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專版)2022年高考物理二輪復習 專題五 第一講 動量守恒定律課前自測診斷卷(含解析)》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江蘇專版)2022年高考物理二輪復習 專題五 第一講 動量守恒定律課前自測診斷卷(含解析)(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江蘇專版)2022年高考物理二輪復習 專題五 第一講 動量守恒定律課前自測診斷卷(含解析)
考點一
動量、沖量、動量定理
A.400 N·s B.300 N·s
C.200 N·s D.100 N·s
解析:選A 設運動員自由下落到蹦床的速度為v,由機械能守恒得:mgh=mv2,解得v=6 m/s;運動員接觸蹦床到陷至最低點過程中,由動量定理得:mgt+IN=0-mv,解得IN=-mv-mgt=-50×6 N·s-50×10×0.2 N·s=-400 N·s,此過程中蹦床對運動員的沖量大小為400 N·s,方向豎直向上,故A正確,B、C、D錯誤。
2.[考查應用動量定
2、理求平均力]
高空作業(yè)須系安全帶,如果質量為m的高空作業(yè)人員不慎跌落,從開始跌落到安全帶對人剛產(chǎn)生作用力前人下落的距離為h(可視為自由落體運動),此后經(jīng)歷時間t安全帶達到最大伸長量,若在此過程中該作用力始終豎直向上,則該段時間安全帶對人的平均作用力大小為( )
A.+mg B.-mg
C.+mg D.-mg
解析:選A 由動量定理得(mg-F)t=0-mv,又有v=,解得F=+mg,選項A正確。
3.[考查碰撞與動量定理]
如圖所示,質量為m的小球A靜止于光滑水平面上,在A球與墻之間用輕彈簧連接?,F(xiàn)用完全相同的小球B以水平速度v0與A相碰后粘在一起壓縮彈簧,不計空氣阻力,若彈簧被
3、壓縮過程中的最大彈性勢能為E,從球A被碰后開始到回到原靜止位置的過程中墻對彈簧的沖量大小為I,下列表達式中正確的是( )
A.E=mv02,I=2mv0 B.E=mv02,I=mv0
C.E=mv02,I=2mv0 D.E=mv02,I=mv0
解析:選A A、B碰撞過程,取向左為正方向,由動量守恒定律得mv0=2mv,碰撞后,A、B一起壓縮彈簧,當A、B兩球的速度減至零時彈簧的彈性勢能最大,由能量守恒定律得:最大彈性勢能E=·2mv2,聯(lián)立解得E=mv02,從球A被碰后開始到回到原靜止位置的過程中,取向右為正方向,對A、B及彈簧整體,由動量定理得I=2mv-(-2mv)=4mv=2m
4、v0,A正確。
考點二
動量守恒及應用
4.[考查動量守恒的條件]
把一支彈簧槍水平固定在小車上,小車放在光滑水平地面上,槍射出一顆子彈的過程中,關于槍、子彈、車,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槍和子彈組成的系統(tǒng)動量守恒
B.槍和車組成的系統(tǒng)動量守恒
C.子彈和槍筒之間的摩擦力很小,可以忽略不計,故二者組成的系統(tǒng)動量近似守恒
D.槍、子彈、車三者組成的系統(tǒng)動量守恒
解析:選D 槍和子彈組成的系統(tǒng),由于小車對槍有外力,槍和子彈組成的系統(tǒng)外力之和不為零,所以動量不守恒,故A錯誤;槍和車組成的系統(tǒng),由于子彈對槍有作用力,導致槍和車組成的系統(tǒng)外力之和不為零,所以動量不守恒,故B錯誤;
5、槍、子彈、車組成的系統(tǒng),它們之間相互作用的力為內(nèi)力,例如子彈和槍筒之間的摩擦力,系統(tǒng)所受外力之和為零,系統(tǒng)動量守恒,但子彈與槍筒組成的系統(tǒng)外力之和不為零,二者組成的系統(tǒng)動量不守恒,故D正確,C錯誤。
5.[考查某一方向的動量守恒]
質量為m的人立于質量為M的平板車上,初始時人與車以速度v1在光滑水平面上向右運動。當此人相對于車以豎直向上的速度v2跳起后,車的速度大小為( )
