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中歷史 專題二 近代中國維護國家主權的斗爭 1 列強入侵與民族危機練習 人民版必修1》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20版高中歷史 專題二 近代中國維護國家主權的斗爭 1 列強入侵與民族危機練習 人民版必修1(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 一 列強入侵與民族危機
課后提能|再鞏固
時間:40分鐘 滿分:100分
一、選擇題(本題共12個小題,每小題4分,共48分)
1.根據(jù)《南京條約》,英國商人“勿論與何商貿易,均聽其便”,而不必跟官辦貿易機構打交道,中國制定并頒布一部公平的、正式的進口關稅和其他費用的則例,以便(英商)按例交納。因此,《南京條約》( )
A.反映了英國貿易自由化的要求
B.導致中國失去了關稅自主權
C.使英國對華貿易居于出超地位
D.損害了中國貿易和司法主權
解析:材料“勿論與何商貿易,均聽其便”“以便(英商)按例交納”等信息說明《南京條約》迎合了英國工業(yè)品自由進入中國市場的需要,體現(xiàn)
2、了貿易自由化的要求,A項正確;“中國制定并頒布一部公平的……按例交納”反映了中國針對英國而制定了關稅稅則,不能說明失去關稅自主權,B項錯誤; 《南京條約》簽訂后,英國在對華貿易中并非立即出現(xiàn)出超現(xiàn)象,C項錯誤;材料所述的英國對華貿易未體現(xiàn)損害了中國的司法主權,D項排除。所以選A。
答案:A
2.(2018·甘肅武威十八中期末)《全球通史》記載,西方列強在中國的一些城市中建立了“自主獨立的城市國家”“在那里,中國的法律不適用,中國的法院和警察沒有管轄權”。列強獲得這種特權始于( )
A.1840年 B.1843年
C.1858年 D.1860年
解析:材料所述應當是列強在中
3、國設立租界以及獲得領事裁判權。1843年英國強迫清政府簽訂《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門條約》,從中攫取了領事裁判權、片面最惠國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賃土地房屋居留等特權,故答案為B項。其他三項均與史實不符,排除A、C、D三項。
答案:B
3.(2018·浙江卷)近代某不平等條約中規(guī)定:“佛(法)蘭西人在五口地方,如有不協(xié)爭執(zhí)事件,均歸佛蘭西官辦理。遇有佛蘭西人與外國人有爭執(zhí)情事,中國官不必過問?!狈▏鴵?jù)此攫取的特權是( )
A.領事裁判權 B.開放通商口岸
C.片面最惠國待遇 D.居住及租地權
解析: 材料的意思是說,近代某個條約中規(guī)定法國人在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這五個口岸
4、如果發(fā)生爭執(zhí)事件,都由法國官員辦理,中國官員不能過問。這明顯是領事裁判權,故選A;其他各選項與材料不符,應排除。
答案:A
4.(2019·廣西陸川中學月考)有人認為,中日甲午戰(zhàn)爭是“傳統(tǒng)中國和近代中國的分界線”,這主要是因為中日甲午戰(zhàn)爭后( )
A.帝國主義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中國面臨嚴重的民族危機
B.清政府開始引進西方的近代技術,放寬對民間設廠的限制
C.發(fā)展商業(yè)和開設議院的要求出現(xiàn),維新變法思想開始形成
D.民族工業(yè)獲得進一步發(fā)展,資產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臺
解析:據(jù)材料“傳統(tǒng)中國和近代中國的分界線”,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中國嚴重的民族危機并不符合近代化的趨勢,故A項錯
5、誤;清政府開始引進西方的近代技術是在洋務運動時期,不是中日甲午戰(zhàn)爭后,故B項錯誤;中日甲午戰(zhàn)爭前早期維新派已經提出發(fā)展商業(yè)和開設議院的要求,故C項錯誤;中日甲午戰(zhàn)爭后民族工業(yè)獲得進一步發(fā)展,資產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臺,故體現(xiàn)了近代化趨勢,故D項正確。故選D。
答案:D
5.下面是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中主要戰(zhàn)役中外兵力對比情況(單位:人)。由此可知( )
戰(zhàn)役
時間
英
法
英法
聯(lián)軍
中國
軍隊
第一次廣
州戰(zhàn)役
1856.10
439
15 000
虎門之戰(zhàn)
1856.11
1 380
1 700
第一次
大沽之戰(zhàn)
1858.5
660
6、
518
1 178
10 000
八里橋
之戰(zhàn)
1860.9
3 500
1 500
5 000
34 000
A.清政府的腐敗無能 B.英法蓄謀侵略戰(zhàn)爭
C.中方極力抵抗外辱 D.清朝軍隊紀律渙散
