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專用)2019高考語文二輪培優(yōu)第二部分 現(xiàn)代文閱讀 專題三 第一節(jié) 散文 技法提分點13 全面概括突破要點把握形象作用
《(浙江專用)2019高考語文二輪培優(yōu)第二部分 現(xiàn)代文閱讀 專題三 第一節(jié) 散文 技法提分點13 全面概括突破要點把握形象作用》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浙江專用)2019高考語文二輪培優(yōu)第二部分 現(xiàn)代文閱讀 專題三 第一節(jié) 散文 技法提分點13 全面概括突破要點把握形象作用(12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 技法提分點13 全面概括,突破要點,把握形象作用 三指向賞析散文物象作用 讀文支招 依托雙線讀文 有些散文較難理清主線,可以依據多點、多線分別概括,如文中以“我”和母親兩個人分別作為線索,概括二人經歷感受,最后辨明關系,理清脈絡,明確中心。 1.理清脈絡 雙線概括 我 母親 喜聞喜吃 守藥鋪 愛看藥名 吃中藥 尤愛甘草 栽中藥 惋惜藥鋪不在 撤銷回家 2.明確中心 母親這味“中藥”,為“我”抵御世間的傷害,她的愛與美德,是“我”無價的精神財富。表達了“我”對母親的真摯情感。 典題文本 (201
2、2·浙江)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題目。 母親的中藥鋪 甘典江 ①那時候,我最喜歡去的地方,除了新華書店,就是母親的中藥鋪,因為我那些中藥的味道,苦甜苦甜的甘草。 ②母親當過赤腳醫(yī)生。八十年代初,母親參加醫(yī)療培訓后,進入了城關鎮(zhèn)合作醫(yī)療站。 ③醫(yī)療站在我讀書的中學附近,臨街兩間舊木房。一間開處方和打針,另一間是藥鋪。和母親一起在守藥鋪的,還有三個阿姨。一天到晚,她們就做三件事:抓藥,打針,織毛衣。除此之外,便是無休無止的聊天。我注意到,她們抓藥非常麻利,瞟一眼處方,就可以找到相應的抽屜。僅憑手抓,就基本準確,最后還是放進小秤稱一稱,添點或減點。然后,把藥倒入毛邊紙或廢報紙,包好扎緊,寫幾
3、個字交待幾句,遞給別人。 ④只要一走進藥鋪,我就被一股濃重的藥香包裹得嚴嚴實實,有點喘不過氣來。我望著那些神秘莫測的抽屜,:什么“半夏、黃精”,什么“益母草、白芨”,都是曼妙的植物。當然,也有的是礦物和其他異類,比如“朱砂、雄黃、海馬”,不由得使我產生了相關的聯(lián)想:這朱砂,肯定就是國畫中傳統(tǒng)的紅色顏料吧?李可染曾用頂級朱砂繪過四張毛主席詩意圖《萬山紅遍》,已成畫史上的經典。至于雄黃,不就是許仙曾意氣用事的東西嗎?所謂的海馬,只是相當于一條小魚而已。 ⑤其中,我。首先,是因為它的名字,甘草,望文生義,就是“甘甜之草”。昔時,神農氏遍嘗百草,解毒靠的就是這寶貝。再加上,我自己就姓“甘”,與這甘
