啟示。
課外閱讀蘇軾《赤壁賦》《后赤壁賦》的相關(guān)段落。
《赤壁賦》: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
《后赤壁賦》:于是攜酒與魚,復(fù)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幾何,而江山不可復(fù)識矣。
【附:板書設(shè)計】
課后反思 查漏補缺
這節(jié)課的成功之處在于:
不足之處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