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數(shù)學壓軸題的滿分攻略 -考典40 幾何計算域說理計算問題》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中考數(shù)學壓軸題的滿分攻略 -考典40 幾何計算域說理計算問題(1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中考數(shù)學壓軸題的滿分攻略 -考典40 幾何計算域說理計算問題
【真題典藏】
1. (xx年上海市第24題)參見《考典35 梯形的存在性問題》第1題,如圖1.
2. (xx年上海市第24題)如圖2,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O為坐標原點.二次函數(shù)y=-x2+bx+3的圖像經過點A(-1,0),頂點為B.
(1)求這個二次函數(shù)的解析式,并寫出頂點B的坐標;
(2)如果點C的坐標為(4,0),AE⊥BC,垂足為點E,點D在直線AE上,DE=1,求點D的坐標.
圖1 圖2
3.(xx年上海市第24題)如圖3,已知平面直角坐標系
2、xOy,拋物線y=-x2+bx+c過點A(4,0)、B(1,3).
(1)求該拋物線的表達式,并寫出該拋物線的對稱軸和頂點坐標;
(2)記該拋物線的對稱軸為直線l,設拋物線上的點P(m,n)在第四象限,點P關于直線l的對稱點為E,點E關于y軸的對稱點為F,若四邊形OAPF的面積為20,求m、n的值.
圖3
4.(xx年上海市第24題)如圖4,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二次函數(shù)y=ax2+6x+c的圖像經過點A(4, 0)、B(-1,0),與y軸交于點C,點D在線段OC上,OD=t,點E在第二象限,∠ADE=90°,,EF⊥OD,垂足為F.
(1)求這個二次函數(shù)的解析式;
(2)求線
3、段EF、OF的長(用含t的代數(shù)式表示);
(3)當∠ECA=∠OAC時,求t的值.
圖4
【滿分攻略】
我們用三種方法證明第1題(xx年上海市第24題)的第(2)題DC//AB:
方法一,由于點在雙曲線上,所以.
因為,,所以,因此DC//AB.
這里依據“三角形一邊的平行線判定定理推論”.
方法二,因為,,
所以,因此DC//AB.
方法三,如圖6,由反比例函數(shù)的圖形與性質,知△AOC與△BOD的面積相等.
圖5中的△ADC與圖6中的△AOC的面積相等,圖5中的△BCD與圖6中的△BOD的面積相等,經過等量代換,圖5中的△ACD與△BCD的面積相等.因為這兩個
4、三角形是同底CD的,因此它們是同底等高的三角形,所以DC//AB.
圖5 圖6 圖7
其中方法一和方法二是通過計算進行說理,方法三是說理證明.
第2題(xx年上海市第24題)的第(2)題求點D的坐標是幾何計算.
準備動作:.
羅列點:A(-1,0),B(1,4),C(4,0).
畫圖:先畫直線BC,過點A向BC畫垂線,垂足為E.
拿起圓規(guī),以E為圓心,1長為半徑畫圓,圓與直線AE有幾個交點?這就是行動體現(xiàn)思想,你畫圖的過程已經體現(xiàn)了分類討論思想,點D有兩個(如圖7
5、).
試問有必要畫拋物線嗎?
解題的過程反復用到數(shù)形結合思想——不要問為什么——拿來就用.示范一下:
注意標志性語句的引領作用,體現(xiàn)書寫的層次性,吸引閱卷老師的注意力.
第3題(xx年上海市第24題)的第(1)題做完之后停一停,確認無誤之后再作第(2)題,否則就是徒勞無益.
第(1)題用待定系數(shù)法求拋物線的解析式,用配方法求拋物線的對稱軸和頂點坐標,無需畫圖.拋物線的表達式為y=-x2+4x,對稱軸為直線x=2,頂點坐標為(2,4).
第(2)題的最大障礙就是畫示意圖了,事實上,無需畫出拋物線,如圖8,只要順次畫出點A、對稱軸、點P的大概位置(在點A的右下方)、點E、點F,
6、就可以直觀感受到,四邊形OAPE是等腰梯形,四邊形OAPF是平行四邊形.
說理是關鍵的一步:
平行四邊形OAPF的底邊OA=4是確定的,高是點P到x軸的距離,用點P的縱坐標表示為-n,列方程-4 n=20容易求的n=-5.解方程-m2+4m=-5,會得到m有兩個解,根據題目條件“點P(m,n)在第四象限”舍去不合題意的解.
如果不用上述幾何說理的方法,我們也可以根據點的坐標特征進行說理:
這個說理方法的最大困難是用m表示點F的坐標(4-m,n).
圖8
第4題(xx年上海市第24題),DE和AD橫看成嶺側成峰,DE∶AD=1∶2,既是Rt△ADE的兩條直角邊的比,也是兩
7、個相似的△DEF和△ADO的斜邊比.
