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廈門市內厝中學七年級語文下冊 1《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導學案 新人教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福建省廈門市內厝中學七年級語文下冊 1《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導學案 新人教版(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1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課題1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學習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理清文章脈絡。
2.理解課文的內容、結構和主題。
3.學習精彩的景物描寫,以及準確生動的動作描寫。
4.探討文中的疑難詞語和問題,培養(yǎng)探究的習慣。
【學習重點】
1.掌握本文的寫景的筆法,了解寫景的基本原則和常用手法。
2.從語言入手理解課文中的寫景和抒情。
【課時安排】3課時
【預習導學】
1.知識儲備。
A.作者簡介:魯迅(1881~1936)是我國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魯迅的一生是戰(zhàn)斗的一生,也是勤奮工作的一生。從1907~1
2、936年他所寫成的小說、雜文、散文、詩歌以及翻譯、日記、書信等共800多萬字。是我國現(xiàn)代文學中一筆巨大的寶貴的財富,也是極其寶貴的思想文化遺產。
B.寫作背景:《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寫于1926年9月18日,當時魯迅先生正在廈門大學任教。這篇文章最早發(fā)表在《莽原》半月刊第十九期上,在文題下面寫了一個副標題為《舊事重提之六》。后來魯迅先生把它和《舊事重提》的其它九篇一起編入《朝花夕拾》這個散文集子中。
2.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確鑿(záo)??菜畦(qí)??桑葚(shèn) 油蛉(líng)?? 斑蝥(máo)?? 纏絡(chán)
攢(cuán)?? 珊瑚(shān)(??hú)
3、?豁(huō)? ? 斂(liǎn)? 腦髓(suǐ) 陌生(mò)
人跡罕至(hǎn) 覓食(mì) 竹篩(shāi) 秕谷(bǐ) 系(jì)上 傳授(shòu)
書塾(shú) 臃腫(yōng )(zhǒng) 蟬蛻( tuì ) 竇(dòu) 盔甲(kuī) 拗( ǎo )
3. 根據釋義寫出相應的詞語。
(1)確實。(確鑿) (2)輕快。(輕捷)
(3)湊在一塊兒。(攢) (4)收攏。(斂)
(5)鑒定和欣賞。(鑒賞) (6)少有人來。跡,足跡、腳印。罕,稀少。(人跡
4、罕至)
(7)打結。(系) (8)正派。(方正)
(9)書念得很多的老學者。宿,長久從事某種工作的意思。(宿儒)
(10)形容人聲喧鬧。(人聲鼎沸) (11)這里是用力彎曲的意思。(拗)
4. 本文題為“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你從這個題目得到了哪些信息?
課題用“從……到……”兩個介詞點明了作者回憶童年生活的地點范圍。
【預習檢測】展示課前預習效果:檢測預習導學的內容(小測本聽寫)。小組評分( )
【探究活動】
(一)朗讀課文,女同學讀百草園部分,男同學讀三味書屋部分。要求讀音響亮、抑揚頓挫、節(jié)奏分明,讀出形象感、情趣感。讀后互為
5、點評。
(二)探究:百草園和三味書屋是魯迅童年生活過的兩個地方,從題目看,文章是按空間順序來寫的,那么請你找出它們各自的起止段落,并說說哪一段又是過渡段?
百草園(1-8);三味書屋(9-24)第9段是過渡段。
(三)學習課文第一部分“百草園”。
1.指導學生快速默讀課文前八段,并思考:在這部分內容中,主要記敘了哪三個令作者難以忘懷的內容?
課文的第一部分,魯迅著重寫了三方面的內容:百草園的美好景物;聽長媽媽講美女蛇的故事;跟閏土父親學捕鳥。表明百草園的生活是美好、神奇而有趣的,印證了文章開頭第一小節(jié)的最后一句話“其中似乎確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時卻是我的樂園”。百草園這一片小天地,是
6、魯迅童年生活和學習的樂園。
2.對于第一自然段中“似乎確鑿”的理解。
第一種理解:“似乎”意思是"好像",表示不肯定;“確鑿”,意思是“確實”,表示肯定。這一對矛盾的詞語放在一起,其實正表明了百草園過去和現(xiàn)在的矛盾。過去的百草園不“只是一些野草”,而確實是“我的樂園”;但現(xiàn)在賣給別人的百草園不再是“我的樂園”,而確實只有一些野草了。過去和現(xiàn)在的矛盾在一句話內表明,于是便有了“似乎確鑿”這一對矛盾的詞語,用來突出百草園“那時卻是我的樂園”。
第二種理解:“似乎確鑿”,其實寫了作者從眼前所見追憶到過去的一個過程。句意實是:眼前“確鑿”只是野草的“百草園”,那時“確鑿”是“我的樂園”。過去,百
7、草園內都是有趣的植物,并非全是野草,但眼前確實只長著野草,這種似是而非的狀況,只好用表示不肯定的“似乎”來表明了。
3. 學習課文中的觀察方法,把事物看仔細,并學習用準確的詞語寫景狀物的方法,把文章寫具體。
(1)課文中寫了百草園的哪些美好景物?在第二自然段中,作者寫園內的景物,既寫了靜物,又寫了動物,請說出作者各抓住靜物和動物的什么特點來寫的?
