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專用)2018版高考語文二輪復習 考前三個月 第一章 核心題點精練 專題五 寫作訓練 精練十七 審題擬綱(二)》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江蘇專用)2018版高考語文二輪復習 考前三個月 第一章 核心題點精練 專題五 寫作訓練 精練十七 審題擬綱(二)(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
核心題點精練十七 審題擬綱(二)
1.根據(jù)以下材料,選取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文體不限,詩歌除外。
我們所處的時代比以往任何時候更加包容,然而特立獨行要承受壓力,在群體中我們會不知不覺把自己塑造成他人希望的樣子,甚至拋棄是非去換取歸屬感。
(1)審題立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擬寫提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審題立意
2、提示:按所給材料的性質來分類,常見的有故事型和言論型,小眾的有漫畫型和詩歌型。上述材料不言自明,屬于言論型。故事型材料形象表述居多,關鍵詞的提煉難度較大;言論型材料中的關鍵詞往往比較淺露,似乎比較容易拿捏得準。初讀上面的材料,我們覺得“特立獨行”“承受壓力”“拋棄是非”“歸屬感”等詞都有一定的分量,大有亂花迷眼,相顧茫然之感。由此可知,言論型材料的審題立意也是有一定難度的。
由于立意的非此即彼,思維模式的機械僵化,前幾年流行的“對立型”言論材料作文近年來已漸漸失寵,取而代之的是上面題目中這種“單一材料、復合句型”的言論型材料,2016年高考江蘇卷“有話無話”的作文題就是其中的典型。
因為是
3、“單一材料”,所以整個語段表達的中心意思只有一個,盡管考生在表述上可能有所差別,但是透過文字的外衣體悟其內涵,應該是比較接近的。因為是“復合句型”,所以尤其應該關注其側重——在轉折、遞進等復句類型中,真正有價值的內容在后半部分。
上面材料中“然而”一詞語意發(fā)生轉折,重心便落在了后面三句話上:①特立獨行要承受壓力;②在群體中我們會不知不覺把自己塑造成他人希望的樣子;③甚至拋棄是非去換取歸屬感。其中,句②表達瑣碎,對其進行提煉概括,應該是講“從眾”現(xiàn)象。在審題過程中,多次強調的詞語往往就是核心關鍵詞,并且有一種強調叫作“反面強化”,我們發(fā)現(xiàn)“從眾”的反義詞就是“特立獨行”,因此句②是在反面強化“
4、特立獨行”一詞,句③則進一步反面強化。所以,我們可以確定,“特立獨行”乃是材料所體現(xiàn)的“核心關鍵詞”。
我們不妨把“承受壓力”“拋棄是非”“歸屬感”等概念看作“次要關鍵詞”。光“核心關鍵詞”不能立意,不能成為議論文的觀點,不妨選擇個別“次要關鍵詞”搭配成語意完整的句子。所以,我們可以有以下立意:①承受壓力,特立獨行;②特立獨行,拒絕從眾;③特立獨行,認清是非;④特立獨行,也能找到生命的歸屬感……
(2)擬寫提綱:略。
2.根據(jù)以下材料,選取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文體不限,詩歌除外。
君以為易,其難也將至矣;君以為難,其易也將至焉。——《國語》
(1)審題立意: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擬寫提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審題立意提示:①貴在認清事物。知乃行之始,行乃知之成。對事物正確的認知,是解決一切問題的前提。
②輕視與重視。態(tài)度決定一切,輕視與重視,其結果會迥然不同。輕視就會從易到難,反之,重視就會從難到易。
③認識·態(tài)度·行動。從認識問題到解決問題,無數(shù)的事實與實踐證明,只有正確的認知、端正的態(tài)度
6、和踏實的行動才能讓我們從失敗走向成功,從勝利走向勝利。
……
