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年三年級科學上冊 蚯蚓教案 教科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21-2022年三年級科學上冊 蚯蚓教案 教科版(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2021-2022年三年級科學上冊 蚯蚓教案 教科版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蚯蚓有其適應環(huán)境的身體結構。
2.蚯蚓能對外界的刺激做出相應的反應,如對外力刺激的反應、對水的反應。
過程與方法:
能用簡圖畫出蚯蚓的形態(tài)結構,能用維恩圖比較相同和不同。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喜歡蚯蚓這樣的小動物,樹立認真細致、實事求是地觀察態(tài)度,做到不打擾、不傷害小動物。
【教學重點】經歷對蚯蚓的觀察,初步理解動物身體結構的多樣性。
【教學難點】對蚯蚓的細致的觀察,對蚯蚓身體結構的認識。
【教學準備】每組:幾條蚯蚓,一只淺水碟子。
【教學過程】
一、課前布置學生捉蚯蚓
1.教師提
2、醒學生注意在那里捉到的蝸牛,捉到蝸牛的地方有什么環(huán)境上的特點。
2.關注:學生捉蝸牛是否傷害蝸牛和其他動植物。
3.設計意圖:使學生對蝸牛的生活環(huán)境有一個初略的認識。
二、觀察蚯蚓的身體
1.組織討論觀察蚯蚓的身體的順序,討論紀錄的方法。在學生觀察過程中解答學生問題和給與指導。
2.學生觀察、記錄蚯蚓牛的身體。并在觀察過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問題。
3.關注:學生在觀察過程中是否注意到肛門、扣、和環(huán)帶,學生在觀察過程中交流和記錄情況。
4.設計意圖:認識蚯蚓的身體結構特點。
三、觀察蚯蚓的運動和反應。
1.組織學生討論觀察蚯蚓運動的方法和記錄的方法。在學生觀察過程中解答學生問題和
3、給與指導。
2.學生觀察、記錄蚯蚓的運動。并在觀察過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問題。
3.關注:學生在觀察過程中是否用到適度刺激(比如用水刺激)的方法觀察蚯蚓的反應,學生在觀察過程中交流和記錄情況。
4.設計意圖:認識蚯蚓運動和反應的特點:靠環(huán)節(jié)間的縮放運動,能對刺激做出反應。
四、比較蚯蚓和蝸牛的相同和不同
1.回顧維恩圖的用處。
2.學生把上節(jié)課學的蝸牛的特點寫在左邊圓圈里,把蚯蚓的特點寫在右邊的圓圈里,劃去各自相同的特點。
3.小結蚯蚓和蝸牛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4.關注:學生比較的信息的多寡。
5.設計意圖:初步體會動物具有相同的特點。
五、鼓勵學生飼養(yǎng)蚯蚓,以獲取更多有關蚯
4、蚓的信息。
附送:
2021-2022年三年級科學上冊 蚯蚓的房前屋后教案 大象版
教學目標:
1.觀察三類土壤的不同特點。
2.了解常見的土壤的分類,自主探究沙和巖石的特點。
3.強化選擇適合自己探究的問題的訓練。
教學重點:了解常見的土壤的分類,自主探究沙和巖石的特點。
教學難點:強化選擇適合自己探究的問題的訓練
5、。
教學準備:沙質土、黏質土、壤土、水;沙、各種石頭、錘子、放大鏡、鑰匙、刻刀、稀鹽酸等。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引入活動。
談話引入“玩過泥巴嗎?喜歡玩泥巴嗎?”學生的
6、情緒被調動起來以后,教師提出要求:這節(jié)課玩泥巴和以往不同,我們要邊玩邊觀察自己玩的泥巴有什么特點,還要與同學交流觀察到的不同現(xiàn)象。
師生交流觀察到的現(xiàn)象。
二、探究活動。
1.認識三類土壤。
放手讓學生玩15至20分鐘以后,讓他們根據(jù)親身體驗集體交流“這些土壤各有哪些不同特點”,在此基礎上教師再介
7、紹壤土、黏質土和沙質土三類土壤及其特點。由于時間的關系,學生可能會趣猶未盡,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課后繼續(xù)玩土壤,看誰還有新的發(fā)現(xiàn)。
2.觀察沙和石頭各有哪些特點。
(1)課前組織學生采集各種各樣的石頭和沙。上課時,教師啟發(fā)談話“蚯蚓的房前屋后除了有各種各樣的土壤,還有沙和形態(tài)各異的石頭。針對沙和石頭我們能提出哪些問題?”在學生提出問題以后,再引導他們選擇適合自己研究的問題。
(2)選擇相同問題的學生可以結合成小組
8、進行合作學習。教師可以適當為學生提供一些材料和工具,并參與研究活動,隨時了解他們的學習情況,適時適度地提供幫助。
(3)學生圍繞“沙和石頭各有哪些特點?它們有什么作用?”等問題交流各自的研究收獲。然后再引導學生說出“在觀察活動中,我們對沙和石頭又產生了哪些新的問題?”培養(yǎng)學生不斷發(fā)現(xiàn)和提出新的問題。
三、拓展延伸。
由于小學生探究科學的活動往往不是一節(jié)課所能完成的,本課我們設計了“奇石展覽會”拓展活動,旨在引導學生繼續(xù)關注石頭,發(fā)現(xiàn)出更多巖石的秘密,培養(yǎng)學生欣賞自然美的情感。
四、總結。
讓學生比較自己的發(fā)現(xiàn)與別人的發(fā)現(xiàn)有什么相同和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