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秋季版)六年級語文上冊 用奇謀孔明借箭教學案北京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2022年(秋季版)六年級語文上冊 用奇謀孔明借箭教學案北京版(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2022年(秋季版)六年級語文上冊 用奇謀孔明借箭教學案北京版
學習目標:
1、 自讀課文,通過對照注釋和使用工具書等方法理解課文中文言文詞語的意思。
2.在了解課文故事背景的基礎(chǔ)上,了解“草船借箭”這個故事的來龍去脈,理清文章的線索,練習復述這個故事。
3.運用已掌握的各種方法,把課文讀通順。
4.通過默讀把握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弄清孔明借箭的前因后果
,進一步感知作者敘述故事和刻畫人物的方法。
5、把握文章的故事情節(jié),體會故事中人物的不同性格。
教學重點:
借助課文注釋和查閱資料讀懂課文內(nèi)容,感受古典名著的語言特色。
教學難點:
把握文章的故事情節(jié),體會故
2、事中人物的不同性格。在讀書交流活動中能有自己獨特的見解。
作品信息庫
1、教材分析
東漢末年,曹操剛剛打敗劉備,又派兵進攻孫權(quán)。于是劉備和孫權(quán)聯(lián)合起來抵抗曹操。劉備派諸葛亮到孫權(quán)那里幫助作戰(zhàn)。孫權(quán)手下的都督周瑜,智勇雙全,可是心胸狹窄,很嫉妒諸葛亮的才干。因為水中交戰(zhàn)需要箭,周瑜要諸葛亮在十天內(nèi)負責趕造十萬支箭,想借此機會整治和陷害諸葛亮。故事由此展開。
2、簡介背景,了解人物
了解曹操、周瑜、諸葛亮、魯肅各是怎樣的人,之間關(guān)系如何?
曹操是漢室的丞相,周瑜是孫權(quán)手下的大將,諸葛亮是劉備手下的軍師,魯肅是協(xié)助周瑜統(tǒng)帥三軍的。諸葛亮和魯肅都是主張孫劉兩家聯(lián)合抗曹的人。
資料庫
3、 《三國演義》全稱《三國志通俗演義》,長篇小說,元末明初羅貫中作。本文節(jié)選自《三國演義》第四十六回。
羅貫中(約1330--約1400)漢族,名本,字貫中,號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元末明初著名小說家、戲曲家,是中國章回體小說的鼻祖。一生著作頗豐,主要作品有:劇本《趙太祖龍虎風云會》《忠正孝子連環(huán)諫》《三平章死哭非虎子》;小說《隋唐兩朝志傳》《殘?zhí)莆宕费萘x》《三遂平妖傳》《粉妝樓》、和施耐庵合著的《水滸傳》、代表作《三國演義》等。
學習過程
預習感知
1、借助字典、詞典等工具,讀通課文。,有不懂的問題可以記下來。
2、
正確讀寫下列詞句,并給
4、加點字注音。
奇謀 周瑜 曹軍 酬勞 隱諱 兩脅生翅 幔布 翎毛
擂鼓吶喊 酌酒 毛玠 少頃 丞相 懊悔 慨然 渺茫
驟雨飛蝗 允諾
先生之言,甚合愚意
孔明曰:“怎敢戲都督!愿納軍令狀:三日不辦,甘當重罰?!?
魯肅曰:“此人莫非詐乎?”
孔明曰:“吾曾告子敬,休對公瑾說,他必要害我?!?
遂命將二十只船,用長索相連,徑望北岸進發(fā)
魯肅驚曰:“倘曹兵齊出,如之奈何?”
約五六千矣
我命系于天,公瑾焉能害我哉!
2、運用工具書并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下列黑體字詞句
(1)孔明曰:
5、“只消三日,便可拜納十萬只箭”。
消: 納:
翻譯本句:
(2)遂命將二十只船,用長索相連,徑望北岸進發(fā)
遂: 徑:
翻譯:
(3)魯肅驚曰:“倘曹兵齊出,如之奈何?”
倘: 奈何:
翻譯本句:
(4)待至日高霧散,孔明令收船及回。待至:
翻譯:
(5)此人莫非詐乎?詐:
翻譯 :
(6)魯肅入見周瑜,備說孔明取箭之事。備:
翻譯:
(7) 我命系于天,公瑾焉能害我哉!
焉:
6、 哉:
翻譯本句:
填空。
3、本文選自我國著名古典歷史小說《 》,作者是( )。這部著作也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其余的三部作品分別是《 》《 》和《 》
4、文中運用了大量的____________描寫方法。這也是《三國演義》刻畫人物一個很重要的方法。通過語言,能幫助我們更深入地體會人物的內(nèi)心。
二、自主學習 合作探究
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本文中的人物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魯肅又名
_______
7、__。
我們知道這篇課文的主人公是________,如果用文中的一個詞
來概括他,你會用__________詞.
2、“神機妙算”__________這個詞是什么意思?
神機妙算:
下面就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找一找諸葛亮所說的話?把你認為最能表現(xiàn)諸葛亮神機妙算的句子畫出來,再用心體會,諸葛亮到底
神在哪里,妙在何處?