相比之下,以“難與易是可以相互轉化的”等立意就顯得一般,以“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要善于發(fā)現(xiàn)”等立意就明顯有失偏頗,至于不少同學反復在難、易或難與易的關系問題上做文章,看上去扣題,其實流于膚淺,沒有真正讀懂材料的內涵,因而很難寫出高質量的材料作文來。
(2)擬寫提綱:略。
3.根據(jù)以下材料,選取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文體不限,詩歌除外。
有些人習慣于仰望別人,回頭卻發(fā)現(xiàn)自己正被別人仰望著。
(1)審題立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
(2)擬寫提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審題立意提示:這則材料由兩句話構成,前一句指出有些人“仰望別人”的人生習慣,后一句揭示了“仰望別人”的人“被別人仰望”的看似奇怪實則合理的社會現(xiàn)象。這是一道蘊含矛盾、富有哲理意味的作文題。
材料的關鍵詞是“仰望”,“仰望”意為“敬仰而有所期望”(《現(xiàn)代漢語詞典》),它與羨慕有一定的區(qū)別,羨慕只是愛慕、欽慕,看到別人有的好東西,希望自己也有,與“仰望”相比,它缺少一種敬仰之情,所以,不能只寫成“羨慕”。
8、當我們看到別人的優(yōu)點或優(yōu)勢時,總喜歡仰望別人,促使自己追求更高的目標,實現(xiàn)人生理想,如見賢思齊,從這一點上可以說“仰望別人”是一種好習慣。但如果只是一味地仰望別人,卻看不到自身的優(yōu)點,那么這種“仰望”就失去了價值,如此仰望只能使人矮化自己,失去自信。其實,“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寸有所長,尺有所短”。我們只顧仰望別人,其實自己也是別人仰望的對象,這當中暗含了“自信”的問題。如中國改革開放之初,有人仰望西方的自由民主,大肆鞭撻、拋棄自己的傳統(tǒng)文化,殊不知西方人卻在深入研究中國儒道文化,更好地實現(xiàn)“天人合一”,因此,只仰望別人是虛無主義,只夜郎自大是閉關主義。正確的做法是“仰望別人”,向別人學習
9、先進的思想、技術,同時又充滿自信,將兩者有機結合能更好地實現(xiàn)人生價值,促進社會繁榮發(fā)展,促進人類文明的傳承輝煌……
再從材料內容上看,應分清兩句話的主次關系,前句“有些人習慣于仰望別人”只是引子,從“習慣”這個詞來看,這句話也帶有否定的意味,而后句“回頭卻發(fā)現(xiàn)自己正被別人仰望著”才是材料內涵的重點,旨在告訴人們不要只是仰望別人,自己也會被別人仰望,要有一定的自信心,所以本材料“仰望”只是表面的,而實則隱含的中心是“相信自己”,這也是這則材料的審題關鍵所在,也是難點所在。
本次作文的正確立意應該是:人生需要仰望,但更要相信自己。如果只寫仰望,而觸及不到中心“自信’,應降低一個檔次賦分。
在
10、行文時要力避籠統(tǒng),可化虛為實,化抽象為具體,闡明“仰望”“自信”的具體內容??梢詫懭?,也可以寫物,可以寫景,也可以從“文化”“藝術”“民族”等領域入手,如個人粉絲膜拜、古巷仰望鬧市的繁華,鄉(xiāng)村仰望城市的繁華,文化哈韓,思想崇歐等,都是失去自我,缺少自信的表現(xiàn)。可多角度聯(lián)系領域中的某個要素,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情感體驗、理性認知,深入剖析或生動描述,在思辨中顯現(xiàn)哲思灼見,表現(xiàn)某種特定的價值追求,展現(xiàn)正能量。
(2)擬寫提綱:略。
4.根據(jù)以下材料,選取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文體不限,詩歌除外。
有人說,人需要弄清了一切的生活奧秘,生活才有意義;也有人說,對生活的真相
11、,不知、不盡知,生活才有滋味。
(1)審題立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擬寫提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審題立意提示:本次作文材料是兩句話,第一句是講人要明白生活的奧秘,生活才有意義,關鍵詞是“弄清”“奧秘”“生活”“意義”,生活有意義的必要條件是弄清楚奧秘。第二句話則相反,對生活的真相不知或者不盡知,生活才有滋味,意思是生活不一定要弄清楚或全弄清楚奧秘,這里強調的是