解析:題干的表格信息中不能看出戰(zhàn)爭的結果,只能看出外來侵略者與清政府軍隊數(shù)量的對比,不能反映清政府的無能和腐敗,故A項錯誤;題干材料中只能反映列強侵華的過程,不能看出列強侵華的原因,故B項錯誤;從題干的表格信息中可以看出,在每次抵抗列強侵略的過程中都出動了遠遠多于敵人的力量,可以看出是在極力抵抗外來侵略,故C項正確;題干材料不能看出清朝軍隊紀律如何,故D項錯誤。
7、
答案:C
6.(2018·內蒙古巴彥淖爾一中期中)英國通過虎門條約取得了“領事裁判權”,這意味著( )
A.中英兩國的貿易糾紛由英國領事解決
B.英國領事有對《南京條約》的解釋權
C.中國的司法主權遭到破壞
D.英國領事可以決定中國的關稅稅率
解析:解題時首先明確“領事裁判權”,即英國的僑民、商人同中國人發(fā)生沖突、犯法或成為被告時,只能由英國駐中國的領事去裁判,中國政府不得過問,這是對中國的司法主權的侵犯,故C項正確;“中英兩國的貿易糾紛由英國領事解決”指的是領事裁判權,不符合題意,故A項排除;對《南京條約》的解釋權與題意無關,故B項排除;協(xié)定關稅與題意無關,故D項排除。
8、答案:C
7.(2018·河南南陽期中)有學者針對中國近代某條約的一個條款指出,“他們只要交納5%的關稅,就能通過條約口岸中的任何一個口岸,運進洋貨或輸出土產;他們只要再交納進口稅額的一半,作為子口稅,就能把洋貨運至內地和由內地運出土貨”。這一條款( )
A.使列強控制了清政府財政大權
B.有效減少了各國間的貿易壁壘
C.適應了列強商品輸出的需要
D.加速了中國經濟近代化進程
解析: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馬關條約》后清政府大借外債,使列強控制了中國的財政經濟,材料只涉及“交納關稅”,故A項錯誤;“針對中國近代某條約”,與“各國間的貿易壁壘”無關,故B項錯誤;“只要交納5%的關稅,就
9、能通過條約口岸……運進洋貨或輸出土產……就能把洋貨運至內地和由內地運出土貨”,表明是《南京條約》打開了中國市場,故C項正確;經濟近代化主要表現(xiàn)在工業(yè)化和城市化等方面,材料未涉及,故D項錯誤。
答案:C
8.(2019·廣西南寧三中月考)近代列強在中國發(fā)動了一系列的侵略,歸根結底是為了獲取權益。在這一過程中,《馬關條約》的特殊性比較明顯,主要表現(xiàn)在( )
A.割地方面 B.賠款方面
C.通商方面 D.投資方面
解析:在《南京條約》簽訂的時期是列強商品輸出的時期,開放通商口岸、降低關稅是他們的需求;《馬關條約》之后,隨著列強的第二次工業(yè)革命的深入發(fā)展,資本輸出成為了要求,
10、因此在該條約中增加了在華投資設廠的內容,故答案為D項。割地、賠款、通商三項在此前的不平等條約中已有體現(xiàn),不能反映特殊性,排除A、B、C三項。
答案:D
9.(2018·河北承德二中月考)“道光后期以來,滿清王朝曾在抵御外侮的旗幟下領導過多次民族戰(zhàn)爭?!@是一個轉折點,在西太后身上,民族戰(zhàn)爭失敗的同時又意味著民族抵抗意識的全部喪失?!迸c“轉折點”直接相關的不平等條約是( )
A.《南京條約》 B.《北京條約》
C.《馬關條約》 D.《辛丑條約》
解析:據(jù)材料提到,這是一個轉折點,在西太后身上,民族戰(zhàn)爭失敗的同時又意味著民族抵抗意識的全部喪失,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八國聯(lián)軍
11、侵華《辛丑條約》簽訂后,清政府完全淪為帝國主義的工具,民族抵抗意識全部喪失,故D正確;《南京條約》不符合“西太后身上……民族抵抗意識的全部喪失”,故A排除;《北京條約》屬于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時期,也沒有全部喪失民族抵抗意識,故B排除;《馬關條約》,屬于中日甲午戰(zhàn)爭時期,也沒有全部喪失民族抵抗意識,故C排除。
答案:D
10.赫德認為“推行瓜分政策應當受到譴責,而采用改朝換代或更換皇帝的辦法,比瓜分更加沒有希望,唯一實際的辦法是保持清王朝的現(xiàn)勢和現(xiàn)狀”。為此,列強與中國簽訂了( )
A.《天津條約》 B.《北京條約》
C.《馬關條約》 D.《辛丑條約》
解析:根據(jù)材料“推行瓜分政
12、策”可知是指列強掀起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狂潮,由于義和團運動體現(xiàn)了中國人民反侵略的英勇斗爭精神,粉碎了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美夢,故保持清王朝的現(xiàn)勢和現(xiàn)狀,列強與中國簽訂了《辛丑條約》,D項正確;A、B、C三項均與材料無關,排除。所以選D。
答案:D
11.(2018·甘肅武威六中期末)鴉片戰(zhàn)爭改變了當時社會的性質,中國最終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標志是( )
A.虎門銷煙 B.鴉片戰(zhàn)爭的爆發(fā)
C.中日甲午戰(zhàn)爭的影響 D.《辛丑條約》的簽訂
解析:根據(jù)所學知識1901年《辛丑條約》的簽訂標志著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故選D。
答案:D
12.黃遵憲是中國近代著名的愛國詩人