A.v1 B.v1-
C. D.
解析:選A 人和車在水平方向上動量守恒,當人豎直跳起時,人和車之間的相互作用在豎直方向上,在水平方向上仍然動量守恒,水平方向的速度不發(fā)生變化,所以車的速度仍然為v1,方向向右,
6、A正確。
6.[考查多個物體的動量守恒]
如圖所示,兩輛質量相同的平板小車a、b成一直線排列,靜止在光滑水平地面上,原來靜止在a車上的一個小孩跳到b車,接著又立即從b車跳回a車,他跳回a車并相對a車保持靜止,此后( )
A.a(chǎn)、b兩車的速率相等
B.a(chǎn)車的速率大于b車的速率
C.a(chǎn)車的速率小于b車的速率
D.a(chǎn)、b兩車均靜止
解析:選C 由小車a、b及人組成的系統(tǒng)動量守恒,根據(jù)動量守恒定律(ma+m人)va-mbvb=0,解得=,所以a車的速率小于b車的速率,選項C正確。
7.[考查體育賽事中的動量守恒]
在冰壺比賽中,冰壺甲以速度v1正碰靜止的冰壺乙,碰后冰壺甲的速度變?yōu)?/p>
7、v2,方向不變,已知冰壺質量均為m,碰撞過程時間為t,求:
(1)正碰后冰壺乙的速度v;
(2)碰撞過程中冰壺乙受到的平均作用力F的大小。
解析:(1)由動量守恒定律有mv1=mv2+mv
解得v=v1-v2。
(2)冰壺乙在碰撞過程由動量定理有Ft=mv-0
解得F=。
答案:(1)v1-v2 (2)
考點三
動量與能量的綜合應用
8.[考查彈性碰撞與非彈性碰撞的判斷]
如圖所示,小球B質量為10 kg,靜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小球A質量為5 kg,以10 m/s的速率向右運動,并與小球B發(fā)生正碰,碰撞后A球以2 m/s的速率反向彈回,則碰后B球的速率和這次碰撞的性質,下列
8、說法正確的是( )
A.4 m/s,非彈性碰撞 B.4 m/s,彈性碰撞
C.6 m/s,非彈性碰撞 D.6 m/s,彈性碰撞
解析:選C 取小球A開始運動的方向為正方向,碰撞前兩個小球的總動能:
E1=m1v12=×5×102 J=250 J。
碰撞過程動量守恒,由動量守恒定律得:
m1v1=-m1v1′+m2v2,
解得:v2== m/s=6 m/s。
碰撞后兩小球的總動能:E2=m1v1′2+m2v22=×5×22 J+×10×62 J=190 J。
因為E1>E2,有能量損失,是非彈性碰撞,故C正確。
9.[考查動量守恒定律與s-t圖像的綜合應用]
[多選]如圖
9、甲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有a、b兩個小球,a球向b球運動并與b球發(fā)生正碰后粘在一起共同運動,其碰前和碰后的s-t圖像如圖乙所示。已知ma=5 kg。若b球的質量為mb,兩球因碰撞而損失的機械能為ΔE,則( )
A.mb =1 kg B.mb=2 kg
C.ΔE=15 J D.ΔE=35 J
解析:選AC 在s-t圖像中圖像的斜率表示小球運動的速度大小,
所以va= m/s=6 m/s
碰后粘合在一起共同運動的速度為v= m/s=5 m/s,
碰撞過程動量守恒,得:mava=(ma+mb)v
解得:mb=1 kg,故A正確,B錯誤;
根據(jù)功能關系ΔE=mava2-(ma+mb)
10、v2=15 J,故C正確,D錯誤。
10.[考查碰撞發(fā)生的可能性]
[多選]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質量為m的物塊A以速度v向右運動,與靜止在桌面上的質量為3m的物塊B發(fā)生正碰,以向右為正方向,碰撞后,物塊A的速度可能為( )
A.-0.8v B.-0.2v
C.0.4v D.0.1v
解析:選BD 根據(jù)完全彈性碰撞關系可得mv=mvA+3mvB,mv2=mvA2+×3mvB2,解得vA=v=-v;根據(jù)完全非彈性碰撞關系可得mv=4mvAB,解得vA=vAB=v,所以若碰撞后A的速度向右,則應該小于v,若碰撞后A的速度向左,則應該小于v,故B、D正確,A、C錯誤。
11.[考查彈簧作
11、用下動量守恒定律]
如圖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兩個物塊,其質量分別為M和m,現(xiàn)將兩物塊用一根輕質細線拴接,兩物塊中間夾著一個壓縮的輕彈簧,彈簧與兩物塊未拴接,它們以共同速度v0在水平面上向右勻速運動。某時刻細線突然被燒斷,輕彈簧將兩物塊彈開,彈開后物塊M恰好靜止。求彈簧最初所具有的彈性勢能Ep。
解析:設彈簧將兩物塊彈開后,物塊m的速度為v,彈簧彈開物塊過程,系統(tǒng)動量守恒,以物塊的初速度方向為正方向,對系統(tǒng),由動量守恒定律得:
(M+m)v0=mv,
由機械能守恒定律得:(M+m)v02+Ep=mv2,
解得:Ep=。
答案:
12.[考查水平方向動量守恒定律與能量結合]
12、
一平板小車靜止在光滑水平地面上,車上固定一個足夠高的光滑弧形軌道,弧形軌道與小車的水平上表面在B處相切,小車與弧形軌道的總質量為M=2 kg。小車上表面粗糙,AB段長L=1.5 m,現(xiàn)有質量m=0.5 kg的滑塊(視為質點)以v0=4.0 m/s的水平初速度滑上小車,滑塊與小車AB段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0.1,取g=10 m/s2,求:
(1)滑塊從A點第一次到B點的運動時間t;
(2)滑塊沿弧形軌道上升的最大高度h。
解析:(1)對滑塊,由牛頓第二定律得:μmg=ma1
由勻變速直線運動規(guī)律得:s1=v0t-a1t2
對小車與弧形軌道,由牛頓第二定律得:μmg=Ma2
由勻變速直線運動規(guī)律得:s2=a2t2
又s1-s2=L
聯(lián)立解得:t=0.4 s或t=6 s
當t=6 s時,不是滑塊第一次運動到B點所用的時間
所以t=0.4 s。
(2)對滑塊、小車與弧形軌道組成的系統(tǒng),在水平方向由動量守恒定律得:
mv0=(M+m)v
由功能關系得:mv02=(M+m)v2+μmgL+mgh
聯(lián)立解得:h=0.49 m。
答案:(1)0.4 s (2)0.49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