4、草,是家門,五百劫前,應是同根而生之族。最早,是母親教我嚼的甘草,一是因為它的藥理,二是可以變相地替代水果糖,八十年代,任何甜味都是奢侈品。就這樣,我嚼著甘草成長著,自以為嚼出了甘草的本真之味,破解了甘草的一切密碼。 ⑥母親還愛用黨參來燉烏骨雞和豬肚,補血。她營養(yǎng)不足,嚴重貧血。人參太貴,吃不起。還有金銀花和枸杞,母親用來泡茶喝。自然,我也跟著全部享受到了。 ⑦在自家的院子墻角,母親還栽了幾株三七。蔓延的藤葉牽上墻,覆蓋成了一面翠綠的毯子,像青綠山水畫的設色,極其養(yǎng)眼??上?,后來拆遷,毀于一旦,使我失去了這一片翠綠。母親只好把三七塊莖挖出,收藏好。她說,三七可以治婦科惡疾,以及跌打損傷。
5、 ⑧九十年代的某一天,這個合作醫(yī)療站被撤銷了?;氐郊?,母親專職做她的家庭主婦。賺錢的任務,徹底由父親負責。那個中藥鋪,被別人買去,改作了服裝店。從此,街上流行的藥店,大多是連鎖的西藥店。在我的印象中,傳統(tǒng)的中藥是文化,望聞問切的中醫(yī)大夫,近似于詩人。相反,我害怕西藥,因為這些東西是實驗室配制合成出來的,至少沒有一個在陽光之下生長的過程,沒有溫度、濕度,。我實在難以想象,“阿莫西林”比母親的“金銀花”會更讓我親近與依賴。甚至,當我感冒受寒,母親親手煎熬的一罐紅糖姜開水,也會比昂貴的感冒藥更能幫我發(fā)汗,助我痊愈,讓我心暖。 ⑨現(xiàn)在,父親走了,去了天國。母親一個人守著我們,在空曠的屋頂上栽花種菜。
6、母親身子瘦弱,時有病痛,我很是擔憂,同時,我又安慰自己:生病不正常嗎?不正證明了人生活著?何況這世上,還有那么多栩栩如生的藥在陪護呢。一根草是藥,一撇葉是藥,一線陽光,一滴水,也都是,甚至,一個人可以是另一個人的靈芝。母親多年與草木為伴,沉浸于無邊無際的藥香之中。于我而言,,為我清熱解毒,為我抵御這世間的種種傷害。 (本文有刪改) 對點解題 1.文中為什么用較多的筆墨寫“甘草”? 答: 解題指導 指向人物主題 寫甘草是為了寫“我”。寫“我”對
7、它的感情,寫“我”曾經“奢侈”而滿足的生活。 指向情節(jié)結構 “我”與甘草的關系,“我”姓甘。 指向深刻內涵 自以為嚼出了甘草的“本真之味”“破解了甘草的一切密碼”。 答案?、佟拔摇钡男帐详P聯(lián)著甘草,與甘草有淵源。②“我”嚼著甘草長大,對甘草有特殊的感情。③甘草具有“甜味”,是處于那個年代的“我”充實、幸福的寫照。④甘草使“我”悟出了人生的真諦。 2.簡析第③段中的“抓藥”細節(jié)。 答: 解析 題目考查了人物形象塑造中的動作描寫,整個“抓藥
8、”的細節(jié)只用了幾個傳神的動作就刻畫出她們抓藥的嫻熟。純白描,語言質樸。 答案?、儆冒酌枋址?,通過“瞟”“抓”“稱”“添”“減”“包”“扎”等一系列動作,表現(xiàn)了她們嫻熟的抓藥技藝與細致、耐心的工作態(tài)度。②用質樸的語言真實地再現(xiàn)人物及相關場景。 3.第④段中作者寫由藥名引發(fā)的聯(lián)想,有何用意? 答: 解析 引發(fā)的聯(lián)想都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有關;“我”之所以會產生這種聯(lián)想,緣于好奇、喜歡;在講中藥的同時,講述與傳統(tǒng)相關的內容,使文章內容更豐富。 答案?、冱c明藥
9、名與傳統(tǒng)文化的聯(lián)系。②表現(xiàn)“我”對中藥的好奇心與親近感。③豐富文章的內容。 4.賞析文中畫線的句子。 答: 解析 先看修辭手法,三組“……是……”構成排比句,“一個人可以是另一個人的靈芝”暗喻;再分析,排比要表明的意思是萬物皆可入藥,暗喻的本體是將一個人比喻為另一個人的靈丹妙藥、無價財富。 答案 ①運用排比、比喻手法,增強了藝術感染力。②世間萬物皆可入藥,豐富了“中藥”的含義。③點明萬物皆有其性、各具其用的哲理。④用“靈芝”設喻,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
