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氣 2.2.1 氣壓帶和風帶的形成學案3 新人教版必修1》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22-2023學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氣 2.2.1 氣壓帶和風帶的形成學案3 新人教版必修1(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2022-2023學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氣 2.2.1 氣壓帶和風帶的形成學案3 新人教版必修1
【學習目標】
1.了解大氣環(huán)流的概念和意義;
2.理解三圈環(huán)流,掌握氣壓帶、風帶的形成與分布規(guī)律;
3.應用氣壓帶和風帶的季節(jié)移動圖,從中分析氣壓帶、風帶的移動規(guī)律。
【學習過程】
一、大氣環(huán)流
1.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大氣運動,它反映了大氣運動長時期的________狀態(tài)。
2.成因:______________的緯度差異,造成高低緯度間的_________________,驅(qū)使大氣不斷地運動、輸送和交換熱量。
二、氣壓帶風帶的形成
2、
請同學們自學課本P33活動,理想狀態(tài)下赤道與極地間的熱力環(huán)流,完成問題:
1.假設的條件有哪些什么?
2.高低緯度間大氣如何運動?請標出大氣運動方向箭頭?
3.思考赤道與極地之間的熱力環(huán)流是否能夠維持?為什么?
第一步假設條件:①地表均勻的 ②不考慮地轉(zhuǎn)偏向力 ③高低緯度間受熱不均
1.假設地表均勻,不考慮地轉(zhuǎn)偏向力(地球不自轉(zhuǎn)只受水平氣壓梯度力影響),形成單圈環(huán)流。
第二步假設條件:①地表均勻的 ②考慮地轉(zhuǎn)偏向力 ③高低緯度間受熱不均
2.假設地表均勻,在水平氣壓梯度力與地轉(zhuǎn)偏向力作用下,形成三圈環(huán)流。A.低緯環(huán)流圈 B.中緯環(huán)流圈 C.高緯環(huán)流圈。
學生
3、活動:1.繪制北半球三圈環(huán)流圖。
學生活動:2.畫出三圈環(huán)流變式圖
合作探究 依據(jù)大氣運動狀況,請思考在緯度0度、北緯30度、北緯60度、北緯90度的近地面高低氣壓狀況如何?把它們標在圖中(提醒注意是近地面)。如果在南半球會怎樣?
3. 在左下圖中標注氣壓帶和風帶的名稱,并畫出各風帶的風向。
合作探究 看課本P34圖2.10,在赤道地區(qū)和緯度60°附近為什么容易形成降水?降水成因是否相同?
三、氣壓帶風帶的季節(jié)移動
假設前提:a.地球自轉(zhuǎn);b.地球公轉(zhuǎn);c.地表均勻;
(1)在右圖中標出A、B、C三圖的日期
(2)氣壓帶、風帶隨
4、 的移動而移動。就北半球而言,夏季向
移,冬季向 移。
鞏固練習:
1. 大氣環(huán)流是指( )
A. 高低緯度間的大氣運動 B. 全球性有規(guī)律的大氣運動
C. 海陸間的大氣運動 D.大規(guī)模的熱力環(huán)流
讀“地球上的氣壓帶和風帶示意圖”,回答2~3題。
2. 圖中氣壓帶甲的成因是( )
A. 海陸熱力性質(zhì)差異 B. 空氣堆積下沉 C. 空氣受熱上升 D. 空氣受冷下沉
5、
3. 關于氣壓帶的正確敘述是( )
A. 地球上共有4個低氣壓帶,3個高氣壓帶
B. 高氣壓帶都是由熱力原因形成的
C. 低氣壓帶控制下的地區(qū)都是地球上的多雨地帶
D. 由極地高氣壓吹出來的風是偏北風
下圖為“不同季節(jié)部分緯度范圍內(nèi)氣壓帶、風帶分布示意圖”。讀圖完成4~5題。
4. 甲、乙、丙、丁四圖所反映的全球氣壓帶、風帶分布狀況中,可能與我國臺風多發(fā)季節(jié)相對應的是( )
A. 甲圖與丙圖 B. 乙圖與丙圖 C. 丙圖與丁圖 D. 甲圖與丁圖
5. 甲圖到乙圖的變化過程,時間跨度約為( )
A. 3個月
6、 B. 6個月 C. 9個月 D. 一年
6. 讀“氣壓帶和風帶示意圖”,完成下列問題。
(1)寫出氣壓帶名稱: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B、C三地中,降水多的有________。按照降水量的緯度分布,C是____________帶。
(3)赤道地區(qū)全年雨量充沛,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南北回歸線至南北緯30°之間的大部分地區(qū),常年干旱少雨,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
(4)地球上的氣壓帶和風帶將隨______________移動而移動,就北半球而言,夏季向_____移動,冬季向_____移動。
參考答案
1.A 2.B 3.C 4.D 5.B
6.(1) C 副熱帶高氣壓帶 E 副極地低氣壓帶
(2) A 干旱少雨帶
(3) 盛行上升氣流,多對流雨
受高壓控制,盛行下沉氣流,難以形成降水
(4) 太陽直射點 北 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