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物理一輪復習方案 45分鐘單元能力訓練卷(二)》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22年高考物理一輪復習方案 45分鐘單元能力訓練卷(二)(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
2022年高考物理一輪復習方案 45分鐘單元能力訓練卷(二)
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6分,共18分)
1.如圖D2-1所示,一重為8 N的球固定在AB桿的上端,今用測力計水平拉球,使桿發(fā)生彎曲,此時測力計的示數(shù)為6 N,則AB桿對球作用力的大小為( )
圖D2-1
A.6 N B.8 N
C.10 N D.12 N
2.如圖D2-2所示,欲使在粗糙斜面上勻速下滑的木塊A停下,可采用的方法是( )
圖D2-2
A.增大斜面的傾角
B.對木塊A施加一個垂直于斜面的力
C.對木塊A施加一個豎直向下的力
D.在木塊A上再疊放一個重物
2、3.水平桌面上一個重200 N的物體與桌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0.2(設最大靜摩擦力等于滑動摩擦力),當依次用15 N、30 N、80 N的水平拉力拉此物體時,物體受到的摩擦力依次為( )
A.15 N、30 N、40 N B.0、15 N、15 N
C.0、20 N、40 N D.15 N、40 N、40 N
二、雙項選擇題(每小題6分,共24分)
4.三個共點力大小分別是F1、F2、F3,關于它們合力F的大小,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F大小的取值范圍一定是0≤F≤F1+F2+F3
B.F可能比F1、F2、F3中的某一個小
C.若F1∶F2∶F3=3∶6∶8,只要
3、適當調整它們之間的夾角,一定能使合力為零
D.若F1∶F2∶F3=3∶6∶2,只要適當調整它們之間的夾角,一定能使合力為零
5.如圖D2-3所示,一木板B放在水平地面上,木塊A放在木板B的上面,木塊A的右端通過彈簧測力計固定在豎直墻壁上.用力F向左拉木板B,使它以速度v運動,這時木塊A靜止,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為F.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圖D2-3
A.木板B受到的滑動摩擦力等于F
B.地面受到的滑動摩擦力等于F
C.若木板B以2v的速度運動,木塊A受到的滑動摩擦力等于2F
D.若用力2F拉木板B,木塊A受到的滑動摩擦力等于F
6.木塊A、B分別重50 N和70 N,它們
4、與水平地面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均為0.2(認為最大靜摩擦力等于滑動摩擦力),與A、B相連接的輕彈簧被壓縮了5 cm,系統(tǒng)置于水平地面上靜止不動.已知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為100 N/m.用F=7 N的水平力作用在木塊A上,如圖D2-4所示,力F作用后( )
圖D2-4
A.木塊A所受的摩擦力為10 N
B.木塊A所受的摩擦力為2 N
C.彈簧的彈力為5 N
D.木塊B所受的摩擦力為12 N
7.如圖D2-5甲所示,物塊A正從斜面體B上沿斜面下滑,而斜面體在水平面上始終保持靜止,物塊沿斜面下滑運動的v-t圖象如圖乙所示,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甲
5、 乙
圖D2-5
A.物塊A在沿斜面下滑的過程中受到兩個力的作用
B.物塊A在沿斜面下滑的過程中受到三個力的作用
C.地面對斜面體B有水平向左的摩擦力作用
D.斜面體B相對于地面沒有運動趨勢
三、實驗題(18分)
8.(8分)(1)在“探究彈力和彈簧伸長的關系”的實驗中,以下說法正確的是________.
A.彈簧被拉伸時,不能超出它的彈性限度
B.用懸掛鉤碼的方法給彈簧施加拉力,應保證彈簧位于豎直位置且處于平衡狀態(tài)
C.用直尺測得彈簧的長度即為彈簧的伸長量
D.用幾個不同的彈簧分別測出幾組拉力與伸長量,得出拉力與伸長量之比相等
(2)某同學做“探究彈力和彈簧伸長的關
6、系”的實驗,他先把彈簧平放在桌面上,使其處于自然狀態(tài),用直尺測出彈簧的原長L0,再把彈簧豎直懸掛起來,掛上鉤碼后測出彈簧伸長后的長度L,把x=L-L0作為彈簧的伸長量,這樣操作,由于彈簧自身重力的影響,最后畫出的圖線可能是圖D2-6中的________.
A B C D
圖D2-6
9.(10分)在課外活動小組進行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某研究小組設計了一個實驗來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其設計方案為:用三根相同的橡皮條、四個圖釘、一把直尺和一支鉛筆、三張白紙、平木板來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其步驟如下:
圖D2-7
①將拴有適當張開橡皮條的圖釘A、
7、B釘在木板上,拉第三根橡皮條,使三根橡皮條互成角度拉伸,待結點處的圖釘O靜止時,釘下C圖釘,并記錄圖釘O的位置和圖釘A、B、C的位置.
②將x1、x2、x3按一定比例圖示表示出來,以x1、x2為鄰邊作平行四邊形,求出其對角線OC′,比較OC′與OC的長度(即x3的長度)及方向,若相等,且在一條直線上,則達到目的,若OC′與OC有一微小夾角θ,則有誤差(如圖D2-8所示).
③測出此時這三根橡皮條的長度L1、L2、L3,分別算出它們的伸長量x1=L1-L0,x2=L2-L0,x3=L3-L0.
④將三根橡皮條的一端都拴在一個圖釘O上,將這三根橡皮條的另一端分別拴上圖釘A、B、C,注意此時四
8、個圖釘均未固定在板上.
⑤用刻度尺測出橡皮條的自由長度L0,注意從圖釘腳之間測起.