10、升華為不可或缺的依存關系。 5.作者在文末說“母親就是我人生一味無價的中藥”,聯(lián)系全文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答: 解析 抓關鍵詞句“清熱解毒,抵御這世間的種種傷害”;抓句子比喻義,中藥能治愈人的身體,母親能治愈“我”心靈;聯(lián)系全文,理解“我”這句話的感情;抓位置,此句位于文章末尾,呼應標題。 答案?、倌赣H這味“中藥”,為“我”抵御世間的傷害。②如同中藥的藥理,母親的愛與美德,慰藉“我”的心靈,成為“我”無價的精神財富。③形象地表達“我”對母親的真
11、摯情感。④呼應標題,深化題旨。 (2018·浙江溫州模擬)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 留在窯洞 安 寧 ①在白大路村的窯洞里,遇到祖孫兩代人。 ②村民都已搬遷到山下明亮的磚瓦房里了,只有兩位老人,因為習慣了杏林掩映下的窯洞,便一直留了下來。盡管窯洞有些舊了,但是他們又粉刷了墻面,并將依山而建、沒有院墻的院子,收拾得干干凈凈。從山下開車上來,大約要十幾分鐘。汽車在曲折的山間小路上兜兜轉轉,忽然間就駛入這片開闊平坦的庭院,便很有闖入世外桃源般的“豁然開朗”。盡管庭院遺世獨立般地隱匿在杏林之中,但因有二十多只雞,一只健碩的大狗,一頭哼哼唧唧的母豬,飛來飛去的鳥兒,一個十七八歲的少年
12、,和一對六十多歲的老夫婦,便顯得生機勃勃了。 ③每年寒暑假,少年都會來山里陪爺爺奶奶度過。見我們來,少年有些羞澀,打了招呼,便轉身不知去向。十幾分鐘后,他拎了一大袋黃杏進屋。那杏都是純天然的,沒有打藥,所以許多掰開來,會看到小小的蟲子,我小心地將蟲子剔掉,咬一口,酸甜可口,美味極了。而更多的杏,因為來不及采摘,或者被鳥啄食,被蟲啃噬,紛紛墜落在地,他們便撿了,堆在粗陶大甕里任其腐爛后,再將杏仁挑揀出來,積攢多了,拿去山下賣掉。 ④在我們跟老人聊天的時候,男孩更多的是蹲在墻根下,看著對面綠意蔥蘢的大山發(fā)呆。我猜想那時的他,什么也不想,關于高考,關于鎮(zhèn)上邊打工邊陪讀的父親,關于做村官的母親,關
13、于手機里喧嘩的微信,或者網上年輕人追逐的明星八卦,他統(tǒng)統(tǒng)都不關心。天空藍得像無邊無際的海洋,云朵是大片大片的,他就像某一片自由舒展的云,在難得的暑假,飄回到這片世外桃源中,安靜幸福地發(fā)一會兒呆。至于我們這些路人,當然更與他無關。所以我們聊些什么,都不在他的關注視線。甚至我問他成績如何,明年是否有信心考入大學,他也只是羞澀地笑笑,回復我一句“還行”,就不再多言。其實我也很想像他一樣,蹲在陽光盛烈的墻根下,看看面前千百年來都亙古不變的山林,而后慵懶地融進這純粹深邃的藍色綠色白色和金色之中。 ⑤男孩的爺爺是村里的小學老師,在這山村里教了一輩子書,老了,依然哪兒也不想去,還是守著這一片日漸茂密起來的