12、“滋味”,有別于“意義”。
兩句話的核心差異在于“弄清”與“不知”(不盡知)之間體現(xiàn)了兩種人生觀所具有價值評判的不同?!芭濉本褪且耆私?,把握真相等;“不知”,就是不需要去了解事情的原委,就這樣過著,難得糊涂;“不盡知”,就是不需要追根求源,不能打破砂鍋問到底,無須揭示生活的真相等?!芭濉笔乔笳?,“不知(不盡知)”是求美。如果學生從這三個角度切入均屬于符合題意。
立意參考:①人只有詢問著、體察著、感受著才領略享受了生活的意義(從任何一點切入都可以)。人要活得明白、通透才有意義。
②人無須弄清生活的原委(包括有所期待、有所等待、有所迷惘、有所失望、且信且疑等等),生活才有滋味。人要活
13、得超脫。
③如果強調從兩個不同的維度來尋求統(tǒng)一,自圓其說,也視為切題。如果學生從反面立意,批判思維且言之成理,應正常判分。
(2)擬寫提綱:略。
5.根據(jù)以下材料,選取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文體不限,詩歌除外。
有用即真理。——[美]威廉·詹姆斯
我們不是單靠吃米活著的。——巴金《燈》
(1)審題立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擬寫提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________
答案 (1)審題立意提示:這是新材料作文命題,作文材料由兩句話構成。威廉·詹姆斯的“有用即真理”強調了“物質有用”的實用主義觀點,而巴金的“我們不是單靠吃米活著的”則意圖糾正現(xiàn)代社會中有些人只重物質的偏頗認識,強調人在“吃米”這一必要的物質需求之外,還需要有精神層面上的東西,例如“理想”“夢想”“信念”“信仰”“精神”“精神家園”等。
本題最好的立意應該是把兩句話中有聯(lián)系的部分綜合起來,對“物質與精神”進行辯證思考,在肯定“物質有用”的基礎上,著重闡發(fā)精神層面的東西“有用”,對人生有重要意義。否定“物質有用”是錯誤的,只談“物質有用”或“無用”是偏頗的。
題目的設計意在
15、激發(fā)青年學生在信仰缺失的物質化時代對人生的深入思考,呼喚精神的回歸和詩意人生,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情懷。
(2)擬寫提綱:略。
6.根據(jù)以下材料,選取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文體不限,詩歌除外。
有個成語叫“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墒且灿幸痪浜苡忻脑捊小安シN的是龍種,收獲的是跳蚤”。
(1)審題立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擬寫提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________
答案 (1)審題立意提示:這一材料作文的重心在后面一句話,因為前后兩句話之間是用“可是”連接的?!安シN的是龍種,收獲的是跳蚤”可理解為:①期望很高,結果令人失望;②投入很大,收獲微乎其微;③精力花了不少,成效甚低。
從后一句入手或者將兩句話聯(lián)系起來談,視為核心立意。如:①即使收獲跳蚤,也要播種龍種;②得到瓜豆當可喜,收獲跳蚤也不悔;③付出與回報……如果只從前一句闡述,也視為切題,如“付出總有回報”。(在閱卷過程中聽取了部分老師的意見,如按后一句的原意,對后一句采取否定態(tài)度,也算切題。然而實際閱卷過程中,幾乎沒有這樣的立意)以“理想與現(xiàn)實”“要辯證地看待”立意,則視為合題。如果談“環(huán)境決定……”“不忘初心”等,則視為偏題。
補充說明:在實際閱卷中,對“播種龍種”出現(xiàn)了兩種理解:一種應該說是屬于名句的原有解釋,“播種龍種”,即整體理解為“辛勤地播種”“踏實地耕耘”。還有一種理解,把“播種”“龍種”分開理解。這樣就把“播種龍種”理解為“先天條件好”“起點高”。第二種理解更廣義一點。我們覺得也有道理。
(2)擬寫提綱:略。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