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八年級物理上冊 1.2 測量長度和時間練習 (新版)粵教滬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2018年八年級物理上冊 1.2 測量長度和時間練習 (新版)粵教滬版(1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
1.2 測量長度和時間
圖1-2-1
一 單位
為了科學地進行測量,必須有一個公認的________作為比較的依據(jù),這個標準量叫做單位。
二 長度的測量
1.長度的單位
國際單位制中長度的基本單位是________,符號是________。常用單位及其換算如圖1-2-2所示。
圖1-2-2
2.測量工具
長度基本測量工具是________,更精密的測量工具有游標卡尺、螺旋測微器等。測量工具所能達到的精確程度是由________決定的。
3.刻度尺的正確使用:①會選:觀察刻度尺的________、________、零刻度線是否磨損;②會放:尺要放_____
2、_,零刻度線與被測物體一端對齊,________緊貼被測物體;③會看:視線正對刻度線;④會讀:讀出標準值和________;⑤會記:準確值+估計值+單位。
三 時間的測量
1.時間的單位
國際單位制中時間的基本單位是________,符號為________。常用單位有時(h)、分(min)、毫秒(ms)、微秒(μs)、納秒(ns)。
時間單位的換算關(guān)系如圖1-2-3所示:
圖1-2-3
2.測量工具
日常生活中測量時間的工具有機械鐘、電子表等;實驗室里常用的計時工具是________。
[說明] 停表有機械停表和電子停表兩種。機械停表表盤上有長的秒針和短的分針,讀數(shù)時先讀小
3、表盤再讀大表盤,機械停表的讀數(shù)=小表盤的分鐘數(shù)+大表盤的秒數(shù)。先讀小表盤的示數(shù),其單位是分鐘,每分鐘分為前半分鐘和后半分鐘,讀數(shù)時注意看它指向的是哪半分鐘。后讀大表盤的示數(shù),其單位是秒,如果小表盤上顯示的是前半分鐘,就讀0~30 s;若為后半分鐘,則讀31~60 s。
四 測量誤差
1.定義:物理學中把____________和________之間的差異叫做誤差。
2.減小測量誤差的方法:①采用更________的測量工具;②改進測量方法;③利用多次測量求________的方法。
類型一 長度單位的換算
例1 近幾年,我國大部分地區(qū)的空氣被嚴重污染,有害物質(zhì)含量嚴重超標,其中
4、PM2.5是天氣陰霾的主要原因,PM2.5是指大氣中直徑小于或等于2.5 μm的顆粒物,單個PM2.5隱藏在空氣的浮塵中,容易被吸入人的肺部造成危害,下列關(guān)于PM2.5顆粒物直徑的單位換算正確的是[導學號:47732004]( )
A.2.5 μm=2.5 μm×106 m
B.2.5 μm=2.5×10-5 dm
C.2.5 μm=2.5×106 cm
D.2.5 μm=2.5×109 m
[方法指導]單位換算的方法步驟
數(shù)字不變,乘目標單位與原單位之間的進率,將原單位改為目標單位。如2.5 μm=________ m,圖解如下。
類型二 長度測量
例2 如圖1
5、-2-4所示,用刻度尺測量物體的長度,讀數(shù)時視線正確的是________(選填“A”或“B”),測出該物體的長度是________cm。[導學號:47732005]
圖1-2-4
[易錯警示]若起始端沒從0刻線開始,物體的長度=末端對應刻度值-起始端對應刻度值,切不可直接讀數(shù)得出答案。
[方法指導]刻度尺的正確使用方法
①看:使用前先看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線是否磨損;②放:尺要放正,使刻度尺有刻度的一邊緊靠被測物體;③讀:讀數(shù)時視線要與尺面垂直,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④記:記錄測量結(jié)果時要記上數(shù)值和單位。
類型三 時間測量
例3 如圖1-2-5所示,機械停表的示數(shù)是______
6、__,合計________s。[導學號:47732006]
圖1-2-5
[方法指導]停表的讀數(shù)
停表由大盤秒針和小盤分針組成。讀數(shù)為分針盤上的數(shù)加上秒針盤上的數(shù)之和。分針盤上的指針位置超過半格時,則秒針盤上讀31~60 s。