14、大山,日復一日地安靜過著。日常生活在這里,猶如深藍天空下的云朵,有亙古不變的白,和永恒不逝的美。一切似乎都是千篇一律的,人生中的起伏,猶如一滴水,落入廣袤的大地,什么也沒有留下,便消失不見。可恰恰是這樣單調的詠嘆調一樣的重復,才保持著人生中可貴的靜寂。外界再怎樣喧嘩騷動,甚至男孩的父親在鎮(zhèn)上掙了多少錢,有著怎樣與他們不同的熱鬧生活,都與他們這一代老去的人無關。他們只想守著這一片樹木繁茂的大山,守著這幾十年住過的舊窯洞,就像一枚秋天的山杏,即使是腐爛墜落,也要投入大地的懷抱。 ⑥遙想冬天大雪封路的窯洞生活,他們肯定會在秋末就早早地準備好越冬的充足的柴火和各種食物,然后在天寒地凍的日子里靠炕火取
15、暖,足不出戶地度過漫長的“蟄居”生活,自然也很少會有人來打擾他們。在萬籟俱寂的夜晚,他們有的是天地間唯我三人的豪邁感還是萬物蕭瑟的凄涼感?他們感到的是孤獨還是富足? ⑦像這樣的人家,在鄂爾多斯高原上準格爾旗大大小小的村莊里,似乎正在慢慢地變少,但又體現(xiàn)出不一般的頑強,他們就像一棵棵質樸、蓬勃的杏樹,生生不息地停駐在這片因煤炭聞名的大地上。他們在蜂擁進城市的人群中,選擇像父輩們一樣,后退,留守在村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于遠離城市喧嘩的田園中,安靜地守候。 ⑧聽著車外不時傳來的汽車急促的不耐煩的喇叭聲,在車燈到處閃爍的疲憊、煩躁且擁堵不堪的入城路上,我又想,那樣的窯洞,如果老人們不在,大概是
16、留不住那位少年的吧?!撬芰舻米∥磥砝先サ纳倌甑母赣H、老去的少年嗎?那它還能留得住美味極了的有小蟲子的杏果嗎? (選自《散文》2017年第2期《留在村莊里的人們》,有改動) 1.概括窯洞的生活環(huán)境特點。 答: 解析 從文章第②段“習慣了杏林掩映下的窯洞”“顯得生機勃勃了”“世外桃源般的‘豁然開朗’”“依山而建、沒有院墻的院子,收拾得干干凈凈”等語句,概括出“安靜”“有生機”“與自然相融”等特點。 答案 ①杏林掩映,破舊但干凈,庭院開闊平坦。②
17、安靜,遺世獨立,如世外桃源一般。③富有生機。④與自然融為一體。 2.第④段畫線部分,作者沒有讓少年“自述”,而是從“我”的視角“猜想”少年相關情況、心理狀態(tài),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答: 解析 文章主要寫“我”的所見所聞所感,此處用“我”保持敘述角度一致;“我猜想”宕開一筆,增加容量,且直接表達自己的看法;結合下文中“至于我們這些路人,當然更與他無關”及作者最后的感慨可見,此處也暗示城市鄉(xiāng)村兩種生活有隔膜。 答案?、儆谩拔摇钡囊暯?,使全文敘述角度保持一
18、致,行文顯得更為自然、流暢;②“猜想”的視角比“自述”更為自由、寬廣,可涉及更多內容,增加文章容量;③“我猜想”便于表達作者對鄉(xiāng)村生活的情感、態(tài)度;④用“我猜想”而不用少年“自述”,傳遞出“過路人”與“留守者”兩類人之間、“城市”與“山村”兩種生活之間的天然“隔膜”,暗示文章主題。 ★3.簡析“杏”在文中的作用。 答: 解析 指向人物主題,表現(xiàn)的是留守村莊中的人們的生活狀態(tài)。指向情節(jié)結構,不時出現(xiàn),串起全文線索。指向深刻內涵,先概括物象本身特點,“杏
19、”展示出的是鄉(xiāng)野氣息;再指深層內涵,具有象征意義,依次概括杏的特點,據此對應分析人的特點,點明象征意義。 答案 ①抓住山村典型事物,突出鄉(xiāng)野氣息,為文章增添一份田園趣味。②文章先后用“杏林”“黃杏果”“腐爛的杏果”“美味極了的杏果”“杏樹”等隱隱串起全文內容,起到結構文章的線索作用。③具有象征意味(或暗示文章主旨),說明留守村莊中的人們,與大地的關系親密,默默無聲地生活,就像山杏一樣,即使腐爛墜落,“也要投入大地的懷抱”“什么也沒有留下,便消失不見”。 4.賞析最后一段。 答:
