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專用)2021版高考生物一輪復習 考點規(guī)范練29 種群的特征和種群數(shù)量的變化(含解析)新人教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廣西專用)2021版高考生物一輪復習 考點規(guī)范練29 種群的特征和種群數(shù)量的變化(含解析)新人教版(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考點規(guī)范練29 種群的特征和種群數(shù)量的變化
基礎達標
1.(2018全國Ⅰ卷)種群密度是種群的數(shù)量特征之一,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種群的S型增長是受資源因素限制而呈現(xiàn)的結果
B.某林場中繁殖力極強老鼠種群數(shù)量的增長會受密度制約
C.魚塘中某種魚的養(yǎng)殖密度不同時,單位水體該魚的產(chǎn)量有可能相同
D.培養(yǎng)瓶中細菌種群數(shù)量達到K值前,密度對其增長的制約逐漸減弱
答案:D
解析:在資源有限的條件下,種群數(shù)量呈S型增長,A項正確。種群數(shù)量的增長受自身種群密度的影響,種群密度越大,則種群增長的速率越小,所以當種群的數(shù)量達到K值后,密度對種群的制約最強,B項正確,D項錯誤。魚塘中某種魚
2、的養(yǎng)殖密度大時,種內斗爭加劇,魚體生長緩慢,每條魚的質量小;養(yǎng)殖密度小時,種內斗爭弱,魚體生長快,每條魚的質量大。所以在不同養(yǎng)殖密度條件下,可能會出現(xiàn)魚產(chǎn)量相同的情況,C項正確。
2.下圖表示種群特征之間的關系。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A.①②③④依次為年齡組成、出生率和死亡率及遷入率和遷出率、種群數(shù)量、性別比例
B.種群密度完全能反映③的變化趨勢
C.研究城市人口的變化,遷入率和遷出率是不可忽視的
D.種群數(shù)量還受自然氣候等因素的影響
答案:B
解析:年齡組成可以預測種群密度的變化趨勢;出生率和死亡率及遷入率和遷出率直接決定種群密度;種群密度只能反映種群在一定時期的數(shù)
3、量變化,不能反映種群數(shù)量的變化趨勢;性別比例是通過影響出生率而影響種群密度變化的。故①②③④依次為年齡組成、出生率和死亡率及遷入率和遷出率、種群數(shù)量、性別比例。除出生率和死亡率外,遷入率和遷出率也是影響城市人口變化的重要因素。種群數(shù)量受自然氣候等因素的影響非常大。
3.某研究機構對我國北方草原上一種主要害鼠——布氏田鼠進行了調查。調查樣方總面積為2 hm2(1 hm2=10 000 m2)。在調查區(qū)內,放置100個捕鼠籠,在一夜間對布氏田鼠進行初捕,將捕獲的鼠經(jīng)標記后在原地釋放。3日后,在同一地方再放置同樣數(shù)量的捕鼠籠進行重捕,結果如下表所示(單位:只)。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4、捕獲數(shù)
標記數(shù)
雌性個體數(shù)
雄性個體數(shù)
初捕
32
32
14
18
重捕
36
4
18
18
A.該草原布氏田鼠的種群密度為144只/hm2
B.事實上田鼠在被捕捉過一次后更難捕捉,上述計算所得的種群密度與實際種群密度相比可能會偏低
C.綜合兩次捕獲情況,該田鼠種群的性別比例(♀/♂)為8/9
D.經(jīng)調查某草原的田鼠種群屬于增長型,可以預測該草原鼠害將會嚴重,必須做好防治準備工作
答案:B
解析:該草原布氏田鼠的種群密度為32×36÷4÷2=144(只/hm2);由于田鼠在被捕捉過一次后更難捕捉,這樣使得第二次捕獲的個體中有標記的個體的比例偏小,故計算
5、所得的種群密度比實際種群密度高。根據(jù)兩次捕獲的田鼠中雌、雄個體數(shù)可得,種群中性別比例為♀/♂=(14+18)÷(18+18)=32/36=8/9。若田鼠種群屬于增長型,則田鼠種群密度將會增加,該草原鼠害將會嚴重。