________________ (二)____________ (三)_______________
4、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而且還知人心,周瑜自愧不如,
難怪周瑜慨然嘆曰:_________________
5、周瑜本想以此事來設(shè)
8、計陷害諸葛亮,但他沒有想到諸葛亮將計就計,向曹軍“借”得十萬余支箭,諸葛亮才智超凡,周瑜自知計劃失敗,感到十分惋惜,同時他又對諸葛亮聰明才智敬佩有加,所以周瑜
慨然嘆曰:___________________
6、那么請同學們結(jié)合課文想一想,你覺得周瑜和諸葛亮相比,
周瑜都有哪些地方不如諸葛亮呢?
答:
周瑜的性格特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通過學習本文,大家覺得魯肅是怎樣的一個人呢?(可以用簡單的詞語概括)
魯肅的性格特點_________________
8、請你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用自己的話寫寫這些任務的性格特點
9、
諸葛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曹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周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魯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劉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總結(jié):本文講述了一件(誰)______(做什么)____________
10、_的故事
本文寫作特點:1.本文刻畫人物入微: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周瑜的自負與嫉妒,魯肅的憨厚……無不性格鮮明。
2.短文完整地介紹了孔明草船借箭的故事,從起因?qū)懙竭^程,最后寫了結(jié)果,清楚地交代了草船借箭的來龍去脈。
課堂練習
9、讀課文,第一自然段中,“瑜曰:‘他自送死,非我逼他。今明白對眾要了文書,……去來回報。’”
問題:讀了這段文字,你覺得周瑜是個怎樣的人?
答:
10、讀課文第一自然段中,孔明曰:“只消三日,便可拜納十萬只箭?!辫ぴ唬骸败娭袩o戲言?!笨酌髟唬骸霸醺覒蚨级?!愿納軍令狀:三日不辦,甘當重罰。”瑜大喜,喚軍政司當面取了文書,置酒相待曰
11、:“待軍師畢后,自有酬勞。”
思考下列問題,
這段話運用______的手法,初步展示了周瑜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格和諸葛亮________的品質(zhì)。
答案:
11、讀第2自然段,“孔明曰:‘望子敬不肯為我隱諱,今日果然又弄出事來”至“不用箭竹、翎毛、膠漆等物,自有道理。”
思考問題:
(1)“自有妙用”,表明諸葛亮__________
(2)諸葛亮請魯肅幫忙,并要求他保密,魯肅果然沒有把這事告
訴周瑜,說明諸葛亮深知魯肅為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諸葛亮不讓周瑜知道借船的事,說明他_____周瑜,
12、如果讓周瑜知道,周瑜必定設(shè)法阻撓,計劃就可能落空。
(4)在這里我們可以看出諸葛亮具備______、_______、_______、的優(yōu)秀品質(zhì)。
12.是夜大霧漫天嗎,長江之中,霧氣更甚,對面不相見??酌鞔僦矍斑M,果然是好大霧。
(1)“大霧漫天”指到處都是大霧,選擇這樣的天氣,說明諸葛亮精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對面不相見”,曹操才不敢輕易出動,只叫弓弩手射箭
12.瑜大驚,慨然嘆曰:“孔明神機妙算,吾不如也!”
這句話寫出了周瑜是__________的佩服諸葛亮
鞏固練習
1、我知道加點字的正確讀音。
晌午(xi
13、ǎng shǎng) 威脅(xiélèi)忌諱(huìwěi)擂鼓(léi lēi)調(diào)用(diào tiáo)遂(suìzhú) 都督(dōu dū)少頃(qǐng qīng)
2、根據(jù)意思寫詞語。
(1)千萬不要()幸勿
(2)迎擊來敵;應付對手()應敵
(3)出力為人工作、勞動()效勞
(4)形容高興的樣子。()欣然
3、將下列詞語補充完整。
( )( )而至 不( )其( ) 箭如( )( )
頭( )尾( ) 酌( )?。? ) 追( )不( )
( )( )于天 ( )機妙
14、( ) ( )己( )彼
5、 本文從諸葛亮“是人心、知天象、曉地利”三方面落筆,表現(xiàn)他的“神機妙算”。試分析下面句子各表現(xiàn)了諸葛亮的什么特點。
(1)今日已不及,來日造起。至第三日,可差五百小軍到江邊搬箭。
(2)只不可又教公瑾得知,若彼知之,吾計敗矣。( )
(3)肅允諾,卻不解其意,回報周瑜,果然不提起借船之事。( )
(4)至第三日四更時分,孔明密請魯肅到船中。( )
(5)孔明笑曰:“吾料曹操于重霧中必不敢出。( )
(6)這里船輕水急,已放回二十余里,追之不及。( )
6、解釋下列詞語在本文中的意思
聚( )至( )何( )愚( )具( )
系( )否( ) 料( )侯( )消( )
納( )置( )詐( )差( )凡( )公( )束( )若( )彼( )亦( )遂 ( )徑 ( ) 是 ( )允諾( )即日( )
少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