20、 解析 “聽著車外不時傳來的汽車急促的不耐煩的喇叭聲,在車燈到處閃爍的疲憊、煩躁且擁堵不堪的入城路上”,這與上文窯洞中的寧靜、安詳形成鮮明的對比;“我又想,那樣的窯洞,如果老人們不在,大概是留不住那位少年的吧”,由現(xiàn)在想到將來,運用聯(lián)想的手法,讓文章的內容有了縱向的延展;“那它能留得住未來老去的少年的父親、老去的少年嗎?那它還能留得住美味極了的有小蟲子的杏果嗎?”兩個疑問句引發(fā)讀者的思考,同時與上文形成呼應。 答案?、龠\用對比手法,用入城路上的疲憊煩躁的感受,突出窯洞生活的寧靜、安詳,展現(xiàn)現(xiàn)代人在城市生活與鄉(xiāng)村生活間的“割裂感”。②運用聯(lián)想,把讀者的思緒引向未來
21、,使文章內容更有縱深感,內涵更為豐富。③用老人、少年、杏果等呼應前文,使文章結構緊致,渾然一體。④運用疑問句,引發(fā)讀者對山村未來走向的思考,表達作者對鄉(xiāng)村生活可能衰微、消逝的不舍、悵惘情感。 一、(2018·浙江臺州調考)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 草爐餅 張愛玲 前兩年看到一篇大陸小說《八千歲》,里面寫一個節(jié)儉的富翁,老是吃一種無油燒餅,叫作草爐餅。我這才恍然大悟,四五十年前的一個悶葫蘆終于打破了。 二次大戰(zhàn)上海淪陷后天天有小販叫賣:“馬……草爐餅!”吳語“買”“賣”同音“馬”,“炒”音“草”,所以先當是“炒爐餅”,再也沒想到有專燒茅草的爐。賣餅的歌喉嘹亮,“馬”字拖得極長
22、,下一個字拔高,末了“爐餅”二字清脆迸跳,然后突然噎住。是一個年輕健壯的聲音,與賣臭豆腐干的蒼老沙啞的喉嚨遙遙相對,都是好嗓子。賣餛飩的就一聲不出,只敲梆子。餛飩是宵夜,晚上才有,臭豆腐干也要黃昏才出現(xiàn),白天就是他一個人的天下。也許因為他的主顧不是沿街住戶,而是路過的人力車三輪車夫,拉塌車的,騎腳踏車送貨的,以及各種小販,白天最多??梢阅迷谑掷镒咧浴畋惝數谋惝?。 戰(zhàn)時汽車稀少,車聲市聲比較安靜。在高樓上遙遙聽到這漫長的呼聲,我和姑姑都說過不止一次:“這炒爐餅不知道是什么樣子。” “現(xiàn)在好些人都吃。”有一次我姑姑幽幽地說,若有所思。 我也只“哦”了一聲。印象中似乎不像大餅油條是平民化
23、食品,這是貧民化了。我姑姑大概也是這樣想。 有一天我們房客的女傭買了一塊,一角蛋糕似的擱在廚房桌上的花漆桌布上。一尺闊的大圓烙餅上切下來的,不過不是薄餅,有一寸多高,上面也許略撒了點芝麻。顯然不是炒年糕一樣在鍋里炒的,不會是“炒爐餅”。再也想不出是個什么字,除非是“燥”?其實“燥爐”根本不通,火爐還有不干燥的? 《八千歲》里的草爐餅是貼在爐子上烤的。這么厚的大餅絕對無法“貼燒餅”?!栋饲q》的背景似是共產黨來之前的蘇北一帶。那里的草爐餅大概是原來的形式,較小而薄。江南的草爐餅疑是近代的新發(fā)展,因為太像中國本來沒有的大蛋糕。 戰(zhàn)后就絕跡了。似乎戰(zhàn)時的苦日子一過去,就沒人吃了。 我在街上碰