類型四 測量誤差
例4 有關(guān)誤差,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導學號:47732007]( )
A.測量時,只要認真細心,遵守操作規(guī)則,就可以消除誤差
B.讀數(shù)時,估讀位數(shù)越多越準確
C.測量時,誤差不可避免
D.多次測量取平均值會使誤差增大
[方法指導]誤差的分析及減小方法
7、
課堂反饋(二)
[測量長度和時間]
1.下列單位換算正確的是( )
A.4.5 m=4.5 m×100 cm=450 cm B.456 mm=456×=0.456 m
C.36 cm=36÷100 m=0.36 m D.64 dm=64× m=6.4 m
2.王剛同學在做了一些測量后忘了在記錄的數(shù)據(jù)后面標明單位,請你幫他補上。
(1)某同學的身高是15.8________。
(2)物理課本的長度是26________。
(3)教室的長度是850_____
8、___。
(4)物理課本的厚度為11.2________。
3.如圖2-1所示,木塊的長度是________cm,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cm。
圖2-1
4.如圖2-2所示,使用刻度尺測量木塊的長度,方法正確的是______,同一長度的五次測量記錄是2.72 cm、2.71 cm、2.62 cm、2.73 cm、2.72 cm,其中錯誤的數(shù)值是________cm,這個物體的長度應記作________cm。
圖2-2
5.完成下列單位換算。
(1)1.2×105 ms=________min=________s。
(2)78 s=____________ns。
9、
6.如圖2-3所示,停表的示數(shù)為________s。
圖2-3
課時作業(yè)(二)
[第一章 1.2 測量長度和時間]
一、選擇題
1.圖2-K-1中為AB兩把刻度尺同時測量一個木塊的長度,則A、B的讀數(shù)分別為( )
圖2-K-1
A.A:3.80 cm B:3.80 cm
B.A:2.80 cm B:2.8 cm
C.A:2.80 cm B:2.80 cm
D.A:2.8 cm B:2.8 cm
2.小玲用分度值為1 mm的刻度尺測物體,下列記錄數(shù)據(jù)中正確的是( )
A.184 cm B.18.4 cm
C.
10、1.84 cm D.184.0 cm
3.刻度尺的分度值有的是分米,有的是厘米,有的是毫米,使用時( )
A.選用分度值是毫米的尺子最好,因為它的準確程度高
B.選用厘米的最好,在分米和毫米之間,可以兼顧
C.選用哪一種都是一樣的
D.要根據(jù)實際測量要求選用其中一種
4.下列關(guān)于誤差和錯誤的理解,正確的是( )
A.誤差就是測量中產(chǎn)生的錯誤
B.誤差和錯誤,只要我們認真測量,都可以避免
C.只要選用精密的測量儀器就可以消除誤差
D.誤差只可能盡量減小,不可能避免
5.小明利用分度值為1 mm的刻度尺測量一個物體的長度,三次測量的數(shù)據(jù)分別為2.35 cm、2.36 c
11、m、2.36 cm,則測量結(jié)果應記為( )
A.2.36 cm B.2.357 cm
C.2.35 cm D.2.4 cm
二、填空題
6.完成下列單位換算。
(1)6 mm=________μm=________nm。
(2)25 cm=________m=________mm=________nm。
7.2017·哈爾濱使用刻度尺之前,要觀察______、分度值及零刻度線是否磨損。如圖2-K-2所示,被測木塊的長度為________cm。
圖2-K-2
8.2016·懷化小明同學在參加今年物理實驗考査時,用如圖2-K-3所示刻度尺測量某物體的長度,則該刻度尺的分
12、度值為________mm,物體長度為________cm。
圖2-K-3
9.走進溫馨的物理考場,回想你的自身經(jīng)歷,你走路時的步幅約為50________,你跑100 m所需時間約為16________。(填上合適的物理量單位)
10.圖2-K-4中機械停表的示數(shù)是________min________s,合為________s。
圖2-K-4
11.小冬同學用手中的刻度尺測量一支鉛筆的長度。
(1)如圖2-K-5所示,刻度尺使用方法正確的是________。