4.(2018江蘇卷)由于農田的存在,某種松鼠被分隔在若干森林斑塊中。人工生態(tài)通道可以起到將森林斑塊彼此連接起來的作用。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農田的存在,增加了松鼠的活動空間
B.生態(tài)通道有利于保護該種松鼠遺傳多樣性
C.不同森林斑塊中的松鼠屬于不同種群,存在生殖隔離
D.林木密度相同的不同斑塊中松鼠的種群密度相同
答案:B
解析:松鼠生活在森林中,農田的存在減
6、少了松鼠的活動空間,A項錯誤;生態(tài)通道有利于不同森林斑塊中松鼠間的交流,保護了松鼠的遺傳多樣性,B項正確;不同森林斑塊中的松鼠可通過生態(tài)通道進行基因交流,不存在生殖隔離,C項錯誤;林木密度相同的不同斑塊中松鼠的數(shù)量可能不同,種群密度也可能不同,D項錯誤。
5.某島嶼上生活著一種動物,其種群數(shù)量多年維持相對穩(wěn)定。該動物個體從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個月。下圖為某年該動物種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齡結構(每月最后一天統(tǒng)計種群中各年齡組的個體數(shù))。下列關于該種群的敘述,錯誤的是( )
A.該種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為零
B.天敵的遷入可影響該種群的年齡結構
C.該種群的年齡結構隨著季節(jié)更替而變化
7、D.大量誘殺雄性個體不會影響該種群的密度
答案:D
解析:由圖示知,12月份未成熟個體數(shù)目為0,又知該動物個體從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個月,故該種群可能從6月份開始,出生率就為0,A項正確。天敵傾向于捕食年老體弱的動物,故天敵的遷入可能會導致衰老個體減少,使種群年齡結構發(fā)生改變,B項正確。圖示各月份中,不同年齡階段的個體百分比不同,C項正確。大量誘殺雄性個體,會使該種群的正常性別比例發(fā)生改變,導致種群密度改變,D項錯誤。
6.(2019江蘇南通一模)科研人員研究不同pH對大草履蟲種群密度的影響,結果如下頁左上圖所示。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用標志重捕法調查大草履蟲的種群密度
8、
B.2~3 d內大草履蟲種群數(shù)量均呈“J”型增長
C.后期大草履蟲數(shù)量下降是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的結果
D.大草履蟲適于生活在中性及弱堿性水體中
答案:D
解析:大草履蟲個體過小,不能采用標志重捕法調查其種群密度,A項錯誤;題圖顯示,在2~3d內,不同pH條件下的大草履蟲種群數(shù)量均增加了,但由于環(huán)境阻力的存在,并不是呈“J”型增長,B項錯誤;后期大草履蟲數(shù)量下降,說明大草履蟲種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C項錯誤;題圖顯示,大草履蟲在pH為6和6.5的條件下數(shù)量較少,在pH為7,7.5和8時數(shù)量較多,說明大草履蟲適于生活在中性及弱堿性水體中,D項正確。
7.圖1和圖2表示出生率、死亡率、凈補
9、充量(為出生率、死亡率之差)和種群密度的關系。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圖1中曲線a代表死亡率,曲線b代表出生率
B.海洋魚類捕撈應使魚類的數(shù)量保持在圖1的E點
C.圖2中在F點控制有害動物最有效
D.圖2中G點時對應的種群數(shù)量代表種群的環(huán)境容納量
答案:D
解析:分析題圖1可知,a代表出生率,b代表死亡率,A項錯誤;E點凈補充量為0,此時種群數(shù)量最大,不是海洋魚類捕撈應保持的最適宜數(shù)量,B項錯誤;分析圖2可知,F點害蟲的增長速率最大,在小于F點時控制有害動物最有效,C項錯誤;分析題圖可知,G點凈補充量為0,該點對應的種群數(shù)量代表環(huán)境容納量,即K值,D項正確。