(邊討論邊板書,同時要求學生在書上圈出表現(xiàn)事物形態(tài)、色彩、聲音、動態(tài)的詞語。)
① 這一小節(jié)課文里,作者用“不必說……也不必說……單是……就有……”一組詞語引出了十五種景物,敘述了四件趣事。前兩個“不必說”是略寫百草園內景物的概貌;“單是……
8、就有……”則是較詳細地寫百草園內的某一角“短短的泥墻根一帶”。
② 寫景物作者分別抓住了形態(tài)和色彩,如:石井欄──光滑,皂莢樹──高大,菜畦──碧綠,桑椹──紫紅等等;寫動物,則分別抓住形態(tài)、聲音、動態(tài)、如:黃蜂──肥胖、伏,叫天子──輕捷、竄,鳴蟬──長吟,油蛉──低唱,蟋蟀──彈琴等等;另外抓住動作寫出四件趣事;翻磚找蜈蚣、按斑蝥、拔何首烏、摘覆盆子,更增添了百草園內的趣味。
③ 從這些描寫中可以看出,觀察需要從事物的形、色、聲、態(tài)等幾個方面入手,把事物看仔細,然后才能把這些感受具體地寫到文章里。概括起來就是:(板書) 觀察:看仔細 描寫:寫具體
(2)以“捕鳥”一
9、段為例,進一步理解觀察和描寫的方法。提問:作者是怎樣把捕鳥的過程寫具體的?
① 先略寫拍雪人、塑雪羅漢,以襯托更有趣的捕鳥;② 然后點明時間,需積雪蓋了地面一兩天后;③最后通過一連串的動作把捕鳥的過程寫出來。這些內容若不看仔細,是無法寫具體的。(討論中要求學生在書上圈下有關動詞,然后朗讀這段課文。)
(四)學習課文第二部分“三味書屋”。
1.指導學生將三味書屋與百草園進行比較。理解課文通過對比來揭示文章含義的寫法。
提問:“三味書屋”這部分寫了哪三層意思?是怎樣同“百草園”進行對比的?我”喜歡哪種學習生活?
① 三味書屋由一扇“黑油”的竹門進去,里面的陳設只有一塊匾、一幅畫,是封閉的
10、,十分單調、沉悶,遠不及百草園內景色鮮艷,生物豐富,環(huán)境開闊、優(yōu)美。
② 三味書屋里的先生對學生死板而冷漠,不愿學生提問,“我”問他“怪哉”這蟲,他便“似乎很不高興,臉上還有怒色了”;他遠不及長媽媽和閏土父親親切、耐心:長媽媽娓娓地講“美女蛇”的故事;閏土父親在“我”問他捕鳥得失的緣由時,他是“靜靜地笑道:‘你太性急,來不及等它走到中間去’”。
③ 三味書屋內學習的內容是令兒童無法理解的古文,遠不如長媽媽故事的神奇,也不如閏土父親所教的捕鳥那樣有得益。
從這三處的對比中可以看出,“我”喜歡百草園,不喜歡三味書屋。
2.理解三味書屋中使“我”感興趣的事。
提問:三味書屋里面有沒有使“我
11、”感興趣的事?是先生指導的嗎?
① 有兩個使“我”感興趣的地方:第一是三味書屋后面的小園,爬上那里的花壇可折臘梅、尋蟬蛻、捉蒼蠅喂螞蟻。第二是當先生讀書入神時,“我們”便可以做指甲戲、描繡像;
② 這些都是三味書屋中較有趣的事兒。當然不是先生教的,先生是絕對不允許的。
3.分析“百草園”與“三味書屋”兩部分之間的過渡段。
① 指名學生找出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間的過渡段,并且朗讀。
② 教師小結:a.課文題目中“從……到……”的格式表明文章主要是以地點的轉換為記敘順序的,其中“到”指出了兩地間的過渡。由此看出,本文題目的格式和本文的結構是一致的。
b.課文第九段(過渡段)不僅在
12、文中起了承上啟下的作用,同時在內容上表明,在當時“我”的心目中,去“三味書屋”是出于對“我”的懲罰,文中一組“也許”,是對自己干錯事的揣測。從中可看出“三味書屋”在孩子心目中的黑暗形象。
(五)主題分析(完成課后練習p10一、3題)
教師小結:這三種說法都有一定道理,學生無論贊成哪種說法,都要給予適當肯定。第一種說法,根據是魯迅在不止一篇文章中批判過封建私塾教育的腐朽,扼殺兒童天性。即使在本文中,也寫到私塾生活的呆板、枯燥。第二種說法,是對第一種說法的修正,比第一種說法合理些。第三種說法,最易為現(xiàn)在的人們接受,似乎最為合理。
【作業(yè)布置】
1.小練筆:《校園的一角》。2.完成第一課校本作業(yè)。 3.預習第二課。
【板書設計】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夏秋的景物
百草園 美女蛇的故事:增添神秘色彩 是“我”的樂園
冬天的游戲:拍雪人。捕鳥:掃 支 撒 系 牽 看 拉
過渡:留戀
三味書屋 環(huán)境:嚴肅
活動:枯燥