24、見過一次,擦身而過,小販臂上挽著的籃子里蓋著布,掀開一角露出烙痕斑斑點點的大餅,餅面微黃,也許一疊有兩三只。白布洗成了勻凈的深灰色,看著有點惡心。匆匆一瞥,我只顧忙著看那久聞大名如雷貫耳的食品,沒注意拎籃子的人,仿佛是個蒼黑瘦瘠中年以上的男子。我也沒想到與那年輕的歌聲太不相稱,還是太瘦了顯老。上海五方雜處,土生土長的上海人反而少見。叫賣吃食的倒都是純粹的本地口音。有些土著出人意表地膚色全國最黑,至少在漢族內。而且黑中泛灰,與一般的紫膛色不同,倒比較像南太平洋關島等小島(Micronesian)與澳洲原住民的炭灰皮色。我從前進的中學,舍監(jiān)是青浦人——青浦的名稱與黃浦對立,想來都在黃浦江邊——生得
25、黑里俏,女生背后給她取的綽號就叫阿灰。她這同鄉(xiāng)大概長年戶外工作,又更曬黑了。 沿街都是半舊水泥弄堂房子的背面,窗戶為了防賊,位置特高,窗外裝凸出的細瘦黑鐵柵。街邊的洋梧桐,淡褐色疤斑的筆直的白圓筒樹身映在人行道的細麻點水泥大方里全是住宅區(qū),緊接著通衢大道,也沒有棚戶。其實地段好,而由他一個人獨占,想必也要走門路,警察方面塞點錢。不像是個鄉(xiāng)下人為了現(xiàn)在鄉(xiāng)下有日本兵與和平軍,無法存活才上城來,一天賣一籃子餅,聊勝于無的營生。 這些我都是此刻寫到這里才想起來的,當時只覺得有點駭然。也只那么一剎那,此后聽見“馬……草爐餅”的呼聲,還是單純得甜潤悅耳,完全忘了那黑瘦得異樣的人。至少就我而言,這是那時
26、代的“上海之音”,周璇、姚莉的流行歌只是鄰家無線電的噪音,背景音樂,不是主題歌。我姑姑有一天終于買了一塊,下班回來往廚房桌上一撩,有點不耐煩地半惱半笑地咕嚕了一聲:“哪,炒爐餅。” 報紙托著一角大餅,我笑著撕下一小塊吃了,干敷敷地吃不出什么來。也不知道我姑姑吃了沒有,還是給了房客的女傭了。 1.文章首段中的“悶葫蘆”具體指什么? 答: 解析 “悶葫蘆”“打破”是比喻說法,意思是疑問得以解開。結合后文可知,作者老是被“炒”字困擾著。 答案
27、“草爐餅”的第一個字是個什么字。 2.賞析文中兩處畫線句。 (1)“現(xiàn)在好些人都吃?!庇幸淮挝夜霉糜挠牡卣f,若有所思。 答: (2)至少就我而言,這是那時代的“上海之音”,周璇、姚莉的流行歌只是鄰家無線電的噪音,背景音樂,不是主題歌。 答: 解析 (1)“幽幽”指聲音微弱,結合上文的“戰(zhàn)時”
28、和下文的“這是貧民化了”來理解。(2)“噪音”“背景音樂”是相對于叫賣聲來說的,結合“戰(zhàn)時”背景來答。 答案 (1)通過語言、神態(tài)描寫,反映了戰(zhàn)時的上海,生活變得艱難(“貧民化”),許多人只能吃便宜的草爐餅來度日的狀況,也表現(xiàn)了姑姑對時局的無奈感慨。 (2)借對叫賣聲和無線電里的流行歌曲兩種聲音的議論,委婉道出:戰(zhàn)爭年代的上海,多數人都在為生計苦苦掙扎,燈紅酒綠只是一小撮人的生活(或“繁華只是表象”)。 3.文章第二段詳細描摹了各種小販的叫賣聲,你如何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 答:
29、 解析 從結構上,聯(lián)系上文;從內容上,展現(xiàn)貧民生活;表現(xiàn)手法上,寫草爐燒餅的部分與后文形成對比。 答案 (1)解釋“悶葫蘆”的起因。 (2)展現(xiàn)戰(zhàn)時上海的俗世生活場景,特別是貧民的生活。 (3)和后文形成對比。賣草爐餅的小販“年輕健壯”的聲音和后文“蒼黑瘦瘠中年以上”形成對比,表現(xiàn)了下層人民生活的辛苦和艱難。 ★4.結合全文,談談“草爐餅”在文中的作用。 答: 解析 指向情節(jié)結構,線索;指向人物主