8.某
10、生物興趣小組對某動物繁育中心的某種瀕危動物的種群增長速率進行了調查,下表為調查結果。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年份
第一年
第二年
第三年
第四年
第五年
第六年
第七年
增長
速率
0.50
1.33
2.69
3.78
2.88
1.36
0.09
A.第四年該種群的數(shù)量大約是該環(huán)境容納量的一半
B.第一年至第七年,該種群的年齡組成從增長型向衰退型轉變
C.該種群數(shù)量呈“S”型增長,種群增長速率不受種群密度制約
D.對于棲息地已被破壞的瀕危動物,最好的保護方式為就地保護
答案:A
解析:從表中數(shù)據(jù)可知,該種群的增長速率在調查的七年內,先增大
11、后減小,符合“S”型增長模型,第四年該種群的增長速率最大,對應的種群數(shù)量應為K/2,A項正確;種群數(shù)量呈“S”型增長的種群,其年齡組成從增長型逐漸向穩(wěn)定型轉變,B項錯誤;種群數(shù)量呈“S”型增長的種群,其種群密度制約增長速率,C項錯誤;對棲息地已被破壞的瀕危動物最好的保護方式為易地保護,D項錯誤。
能力提升
1.某小組在探究培養(yǎng)液中酵母菌種群數(shù)量的動態(tài)變化時,同樣實驗條件下分別在4個錐形瓶中進行如下圖所示的培養(yǎng),均獲得了“S”型增長曲線。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達到K值的時間不同
B.可采用抽樣檢測的方法對酵母菌進行計數(shù)
C.Ⅳ內的種群數(shù)量先于Ⅱ內的開始下降
D.4個錐形瓶
12、中酵母菌種群的K值均相同
答案:D
解析:由于培養(yǎng)液的體積不同,起始酵母菌數(shù)不同,因此4個錐形瓶內的種群達到K值的時間不同,A項正確;可采用抽樣檢測的方法對酵母菌進行計數(shù),B項正確;錐形瓶Ⅱ、Ⅳ中的培養(yǎng)液體積相同,但是Ⅳ內的起始酵母菌數(shù)量多,種群數(shù)量先于Ⅱ開始下降,C項正確;錐形瓶Ⅰ~Ⅳ在起始酵母菌數(shù)或培養(yǎng)液體積方面存在差異,因此4個錐形瓶中酵母菌種群的K值各不相同,D項錯誤。
2.種群的出生率減去死亡率就是種群的自然增長率。圖中甲、乙為同一群落中的兩個種群,曲線表示δ(δ=出生率/死亡率)隨時間的變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t1和t4時刻,乙種群的種群密度相同
B.t2
13、時刻甲、乙種群的自然增長率一定相同
C.t2和t3時刻乙種群的自然增長率一定相同
D.t2→t4,甲種群密度先上升后下降
答案:D
解析:t1→t4乙種群出生率一直大于死亡率,則t4時刻的種群密度大于t1時刻。自然增長率為出生率減去死亡率,t2時刻甲、乙種群出生率與死亡率的比值相同,但差值不一定相同,故t2時刻甲、乙種群的自然增長率不一定相同;同理,t2、t3時刻乙種群的自然增長率不一定相同。t2→t4,甲種群的出生率先大于死亡率,種群密度先上升,之后出生率小于死亡率,種群密度下降。
3.標志重捕法和樣方法是調查種群密度的兩種常用方法。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
A.隨機選取樣方
14、n個,每個樣方的生物個體數(shù)量為X1、X2……Xn,則樣方內生物個體數(shù)量的平均值為(X1+X2+……+Xn)/n
B.調查動物的種群密度時一般采用標志重捕法
C.計數(shù)時同種生物個體無論大小都要計數(shù)
D.標志重捕法中種群數(shù)量的估算公式是標記個體數(shù)×重捕標記個體數(shù)/重捕個體數(shù)
答案:D
解析:用樣方法調查植物種群密度時,求所有樣方的平均值作為最終的數(shù)值,A項正確;調查動物的種群密度時一般用標志重捕法,B項正確;計數(shù)時與個體的大小和年齡無關,同種生物的大小個體都應計入總數(shù),C項正確;標志重捕法中種群數(shù)量的估算公式是標記個體數(shù)×重捕個體數(shù)/重捕個體中被標記的個體數(shù),D項錯誤。