(2)小冬先后測量了4次,測得的結(jié)果分別為4.51 cm、4.51 cm、4.16 cm、4.52 cm,這把
13、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其中錯誤的數(shù)據(jù)是________。采用多次測量求平均值的目的是____________。這支鉛筆的長度為________cm。
圖2-K-5
12.2016·廣州歷史上把如圖2-K-6所示的長度定為1英寸,1英寸約為( )
圖2-K-6
A.2.5 km B.2.5 m C.2.5 dm D.2.5 cm
詳解詳析
【新知梳理】
一、標準量
二、1.米 m m cm nm mm nm dm mm
2.刻度尺 分度值
3.量程 分度值 正 刻度線 估計值
三、1.秒 s 2.停表
四、1.測量值 真實值
14、2.精密 平均值
【應用示例】
例1 B [解析] 因為1 μm=10-6 m=10-5 dm=10-4 cm,所以2.5 μm=2.5×10-6 m=2.5×10-5 dm=2.5×10-4 cm。故C、D錯誤,B正確。
例2 B 1.32
[解析] ①讀數(shù)時,視線要與尺面垂直,故選B;②由圖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 mm;起始位置對應的刻度值是1.00 cm,末端對應的刻度值是2.32 cm,物體的長度L=1.32 cm。
例3 3 min 10 s 190
[解析] 停表的小表盤分度值為0.5 min,指針所指時間在3 min與4 min之間,剛超過3 min;大表盤分度值為0
15、.1 s,指針所指時間在10 s處,故時間為3 min 10 s=190 s。
例4 C [解析] 誤差是由于實驗方法、實驗者、測量工具引起的,不可避免,只能減小,多次測量取平均值可減小誤差,所以A、D錯,C對;讀數(shù)時,分度值的下一位是估讀得到的,是一個不準確的值,若再往后估讀,得出的數(shù)字是無意義的,所以B錯。
【課堂反饋】
1.D
2.(1)dm (2)cm (3)cm (4)mm
3.1.75 0.1
4.甲 2.62 2.72
5.(1)2 120 (2)7.8×1010
6.367.5
【課時作業(yè)】
1.B [解析] A刻度尺的分度值為1 mm,讀數(shù)時要估讀到分度
16、值的下一位,所以物體的長度為2.80 cm;B刻度尺的分度值為5 mm,讀數(shù)時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所以物體的長度為2.8 cm。
2.C
3.D [解析] 刻度尺的精確度由分度值決定,分度值越小越精確。在選擇刻度尺時要根據(jù)實際需要選擇刻度尺,只要滿足實際需要就可以,并不是分度值越小越好。
4.D [解析] 誤差就是在正確測量的情況下,測量值與真實值之間存在的差異,不是錯誤,故A選項錯誤;測量中應該盡量減小誤差,卻不能避免誤差,誤差不同于錯誤,錯誤是不按操作要求測出的結(jié)果,它是可以避免的,而誤差是不可避免的,故B、C選項錯誤,D選項正確。
5.A [解析] 物體的長度為L==≈2.3
17、6 cm,多次測量取平均值時,最終結(jié)果要保留與測量值相同的有效數(shù)字,以保證相同的準確程度。
6.(1)6×103 6×106 (2)0.25 2.5×102 2.5×108
7.量程 1.70
8.1 3.25
[解析] 刻度尺的分度值為相鄰兩刻度線之間的距離,圖示刻度尺1 cm又分為10個小刻度,故分度值為1 mm;末端刻度值為5.25 cm,起始端沒從0開始,把2.00 cm處當作“0”刻度,讀出末端刻度值,減去2.00 cm,即物體長度為5.25 cm-2.00 cm=3.25 cm。注意刻度尺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9.cm s 10.1 32 92
11.[導學號:47732104](1)C
(2)1 mm 4.16 cm 減小測量誤差 4.51
12.[導學號:47732105]D [解析] 由圖知,大拇指第一節(jié)骨骼的長度為1英寸,其長度與一枚一元硬幣的直徑差不多,而一元硬幣的直徑在2.5 cm左右,所以1英寸約為2.5 cm=0.25 dm=0.025 m=2.5×10-5 km。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