30、題,反映戰(zhàn)時民生;指向深刻內涵,指概括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感情。 答案 (1)草爐餅是文章的線索,串聯(lián)起戰(zhàn)時上海的俗世生活場景、小說《八千歲》、賣草爐餅的小販、姑姑等諸多人、事,使文章散而不亂。 (2)草爐餅是戰(zhàn)時上海的縮影,反映了當時民生凋敝、生活艱難的現(xiàn)實。 (3)作者對草爐餅的好奇寄托著她對俗世生活的熱愛,對“黑瘦得異樣”的賣草爐餅小販的描寫和聯(lián)想,則流露出其憐憫的情懷。(如答“叫賣草爐餅的聲音形成散文的背景旋律,增強感染力”也可) 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5~8題。 中藥飄香 楊 忠 ①聞著煎藥時四溢而出香氣彌漫的中藥,心又回到兒時多病的日子,回到比湯藥更濃烈的親情氛圍之中
31、。 ②在我蹣跚學步的那段日子,母親帶我到鄉(xiāng)下外公家小住。母親為外公煎藥,冒出香氣,當我最近距離地聞到從一只被爐火熏黑的砂鍋里散發(fā)的草藥味時,心里存有一種神秘和敬畏。那藥是母親冒著冬雪走了幾十里山路,叩開一家早已打烊了的藥鋪抓來的。外公病歪歪地喝著母親連夜煎熬冒著熱氣的湯藥,竟然神奇般地好了。也許是母親的孝心和精神感動了上蒼,才有如此神力。從此,我們全家尤其是母親對中藥敬若神靈。外公風燭殘年與藥鍋為伴直到去世,享年89歲。 ③我是家中寶貝,病災不斷:小時候出麻疹、痄腮,稍大患腎炎、肝炎,還曾被滾沸的湯藥燙傷。因此,外公用過的那個有年頭的黑乎乎、臟兮兮的藥砂鍋,又被母親找了回來,母親用清水一洗
32、并念道:“外公保佑小孫孫,那藥砂鍋熬出來的中藥有神力呢?!蔽业拿鼛缀跏桥菰凇翱嗨敝邪具^來的,能喝水的時候就開始與湯藥結緣,那是又令人懼怕又讓人感覺親切的苦味。“良藥苦口”是我第一次聽到的雙關語。雖不懂其意,但我知道對我一定有好處。 ④記得我成人之前母親一直為我煎藥。煎藥很有講究。她說:“煎藥如同進廟上香,要心誠,不能亂說話,身子也要干凈,否則,這藥效就不好。藥渣更不能隨意亂倒,要倒在人氣旺的岔路口,讓眾人把病帶走,吃藥的人病才能好?!彼阅赣H煎藥時,總是把手洗得干干凈凈,有時還要換一身干凈的衣裳,嘴里念念有詞地說著什么,倒藥渣時更要走好遠的路。母親煎藥時的背影和爐火映紅的臉龐很好看,至今仍
33、烙在我心里…… ⑤煎藥的流程是中國人獨有的,從開始懂得中藥能治病到今天,一樣的方法,一樣的氛圍,一樣的心情。洗鍋,浸藥,生爐。下鍋有先后之別,火候有文武之分。解表藥用“武火”,滋補藥用“文火”;礦石、甲殼、獸角類藥“先煎”,藥引或粉末狀藥“后下”。久病成醫(yī),耳濡目染,我已熟知其道。 ⑥多年之后,我讀到清代怪杰石成金《傳家寶》中“煎藥”一節(jié),有這樣的句子:“煎藥時要老誠人細心看守,不可炭多火急而沸出,亦不可過煎而藥枯,火候得宜則藥之氣味不損,自得速效矣?!彼阅赣H煎藥時總是不假他人,其認真勁兒就不難理解了。 ⑦而現(xiàn)在父親、母親都已不在人世了,中藥的香氣也漸漸散去。 ⑧想起小時候生病的日子
