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第6單元 第15課時 郵票中的數(shù)學問題 人教新課標(2014秋)》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六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第6單元 第15課時 郵票中的數(shù)學問題 人教新課標(2014秋)(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第6單元 整理和復習
第15課時 郵票中的數(shù)學問題
課題
郵票中的數(shù)學問題
活動課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探究如何確定郵資、合理支付郵資。
過程與方法
經(jīng)歷探究確定郵資、合理支付郵資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歸納推理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體會數(shù)學在生活中無處不在,激發(fā)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會計算郵資。
教學難點
進一步理解知識并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
學生提前調查一些關于郵票和郵資的信息,一些郵票,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展示一些郵票)
同學們寄過信嗎?見過這些郵票嗎?你們知
2、道郵票的作用嗎?
(學生交流)
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郵票中的數(shù)學問題”。
二、自主探究
1.解讀郵政資費表。
思考、匯報:
(1)這張表介紹的是哪種郵政業(yè)務?(信函)
(2)首重100 g內是每多少克為一個計費單位?資費標準是多少?
(100 g內,每20 g為一個計費單位,20 g之內算20 g、21 g算40 g……本埠資費是0.80元,外埠資費是1.20元)
(3)續(xù)重101~2000 g是每多少克為一個計費單位?資費標準是多少?
(從101 g開始,每100 g為一個計費單位,101 g算200 g、201 g算300 g……本埠資費是1.20元,外埠資費是2.0
3、0元)
2.探究外埠資費:小明的爸爸在外地工作,給小明寫了一封信,不足20 g,他應該貼多少錢的郵票?(1.20元,學生根據(jù)課前查閱的資料進行交流、匯報)
3.確定信函資費有兩大因素:一是信函的目的地是本埠還是外埠;二是信函的質量。
4.典型例題解析:小明的爸爸在外地工作,給小明的媽媽寫了一封信,重110 g,他應該貼多少錢的郵票?(課件出示)
分析:要想計算需要貼多少錢的郵票需要考慮兩個條件:一是信函的目的地是本埠還是外埠;二是信函的質量。小明的爸爸在外地,所以信函的目的地是外埠,同時由于信函的質量超過了20g,因此郵資還需要進行分段計費。
解答:
首重付費:1.20×(100÷
4、20)=6.00(元);
續(xù)重付費:2.00元;
共付費:6.00+2.00=8.00(元)
5.探究活動
出示探究內容:如果想最多只用4種面值的郵票,就能支付所有不超過400g的信函的資費,除了80分和1.2元兩種面值,你認為還需要增加什么面值的郵票。
小組討論、分析、交流、匯報。
(1)400g以內的信函所需支付的各種郵資情況如下:
質量/g
資費/元
目的地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200
201~300
301~400
本埠
0.80
1.60
2.40
3.20
4.00
5.20
6.
5、40
7.60
外埠
1.20
2.40
3.60
4.80
6.00
8.00
10.00
12.00
(2)因為一件信函最多可貼4枚郵票,所以各種資費中不能僅用80分和1.20元的郵票支付的郵資有:7種,即5.20元、6.40元、7.60元、6.00元、8.00元、10.00元、12.00元。
(3)根據(jù)其中的最高郵資確定,需要增加的郵票的面值應不小于12.00÷4=3.00(元)。
(4)綜合其他郵資:需要增加面值為4.00元的一枚郵票。
(5)小結:雖然滿足條件的郵票組合很多,但郵政部門在發(fā)行郵票時還要從經(jīng)濟、合理、方便、實用等角度進行考慮,確定合理的郵票面
6、值組合。
三、拓展應用
如果郵寄不超過100 g的信函,最多只能貼3枚郵票,只用80分和1.2元的郵票能滿足需要嗎?如果不能,請你再設計一枚郵票,看看多少面值的郵票能滿足需要。
四、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教學反思
對于寄過信的學生來說,郵票還是比較熟悉的,但是對于沒有寄過信、沒有用過郵票的學生來說,郵票就比較陌生了。所以在這節(jié)課的開始,我就介紹了一下郵票的樣子和郵票的用途,讓全班學生都有一定的認識,便于接下來的課程能更好地進行。接著我提出問題,讓同學們來思考、討論,從而感受寄一封信的過程,知道寄信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郵資的確定和郵票的選擇。
整堂課為放手讓學生自己去觀察、交流、思考,獨立解決,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關鍵是點播對幾個關鍵詞的理解,當這幾個關鍵詞理解后,讓學生自己動手去做,動口去匯報。課堂效果比較好,重點突出,有效的突破了難點,讓學生學得輕松,學得扎實。
教師點評和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