13、。他曾在《仰天》一詩中寫道:“仰天擊缶唱烏烏,拍遍闌干碎唾壺。病久忍摩新髀肉,劫余驚撫好頭顱。筪藏名士株連籍,壁掛群雄豆剖圖。敢托鴆媒從鳳駕,自排閭闔撥云呼?!睂Υ嗽妼懽鞅尘氨硎鰷蚀_的是 ( )
A.甲午戰(zhàn)敗,舉國悲哀 B.維新受挫,憂國憂民
C.列強群至,瓜分風起 D.義和熱血,抗敵衛(wèi)國
解析:根據(jù)詩句中的“群雄豆剖圖”,可推斷是甲午中日戰(zhàn)爭以后,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故選C項;A項說法不能完整反映詩句內容;B、D兩項發(fā)生的時間與材料反映的時間不符。
答案:C
二、非選擇題(本題共2個小題,13題34分,14題18分,共52分)
13.(34分)(2018·山西太原成成
14、中學月考)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清朝前期與周邊國家大多建立了正式外交關系,即“宗藩”關系。鴉片戰(zhàn)爭前,清政府一直沒有設置專管外事的機構,凡有對外交涉事宜,均交由禮部和理藩院兼管,如有重大交涉事件發(fā)生,則派欽差大臣負責辦理。
1844年,清廷在廣州設立五口通商大臣,由兩廣總督兼任,管理一切對外交涉事件。
1861年,清政府設立總理衙門,這是為辦洋務及外交事務而特設的中央機構,構造了近代外交機構的雛形。
1877年,應英國要求和兩國交往的需要,清政府在英國設立使館,邁出了創(chuàng)建領事制度的第一步。郭嵩燾在屈辱中就任駐英國大使,揭開了近代中國向外遣使的序幕。
1901年,依據(jù)《辛丑條
15、約》,清政府設立外務部,成為完全意義上名副其實的外交機構,中國外交走向正規(guī)。民國初年,政府按照西方模式對外交機構進行了組織現(xiàn)代化和人事專門化改革。外交機構近代化的使命完成。
——據(jù)《中國近代外交制度的轉型》整理
(1)根據(jù)材料概括近代前期中國外交的變化。(10分)
(2)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近代前期中國外交變化的原因。(14分)
(3)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對近代前期中國外交變化的認識。(10分)
解析:(1)從材料來看,中國近代外交政策是從無到有的。最開始沒有專門的外交機構,到后來總理衙門的設置以及《辛丑條約》之后的外務部等等。這一系列變化其實是一種被迫的行為,是一
16、種無奈的轉變。
(2)中國外交政策的調整是根據(jù)當時中國的實際情況來確定的。當時中國處于內憂外患的狀況,所以為了和列強保持一定的良好關系,以及得到別人的幫助,外交政策顯得格外重要,也促進了外交事業(yè)的發(fā)展。此外,西學傳入,有志之士開始研究這一學問,得到了質的發(fā)展。
(3)從中國近代外交政策來看,首先得到的就是:弱國無外交。只有順應時代的發(fā)展,不斷提高綜合國力,才能在外交事業(yè)上取得足夠的話語權,才會取得外交事業(yè)的重大突破。近代外交是一種被迫的行為,對中國本身有利有弊,我們要一分為二地看待。
答案:(1)變化:從宗藩體制向近代外交體制轉型;外事機構從無到有;從被動到主動;從閉關鎖國到開放;從臨時
17、性監(jiān)管機構到正式的專門機構,并開始設置駐外機構。
(2)原因:內憂外患,民族危機加深;列強的要求和推動;中外聯(lián)系的加強;統(tǒng)治者政策的調整;社會發(fā)展的要求;西學東漸;外交官的努力。
(3)認識:近代外交的變化體現(xiàn)了近代中國由封閉走向開放,有利于中外聯(lián)系的加強;順應了世界潮流;有利于中國的近代化;另一方面近代外交的發(fā)展便利了列強對中國的侵略,且有半殖民地色彩。
14.(18分)(2018·河北冀州中學月考)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戰(zhàn)爭
名稱
時間
發(fā)動國家
條約
戰(zhàn)爭對中國
社會的影響
鴉片
戰(zhàn)爭
1840年~1842年
英國
③
⑥
第二次
鴉片
戰(zhàn)爭
18、1856年~1860年
英法
《天津條約》《北京條約》
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
中法
戰(zhàn)爭
1883年~1885年
法
《中法新約》
打開了中國的西南門戶
①
1894年~1895年
日本
④
⑦
②
1900年~1901年
德、奧、美、法、英、意、日、俄
⑤
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根據(jù)材料和所學知識完成上面的表格。并根據(jù)表格欄目和所填內容,為表格設計一個標題。
答案:表格內容:①中日甲午戰(zhàn)爭?、诎藝?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邸赌暇l約》?、堋恶R關條約》?、荨缎脸髼l約》?、拗袊_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咧袊胫趁竦匕敕饨ɑ潭却蟠蠹由?
標題:列強歷次侵華及其影響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