第(1)題求得拋物線的解析式y(tǒng)=-2x2+6x+8,與y軸交于點C(0,8).
第(2)題,如圖9,在Rt△ADE中,已知,所以.
已知∠ADE=∠EFD=90°,所以∠DEF與∠ADO都是∠EDF的余角.
因此∠DEF=∠ADO.
所以△DEF∽△ADO.因此,即.
于是得到,.所以.
圖9 圖10
第(3)題難在示意圖怎么畫?在森林中認識樹木:當∠ECA=∠OAC時,如果延長CE與x軸交于點M,根據等角對等邊,那么△MAC是等腰三角形,MA=MC.這樣我們作AC的垂直
8、平分線先找到點M,在MC的適當位置畫一個點E,這樣示意圖就畫好了.
如圖10,設AC的垂直平分線與x軸交于點M,那么MA=MC,∠MCA=∠MAC.
當∠ECA=∠OAC時,點E在MC上.
由于,而OA=4,OC=8,所以.
因此.所以MO=6.
由EF//MO,得,即.解得t=6.
考典40 幾何計算說理與說理計算問題
1.如圖1,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二次函數(shù)y=ax2+6x+c的圖像經過點A(4, 0)、B(-1,0),與y軸交于點C,點D在線段OC上,OD=t,點E在第二象限,∠ADE=90°,,EF⊥OD,垂足為F.
(1)求這個二次函數(shù)的解析式;
(2)求線段
9、EF、OF的長(用含t的代數(shù)式表示);
(3)當∠ECA=∠OAC時,求t的值.
圖1
2.如圖2,已知△ABC中,∠ACB=90°,點P到∠ACB兩邊的距離相等,且PA=PB.
(1)先用尺規(guī)作出符合要求的點P(保留作圖痕跡,不需要寫作法),然后判斷△ABP的形狀,并說明理由;
(2)設PA=m,PC=n,試用m、n的代數(shù)式表示△ABC的周長和面積;
(3)設CP與AB交于點D,試探索當邊AC、BC的長度變化時,的值是否發(fā)生變化,若不變,試求出這個不變的值,若變化,試說明理由.
10、圖2
3.在△ABC中,∠BAC=90°,AB<AC,M是BC邊的中點,MN⊥BC交AC于點N.動點P從點B出發(fā)沿射線BA以每秒厘米的速度運動.同時動點Q從點N出發(fā)沿射線NC運動,且始終保持MQ⊥MP.設運動時間為t秒(t>0).
(1)△PBM與△QNM相似嗎?以圖3為例說明理由;
(2)若∠ABC=60°,厘米.
①求動點Q的運動速度;
②設△APQ的面積為S(平方厘米),求S與t的函數(shù)關系式;
(3)探求BP2、PQ2、CQ2三者之間的數(shù)量關系,以圖3為例說明理由.
圖3
4.在Rt△ABC中, AB=BC=4,∠B=90°,將一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頂點放在斜邊
11、AC的中點M處,將三角板繞點M旋轉,三角板的兩直角邊分別與邊AB、BC或其延長線上交于D、E兩點(假設三角板的兩直角邊足夠長),如圖4、圖5表示三角板旋轉過程中的兩種情形.
(1)直角三角板繞點M旋轉過程中,當BE= 時,△MEC是等腰三角形;
(2)直角三角板繞點M旋轉到圖1的情形時,求證:MD=ME;
(3)如圖6,若將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頂點M在斜邊AC上移動,設AM∶MC=m∶n(m、n為正數(shù)),試判斷MD、ME的數(shù)量關系,并說明理由.
圖4 圖5 圖6
考典40 幾何計算說理與說理計算問題
1.(1)y=
12、-2x2+6x+8.
(2)如圖1,在Rt△ADE中,已知,所以.
已知∠ADE=∠EFD=90°,所以∠DEF與∠ADO都是∠EDF的余角.
因此∠DEF=∠ADO.
所以△DEF∽△ADO.因此,即.
于是得到,.所以.
圖1 圖2
(3)如圖2,設AC的垂直平分線與x軸交于點M,那么MA=MC,∠MCA=∠MAC.
當∠ECA=∠OAC時,點E在MC上.
由于,而OA=4,OC=8,所以.
因此.所以MO=6.
由EF//MO,得,即.解得t=6.
2.(1)求作點P的作圖痕跡如圖3所示.△PAB是
13、等腰直角三角形,證明如下:
作PM⊥AC,PN⊥BC,垂足分別為M、N.
因為點P在∠ACB的平分線上,所以PM=PN.
又因為PA=PB,所以Rt△APM≌Rt△BPN(HL).因此∠1=∠2.
又因為∠2與∠BPM互余,所以∠1與∠BPM互余,即∠APB=90°.
