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三年級美術上冊 分分合合教學案例 蘇少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22年三年級美術上冊 分分合合教學案例 蘇少版(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2022年三年級美術上冊 分分合合教學案例 蘇少版
課 題:《分分合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美術》第 5 冊第12課
授課地點:姜堰市三水學校多功能報告廳
授課時間:2011年10月13日
學 生:三年級(2)班
授 課 人:呂巧平
案例背景
我是一位剛從事美術教學的老師,也正趕上了美術新課改,深知美術課最重要的任務就是要激發(fā)引導孩子們的想象創(chuàng)造力,孩子們最大的樂趣也在于幻想和創(chuàng)造,每一個孩子的心都是一個充滿幻想和想象的神奇世界。我們教師應在新課標精神和有關理念指引下,著眼于童心的釋放,啟發(fā)兒童創(chuàng)造力和表現(xiàn)力,不僅要努力地傳播美術文化,而且同樣要時刻注意在
2、自己平時教學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造能力,保護學生的獨特個性,并應當給予每一個孩子足夠的空間讓其自由發(fā)揮。在這節(jié)課的教學中,我充分利用現(xiàn)代多媒體教學手段,增強學生對形象的感受力和想象力,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我在這節(jié)課上嘗試轉變學生學習方式,即將過去的被動的接受性學習轉變?yōu)樽灾餍詫W習,改變過去美術教學中注重技能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自主的學習態(tài)度,培養(yǎng)學生形成正確的審美觀,價值觀。
課前準備
布置學生回家玩七巧板,自由地拼擺,要求是七塊都用上,看看能拼擺出什么。同時要求學生準備彩色卡紙,剪刀,膠水,雙面膠等。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直觀地感受和認識各種常見的基本形;初步認識具象形和
3、抽象形。掌握常用的分割、組合的基本方法,并能巧妙地用這些方法來設計、表現(xiàn)生活中的物體。
2、方法目標:激發(fā)學生用各種基本形去觀察、描繪生活中的不同物體的興趣。
3、情感目標:在讓學生用幾何形概括生活中的物體中培養(yǎng)學生的概括能力和熱愛生活的情感。
教學重點:
掌握幾種基本的分割和組合的方法,并能用幾何形分割組合成抽象或具象的畫面。
教學難點:
充分利用切割的每一部分,掌握分合的變化方法,創(chuàng)造出具有視覺美感的抽象或具象作品。
課堂實錄:
(一)創(chuàng)設情境,演示導入
1、創(chuàng)設情境、師生互動:
教師描述:今天是小刺猬的生日,它邀請了好朋友小鳥來參加它的生日聚會,它們有的唱歌,有的
4、跳舞,玩的多開心啊(教師展示動畫:花園生日派對)!
突然,呼呼地刮來一陣風,它們嚇壞了,小動物們個個使出了變身術,埋起頭,夾住翅膀,藏起尾巴,來保護自己。(教師展示變化了的畫面,并引導學生觀察思考)
師問:大家看,小刺猬的生日聚會發(fā)生了什么變化?你們認識這些圖形嗎?它們都是誰變的?請你仔細觀察,你能猜出它們是怎么變的嗎?
生答:小刺猬變成了半圓形,小鳥變成了長方形,大樹也變成了長方形。
2、直觀演示、初步了解:教師演示半圓形通過“分”、“合”變成小刺猬的過程。
3、總結導入、引出課題:
師描述:合起來不過是簡單的幾何形,分開來卻可以變幻無窮。把幾何圖形分割,再重新拼合成新的圖形,
5、就是圖形的分分合合,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分分合合的魔幻世界吧!(板書課題:分分合合)
(二)逐步了解、嘗試制作
1、認一認幾何形(課件演示:老師點一個幾何形,大家齊聲說出名稱)。
師問:同學們,你們認識這些幾何圖形嗎?
生答:長方形、圓形、正方形、扇形、梯形……
2、自主探究,了解幾何形的分割方法。
師問:你最喜歡哪個幾何形?
想一想:要把這個幾何形分割成兩部分,可以怎么分?
學生拿出一張幾何形卡片,動手用剪刀進行分割。(要求學生嘗試用不同的線條切割圖形)
展示學生是如何來分割圖形的。
師生共同探究,得出結論:我們可以用直線分割、曲線分割、折線分割的方法對圖形進行
6、分割。
2、嘗試制作,了解圖形的抽象和具象。
(1)師問:這個圖形讓你想到了什么呀?(對切割成的部分進行聯(lián)想)
(2)組合方法
師問:剛才那位學生喜歡長方形,并對其進行了切割。老師也喜歡長方形,看看,老師決定將它切割成幾塊(5塊)?用什么方法進行分割的?
師描述:現(xiàn)在,老師要將這5塊圖形重新組合成一個新的圖形,邊演示邊講解幾何形的組合方法:
組合的方法可以用平移(上下、左右)、旋轉(任意角度)、翻轉的方法,但是要注意:幾何形中剪下的每一塊都要派上用場,但不能重疊。(教師師范)
平移 旋轉 翻轉
(3)、理解具象圖形
師問:你能看出老師拼
7、成的圖形像什么嗎?
生答:小狗。
師小結:對了,能看出具體像某一事物的圖形,我們稱之為具象。(板書:具象)
(4)理解抽象圖形:
師問:老師這兒還有一個圖形——圓形。同一個圖形,同一種分法,能組成不同的圖形嗎?將圓形分割成四塊,然后讓學生自由組合。
學生擺放。
注意:一塊都不能少哦,而且不能重疊哦!