34、,想起母親為我煎藥時的情景,不免黯然神傷。母親病重時,我一直守著她,就像當年我生病時她守著我一樣。母親守舊固執(zhí),不愿看西醫(yī),執(zhí)意要吃中藥,我為她請了最好的中醫(yī)。而那只用了很長時間的藥砂鍋,經過幾次搬家早已不見蹤影。母親很迷信,她說:“外公用了它,病治好了,活得長壽;你用了它,許多病也治好了,如今養(yǎng)得白胖壯實??磥砦也恍辛?。”母親的話很靈驗,正如她說的那樣,她不久離我們而去。 ⑨我時常在想,五味俱全的湯藥猶如漫漫人生,也包含生活的滋味。在紛紛擾擾的生活中,舉起酒杯,醉的是紅塵;端著茶杯,泡著的是日月。一個人一生之中總會有這樣或那樣的病痛,偶爾喝點湯藥,益于病體,也是一種提醒與思考。湯藥入口,一
35、股暖流在肚腸里奇妙地跳蕩,使人感受到一種因苦味而帶來的淡淡感傷,使人想起吃苦對生命的意義。這是對人更深的益處,亦如世事從興而衰,正像人體從健而弱。一碗由砂鍋傾出的熱的苦水,從口腔到胃腸的距離之中,讓人從興奮到鎮(zhèn)定,使人想起生命本身。我認為,中藥的本質也許是詮釋生命意義的哲學過程。 ⑩中藥飄香的日子,其實就是一段人生最美好的回憶…… (有刪改) 5.第①段中說“親情”比湯藥更“濃烈”,文中用了哪幾件事來表現(xiàn)這種“濃烈”? 答: 解析 第②段
36、講母親為外公煎藥,第③④段講母親為“我”熬藥,第⑧段講“我”為母親治病。 答案 (1)母親不畏艱難為外公抓藥、煎藥。(2)母親虔誠地為“我”熬藥與非常講究地倒藥渣。(3)“我”為母親盡心盡力地治病。 6.第④段末尾說“至今仍烙在我心里……”,簡述“烙”在“我”心里的具體內容。 答: 解析 由表及里來概括,“烙在我心里”的,表面說的是母親的“背影”和“臉龐”;結合整段內容,還有母親的講究和虔誠。深層含意是母親對“我”的愛,是“比湯藥更濃烈的親
37、情”。 答案 母親煎藥時的美麗背影,母親對煎藥、倒藥渣的講究,母親對中藥的敬畏之心,母親對“我”深深的愛,都深深地留在“我”的記憶中。 ★7.請分析煎藥的砂鍋在文中的作用。 答: 解析 指向情節(jié)結構,線索,貫穿始終;指向人物主題,母親為外公和“我”煎藥,她重病時“我”的照顧,突出表現(xiàn)親情的濃厚;指向深刻內涵,第③段母親煎藥時的神秘,第⑨段“中藥的本質也許是詮釋生命意義的哲學過程”,表現(xiàn)出對民俗和中藥文化的敬畏。 答案 (1)是全文的線索,
38、文中所寫幾件事都與砂鍋有關,最后兩段的議論和抒情也是由用砂鍋煎藥而引發(fā)的;(2)砂鍋見證并承載著一家人濃濃的親情;(3)寫砂鍋煎藥的神秘,表現(xiàn)了對民俗和中醫(yī)藥文化的敬畏感,增加了文章的文化內涵。 8.作者在第⑨段中講了哪些生命和生活的道理?請簡要談談你的看法。 答: 解析 結合關鍵句“偶爾喝點湯藥,益于病體,也是一種提醒與思考”“使人想起吃苦對生命的意義”“讓人從興奮到鎮(zhèn)定,使人想起生命本身”來回答。 答案 (1)生病吃藥是生活的常態(tài),藥雖苦但可以醫(yī)??;(2)人生的苦難歷程也是一筆財富;(3)正確看待生老病死,要懂得熱愛生命,熱愛生活。 12
- 溫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3.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5. 裝配圖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