(1)請你確定該研究小組的實驗步驟的順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對于本實驗,下列論述中正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實驗中用到了圖釘O受到三個共面共點力而靜止,任意兩個力的合力與第三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原理,使合力和分力在一次實驗中全部出現(xiàn),從而簡化了實驗的過程
B.實驗中用到了胡克定律,簡化了力的測量,可以不用彈簧測力計就完成實驗
C.由
9、于實驗中總有OC′與OC的微小夾角θ,故實驗有誤差,該方法不可取
D.三根橡皮條不能做到粗細、長短完全相同,是該實驗的主要誤差來源之一
三、計算題(40分)
10.(18分)如圖D2-8所示,光滑斜面的傾角為θ=30°,輕質彈簧長度為6 cm,原長為10 cm,一端拴接在固定的擋板上,另一端與重為20 N的物體相連.物體靜止不動.
(1)求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
(2)若斜面粗糙,將這個物體沿斜面向上移動6 cm,物體仍靜止于斜面上,求物體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圖D2-8
11.(22分)如圖D2-9所示,質量為mB=14
10、kg的木板B放在水平地面上,質量為mA=10 kg的貨箱A放在木板B上.一根輕繩一端拴在貨箱上,另一端拴在地面,繩繃緊時與水平面的夾角為θ=37°.已知貨箱A與木板B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1=0.5,木板B與地面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2=0.4,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現(xiàn)用水平力F將木板B從貨箱A下面勻速抽出,試求:(sin37°=0.6,cos37°=0.8)
(1)繩上張力T的大??;
(2)拉力F的大?。?
圖D2-9
45分鐘單元能力訓練卷(二)
1.C [解析] 對小球進行受力分析如圖所示,AB桿對球的作用力與測力計的拉力的合力與小球的重力等大反向,則N==10
11、N,故C項正確.
2.B [解析] 當沿斜面向上的摩擦力大于沿斜面向下的重力的分力時就可以使木塊停下.增大斜面的傾角,木塊下滑加快,選項A錯誤.對木塊A施加一個豎直向下的力相當于在木塊A上再疊放一個重物,沿斜面向上的摩擦力仍然等于沿斜面向下的重力的分力,選項C、D錯誤.只有選項B正確.
3.A [解析] 根據(jù)f=μN,物體與桌面間的滑動摩擦力和最大靜摩擦力均為40 N,故當用15 N、30 N、80 N的水平拉力拉物體時,物體受到的摩擦力依次為15 N、30 N、40 N,A正確.
4.BC [解析] 大小分別是F1、F2、F3的三個共點力合成后的最大值一定等于F1+F2+F3,但最小值
12、不一定等于零,只有當某一個力的大小在另外兩個力的和與差之間時,這三個力的合力才可能為零,A、D錯誤,B、C正確.
5.AD [解析] 木塊A和木板B均處于平衡狀態(tài),受力分析后可以知道,地面與木板B之間沒有摩擦力,A和B間的滑動摩擦力等于F,A正確,B錯誤;若木板以2v的速度運動或用力2F拉木板B,木塊A受到的滑動摩擦力仍為F,C錯誤,D正確.
6.BC [解析] 木塊A、B分別受彈簧的彈力為F=kx=5 N,則用F=7 N的水平力作用在木塊A上后,A受水平向左的靜摩擦力為2 N,選項A錯誤,選項B、C正確;木塊在B水平方向上只受彈簧的彈力和地面的靜摩擦力,二者等大反向,即木塊B受到靜摩擦力
13、為5 N,選項D錯誤.
7.BD [解析] 由圖乙可知,物塊A沿斜面勻速下滑,故物塊A一定受到重力、斜面對A的支持力和摩擦力三個力的作用,A錯誤,B正確;以A、B為一個系統(tǒng),由于系統(tǒng)在水平方向上無加速度,水平方向合外力必定為零,故斜面體與地面之間的摩擦力等于零,C錯誤,D正確.
8.(1)AB (2)C [解析] (1)本實驗中應以所研究的一根彈簧為實驗對象,在彈性限度內(nèi)通過增減鉤碼的數(shù)目來改變對彈簧的拉力,從而探究彈力與彈簧伸長的關系,A、B正確,C、D錯誤.(2)考慮彈簧自身重力的影響,當不掛鉤碼時,彈簧的伸長量x>0,C正確.
9.(1)④⑤①③② (2)ABD
[解析] (1)
14、做該實驗的過程中應該首先將三根橡皮條拴在圖釘上,這樣便于測橡皮條的原長,之后就要固定兩個圖釘拉第三個圖釘?shù)竭m當?shù)奈恢眠M行實驗,把第三個圖釘也固定好后就可測每根橡皮條的長度并計算出伸長量,最后按照胡克定律轉換成力作出力的圖示進行實驗研究,所以正確的實驗步驟是④⑤①③②.(2)該實驗的關鍵是應用三個共點力平衡的推論進行實驗原理的改進,應用胡克定律將測量力的大小轉換為測量橡皮條的長度,選項A、B正確;任何實驗都有誤差,誤差是不可避免的,不能因為有誤差就把實驗完全否定,選項C錯誤;實驗的誤差有系統(tǒng)誤差和偶然誤差,三根橡皮條不能做到粗細、長短完全相同,是該實驗誤差的主要來源之一,選項D正確.
10.(1)250 N/m (2)10 N,沿斜面向上
11. (1)100 N (2)200 N
[解析] (1)對A進行受力分析,可知A受到四個力的作用,分解繩的拉力,根據(jù)平衡條件可得
N1=mAg+Tsinθ
f1=Tcosθ
其中f1=μ1N1
解得T==100 N.
(2)對B進行受力分析,可知B受6個力的作用.
地面對B的支持力N2=mBg+N1,
而N1=mAg+Tsinθ=160 N
故拉力F=μ2N2+μ1N1=200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