小結:同一個圖形,同一種分法,組合方法不同,組合成的圖形也便不同。
師問:看看小朋友都擺放成了什么圖形?他們像什么?
生答:象花,象風車……
師問:還有些圖形能直接看出像什么嗎?
生答:不能。
師小結:我們把不能看出具體像某個事物的圖形叫做—抽象。(板書:抽象)
(5)
8、展示同齡小朋友的作品
師描述:看看這位小朋友,他是如何來分割這個圓形的?用什么方法分割的?分成了幾塊?你能看出它像什么嗎?
生答:用了直線分割、曲線分割的方法。
生答:一只企鵝。
師小結:同學們,不同的幾何形,分割方法不同,組合方法不同,能創(chuàng)造出的圖形是千變萬化的,老師只是示范了其中的幾種,更多更好的方法還需要你們去動手實踐和創(chuàng)造。
(三)、拓寬思路、欣賞感知
欣賞學生作品:老師這里帶來了其它一些同學的設計圖,請同學們邊欣賞邊思考:用什么圖形進行分割的?用什么方法分割的?拼合出的是什么圖案?我們共同來欣賞和思考他們妙在哪里?
師小結:不管是具象還是抽象,只要巧于構思、精于
9、設計,都是無與倫比的精美作品。
(四)延續(xù)情境、動手動腦
教師承前啟后地再次提及小刺猬的生日聚會:一場大風擾亂了小刺猬的生日聚會,風停了,小動物們這才發(fā)現(xiàn)原來只是虛驚了一場,看,他們現(xiàn)在玩得多開心啊!小刺猬也邀請了我們一起去參加他的聚會。我們帶些什么禮物給他呢?小朋友們,我們已經學習了分分合合的方法,就讓我們運用這個分分合合的游戲,變個魔術,做個生日禮物送給小刺猬,好不好?
學生創(chuàng)作,教師巡回指導。
(五)分類展示、多元評價
1、分類展示:學生根據(jù)自己的作品分別站到具象組和抽象組進行展示。
2、多元評價:你要是小刺猬,你會喜歡誰的作品呢?為什么?
采用自評、互評和師評的
10、方式。
3、做事要精益求精,為了讓我們的禮物更完美,你覺得哪些作品可以改進?怎么改?
(六)拓展延伸、總結課堂
1、著名的野獸派畫家馬蒂斯晚年因病難以作畫,他就利用另一種形式進一步發(fā)展個人風格。
欣賞“馬蒂斯剪紙”的作品,分析它與本課學習內容的不同之處(從基本形的某一點剪入,再從改點剪出)。感受作品中陰陽對比的美,并以圓形為例作一個簡單的嘗試。
2、欣賞用“撕”的方法做成的分分合合的作品,感受它粗糙稚拙的美。思考:除了用紙材,還可以用哪些材料來做這樣的練習,在生活中有這樣的例子嗎?
3、課堂小結:同學們,今天小刺猬過得特別開心,因為它收到了這么多同學們的禮物!這些禮物個個精彩紛呈!
11、我們自己也感受到了分分合合的世界的精彩,希望大家在分分合合的世界里創(chuàng)造出更多更美的作品,用來裝飾我們的臥室,我們的教室,美化我們的生活。
課后反思
本課屬于“造型 表現(xiàn)”領域中的包含構成意識的造型游戲,通過將一種幾何形進行巧妙分解,再從新組合成有趣的圖形,來培養(yǎng)學生的圖形概括能力,學習用簡潔的平面圖形來表達具象或抽象的事物。表面上看起來它和拼貼畫一樣,但是兩者有一個根本的區(qū)別:拼貼畫不是對一種形狀的完整分割,也不要求分割下的所有塊面都用上;而本課的“分”是從一個形狀的整體著眼,“合”是要求把分出的每一塊都用上,這就需要對圖形有很強的概括和預見能力,對三年級的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需要設置一
12、個梯度。于是,我課前布置學生玩七巧板的游戲。這是一個學生們都喜歡的游戲,設計這樣的課前作業(yè)是怕學生受以前拼貼畫的影響,作業(yè)中不能用上剪下的每一塊。讓學生在自主練習時用上每一個部分,在游戲中初步掌握本課拼擺的基本要求,從而降低了本課的難度。整個一節(jié)課,學生參與的熱情高漲,表現(xiàn)欲望強烈。學生在用幾何形概括生活中的物體中,培養(yǎng)了學生的概括能力和熱愛生活的情感,在讓學生自由分割組合、邊拼擺邊設計修改和完全的設計創(chuàng)作中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作能力,感受到自己的創(chuàng)造力,樹立善于思考,不斷更新、突破自我的意志品質和自信心。最后,學生將完成的作業(yè)貼在展版上,展開自評、互評,讓學生從作品的美感、構思的巧妙等方面展開,看到別人的長處,提倡民主的、公平的競爭環(huán)境。充分體現(xiàn)人文精神和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是美術課程價值的一大體現(xiàn),教師讓學生也來評價自己的畫,改變了以往“唯師是從”的不良習氣。師生在教學過程中相互探究、相互評價的交互行為也使師生雙方獲得了各自所需的學與教的啟示,體現(xiàn)教學相長。我們教師只有努力成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可親可愛、平等互助的參與者,學生才真正感受到自己在學習活動中的主人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