4.某科研人員
15、對一池塘內鯉魚種群數(shù)量進行調查,E點是第一次調查的結果,F、G、H點是后續(xù)若干次調查中的三次調查的結果。m1與m3的比值為1∶2。下列相關敘述或推斷不合理的是( )
A.E點該池塘內鯉魚種群的增長較快
B.在EF段捕撈適量的鯉魚,有利于獲得較大經(jīng)濟效益
C.去除部分其他魚類,鯉魚的K值不會大于m3
D.該池塘內鯉魚種群的增長速率在E點前逐漸增大
答案:C
解析:由m1∶m3=1∶2可知,m1為K/2,因此E點該池塘內鯉魚種群的增長較快,A項正確;在EF段捕撈適量的鯉魚,使其種群數(shù)量維持在m1,即讓種群維持較大的增長速率,有利于獲得較大經(jīng)濟效益,B項正確;去除部分其他魚類,減緩
16、與其他魚的競爭或減少其他魚對其的捕食,鯉魚的K值可能會大于m3,C項錯誤;該池塘內鯉魚種群的增長速率在E點前逐漸增大,在E點后逐漸減小,D項正確。
5.“S”型曲線和“J”型曲線是反映種群數(shù)量增長的數(shù)學模型。右圖表示自然界中某動物種群數(shù)量的動態(tài)變化?;卮鹣铝袉栴}。
(1)在食物和空間充裕、氣候適宜、沒有敵害等條件下,種群數(shù)量呈 型增長;在這種條件下,若種群的起始數(shù)量為N0,一年后的數(shù)量為2N0,推測5年后種群數(shù)量為 。?
(2)根據(jù)圖中該動物種群數(shù)量的動態(tài)變化曲線可知,該種群的環(huán)境容納量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2 000 只。?
(3)若圖中曲線代表
17、草原上某種野兔的數(shù)量變化,則可采用標志重捕法調查草原上某種鼠的種群密度。在實際操作時,若帶有標記的個體更容易被捕獲,會導致種群密度估算結果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實際值。?
答案:(1)J 32N0
(2)等于
(3)小于
解析:(1)在食物和空間充裕、氣候適宜、沒有敵害等條件下,種群數(shù)量呈J型增長,若種群的起始數(shù)量為N0,一年后的數(shù)量為2N0,說明λ為2,推測5年后種群數(shù)量為N0×25=32N0。(2)由圖可知,該種群的環(huán)境容納量為2000只。(3)標志重捕法計算公式為種群中個體數(shù)÷標記總數(shù)=重捕個體總數(shù)÷重捕個體中被標記的個體數(shù)。若帶有標記的個體更容易被捕獲,則
18、重捕個體中被標記個體數(shù)偏多,因此調查結果偏小,即調查估算結果要小于實際值。
6.下圖甲中,Ⅰ是布氏田鼠遷入某草原后的種群數(shù)量變化曲線。圖乙是布氏田鼠從遷入該草原到圖甲中的a時期出生率與死亡率變化曲線。請據(jù)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在圖甲中,DE段布氏田鼠種群的年齡組成為 型。?
(2)布氏田鼠種群的最大凈補充量對應圖乙中的 點,該點與圖甲中的 點相對應。?
(3)圖甲a時期引入某種生物,布氏田鼠種群數(shù)量明顯下降后保持新的動態(tài)平衡,引入的生物與布氏田鼠之間最可能是 關系。?
答案:(1)穩(wěn)定 (2)G C (3)捕食
解析:(1)在圖甲中,DE段布氏田鼠種群數(shù)量達到K值,此時種內斗爭最激烈,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種群增長率為0,所以年齡組成為穩(wěn)定型。(2)布氏田鼠種群的最大凈補充量對應圖乙中的G點,即出生率與死亡率的差值最大時,此時種群增長速率最大,該點與圖甲中的C點相對應,即種群數(shù)量達到K/2值時。(3)圖甲a時期引入某種生物,布氏田鼠種群數(shù)量明顯下降后保持新的動態(tài)平衡,引入的生物與布氏田鼠之間最可能是捕食關系。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