所以△PA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2)如圖4,在等腰直角三角形PAB中,PA=m,所以AB=m.
在等腰直角三角形MPC中,PC=n,所以CM=n.
由Rt△APM≌Rt△BPN,得AM=BN.所以CA+CB=2CM=n.
因此△ABC的周長=AB+CA+CB=m+n.
△ABC的面積可以這樣割補:
S△A
14、BC=S正方形MPNC-S△PAB .
(3)如圖5,作DE⊥AC,DF⊥BC,垂足分別為E、F,那么四邊形CEDF是正方形,CD=DE=DF.
設AD=x,BD=y(tǒng).
由,,兩式相加,得.
于是得到.
圖3 圖4 圖5
3.(1)如圖6,∠B與∠1都是∠C的余角,所以∠B=∠1.
∠BMP與∠NMQ都是∠PMN的余角,所以∠BMP=∠NMQ.
所以△PBM∽△QNM.
(2)①當∠ABC=60°時,∠C=30°,.
由△PBM∽△QNM,得.
而已知BM=CM,所以.
因為,所以NQ=t.因此點Q的運動速度為
15、每秒1厘米.
②在Rt△ABC中,∠B=60°,,所以AC=12,.
在Rt△CMN中,,∠C=30°,所以CN=8.
因此AN=4,AQ=4+t.
如圖7,當P在BA上時,0≤t≤4,.
此時.
如圖8,當P在BA的延長線上時, t>4,.
此時.
圖6 圖7 圖8
(3)如圖9,過點C作AB的平行線交BM的延長線于P′,
那么△QCP′是直角三角形,P′Q2=P′C2+CQ2.
因為P′C//AB,M是BC的中點,所以BP=CP′,PM=P′M.
所以QM垂直平分PP′,PQ=P′Q.
于是得到PQ2=BP2
16、+CQ2.
圖9
第(3)題容易想到代數(shù)方法,通過計算得到結論:
,
,.
所以PQ2=BP2+CQ2.
4.(1)0,2,或.
(2)如圖10,△MGD≌△MHE,MD=ME.
(3)如圖11,△AGM和△MHC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Rt△AGM∽Rt△MHC.
因此.又因為△MGD∽△MHE,所以.
圖10 圖11
后敘
一、這不是一本中考的試題集,這是一本關于中考解題策略的書,如敘家常.
二、本書分三部分,我們把每一部分概論中的第一句話摘錄如下:
簡單題錯失一道將悔恨不已,因此要加強簡單題的準確性訓練.
簡答題丟失一
17、步將滿分無望,因此要加強簡答題的規(guī)范性訓練.
壓軸題多練一道就自信一分,因此要加強壓軸題的規(guī)律性訓練.
三、我們摘錄每一部分的高頻詞語和經典語句:
第一部分的高頻詞語有:粗心,不要口算,即刻回頭檢查.
第二部分的經典語句有:沒有不會的,只有不對的;重溫課本;想好了再寫——時間誠可貴,答對價更高;標志性語句的引領,表明書寫的層次,吸引閱卷老師的眼球;踩分點;中考的版面有限,不能寫到框外,要注意撲捉命題意圖哦!
第三部分的經典語句有:導航儀不代表體力——想的對不等于能做對;拿起尺、規(guī)畫圖,答案就在圖形中;你的思想還不成熟——數(shù)形結合思想,分類討論思想;歇歇腳再走,否則徒勞無益.
四、一
18、位上高一的學生來看我,說他離夢想的那所市重點高中就差0.5分,要是再降1分,他肯定被錄取了.
我笑笑.
他納悶.
我解釋說,例如數(shù)學,上??忌s10萬人,減去極端高分和極端低分2萬人,那么分數(shù)集中在100—140分之間的40分,平均每分xx人.
中考1分意味著什么呢?
五、這本書剖析近6年的中考數(shù)學題目——應該注意的問題、容易出現(xiàn)的失誤、思維的出發(fā)點、書寫的規(guī)范——你標記了多少認同的地方?
六、本書最牛的一句話——選擇放棄也是一種好的策略,保證其他題目準確無誤也是高分——壓軸題中你不會的那道小題,可能絕大多數(shù)人都不會.例如xx年最后兩道壓軸題皆因輔助線而難倒眾生,其實第25題第(2)題需要添加的輔助線,本來是常見的聯(lián)結兩個中點構造三角形的中位線,但是因為圖形中其它線條的干擾,使眾多考生沒有發(fā)現(xiàn)這條輔助線.如果添加了這條輔助線,那么問題一下子就解決了.
七、或許你做對了,但是你寫的字讓人誤解或者費解,吃虧的不是別人.這句話開始說過,這里再說一次;這句話語文老師一定也說過,理化和英語老師同樣說過.
八、好運留給有準備的人——祝你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