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武清區(qū)楊村五中七年級語文上冊山市導學案無答案新人教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天津市武清區(qū)楊村五中七年級語文上冊山市導學案無答案新人教版(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
天津市武清區(qū)楊村五中2020學年七年級語文上冊《山市》導學案 新人教版
(我的課堂我做主,我的學習我主動,我的人生我努力!)
講學目標(實現(xiàn)一個小目標,就是向理想進了一大步!)
1. 學習積累一些文言詞語,理解課文大意。
2. 體會“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壯麗的幻景。
3. 熟悉文中的描寫用語,培養(yǎng)學生的再造想象力。
4. 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學原理,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索的科學精神。
學案·預習導學
一、知識鏈接
1.題目解讀:在夏天,沿海一帶或沙漠地區(qū),往??梢钥匆娫诳罩谢虻孛嬉韵掠羞h處事物的影像,古人無法解釋,誤認為是大蛤蜊吐氣形成的,因此就稱為“海市”或“海市蜃樓”。這種
2、現(xiàn)象有時人們在山區(qū)也可以看到,人們就稱之為“山市”。
2.走近作者作品:作者 (1640—1715),字 ,一字劍臣,別號 ,世稱 ,山東淄川(今淄博)人。早歲即有文名,但屢應省試皆落第,七十一歲才補為貢生。他用數(shù)十年的時間寫成的 篇小說集。代表作《 》,共收錄作品近500篇,以短篇小說為主,此外還有散記特寫、隨筆寓言等,主要寫鬼狐精怪的故事,也收錄一些奇特的事。構(gòu)思奇妙,語言生動。
二、積累運用
1、朗讀課文一遍。注意讀準字音和停頓。先注意朗讀要求和生字的讀音。
(閱讀要求:文言文的學習,重在朗讀。在朗讀中培養(yǎng)文言文語感,在朗讀中
3、理解文意,懂得“好文不厭百回讀”“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的道理。文言文“五讀法”:初讀通語句,再讀明大意,三讀有感情,四讀品內(nèi)涵,五讀得啟迪。)
給下列加橫線的字注音
奐山 ????? 青冥 ????? 飛甍 ?????? 高垣 ??????? 睥睨 ?? ???? 霄漢 ????? 逾時 ?????? ?倏忽??????? ?連亙
2、學生根據(jù)課下注釋疏通文意,并將不懂之處圈劃出來;
a解釋劃線的字
(1)?邑八景之一也?????????? (2)?數(shù)年恒不一見
(3)?高插青冥 ?????????????? ?。?)?念近中無此禪院
(5)?無何,碧瓦飛甍???????
4、? (6)?未幾,高垣睥睨
(7)?連亙六七里???????????? ?。?)?塵氣莽莽然
(9)?裁如星點?????????????? (10)?又其上則黯然縹緲
(11)?倏忽如拳如豆
b、翻譯下列句子:
⑴中有樓若者,堂若者,坊若者,歷歷在目,以億萬計。
⑵既而風定天清,一切烏有,惟危樓一座,直接霄漢。
⑶而樓上人往來屑屑,或憑或立,不一狀。
⑷又聞有早行者,見山上人煙市肆,與世無別。
三、整體感知
1、作者描繪山市時,是以什么為序的?找出標志性詞語。
2、文章對山市景象的描寫生動形象,作者運用了哪些修辭方法以達到這種效果呢?
5、3、?默讀課文,同時思考山市的全過程,可分為幾個階段?(是以什么為順序的?畫出表示時間的詞語?)這表現(xiàn)了山市的變化是迅速還是緩慢?
2、山市的具體變化如何,畫出描繪的詞語?
3、山市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三、拓展延伸:展開合理的聯(lián)想和想象,以語言的方式展示自己腦海中的“山市”。?
題
目
:
6、
100
200
7、
當堂·達標反饋
1.《山市》選自《 》,作者 , 代 家。
2.給下列加點的詞選擇正確的解釋。
(1)相顧驚疑。( ) A.照顧 B.看 C.拜訪
(2)中有樓若者,堂若者,坊若者。( ) A.像 B.若干 C.如果
(3)而樓上人往來屑屑。( ) A.細小 B.值得 C.匆匆
(4)惟危樓一座。( ) A.危險 B.危害 C.高
3.句中加點詞解釋全部正確的一項是( )
A.恒(經(jīng)常)不一見 相顧(看)驚疑
B.始悟為
8、(成為)山市 以(用)億萬計
C.惟(只有)危樓一座 則明(明顯)漸少
D.或憑(憑借)或立 與世無別(差別)
4.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項是( )
A.數(shù)至八層,裁如星點。 B.昂首觀之,項為之強。
C.連亙六七里,居然城郭矣。 D.既而,風定天清,一切烏有。
5.判斷下列句子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1)惟危樓一座,直接霄漢。( )
(2)數(shù)至八層,裁如星點。( )
(3)中有樓若者,堂若者,坊若者。( )
3.用課文原句回答:“山市”從開始到最后是怎樣一步步變化的?
4.為什么那時候的人把“山市”又稱為“鬼市”?
5.山市的出現(xiàn)經(jīng)歷了三個階段,從 到 為初生階段; 為發(fā)展階段; 是高潮階段。
6.課文如刪掉“始悟為山市”一句,并不影響文中對“山市”描寫的連貫性,為什么不能刪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